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式溝通:高情商者安慰人從來不講道理,都是在用「共情」策略

2020-12-25 糾糾是我啊

朋友和你說:「被深愛的女友甩了」。

你會怎麼回答?

這個時候,朋友肯定很難過和心痛,你想安慰他,於是說:「有過戀人已經很好啦,你看我還單身呢」。

當你為自己略帶幽默和自黑的安慰他而沾沾自喜的時候,對方可能已經默默地把你拉入安慰黑名單了。

心理學家古宮昇在《共情式溝通》這本書裡說:「在灰心喪氣時,比起被人諄諄教導,更希望有人能夠懂得我們的感受。如果有人真能懂我們,那我們很快就能再次變得幹勁十足。」

如果你也想成為一個擁有「共情」能力的高手,建議你一定要看看古宮昇老師的這本《共情式溝通》。

他用淺顯幽默的語言告訴我們,為什麼要與人共情?擁有共情能力的人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還列舉很多生活中常見的對話回答方式,幫助你在實踐中一步一步成為一名「共情」高手。

一、比起無關痛癢的安慰,我們更需要的是共情

什麼是共情?

古宮昇說:「共情」是溝通的靈魂。

擁有共情能力的人,當別人和他訴說悲傷、寂寞、懊悔或者生氣感受的時候,他能像自己也體會到對方的感受那樣,明白對方的心情。

特別是在男女朋友相處過程中,學會共情,絕對能幫你在愛情事業上更上一層樓。

古宮昇老師在書中舉例:

早晨,在老公出門上班前,老婆在玄關前寂寞地說:「你今天也是很晚回家嗎?」無視感受的回答:A:是啊,回來的遲!(說著就出門了)B:今天九點回。(說著就出門了)響應對方感受的回答:A:對不起,讓你覺得寂寞了。這周末休息,我們一起去哪玩吧。B:對不起。我們儘量早點回,但也可能會晚點,確定後我們會從公司給你發消息的。

如果是第一種回答,估計離離婚不遠了,因為老公完全忽視了老婆的感受。

古宮昇在書裡解釋到:

老婆問「今天也會晚回嗎」,可能不是在尋求是否晚回的信息。問句重點不是老公是否會晚回,而是老婆自己感到寂寞。因此,解讀出寂寞並響應,才是重視對方情緒的回應。

只有讀懂對方話裡的情緒,才能準確的回覆對方想要聽到的答案。

對方也能感到你對他的關心,這樣的關係才會越來越好。

二、很受歡迎的人,必定擁有超強的共情能力

心理諮詢師古宮昇提出:會共情的人都用一些共性,例如懂得給予,懂得示弱,坦陳自己的缺點,傾聽他人,等等。

當你擁有這樣的能力之後,你必定會比原來收到更多人的歡迎。

沒有人會拒絕一個能給他帶來安慰、舒心、輕鬆感的人。

回到開頭的問題,如果你朋友失戀的你會怎麼安慰?

古宮昇在書裡舉例:A:「換個新女友不就好了嗎?」B:「有過戀人不就已經很好了嗎?」C:「為什麼會被分手?分析下原因,好好吸取這一次教訓,爭取下次不重演!」

如果是你聽到這些回答,你會怎樣?心情會好嗎?情緒能平靜嗎?

反正換成我,我肯定是會生氣的!

古宮昇在《共情式溝通》裡強調:在跟朋友訴說你的感受的時候,肯定希望對方能明白你的苦楚。

所以這樣的回答更合適:

「啊!是嗎?很難受吧······」

通過「共情」能力,感受到對方失戀的痛苦,把對方的心裡話說出來,他會覺得你很懂他。

如果你回復了上面的三句話,我想他肯定在想,我自己也知道,還要你講嗎!

他會覺得你完全不懂他,也不想再和你多說什麼了。

現在你們可以回想一下,你們在安慰人的時候,是通過「共情」方式去理解他們?還是自說自話的指導別人呢?

三、如何成為一個擁有共情能力的人

成為一個有「共情」能力的人,首先是要轉變我們的思維理念,再進行培養自己的溝通技巧。

為什麼要成為一個有「共情」能力的人,成為這樣的人有什麼好處呢?

1、擁有共情能力的人會更受歡迎

2、擁有共情能力的人會讓人感到輕鬆、

3、擁有共情能力的人的人生更加幸福美滿

古宮昇在《共情式溝通》裡指出,在人一生的美好時光中,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通常都會有這樣一些共性:

有相處愉快的朋友,有暖心的另一半,有相親相愛的家人,反過來,如果你的人際關係很差,就會被人欺負,被上司苛待,與戀人失和,與家人關係惡化,十分孤獨······

可見擁有「共情」能力的人,是擁有幸福生活的必備技能。

因為沒有人喜歡讓人心累的朋友,你也是如此。

那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擁有「共情」能力的人?

