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式溝通》:擁有幸福人際關係的秘訣是,做一個讓人放鬆的人

2020-09-21 讀書旅行茶

前幾天參加了一個約書活動,申請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共情式溝通》。



這是一本教我們如何構建幸福快樂的人際關係的書。


該書的作者是日本的心理學博士古宮昇,同時也是一位心理諮詢師,在20年的時間裡,他為日美兩國渝5000元提供了心理諮詢。


古宮昇曾任教於密蘇裡大學哥倫比亞分校的心理學系,是心裡紐西蘭國立奧克蘭理工大學心理學系客座教授,還是大阪經濟大學的教授。


可以這麼說,這本書是作者及理論與實踐於一體的書籍。


不過,比起作者後來的成就,我對作者小時候的經歷投入了更多關注。


據作者說,他小時候有一位非常沒有安全感的母親,因此總是過度焦慮,情緒極不穩定,因此他的父母總是爭吵不休,他甚至覺得就是有一天他們母子自殺身亡,也沒什麼好奇怪。


後來父母離婚了,作者和他的妹妹就跟母親一起生活,那時候他總是過得戰戰兢兢,惶恐不安,加上性格懦弱,在學校經常被人欺負。


這導致他對人極其不信任,表面上與人交好,然而內心的不信任感讓他從不向人敞開心扉,難以和人展開深入的對話。


我不禁好奇:到底是什麼方法,不但讓他自己在後來的人生路上慢慢敞開心扉,還成為了一名心理諮詢師,幫助那麼多的人?

構建幸福快樂人際關係的密碼


古宮昇認為,決定人生是幸福美滿還是不幸失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際關係。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好壞,決定了這個人的人生是幸福美滿,還是不幸失意?


而獲得別人好感的方法排在首位的就是,做一個讓人放鬆的人。


那怎樣成為一個讓人放鬆的人呢?


在《共情式溝通》中,作者給出了很多的方法。


其中一點就是:人們不喜歡負能量,開朗樂觀會更受歡迎。


因為跟不幸的人相處起來會讓人心累。


因此,想要成為讓人放鬆的人,提高自己的幸福感是很重要的。


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人的幸福感是有恆定性的。


換句話說,就是當下幸福地活著的人,去年、前年也是幸福著的,而且,甚至明年、後年、十年後依然會幸福著。


而當下不幸的人,以前不幸著,也許今後將繼續不幸著。


那這樣是不是覺得不幸的人就將永遠不幸了呢?


當然不是,因為幸福感其實是可以提升的。


就像我們天生就愛甜食但是經過後天的嘗試和培養,我們也會愛上苦澀的咖啡和酸酸的梅子。


幸福感也是一樣的。


那該如何提升我們的幸福感呢?


書中給出了以下幾個方法:


1.有意識地關注有正能量、開心的事情


為了提升幸福感,有意識地關注有正能量、開心的事情是很重要的。
因為只有關注才會發現美好的事物。


比如你每天跑步的時候,經過一個地方,那裡有一棵非常美麗的樹,但是因為你不關注,所以你一直沒有看見它。


而當你有一天想要拍一張好看的照片傳到朋友圈,於是你開始觀察四周,這個時候你才發現,啊,原來這有一棵這麼美麗的樹 。


2.用致謝便籤尋找幸福的習慣


作者有一個保持寫致謝便籤的習慣,比如早晨在電車上,他簡單地寫下自己身上發生的能夠致謝的事由:


「今天也能精神飽滿的起床啦!」


「今天還有班上,多謝」


「誰誰誰幫過我?」


我們可以在睡前回想一下今天能夠致謝的三項事物,然後把它用文字記錄下來,

這樣一段時間下來,一定能夠變得更加幸福。


3.把心境調整到愉快的狀態


記住,幸福不會因為能力而改變,更不會因為遇到的事情而改變。


快樂,幸福,欣喜等感情是可以靠自己創造出來的,因此,想要獲得幸福的話,首先要把自己的心境調整到愉快的狀態。


比如作者除了寫致謝便籤,還會在在早上起床後感謝上蒼又賜給他新的一天,並且到陽臺上全神貫注地吸取朝陽的能量。等等。


總之,越是把自己調整到愉快的心境,生活中越會出現愉快的人和幸運的事。


所以,讓我們從關注身邊的幸福開始,逐步改善自己的心境吧。

共情式溝通,人際關係高手的殺手鐧



很多人應該有這樣的感覺:

