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產業高端是高水平院校發展的內在邏輯

2020-09-11 職教圈APP

「聚焦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從各院校發展的實踐看,為產業高端服務,是高水平院校發展的內在邏輯。

一、高水平學校要為產業高端人才培養助力

2019年,我國鐵路營業裡程達到13.9萬公裡以上,其中高鐵3.5萬公裡。鐵路部門的五大業務單元「車、機、工、電、輛」中,技術含量最高的是「機務」和「車輛」兩類業務單元。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具有鮮明行業背景的鐵路高職院校,將著力培養產業高端人才為己任,一是專業群的設置,對應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產業鏈的製造、運用與維修環節,「雙高計劃」立項的兩個專業群「鐵道機車車輛製造與維護」「鐵道機車」,直接對應鐵路部門的「機務」和「車輛」這兩個業務單元;二是人才培養規格定位於複合型人才,隨著高鐵產業向「高速、綠色、智能」方向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呈現「能製造、會駕駛、善維修」複合型發展趨勢。針對高鐵智能製造綜合調試、綜合維修等複合崗位需求,融合磁懸浮列車、智軌列車等高端裝備製造技術,自動駕駛、高鐵遠程故障診斷與維護等綜合運用技術,學校創新「厚基礎、重複合、強素養」人才培養體系和行動導向課程開發模式,建成國家級課程12門,開發國家規劃教材42本,教學成果獲2018年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三是創新課程模塊,開發靈活組合的模塊化課程及配套的AR活頁式教材、「全景書」等32本;四是探索教師「組課」+學生「走課」的教學組織模式,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模塊化教學改革,為高鐵裝備製造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培養工匠型、創新型、複合型、國際化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二、高水平學校要為行業技術技能積累蓄能

學校牽頭成立了「機械行業高鐵裝備製造職業教育產教聯盟」和「湖南省軌道交通裝備製造與運用職業教育集團」兩大平臺,集團內共建中車大學、3個院士工作站、19個大師工作室、國家先進軌道裝備創新中心,年均企業培訓13萬人日,技術革新130項,開發配套產品100餘項。專業群主動加入「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開發工作,建成由劉友梅院士為顧問的「列車網絡控制技術應用」「列車牽引傳動控制技術研發」2 個科技創新團隊,主要開展高效能牽引傳動、軌道交通車輛智能控制等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對「智能檢測與控制」「網絡控制及故障診斷」等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同時專業群為產業鏈上的中小微企業提供技術支撐。株洲擁有完整成熟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擁有從整車製造的龍頭企業、核心部件生產的骨幹企業到以零配件生產為主體的中小微企業共 300 餘家,產品覆蓋軌道交通裝備所有領域。專業群建成面向中小微企業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服務的「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和「中小微企業技術服務站」,準確全面分析軌道交通行業產業發展趨勢與產品需求,全面為軌道交通中小微企業把脈,圍繞軌道交通裝備基礎零部件、安全運用裝備和智能控制系統等,合作開展軌道交通裝備共性技術研究和個性產品研發,為區域內軌道交通類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產品升級、產業培育提供「啄木鳥式」技術服務,引領周邊軌道交通中小微企業完成產業升級。

  三、高水平學校要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支撐

作為全國「一帶一路」職教聯盟發起單位之一,學校緊跟高鐵走出去,並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支撐。學校與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交通大學合作開辦鐵道機車等3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在校生350人。與泰國蘭實大學聯合培養鐵路系統工程專業本科生28名,與中南大學聯合培養奈及利亞中土班本科生30名。教師赴肯亞、衣索比亞、奈及利亞等「一帶一路」國家的蒙內鐵路、亞吉鐵路、拉卡鐵路培養軌道交通本土員工400多人次。開發了動車組技術等兩個專業國際化培養標準,牽頭建設的應用電子技術國家教學資源庫已向肯亞等23 個「一帶一路」國家推廣。

「雙高計劃」建設期間,每年從專業群中遴選10%左右的優秀學生組建「國際工匠班」,建好中泰高鐵魯班工坊、中肯鐵路魯班工坊,成為中國中車、中國路橋等軌道交通企業海外本土化人才培養供給基地。與中國中車合作建立海外分校。學校5%-10%的學生畢業後赴高鐵「走出去」企業工作。向泰國蘭實大學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關學校輸出動車組檢修技術、鐵道機車、鐵道信號等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和教學資源,專業標準和教學模式在6個以上國家或地區得到推廣。開展來華留學教育和中外合作辦學,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培訓軌道交通行業人才1500人以上。打造湖南鐵道「火車頭」國際職教品牌。

