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式溝通》:如何釋放壓力?日本心理學博士教你學簡易冥想術

2020-10-03 上智下愚小文集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人人都有很多壓力,如何減輕壓力,減少自己的負面情緒呢?

《共情式溝通》一書的作者,古宮昇博士從心理學家的專業角度,建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做冥想。


並不是什麼心靈雞湯,而是已經有許多科學研究證明,冥想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降低個人壓力、舒緩緊張情緒的好方法。

在一項腦科學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實驗者們進行了8周冥想練習後,不安、緊張等負面情緒都有了明顯減少,且歡喜、快樂等正面情緒還有了顯著增加。

之後,研究者在測量他們的腦功能時發現,與喜悅、快樂等正面情感相關度高的左側前腦液區域活動很活躍。另外,有研究者進行了一項更大的試驗,他們將44對夫婦分成兩組人,一組傳授冥想,並且讓他們在家中進行實踐。

在實踐結束後,研究者發現,與沒有進行冥想的那一組夫婦相比,進行了冥想練習的那些夫婦們彼此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密,而且雙方對夫婦關係的滿足感也有了很大提高。


不僅如此,很多被診斷為不安神經症的大學生在練習冥想後也發現自己的不安和抑鬱症狀都有了明顯減輕。

甚至有醫學研究發現,經常進行冥想的人,對流感的抵抗力都比一般人高出不少,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冥想的人,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有所改善和提高。

講到這裡,問題來了,冥想好學嗎?普通人如何練習冥想?古宮昇博士在《共情式溝通》裡給大家提供了一個簡單易學、效果不錯的冥想方法。

這個方法來自全球暢銷書《與神對話》。書中提供了一種非常簡單易行的冥想方法,具體操作方式如下:

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一邊長而緩慢的吐氣,一邊在心中默數數字一,然後放鬆吸氣。

重複上面的運作,一邊長而緩慢的吐氣,默念數字二。如是反覆,一直數到十以後,再回到上面的操作,繼續從一數到十。

我們在計數時,要確保心無雜念,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和數字上。


這個方法雖然簡單,但初學者剛練習時,計數過程中腦子裡經常會湧現出各種雜念,這都是正常現象如果走神了或者想到別的東西,不用責備自己,只需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和數字上即可。

如果我們走神的太厲害,走神到忘記自己數到哪裡了,那就從一開始重新計數。

作者建議,大家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每天早晚各做15分鐘左右。操作要點只有一個,冥想者只需將注意力放到吸氣吐氣上而已。

這種冥想法還有若干種替代版可選。中心思想只有一項:即使沒有坐著不動,只要不東想西想,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點上,也可以算是冥想。

這種冥想法的關鍵在於,注意力集中到某種感覺上。比如在公園裡慢走,什麼都不想,只把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風景上,這也是一種冥想。

甚至在日常家務中,我們也可以進行冥想。比如洗碗的時候,大腦完全放空,把注意力集中到洗碗這件事上,就是在進行冥想。做掃除的時候,把注意力集中到做清掃的每個動作上,除此之外不想任何事,這都算得上是一種冥想。

靜坐也好、散步也罷、洗碗也好、掃地也罷,以上種種,都是手段,而非目的。我們踐行這種簡易冥想法的關鍵和目標在於,要通過冥想的方式,給自己的大腦留出充分放空、全面放鬆的時間,在這一段時間裡,讓自己身心儘量放鬆下來,才能充分舒緩緊張,釋放壓力。