古宮昇老師在這本《共情式溝通》書中講的非常詳細,文章分為基礎理論篇和社會實踐篇。

在基礎理論中,他會告訴你,為什麼要有「共情」,怎麼操作才會更受朋友、親人、愛人的歡迎。

例如:適當的給予會更受歡迎

放下身段會更受歡迎

學會示弱、體諒、理解會更受歡迎

······

在實踐篇中,他通過生活中的案例,交給大家一些切實可行的方式:

方式一、記住對方的名字

方式二、學會表達感謝

方式三、學會讚美他人

方式四、學會緩解壓力

方式五、學會使用肢體語言

······

如果你也想成為一名溝通高手,可以看看古宮昇的這本《共情式溝通》,他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享譽美日心理學界,通過他的幫助,已有2000000多人正在受益,幫助他們從一個不會說話、不懂溝通的人,成長成為懂得對方情緒、更能讓人輕鬆愉悅,獲得更多人喜歡的人。

如果你現在也有這些煩惱:

不知道怎麼和心愛的他溝通

總是和父母有語言上的衝突

在公司不受上司和同事的待見

沒有幾個能推心置腹的朋友

······

那你可以嘗試看看這本書,讓你從單調、苦悶的生活中解脫,走向幸福光明的世界,相信讀完之後,一定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溝通思維和人際關係。