我們在懂自己的人面前總是話多得說不完,但是一旦對方是個陌生人或者並不熟悉的人,就很容易無話可說從而冷場

這時就會覺得無比尷尬,甚至有人還會覺得對方不喜歡自己,因此緊張不安。

古宮昇說,其實這個時候與其關注這些,不如將注意力集中到去關心對方上面,去了解對方的喜好和興趣,然後帶著好奇去傾聽。

傾聽會讓我們成為讓人放鬆的人,這也是心理諮詢師經常用到的輔助方式。


那具體該怎麼傾聽呢?這是有技巧的。


首先,對於傾聽而言,最重要的是態度,做到儘可能設身處地的理解交談者的想法和感受。這是傾聽的基礎。


特別要注意,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價批判別人的對錯。


因為很多時候,別人在向我們訴說某件事情,其實並沒有徵求我們的意見。


然後,我們一邊認真傾聽,一邊用「嗯,明白,原來如此」等來進行回應。


最後,如果有可能的話,還要時不時把我們聽到的複述給對方。


這是傾聽別人說話的三個秘訣。



要注意的是,傾聽的時候一定不要否定說話者的感受。


比如有人跟你說,我第一次上球場比賽,結果一個球都沒有進。


如果你回答:沒關係,下次一定能進球的,或者:一開始誰都這樣,別灰心。


這樣的回答肯定不能達到別人想要跟你傾訴的目的。


如果你可以設身處地地共情的回應說:


你一定很想進球吧,真是遺憾啊!


那對方就會覺得:他明白我的感受,看重我的感受且接受我的感受。


在我們垂頭喪氣的時候,比起被人諄諄教導,更希望有人能夠懂得我們的感受。



再舉一個例子,早上老公去上班的時候,老婆在玄關前一臉落寞的說:


「你今天也很晚回家嗎?」


如果老公直接說是啊,今天回來的很遲,然後就出門了。


如果這麼回答,可能離離婚就不遠了,因為老公完全忽視了老婆的感受。


假如老公能夠這麼回答:


對不起,讓你覺得孤單了,這周末我們休息,我們一起去哪兒玩吧!


或者:


對不住,我儘量早點回,但也可能會晚點,確定後我會從公司發信息給你的。


這樣的話,老婆能夠感受到老公能夠解讀出她的孤單,並且進行響應,自然也就不會心裡膈應了。

改變消極認知,治癒心理創傷


前面說到,我對於作者是如何從一個性格懦弱、不信任他人、讓人心累的人,成長為一位「讓人感到放鬆的人」充滿好奇。


讀完了這本書後,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那就是改變消極的認知和治療心理創傷。

其中,作者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接受各種心理諮詢,包括有對話式的,使用身體形式的,甚至哭泣、大喊和怒吼。


有溝通障礙的人,或者說人際關係不好的人,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因為有心理創傷(包括童年受的傷和失去了重要他人的悲傷)。

我們要成為一位讓人放鬆的人,就要主動去治療這種心理創傷。


首先我們要知道,受傷並不是我們自己的錯,我們自始至終都沒有任何不對。


然後,治癒心中的傷痛這件事,假如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做不到,就去尋求幫助。


這個人可以是你的身邊的人,但一定要是能夠認真傾聽你的人,當然也可以是專業的心理醫師。



作者的經歷告訴我們,小時候有過心理創傷,或者說思維比較負面的人,通過後來的努力,是可以從一種消極的認知中走出來,然後成為一位讓人放鬆(而不是讓人心累)的人的。


我覺得這是這本書向我們傳達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也是它的價值所在。


當然,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此,想要構建幸福快樂的人際關係的朋友,強烈建議讀一讀這本書 。