相關焦點

  • 《共情式溝通》——共情溝通,讓人際關係變得更放鬆、更快樂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同時,我們又都不是孤立的,我們還有各自的人際關係,與愛人、與父母、與子女、與朋友、與同事,與陌生人的相處,都是我們人際關係中的一部分,我們都渴望被理解、被接納、甚至被歡迎,那麼如何讓人際關係變得更放鬆、更快樂就變得十分重要了。
  • 父母離婚、對人不信任到心理學博士:教會你共情式溝通的破局之法
    在《共情式溝通》書籍中,作者古宮昇是一位心理學博士,他在過去20年間,在日美兩國為5000多人提供了心理援助,並且在醫院和大學的心理諮詢室工作。他有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即使你的原生家庭再差,只要自己想改變,也會擁有快樂輕鬆的人生。
  • 《共情式溝通》:把握與人交往的秘籍和鑰匙,成為更輕鬆快樂的人
    這個道理具體來說就是溝通中的「共情式」,這也是一本很實用很好看的書籍—《共情式溝通》中所闡述的主要內容和實操方式。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心理學博士古宮昇,他有二十多年的心理諮詢師經歷,在美國精神科、心療內科以及日本和美國的大學裡進行心理諮詢工作,為5000多人提供了溫暖的心理援助,這本書裡有許多作者根據實例總結出來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 共情式溝通:高情商者安慰人從來不講道理,都是在用「共情」策略
    心理學家古宮昇在《共情式溝通》這本書裡說:「在灰心喪氣時,比起被人諄諄教導,更希望有人能夠懂得我們的感受。如果有人真能懂我們,那我們很快就能再次變得幹勁十足。」如果你也想成為一個擁有「共情」能力的高手,建議你一定要看看古宮昇老師的這本《共情式溝通》。
  • 閨蜜分手來訴苦,千萬別說這3句話,共情式溝通讓友誼更牢固
    對於人們在溝通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他就是日本著名的心理諮詢師古宮昇。在最新著作《共情式溝通》中,古宮昇講述了自己因為不懂共情而得罪漂亮女生的一段糗事。那麼,什麼是共情呢?如果你懂得共情式溝通的話,就想像自己處在閨蜜的處境當中,那麼這時候就只會對她說:「是啊,這太令人傷心了,很難受......」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共情式溝通的要點就是,總結對方的感受並複述。
  • 共情式溝通,讓你慢慢走進孩子心靈
    一、聽說《共情式溝通》送兒子去英語輔導班時,我被他的班主任叫住。班主任是個溫柔漂亮、說話細聲細氣的年輕女孩。突然被她留下,我心裡有種莫名的緊張感,莫非兒子調皮搗蛋了?簡單地寒暄之後,她切入主題,她問我兒子在家的表現。怎麼回答?我不知道她指的是什麼。看我不作答,班主任接著說,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跟您溝通一下。
  • 《共情式溝通》:你為什麼不受歡迎?做好這3點成為讓人放鬆的人
    心理學研究發現,「共情」是溝通的靈魂。我們的生活就是一門社會關係學,想要與人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人際關係,除了你自身優勢之外,最需要的還是你身上所具備的「共情"。在《共情式溝通》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會共情的人都有一些共性,例如懂得給予,懂得示弱,坦誠自己的缺點,傾聽別人,等等。先培養這樣的思維理念,再著力培養一些有助於人際溝通的小技巧,你就能提升共情能力,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 《共情式溝通》 打破溝通障礙,用共情改善人際關係,擁抱幸福
    這本書是日本作家古宮昇寫的一本人際溝通交流的書,致力於構建幸福快樂的人生。古宮昇是著名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為日美兩國5000多人提供了心理諮詢,改善人際關係,增加生活幸福感。  如何改變這樣的傾向呢?作者強調讓我們多注意幸福正能量的事情。如果我們養成這種習慣,有意識地去關注幸福的事情,幸福感自然而然也會提高。
  • 一個「日升」的心理學博士教你如何「討喜」
    心理學研究發現,「共情」是溝通的靈魂。不同天性、不同環境、不同經歷的兩個人,如何擺脫個人局限,做到不必同病相憐就能感同身受?全靠「共情」。日本的心理學博士古宮昇說:給予、示弱、理解、認可、樂觀等都是共情的特性,再輔以一些溝通的小技巧,你就能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是不是廢話?
  • 《共情式溝通》:擁有幸福人際關係的秘訣是,做一個讓人放鬆的人
    important}前幾天參加了一個約書活動,申請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共情式溝通》。該書的作者是日本的心理學博士古宮昇,同時也是一位心理諮詢師,在20年的時間裡,他為日美兩國渝5000元提供了心理諮詢。古宮昇曾任教於密蘇裡大學哥倫比亞分校的心理學系,是心裡紐西蘭國立奧克蘭理工大學心理學系客座教授,還是大阪經濟大學的教授。可以這麼說,這本書是作者及理論與實踐於一體的書籍。
