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君 | 民族地區高職院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的思考

2021-02-18 中融華智教育研究院

(一)民族地區專業結構應與當地產業結構「同頻共振」

民族地區高職院校特色專業建設的目標定位是緊密依託民族地區優勢和對接地方產業需求。政府要發揮統籌引導的作用,結合當地經濟和產業結構特點,引導和調整民族地區高職院校的專業布局、結構和規模,逐步使服務三大產業的專業結構、在校生比例結構和優勢專業的結構與民族地區產業的發展需求相匹配、相協調。積極適應地方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根據民族地區地方發展戰略與產業發展需要,加強緊缺人才專業、民族特色專業、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和能反映未來產業變革和技術進步趨勢專業的建設,使職業教育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7]

因此,高職教育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要積極主動面向區域支柱產業、重點產業和特色產業等加強專業建設,為行業企業量身培育急需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全力支持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高職院校還應積極融入城鎮化建設的大潮,服務和助推城鎮化建設,並開設相應專業,切實有效為地區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二)按照專業大類打造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

2013年,教育部、文化部、國家民委聯合下發的《關於推進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促進民族地區專業設置調整與優化。圍繞區域民族特色產業、民族文化產業,優化職業教育專業布局,使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更加符合國情、省情、市情。通過專業設置調整與優化,加強相關專業建設,推動民族地區職業教育走特色發展之路。」[8]

因此,民族地區的高職院校應輕裝上陣,不貪大求全,做好減法,集中力量重點建設好1-2個專業大類,實現差異化發展。民族地區要結合現有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扶強扶優,重點打造一批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專業,而對於與地方經濟與產業結構發展趨勢不相一致、重複率較高或學校不具備辦學條件的專業可予以撤併,努力構建競爭優勢要素明顯、民族地區特色鮮明的專業體系。打造一批在行業內或區域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名牌專業。

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過程中一定要結合民族地區的特色資源,不斷增強所設置專業的特色。如內蒙古自治區部分職業院校可重點打造蒙醫學專業,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高職院校可重點發展枸杞栽培與加工專業方向等。積極開設傳承創新民族工藝、民族文化的專業,如農牧區高職院校可以開設民族服裝設計與製作、民族手工藝品製作、民族餐飲、民族醫藥等專業,還可以開設與當地文化產業密切相關的專業,如民族歌舞表演、民族體育等專業。[9]

總之,一定要立足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按照專業大類,結合本地區的特色資源,不斷凝練特色專業和特色專業方向,使得民族地區的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能夠達到「人優我特」的目標,爭取「以特取勝」。

(三)增強專業調整的及時性與科學性

由於民族地區部分職業院校專業設置過程中「貪大求全」的做法,使得民族地區的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過程中出現了形式上的全,卻忽略了專業設置過程中的內涵發展,使得所設置的部分專業過於「陳舊」,有的專業甚至有些「過時」。為此,要「審時度勢」「因時而動」「順勢而為」,立足產業發展的需求,對部分「不合時宜」的專業應做出及時的調整。

另外,民族地區部分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過程中存在「盲目跟風」的傾向,使得學校的專業設置一味追求所謂的「熱門專業」,但卻忽視了對於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需求的調研。這樣缺乏科學性的專業設置,使得民族地區的專業設置存在大量的重複,也很難使本地區專業結構適應產業結構的調整。

因此,民族地區的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的過程中,一定要進行充分的調研,及時掌握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情況、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方式的新變化、行業企業技術進步對人才的新需求,在充分廣泛的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深入論證,從而不斷提高學校專業設置的科學性,使得專業在同類院校中能夠「脫穎而出」,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新」。