好了,關於《共情式溝通》就介紹到這裡,我們下本書再見。

【end】

註:圖片來源自網絡


我是立志讀萬卷書、行萬裡的讀書旅行茶,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共情式溝通》:讓人放鬆的人更容易在人際關係中受惠,更受歡迎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是講究輕鬆的,我們都喜歡和能讓人放鬆的人做朋友,沒人願意和壓抑、負能量爆棚的人做朋友。那我們應該如何做,才會讓人自己在交往中更受別人歡迎?讓人有放鬆的感覺?《共情式溝通》一書是就講到這個問題:懂共情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容易讓人有放鬆的感覺,從而變得更受其他人的歡迎。作者古宮昇曾任教於密蘇裡大學、奧克蘭理工大學心理學系,現在是大阪經濟大學教授。
  • 《共情式溝通》——共情溝通,讓人際關係變得更放鬆、更快樂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同時,我們又都不是孤立的,我們還有各自的人際關係,與愛人、與父母、與子女、與朋友、與同事,與陌生人的相處,都是我們人際關係中的一部分,我們都渴望被理解、被接納、甚至被歡迎,那麼如何讓人際關係變得更放鬆、更快樂就變得十分重要了。
  • 《共情式溝通》:你為什麼不受歡迎?做好這3點成為讓人放鬆的人
    在《共情式溝通》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會共情的人都有一些共性,例如懂得給予,懂得示弱,坦誠自己的缺點,傾聽別人,等等。先培養這樣的思維理念,再著力培養一些有助於人際溝通的小技巧,你就能提升共情能力,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 《共情式溝通》 打破溝通障礙,用共情改善人際關係,擁抱幸福
    古宮昇是著名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為日美兩國5000多人提供了心理諮詢,改善人際關係,增加生活幸福感。  收票數的那個人說我和另外一個同學的票數差不太多,有點懸。第二天結果出來的時候,我和另外兩個人都落選了,導員直接指定了另外一個人,一個連競選都沒去競選的人。  這件事情發生以後我一直耿耿於懷,甚至私下裡去罵導員,完全沒有公平可言,這樣內定還形式主義投票幹啥。我就這樣抱怨了一年,每當有人問我們為什麼沒有選擇當班委的時候,我就把這件事情講一遍,講一次生氣一次。
  • 共情式溝通:高情商者安慰人從來不講道理,都是在用「共情」策略
    心理學家古宮昇在《共情式溝通》這本書裡說:「在灰心喪氣時,比起被人諄諄教導,更希望有人能夠懂得我們的感受。如果有人真能懂我們,那我們很快就能再次變得幹勁十足。」如果你也想成為一個擁有「共情」能力的高手,建議你一定要看看古宮昇老師的這本《共情式溝通》。
  • 共情式溝通,讓你慢慢走進孩子心靈
    老師給我推薦了《共情式溝通》這本書,讓我看看描寫與孩子相處的那一段。為了壓抑住兒時的寂寞,內心因為有壓抑難受的情感而麻痺了自己,在後來的人際關係以及心理健康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於是,他成為一個遲鈍、沒精神、不活躍的孩子。害怕與人正面接觸,對世界、對別人關閉了心扉。回想我兒子,也是經常把自己封鎖在自己的世界中,我經常說他活在他的世界裡。
  • 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是這樣溝通的
    一個公司裡,人際關係和諧,即使工作重複單調,你都能咬咬牙堅持下去。可是人際關係差,感受不到認可和滋養,可能你就會負面能量暴增,從輕微地抱怨吐槽,到憤憤不平懷才不遇,到最後跟領導大吵一架裸辭。做一個相處起來讓人放鬆的人,才能夠從人際關係中受慧,幸福快樂的生活著。
  • 父母離婚、對人不信任到心理學博士:教會你共情式溝通的破局之法
    文|橙果媽媽圖|網絡不知道大家是否贊同這一點:不管是上學的孩子,還是長大成人工作的成年人,我們都不可避免的要與人接觸,人際關係在我們人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們渴望人生中,身邊有相互融洽的朋友,有貼心的另一半,有懂事的孩子,擁有幸福美滿的人生。這樣的人生,讓人羨慕,不是嗎?
  • 《共情式溝通》:把握與人交往的秘籍和鑰匙,成為更輕鬆快樂的人
    當孩子的情緒得到了別人的理解之後,他也會逐步地趨於平靜,這時再與孩子好好地溝通,那才是有意義的良性溝通。上面的場景就很形象地說明了這個道理,這是一個很好理解並很實用的道理,但是可惜人們對它的了解卻很有限,不然這世上人和人之間的矛盾和誤會就不會那麼多。
  • 《共情式溝通》:掌握技巧,親子、職場倍受歡迎,百試不爽
    朋友在一起互相吹吹牛、扯扯淡,有時候純屬放鬆解壓。你偏要認認真真地把它放到道理上去講,搞得好像別人不懂道理似的,能開心嗎?鬼谷子說:「說者聽,必合於情。」在這世間,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隱晦與皎潔。傾訴的人想要的只是一個安慰而已。