  • 共情式溝通:婚姻幸福,人際融洽的人一般都把握這3點
    這本《共情式溝通》書籍,是目前介紹共情最基礎又易掌握的書籍。書中的內容系統又全面,是那些說性格直易得罪人、那些說自己反應遲鈍情商低的人,最好提升的良藥。本書是日本古宮昇的著作,古宮昇是日本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他為5000多人提供過心理諮詢,得到非常好的反響。
  • 《共情式溝通》:是什麼阻礙了你好好說話,構築和諧關係?
    是什麼阻礙了自己好好說話和諧溝通構築和諧關係的初衷?最近在讀的這本《共情式溝通》似乎給出了答案。這是一本日本心理學家古宮升博士,結合自身經歷以及工作中的案例整理的一部溝通工具書。然而通讀下來,卻給我的內心帶來觸動:阻礙你共情以及和諧人際關係的最大障礙,是你原本是個內心受傷的小孩
  • 《共情式溝通》:掌握技巧,親子、職場倍受歡迎,百試不爽
    02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如果要評選出一份「最令人討厭的溝通方式」榜單,你會怎麼選?結果,「講道理」名列前茅。發小希希就特別愛講道理。溝通大師吉拉德曾說過:當你認為別人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樣重要時,氣氛才會融洽。這,是一種能力,是最高級的修養。03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共情」。
  • 《共情式溝通》:讓人放鬆的人更容易在人際關係中受惠,更受歡迎
    那我們應該如何做,才會讓人自己在交往中更受別人歡迎?讓人有放鬆的感覺?《共情式溝通》一書是就講到這個問題:懂共情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容易讓人有放鬆的感覺,從而變得更受其他人的歡迎。作者古宮昇曾任教於密蘇裡大學、奧克蘭理工大學心理學系,現在是大阪經濟大學教授。他有極其豐富的心理諮詢經驗,在日美兩國接診個案累計超過5000例,深受來訪者的歡迎。
  • 共情溝通 徵服人心的藝術 學會溝通 決定了你們關係的深度!
    每個人都講著自己想說的話,每個人都在放肆地表達,但真正實現溝通的卻很少,能走心的溝通更少。《共情式溝通》全書基本上以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共情」理論為基礎,比較實用地對共情式溝通進行了說明。這是一本非常典型的「日式書」,每一個小點說得很細緻,但其實歸結起來也很簡單:就是真誠待人、仔細聆聽、平和表達。
  • 心理學家:幸福感是恆定的,教你3個辦法,提高生活幸福感
    ——故宮昇《共情式溝通》古宮昇是一名擁有著20年心理諮詢經驗的日本心理學家,他曾出版過17本有關人際療愈之道的書籍,幫助超過200000人擺脫迴避溝通和情感壓抑等症狀,完成從不善言談到能侃侃而談的蛻變,享譽美日等國家。
  • 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是這樣溝通的
    心理學上說,如果你在某段時間過得很辛苦,那你的人際關係一定很差。當你遭遇談戀愛被劈腿,工作被上司苛待,跟家裡人的關係不好,孤獨寂寞時,一定是你的人際關係出了問題。我們總是忙著掙錢,以為錢掙得越多,就會越快樂。真的是這樣嗎?馬思純掙得片酬肯定不少了,拿過獎還是抑鬱了。
  • 《共情的力量》到《我想傾聽你》:掌握「共情式傾聽」,更好地愛
    作者在此書中,除了貫穿"共情"一主題外,更重要的還在於用共情來引出許多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情感難題和人生難題的辦法:作者分別了共情與同情的不同,如何利用共情尋找愛情,如何成為一個正能量的共情式聆聽者,怎麼藉助共情創造持久的親密關係,以及如何避免共情陰暗面對生活的糟糕影響。
  • 看電影《囧媽》和《心靈捕手》,學習如何做到共情式傾聽
    我們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必有橋梁與他人連接,而通過橋梁的關鍵就是學會共情式傾聽。今天的文章,我通過兩部電影,來具體說說如何做到共情式傾聽。傾聽,是一門藝術,共情式傾聽是這麼藝術的最高表達形式。那麼,共情式傾聽的目的是什麼呢?《共情的力量》一書中指出:「共情式傾聽總是以對方為中心,目的是要讓他感覺到他這個人被理解了。」也就是說,我們做到共情式傾聽,是為了理解他人如何感知世界的。
  • 壓力太大?幾招教你在家釋放
    哭不管你信不信,哭是一種非常有益的方法,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平靜心神,也可以釋放憋在心裡的強烈情緒。不管你是男人還是女人,好好哭一場可以很好地緩解壓力。按照Per Psychology Today(今日心理學)的說法,「因情緒而落的眼淚對健康有特殊的好處,反射性的眼淚98%是水,而情緒化的眼淚還含有壓力激素,這些激素會通過哭泣排出體外。」美國神經病學家和眼淚研究專家弗雷博士在研究了眼淚的成分後發現,情緒化的眼淚可以將這些激素和其他在壓力下積累的毒素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