只有對接行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才會更加精準,只有依託行業,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才會更加有效,只有服務企業,高職院校的發展空間才會進一步擴展。「雙高計劃」建設,將進一步打通高職院校為高端產業服務的「堵點」和「痛點」,高職院校的發展空間無限廣闊。

(作者:方小斌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來源: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相關焦點

  •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歷史邏輯、現實困境與策略選擇
    探尋專業群的內在邏輯,需要釐清高職院校專業的發展歷史,專業作為高等學校及中等專業學校實施人才培養的基本單位,是職業院校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載體。(一)規模上,專業數量快速發展我國高職院校主要由中等職業學校升格、高等專科學校劃轉、籌建新學校等方式而來。
  • 「雙高計劃」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邏輯及推進策略
    為深入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強化職業教育內涵建設,引領新時代中國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2019 年教育部、財政部印發了《關於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雙高計劃」),「集中力量建設50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150 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群,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支撐國家重點產業、區域支柱產業發展,引領新時代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
  • 王亞鵬:雙高計劃」建設的邏輯機理與行動方略
    02、邏輯機理  (一)高水平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的共生邏輯  從邏輯學和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規律的角度來講,專業發展水平與高職院校發展水平之間呈高度正相關。基於「共進發展場域」視野可以發現,入選「雙高計劃」建設單位的高職院校,其支撐性專業均是能夠表徵各自辦學水平的優勢特色專業。
  • 「雙高計劃」建設的邏輯機理與行動方略
    02 邏輯機理  (一)高水平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的共生邏輯從邏輯學和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規律的角度來講,專業發展水平與高職院校發展水平之間呈高度正相關。要成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既取決於學校擁有的高水平專業的數量,更取決於高水平專業的建設質量和發展品格。  (二)高水平高職學校的生成邏輯作為辦學主體和質量責任主體的高職院校,最為了解和熟知自身的優勢特色以及發展潛力,其自主辦學的自覺能動性和創新性是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的關鍵所在。
  • 李思屈:符號經濟與文化產業的內在邏輯
    一、符號學:文化產業的學理基礎文化經濟並不是文化與經濟的簡單相加, 文化產業自有其內在的機理和邏輯。掌握文化產業獨特的內在密碼, 是做強做大文化產業的必要條件。在此, 我們首先需要回答的問題是:「文化產業為什麼是可能的」?這個問題關係到文化產業的學理基礎和學科構建的基石, 也是我們進入文化創意必經的一道大門。
  • 馬君 | 民族地區高職院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的思考
    (一)民族地區專業結構應與當地產業結構「同頻共振」民族地區高職院校特色專業建設的目標定位是緊密依託民族地區優勢和對接地方產業需求。政府要發揮統籌引導的作用,結合當地經濟和產業結構特點,引導和調整民族地區高職院校的專業布局、結構和規模,逐步使服務三大產業的專業結構、在校生比例結構和優勢專業的結構與民族地區產業的發展需求相匹配、相協調。
  • 民辦高校發展的內在邏輯:重構與轉型路徑
    經濟邏輯主導下民辦高校跨越式發展背後存在著不可忽視的隱憂。具體而言,辦學動機的逐利性導致民辦高校發展缺乏長期穩定性,辦學理念功利化致使民辦高校戰略規劃短視,辦學經費來源單一影響民辦高校辦學質量進一步提升。面向未來,民辦高校需要回歸教育初心、重構內在發展邏輯,通過追求辦學定位的穩定性、注重戰略規劃的適切性、關注不同利益主體利益訴求的權變性,引導以教育邏輯驅動自身發展。
  • 鶴壁職業技術學院入選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職業院校
    【鶴壁新聞網訊】8月24日,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關於公布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高水平專業建設工程建設單位名單的通知》,鶴壁職業技術學院成功入選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該學院的軟體技術專業群成功入選河南省高水平專業群,這標誌著該學院發展建設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 福建省:關於印發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實施方案
    科學合理制定專業發展規劃,建立健全需求導向的專業設置調整機制,形成符合辦學定位、精準對接產業、結構優化清晰的專業布局。面向區域或行業的重點產業,依託優勢特色專業,建設一批高水平服務產業專業群,發揮專業群的集聚效應和整合功能,促進專業資源共建共享,實現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
  • 以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驅動高質量發展