  • 共情式溝通:婚姻幸福,人際融洽的人一般都把握這3點
    學習這本書,我們主要來學習這三個要點:一是,懂得人性弱點,做個受歡迎的人;二是,從實踐中,掌控共情的溝通方法;三是,克服自身的心理創傷,輕鬆去做好共情溝通。01懂得人性特點,做個受歡迎的人要學會共情式溝通,先掌握人性的普遍特點,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性中的這些特性我們知道了,那麼稍微運用一下,會有很好的效果。
  • 《共情式溝通》:是什麼阻礙了你好好說話,構築和諧關係?
    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明明知道有些話不該說,有些事不該做卻偏偏控制不住自己?是什麼阻礙了自己好好說話和諧溝通構築和諧關係的初衷?最近在讀的這本《共情式溝通》似乎給出了答案。這是一本日本心理學家古宮升博士,結合自身經歷以及工作中的案例整理的一部溝通工具書。
  • 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藏在童年裡,5個鍛鍊方法,媽媽做對了嗎?
    古宮昇著作《共情式溝通》一書,就講述了如何成為一個讓人放鬆的人,在社交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當這個小孩暴怒時,你就不敢與人交往,或者在人際關係中傷害重要的人,特別在意他人的看法等。02拒絕付出在人際交往中,要讓人放鬆,首先要懂得付出,給人有&34;感。
  • 共情式溝通:如何讓溝通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
    為了成為讓人放鬆的人,重要的不是想著怎樣才能討人喜歡,而是你得先喜歡上對方,即使不能一下子喜歡上對方,也請盡力致以善意的關心。 向你周圍的人致謝吧,哪怕是小事。越多給予別人感謝,讓別人有幸福的感覺,別人也會向你回饋越多感謝,讓你有越多幸福的感覺。
  • 《共情式溝通》:如何釋放壓力?日本心理學博士教你學簡易冥想術
    《共情式溝通》一書的作者,古宮昇博士從心理學家的專業角度,建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做冥想。甚至有醫學研究發現,經常進行冥想的人,對流感的抵抗力都比一般人高出不少,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冥想的人,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有所改善和提高。講到這裡,問題來了,冥想好學嗎?普通人如何練習冥想?古宮昇博士在《共情式溝通》裡給大家提供了一個簡單易學、效果不錯的冥想方法。這個方法來自全球暢銷書《與神對話》。
  • 閨蜜分手來訴苦,千萬別說這3句話,共情式溝通讓友誼更牢固
    對於人們在溝通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他就是日本著名的心理諮詢師古宮昇。在最新著作《共情式溝通》中,古宮昇講述了自己因為不懂共情而得罪漂亮女生的一段糗事。那麼,什麼是共情呢?如果你懂得共情式溝通的話,就想像自己處在閨蜜的處境當中,那麼這時候就只會對她說:「是啊,這太令人傷心了,很難受......」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共情式溝通的要點就是,總結對方的感受並複述。
  • 如何進行良好溝通?幸福關鍵是什麼?善於溝通,建構良好人際關係
    其中人際溝通傳遞和交流的是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態度等心理因素。可見說明白溝通並不容易,可以從人際交流說說溝通不是什麼,即交流5層次。溝通是傳遞信息,特點是平等,要點是不強制對方接受信息,比如知識和看法。達不成一致,各奔東西,下一次繼續溝通,最富有人情味兒。
  • 成人之間的交際,父母與孩子的溝通,通過這些方法讓交流變得簡單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討人喜歡呢?我班上的孩子們希望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們向許多人發出調查問卷,詢問「您對什麼樣的人有好感」。在「說話有趣的人」「善於傾聽的人」等許多備選答案中,排第一的是「讓人放鬆的人」因此,為了從人際關係中受惠,幸福快樂地生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相處起來讓人放鬆」。
  • 幸福家庭的秘訣 溝通理解是關鍵
    5月11日下午,平江新城蘇錦一社區開展了一堂以如何建立幸福家庭為主題的科普知識講座,由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譚雪慧老師主講,讓30餘位參與的居民了解到促進家庭幸福,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秘訣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