我是@糾糾是我啊,分享情感故事,每天學點簡單心理學,願用文字暖你心,歡迎留言關注。

相關焦點

  • 共情溝通 徵服人心的藝術 學會溝通 決定了你們關係的深度!
    「我認識一些人,當別人找他們『吐槽』,傾訴內心的苦處時,他們總喜歡講人生的大道理。仔細想想看,大家都是成年人,有什麼道理不知道呢?所以『人生自古誰無死,凡事看開活得長』『我還不是一樣,又不是只有你難受』之類的話,能不說就不說。」
  • 《共情式溝通》:掌握技巧,親子、職場倍受歡迎,百試不爽
    也許,在他看來,都是成年人,說話做事要講道理。可是,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需要的不是一個跟我講道理的人,而是一句安慰、一個擁抱,一個懂我情緒的人。傾訴的人想要的只是一個安慰而已。用感情去包容別人,用真情去理解體諒他人,而不是想辦法去改變他們,才會讓人感到舒服。溝通大師吉拉德曾說過:當你認為別人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樣重要時,氣氛才會融洽。
  • 《共情式溝通》——共情溝通,讓人際關係變得更放鬆、更快樂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同時,我們又都不是孤立的,我們還有各自的人際關係,與愛人、與父母、與子女、與朋友、與同事,與陌生人的相處,都是我們人際關係中的一部分,我們都渴望被理解、被接納、甚至被歡迎,那麼如何讓人際關係變得更放鬆、更快樂就變得十分重要了。
  • 共情式溝通:婚姻幸福,人際融洽的人一般都把握這3點
    這本《共情式溝通》書籍,是目前介紹共情最基礎又易掌握的書籍。書中的內容系統又全面,是那些說性格直易得罪人、那些說自己反應遲鈍情商低的人,最好提升的良藥。本書是日本古宮昇的著作,古宮昇是日本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他為5000多人提供過心理諮詢,得到非常好的反響。
  • 《共情的力量》到《我想傾聽你》:掌握「共情式傾聽」,更好地愛
    作者在此書中,除了貫穿"共情"一主題外,更重要的還在於用共情來引出許多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情感難題和人生難題的辦法:作者分別了共情與同情的不同,如何利用共情尋找愛情,如何成為一個正能量的共情式聆聽者,怎麼藉助共情創造持久的親密關係,以及如何避免共情陰暗面對生活的糟糕影響。
  • 《共情式溝通》:讓人放鬆的人更容易在人際關係中受惠,更受歡迎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是講究輕鬆的,我們都喜歡和能讓人放鬆的人做朋友,沒人願意和壓抑、負能量爆棚的人做朋友。那我們應該如何做,才會讓人自己在交往中更受別人歡迎?讓人有放鬆的感覺?《共情式溝通》一書是就講到這個問題:懂共情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容易讓人有放鬆的感覺,從而變得更受其他人的歡迎。作者古宮昇曾任教於密蘇裡大學、奧克蘭理工大學心理學系,現在是大阪經濟大學教授。
  • 《共情式溝通》 打破溝通障礙,用共情改善人際關係,擁抱幸福
    08 來源: 寵你一世的夢 舉報   這本書是日本作家古宮昇寫的一本人際溝通交流的書
  • 閨蜜分手來訴苦,千萬別說這3句話,共情式溝通讓友誼更牢固
    對於人們在溝通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他就是日本著名的心理諮詢師古宮昇。在最新著作《共情式溝通》中,古宮昇講述了自己因為不懂共情而得罪漂亮女生的一段糗事。那麼,什麼是共情呢?作為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之一的卡爾·羅傑斯曾經說過:共情,是一種未被欣賞的存在。用接地氣兒的說法就是:換位思考,感同身受。
  • 《共情溝通》:給想要溝通,卻不知如何溝通的你
    從以上兩組數據可以看出,在成功的因素中,良好溝通的重要性比智商要高得多。可以說,人際關係中99%的矛盾是由於溝通不暢所造成的。溝通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此重要,那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溝通呢?想要與人有效溝通,首先要做到共情。
  • 共情式溝通,讓你慢慢走進孩子心靈
    他由奶奶帶大,小時候,奶奶經常用:「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種話來嚇唬他,難道是在他的心裡留下了陰影?了解了兒子的情況,老師建議我要多抽出時間來陪陪兒子,並且要從誇獎、讚美他開始,不斷發現他身上的優點。老師給我推薦了《共情式溝通》這本書,讓我看看描寫與孩子相處的那一段。
  • 《共情式溝通》:你為什麼不受歡迎?做好這3點成為讓人放鬆的人
    前兩天,我走在路上看到一位媽媽大聲斥責孩子,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我知道這一場斥責背後,肯定有著不同頻的溝通。生活中,很多無謂的爭吵,都源於不懂得換位思考。就像我們遇到的很多事講給別人聽,別人會覺得不可思議或是不值得一提,其實生活中每發生一件事情,對於當事人來說都是一種歷練和成長。
  • 【心理健康】「共情」比「講道理」更得人心
    在生活中很多人喜歡講道理,論對錯,明明一個擁抱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偏偏要上演一場口水大戰 ;但就如作家粥左羅說:大多數情況下,你和你的愛人、同學、朋友、同事,都有類似的知識背景、經驗背景,這種東西都有一定的圈層屬性,也就是說,這個圈層裡的常識性的道理和邏輯,大家都懂,用不著你講
  • 蔡康永用6個字,擊中成龍淚點:高情商的人,都懂得「共情」
    一向以硬漢形象示人的成龍,因為這樣一個直擊心底的問題,而情緒失控。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寫道: 「當你對他人表現出共情時,他們的防範意識會下降,積極的能量會取而代之。這意味著你可以用更有創造性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 安慰人,靠講大道理沒用!高情商的人,都在偷偷用這個秘訣
    可能大多數的人都會走上前去,安慰她,告訴她要堅強,但是這樣做的結果我已經看過無數遍了,那就是:對方可能會哭的更傷心,更難過。其實,安慰一個人的最好方式是和他共情,做到感同身受,而不是講一些所謂的舉世皆知的大道理。
  • 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是這樣溝通的
    這本《共情式溝通》,就是教你如何成為讓人放鬆的人,幫你構建幸福快樂的人際關係。#今天看了一本好書#本書的作者是心理學博士,有20多年的心理諮詢經驗,為日美5000多人提供了心理援助。他結合自己個人的人生經歷和多年豐富的諮詢經驗,總結出了一套,讓你更受歡迎的武功心法。
  • 家長安慰孩子時,要學會「共情」而不是「同情」,兩者區別很大
    看到孩子一直在哭,便安慰孩子說沒事的,她還是很喜歡你的,你們之間只是有矛盾,你跟她道個歉,周一回去你們的關係就又好了。但是這一番話對孩子沒有起到任何一點作用,孩子在聽到之後依然哇哇大哭什麼都無法控制。這時候朋友也覺得很無奈。明明自己已經做到和孩子共情,為什麼情緒還是沒有辦法得到緩解呢?
  • 《共情式溝通》:把握與人交往的秘籍和鑰匙,成為更輕鬆快樂的人
    媽媽沒有批評貝貝也沒有講大道理,因為當孩子處於混亂的情緒中時,即便你的道理很有道理,孩子也聽不進去我們聽到的不是那個「道理」,聽到的都是對方對我們的責備和批評,我們也不會去揣摩那個道理,然後去想想該怎麼改進自己的作為,而滿腦子都是該怎麼抵禦這個批評,自己怎麼這麼委屈,為什麼會遭到這樣的數落,並極力辯解。
  • 《共情式溝通》:擁有幸福人際關係的秘訣是,做一個讓人放鬆的人
    important}前幾天參加了一個約書活動,申請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共情式溝通》。也就是說,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好壞,決定了這個人的人生是幸福美滿,還是不幸失意?而獲得別人好感的方法排在首位的就是,做一個讓人放鬆的人。那怎樣成為一個讓人放鬆的人呢?在《共情式溝通》中,作者給出了很多的方法。其中一點就是:人們不喜歡負能量,開朗樂觀會更受歡迎。
  • 顏氏家訓:教育孩子最好的溝通方式,是共情,而不是講道理
    可父母長輩總是只想講自己的大道理,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你的道理孩子真的聽懂、聽進去了嗎?養兒育女之路,也是父母自我完善的修行之路。最好的溝通方式,是共情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提到,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多少父母無意之中已經把這三個「不應該」做了個遍。
  • 看電影《囧媽》和《心靈捕手》,學習如何做到共情式傾聽
    要知道,傾聽是需要共情這個前提的,只有做到共情時,我們才會做到真正傾聽。我們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必有橋梁與他人連接,而通過橋梁的關鍵就是學會共情式傾聽。今天的文章,我通過兩部電影,來具體說說如何做到共情式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