總之,民族地區高職院校要不斷調適專業,適應產業結構變化,以特色謀發展,以品牌取突破,才能實現服務能力的提升。

相關焦點

  • 服務民族地區社會發展:美國部落學院與大學的使命及其
    這些舉措主要包括:一是適時面向區域發展需要調整學科專業,安排相應學位課程,改善相關領域人才不足的問題,如很多學校提供「人類服務與社會服務」學位課程,這些學生畢業後可充實到部落的相關行政機構,這對於提升部落相關行政機構的管理能力大有裨益。二是與區域內相關中小企業合作,成為培養中小企業發展急需人才的「蓄水池」,以及為企業發展提供諮詢服務的「智囊庫」。
  • 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的思考
    高職教育發展的核心問題就是服務面向和專業設置,小而言之是某一個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大而言之是某一個省甚至是全國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與謀篇布局。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的最終目標是為產業、行業培養技術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那麼一所高職院校應當設置什麼專業?設置多少個專業?培養什麼規格的人才呢?
  • 「雙高計劃」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邏輯及推進策略
    智能製造所需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對高職院校的教師專業發展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教什麼」的學科專業發展和「如何教」的教學專業發展。同時,教師是高職院校提供服務社會的重要人力資源,面對製造強國建設,圍繞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社會服務能力,也是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 堅持內涵發展之路 提升服務社會能力
    一、創新培養模式,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方案。學校主動適應國家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力度,全面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近三年共停招專業7個,新增專業11個,提升專業與產業的契合度,建設了一批實用性較強、辦學質量高、社會需求大、發展前景廣闊的專業。
  • 湖北特色高職院校:高職榜樣 邁向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如何促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如何實現高職院校創新發展、特色發展、內涵發展、轉型發展,是廣大高職院校的新任務、新課題。湖北是科教大省,全省高質量發展要堅定不移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教育要先行,教育要提供創新支撐。湖北高職院校眾多,有一大批辦學發展很快、特色鮮明的院校。
  • 服務產業高端是高水平院校發展的內在邏輯
    「聚焦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從各院校發展的實踐看,為產業高端服務,是高水平院校發展的內在邏輯。,隨著高鐵產業向「高速、綠色、智能」方向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呈現「能製造、會駕駛、善維修」複合型發展趨勢。專業群建成面向中小微企業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服務的「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和「中小微企業技術服務站」,準確全面分析軌道交通行業產業發展趨勢與產品需求,全面為軌道交通中小微企業把脈,圍繞軌道交通裝備基礎零部件、安全運用裝備和智能控制系統等,合作開展軌道交通裝備共性技術研究和個性產品研發,為區域內軌道交通類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產品升級、產業培育提供「啄木鳥式」技術服務,引領周邊軌道交通中小微企業完成產業升級
  • 優質高職院校如何升本?湖南省出臺實施方案
    大力支持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和殘疾人職業教育發展,提高辦學水平。啟動湖南省標準化中職學校建設工程,制定和實施湖南省卓越中職學校、合格中職學校建設標準,到2022年,所有學校達到國家中職學校設置標準和建設標準,所有專業達到湖南省中職學校專業設置標準,每所中職學校重點辦好1-2個專業群,建成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中職學校和特色專業群。
  • 民族地區職業教育亟待破解五大難題
    難題二:職業教育專業建設不能適應州、縣經濟發展需要  職業教育服務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本地本行業的意識還不強,多數職業學校為農牧業服務的專業很少,體現民族地區特色的傳承民族文化的專業少,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 與新型產業、支柱產業相對接專業少,人才培養能力與地方經濟發展需求還不能很好適應。
  • 高職教學回歸內涵:跟上產業發展是「王道」
    調查結果顯示,1509位受訪教師中,62.62%的人認為高職教育的根本難點在於「職業教育跟不上產業發展」;48.58%認為實訓條件不夠;43.47%認為教師的實踐能力弱。在本科呼籲「教育回歸」的氛圍下,職業教育人也在探討高職教育回歸的內涵。近期,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就高職院校教學現狀展開調查,試圖找到高職教育回歸的難點。
  • 紮根中國大地:新中國高職教育發展的經驗與貢獻