    推進高質量發展是時代賦予高等職業教育的重大命題,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雙高計劃」)對此提出了「一個加強、四個打造、五個提升」的任務體系,確定了「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質量內涵,明確了2022年和2035年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為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高職院校的改革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
  • 讓高校創新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動力源」
    在加快實施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過程中,如何充分利用高校資源,深入挖掘高校創新潛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亟須解決的時代課題。一家之言盧萍高校承擔著育人的使命,是科技創新及推動產業發展的主體,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動力源」。在加快實施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過程中,如何充分利用高校資源,深入挖掘高校創新潛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亟須解決的時代課題。
  • 教育部助力建設「技能甘肅」 集中力量建設10所高水平高職院校和30個高水平專業群
    ,決定整省推進甘肅職業教育發展,打造「技能甘肅」。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意見指出,加快發展高層次職業教育,支持甘肅把現有半數左右省屬本科高校轉型為應用型本科高校;按照高校設置程序和標準,將1—2所首批轉型發展的本科試點院校轉型為應用技術大學,1所院校轉型為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分專業支持一批高水平工科院校舉辦職業技術師範教育。
  • 【民辦高教】史秋衡:民辦高校發展的內在邏輯:重構與轉型路徑原創
    經濟邏輯主導下民辦高校跨越式發展背後存在著不可忽視的隱憂。具體而言,辦學動機的逐利性導致民辦高校發展缺乏長期穩定性,辦學理念功利化致使民辦高校戰略規劃短視,辦學經費來源單一影響民辦高校辦學質量進一步提升。面向未來,民辦高校需要回歸教育初心、重構內在發展邏輯,通過追求辦學定位的穩定性、注重戰略規劃的適切性、關注不同利益主體利益訴求的權變性,引導以教育邏輯驅動自身發展。
  • 2019浙江文化產業發展成果發布:高質量發展文化產業 高水平建設...
    浙江省委宣傳部文化發展改革處處長、省文化產業促進會秘書長王均寅發布《高質量發展文化產業 高水平建設文化浙江——2019年浙江省文化產業發展總結與展望》  2019年浙江省文化產業發展概況  為進一步加快影視產業的發展,相關主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起草制定《關於推進浙江省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重點打造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中國(浙江)影視產業國際合作區、象山影視城等平臺,加強對浙江影視發展的行業指導和政策扶持,並做好相關服務工作。
  • 教育部助力建設「技能甘肅」集中力量建設10所高水平高職院校和30個高水平專業群
    原標題:教育部助力建設「技能甘肅」教育部和甘肅省政府近日印發意見,決定整省推進甘肅職業教育發展,打造「技能甘肅」。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意見指出,加快發展高層次職業教育,支持甘肅把現有半數左右省屬本科高校轉型為應用型本科高校;按照高校設置程序和標準,將1—2所首批轉型發展的本科試點院校轉型為應用技術大學,1所院校轉型為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分專業支持一批高水平工科院校舉辦職業技術師範教育。
  • 試點本科職教,怎樣探索高水平辦學新路
    【教育探索】作者:吳學敏(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研究員、原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自2019年起,教育部先後批准了22所高職院校升格為本科職業學校,試點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對於探索職教本科人才培養範式,推動我國職業教育高水平發展具有實踐意義。
  • 加快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中國江蘇網訊 新時代,一大批應用型轉型標杆院校勇立潮頭,成為優化區域高等教育結構、服務區域產業發展的生力軍。16日,省人大代表、無錫太湖學院黨委書記金秋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暢談如何加快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 高職高水平專業怎樣建與評
    筆者認為這3000個左右骨幹專業就是2018年要建成的高水平專業。而XM3則提出,「到2018年將建成200所左右優質高等職業院校」。XM1與XM3釐清了骨幹專業與優質高職之間的邏輯關係:應該是有骨幹專業的高職院校,不一定會被認定為優質高職院校;但一所高職院校若所有專業都未建成為骨幹專業,其被認定為優質高職院校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 蘇州工業園區:高水平開放 助推高質量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蘇州工業園區高水平開放 助推高質量發展粉牆黛瓦、金屬鋼索,兼具中國風和工業感的哈金森亞洲創新中心近日在蘇州工業園區揭開神秘面紗。從1998年第一條工業橡膠生產線啟動運轉,到2019年源源不斷的創新理念和技術迸發火花,哈金森為園區的高水平開放投下了信任票,也用深化布局為園區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活力。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積極融入國家戰略,搶抓蘇州自貿片區建設機遇,迎來了一個又一個投資「回頭客」,也練就了邁步未來的強大「內功」。
  • 打造以青科大為核心的生態圈 市北區千畝高端新材料產業集聚區發展...
    會上,市北區發布千畝高端新材料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提出將打造以青島科技大學為核心的新材料產業生態圈,建設青島科技研發產業一站式生態服務高地、山東省高端材料生態圈體系建設示範基地以及中國北方新材料科創研發和技術支撐先導區。千畝高端新材料產業集聚區是市北區「六個千畝」的重要規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