「聚焦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從各院校發展的實踐看,為產業高端服務,是高水平院校發展的內在邏輯。
一、高水平學校要為產業高端人才培養助力
2019年,我國鐵路營業裡程達到13.9萬公裡以上,其中高鐵3.5萬公裡。鐵路部門的五大業務單元「車、機、工、電、輛」中,技術含量最高的是「機務」和「車輛」兩類業務單元。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具有鮮明行業背景的鐵路高職院校,將著力培養產業高端人才為己任,一是專業群的設置,對應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產業鏈的製造、運用與維修環節,「雙高計劃」立項的兩個專業群「鐵道機車車輛製造與維護」「鐵道機車」,直接對應鐵路部門的「機務」和「車輛」這兩個業務單元;二是人才培養規格定位於複合型人才,隨著高鐵產業向「高速、綠色、智能」方向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呈現「能製造、會駕駛、善維修」複合型發展趨勢。針對高鐵智能製造綜合調試、綜合維修等複合崗位需求,融合磁懸浮列車、智軌列車等高端裝備製造技術,自動駕駛、高鐵遠程故障診斷與維護等綜合運用技術,學校創新「厚基礎、重複合、強素養」人才培養體系和行動導向課程開發模式,建成國家級課程12門,開發國家規劃教材42本,教學成果獲2018年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三是創新課程模塊,開發靈活組合的模塊化課程及配套的AR活頁式教材、「全景書」等32本;四是探索教師「組課」+學生「走課」的教學組織模式,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模塊化教學改革,為高鐵裝備製造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培養工匠型、創新型、複合型、國際化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二、高水平學校要為行業技術技能積累蓄能
學校牽頭成立了「機械行業高鐵裝備製造職業教育產教聯盟」和「湖南省軌道交通裝備製造與運用職業教育集團」兩大平臺,集團內共建中車大學、3個院士工作站、19個大師工作室、國家先進軌道裝備創新中心,年均企業培訓13萬人日,技術革新130項,開發配套產品100餘項。專業群主動加入「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開發工作,建成由劉友梅院士為顧問的「列車網絡控制技術應用」「列車牽引傳動控制技術研發」2 個科技創新團隊,主要開展高效能牽引傳動、軌道交通車輛智能控制等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對「智能檢測與控制」「網絡控制及故障診斷」等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同時專業群為產業鏈上的中小微企業提供技術支撐。株洲擁有完整成熟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擁有從整車製造的龍頭企業、核心部件生產的骨幹企業到以零配件生產為主體的中小微企業共 300 餘家,產品覆蓋軌道交通裝備所有領域。專業群建成面向中小微企業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服務的「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和「中小微企業技術服務站」,準確全面分析軌道交通行業產業發展趨勢與產品需求,全面為軌道交通中小微企業把脈,圍繞軌道交通裝備基礎零部件、安全運用裝備和智能控制系統等,合作開展軌道交通裝備共性技術研究和個性產品研發,為區域內軌道交通類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產品升級、產業培育提供「啄木鳥式」技術服務,引領周邊軌道交通中小微企業完成產業升級。
三、高水平學校要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支撐
作為全國「一帶一路」職教聯盟發起單位之一,學校緊跟高鐵走出去,並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支撐。學校與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交通大學合作開辦鐵道機車等3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在校生350人。與泰國蘭實大學聯合培養鐵路系統工程專業本科生28名,與中南大學聯合培養奈及利亞中土班本科生30名。教師赴肯亞、衣索比亞、奈及利亞等「一帶一路」國家的蒙內鐵路、亞吉鐵路、拉卡鐵路培養軌道交通本土員工400多人次。開發了動車組技術等兩個專業國際化培養標準,牽頭建設的應用電子技術國家教學資源庫已向肯亞等23 個「一帶一路」國家推廣。
「雙高計劃」建設期間,每年從專業群中遴選10%左右的優秀學生組建「國際工匠班」,建好中泰高鐵魯班工坊、中肯鐵路魯班工坊,成為中國中車、中國路橋等軌道交通企業海外本土化人才培養供給基地。與中國中車合作建立海外分校。學校5%-10%的學生畢業後赴高鐵「走出去」企業工作。向泰國蘭實大學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關學校輸出動車組檢修技術、鐵道機車、鐵道信號等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和教學資源,專業標準和教學模式在6個以上國家或地區得到推廣。開展來華留學教育和中外合作辦學,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培訓軌道交通行業人才1500人以上。打造湖南鐵道「火車頭」國際職教品牌。
只有對接行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才會更加精準,只有依託行業,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才會更加有效,只有服務企業,高職院校的發展空間才會進一步擴展。「雙高計劃」建設,將進一步打通高職院校為高端產業服務的「堵點」和「痛點」,高職院校的發展空間無限廣闊。
(作者:方小斌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來源: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