    調研顯示,新疆、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甘肅分布在「三州三區」等深度貧困地區的院校有36所,在校生總數超過18萬人,近半數畢業生在當地就業。2018年,全國約有四分之一高職畢業生到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就業,其中大多數畢業生來自當地高職院校,成為支撐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產業發展重要的新生力量。一大批優秀高職院校注重東西部扶貧協作,探索開展職教扶貧,有效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穩定發展。
  •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定位與內涵發展研究
    在專業群建設環境下,各專業間通過優 勢互補、資源共享、帶動推進,可將專業潛在的能 量激活,提升專業整合與資源共享的能力,提高專 業發展的水平,為專業服務經濟與社會發展打下 良好的基礎。  (六)建設能力不足,服務功能有限面對產教融合與類型教育的新要求,專業群 在對接產業鏈、崗位群時存在著諸多不適應;專業 群自我提升、融合發展的造血功能有限,不能有效 助推現代職教體系的建設;培養滿足需求的複合 型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缺乏,在精準服務中小微 企業時也往往力不從心。
  • 行業特色較強的高職院校
    學科特色軟體技術:國家骨幹院校重點建設專業、湖北省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專業、央財支持國家級實訓基地。計算機網絡技術:湖北省高等職業教育品牌專業、武漢市品牌專業。計算機信息管理:央財支持的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專業、湖北省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專業。
  •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校長李洪渠:創建世界一流高職院校
    400餘所高職院校的代表,以《堅守五個一,提升貢獻力》為題,就新形勢下如何圍繞國家和區域重點發展產業,提升高職院校對行業發展的貢獻度,增強專業教師和畢業生在行業企業的影響力等方面的問題參加了研討。     2個月之後,2014年12月19日,李洪渠教授在教育部召開的全面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工作視頻會議上又一次代表全國高職院校作了題為《聚焦區域發展,提升服務水平》的典型發言。
  • 高職院校人工智慧技術服務專業排行榜 2020全國170所高職高專院校人工智慧技術服務教育教學綜合實力一覽表
    但總體而言,高職院校人工智慧專業數量佔全國高職院校總量比例仍然較小,高職院校人工智慧教育處於起步和發展階段。為了全面反映我國高職院校人工智慧教育教學總體規模、行業地區分布狀況及發展水平,促進高等職業院校人工智慧教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2020年4月~6月,全國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針對全國正在開辦、即將開辦「人工智慧技術服務專業」的170所高職高專院校進行調研,調研範圍包括高等職業院校自身的品牌影響力、高等職業院校「人工智慧技術服務」專業師資力量建設情況、人才培養方案和目標
  • 長三角高職院校學前教育「抱團」向前
    「長三角學前教育專業將開啟戰略性合作新模式,將持續提升長三角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學生水平、科研水平,這是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洪家友感慨。近日,長三角高職院校學前教育聯盟成立。
  • 我省20所院校部分專業今年高職單招首次招生!
    學院秉承「感恩、陽光、嚴謹、責任」的辦學精神,圍繞「四中心、五滿意」的辦學理念,學院建設以汽車類專業為龍頭、機電類專業為支撐、經管專業為延伸、護理、學前專業為拓展的專業發展方向。著力建設西部地區最好的汽車學院。
  • 專業群建設與高職教師的成長與發展
    二、專業群建設對教師的發展需求 高職教育服務於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任務決定了高職院校的組織管理理念、組織內部資源配置以及組織結構調整變化要適應產業發展要求。以重點專業為核心的專業群規劃與建設是高職院校獲得核心競爭優勢,可持續發展的發展途徑。
  • 中國高職院校最愛的專業排行榜大揭秘
    近期,上大學網對全國1266所高職院校、1088種高職專科專業和47591個專業點進行統計和分析,編制而成的《上大學網中國高職院校最愛的專業排行榜》顯示,目前全國共有1070所高職院校開設了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佔高職院校總數量的84.52%。
  •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歷史邏輯、現實困境與策略選擇
    (三)實踐上,專業內涵不斷提升加快專業群建設是高職院校調整專業結構、整合教學資源、提升服務能力的內在要求。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推出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標誌著專業建設進入了內涵發展階段,明確要求「形成500個以重點建設專業為龍頭、相關專業為支撐的重點建設專業群」,專業群的概念首次出現在正式文件中。
  • 高等職業院校英語類專業教育十年發展: 回顧與展望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國賽)高職英語口語賽項截至2019年已舉辦15屆,累計超過1300所院校、5000萬人次參加比賽。職業院校以大賽為抓手,以賽促教,以賽促學,著眼於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講好中國故事」的文化傳播能力,強調提升學生的職場英語應用能力等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