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式溝通》——共情溝通,讓人際關係變得更放鬆、更快樂

2020-12-15 悅讀的靜謐時光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同時,我們又都不是孤立的,我們還有各自的人際關係,與愛人、與父母、與子女、與朋友、與同事,與陌生人的相處,都是我們人際關係中的一部分,我們都渴望被理解、被接納、甚至被歡迎,那麼如何讓人際關係變得更放鬆、更快樂就變得十分重要了。

《共情式溝通》是日本心理學博士、心理學諮詢師古宮昇的作品,他總結了自己20多年的從業經驗,從5000多例心理諮詢中歸納出來這一套實用的溝通方法。全書從基礎篇、兩個實踐篇和特別篇四個部分入手,帶領我們解鎖共情理念、掌握溝通技巧,旨在幫助我們成為「相處時讓人感到輕鬆」的人。

提到相處與溝通,我們就一定要從「人性」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人們所普遍擁有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並從中找出一定的規律來指導我們的言行,增進我們的溝通技能。比如人們喜歡獲得、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是對的、有自尊心、不喜歡被指責、被誤解、不喜歡負能量等特點,這些人性上的特點正是「共情」的基礎。心理學研究指出,「共情」是溝通的靈魂,兩個有著不同天性、家庭環境、成長經歷的人,能夠擺脫個人局限,真正做到換位思考、平等交流,所依靠的正是共情。那麼如何做到共情呢?書中給了我們明確月的指引:適當給予,放下身段,學會示弱、諒解、理解、認可他人,保持開朗樂觀。這些不但是我們與人交往時的立場和心態,更是我們達到共情的基礎。

做到共情其實就是從小事著眼,比如今天課外班放學時孩子對我說「媽媽,我再也不想學物理了!」以前的我會從正面給孩子鼓勵,但今天,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認識到,其實孩子在這一刻需要的並不是我的鼓勵和支持,理科思維並不是特別有優勢的她一直靠自己的努力名列前茅,所以,她這句看似抱怨的話,在這一刻在袒露她的辛苦,需要的其實更多是我的認可與關懷。於是,我對她說「物理也曾經是我最頭疼、花精力最多的學科,丫頭辛苦了,媽媽抱一下。」隨著這個擁抱,我和孩子的心也更貼近了,我想這就是共情的力量吧。

我們都渴望快樂時有人分享,苦悶時有人陪伴,我們都希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那麼就讓我們從共情溝通開始吧。

相關焦點

  • 《共情式溝通》:讓人放鬆的人更容易在人際關係中受惠,更受歡迎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是講究輕鬆的,我們都喜歡和能讓人放鬆的人做朋友,沒人願意和壓抑、負能量爆棚的人做朋友。那我們應該如何做,才會讓人自己在交往中更受別人歡迎?讓人有放鬆的感覺?《共情式溝通》一書是就講到這個問題:懂共情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容易讓人有放鬆的感覺,從而變得更受其他人的歡迎。作者古宮昇曾任教於密蘇裡大學、奧克蘭理工大學心理學系,現在是大阪經濟大學教授。
  • 《共情式溝通》:擁有幸福人際關係的秘訣是,做一個讓人放鬆的人
    important}前幾天參加了一個約書活動,申請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共情式溝通》。也就是說,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好壞,決定了這個人的人生是幸福美滿,還是不幸失意?而獲得別人好感的方法排在首位的就是,做一個讓人放鬆的人。那怎樣成為一個讓人放鬆的人呢?在《共情式溝通》中,作者給出了很多的方法。其中一點就是:人們不喜歡負能量,開朗樂觀會更受歡迎。
  • 共情式溝通:高情商者安慰人從來不講道理,都是在用「共情」策略
    心理學家古宮昇在《共情式溝通》這本書裡說:「在灰心喪氣時,比起被人諄諄教導,更希望有人能夠懂得我們的感受。如果有人真能懂我們,那我們很快就能再次變得幹勁十足。」如果你也想成為一個擁有「共情」能力的高手,建議你一定要看看古宮昇老師的這本《共情式溝通》。
  • 《共情式溝通》 打破溝通障礙,用共情改善人際關係,擁抱幸福
    08 來源: 寵你一世的夢 舉報   這本書是日本作家古宮昇寫的一本人際溝通交流的書
  • 共情式溝通,讓你慢慢走進孩子心靈
    一、聽說《共情式溝通》送兒子去英語輔導班時,我被他的班主任叫住。班主任是個溫柔漂亮、說話細聲細氣的年輕女孩。突然被她留下,我心裡有種莫名的緊張感,莫非兒子調皮搗蛋了?簡單地寒暄之後,她切入主題,她問我兒子在家的表現。怎麼回答?我不知道她指的是什麼。看我不作答,班主任接著說,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跟您溝通一下。
  • 《共情式溝通》:你為什麼不受歡迎?做好這3點成為讓人放鬆的人
    心理學研究發現,「共情」是溝通的靈魂。我們的生活就是一門社會關係學,想要與人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人際關係,除了你自身優勢之外,最需要的還是你身上所具備的「共情"。在《共情式溝通》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會共情的人都有一些共性,例如懂得給予,懂得示弱,坦誠自己的缺點,傾聽別人,等等。先培養這樣的思維理念,再著力培養一些有助於人際溝通的小技巧,你就能提升共情能力,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 《共情式溝通》:把握與人交往的秘籍和鑰匙,成為更輕鬆快樂的人
    當孩子的情緒得到了別人的理解之後,他也會逐步地趨於平靜,這時再與孩子好好地溝通,那才是有意義的良性溝通。上面的場景就很形象地說明了這個道理,這是一個很好理解並很實用的道理,但是可惜人們對它的了解卻很有限,不然這世上人和人之間的矛盾和誤會就不會那麼多。
  • 《共情式溝通》:掌握技巧,親子、職場倍受歡迎,百試不爽
    共情是人本主義創始人羅傑斯提出的,是一種將自己置於他人的位置、並能夠理解或感受他人在其框架內所經歷的事物的能力。你快樂,我能懂,你悲傷;我能察覺,並及時做出反應:寬慰情緒,理解感受。人在溝通的時候,往往並不是尋找答案,更多時候需要的是情感的接納。
  • 閨蜜分手來訴苦,千萬別說這3句話,共情式溝通讓友誼更牢固
    對於人們在溝通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他就是日本著名的心理諮詢師古宮昇。在最新著作《共情式溝通》中,古宮昇講述了自己因為不懂共情而得罪漂亮女生的一段糗事。那麼,什麼是共情呢?古宮昇後來反省說,當初那位漂亮女同學的抱怨,並不是真的對空咖啡杯不滿,而是對人們只關注她的外表而感到寂寞,希望人們更關注她的內在美。也可能是她覺得這份工作沒有意義,但卻又找不到更有意義的事,從而感到空虛和焦慮。古宮昇沒有換位思考,無法和女同學感同身受。他的回答不僅沒有起到安撫作用,反而產生了負面效果。
  • 共情溝通 徵服人心的藝術 學會溝通 決定了你們關係的深度!
    他更需要的是一個宣洩的出口、一個可以傾聽的對象、一種共情式溝通,由此他才能體會到「我並不孤單」的感覺,從而自然產生積極的信念和力量。說話這件事就變得越困難,現在,我們人們說話大概分兩種,一種是直白犀利,講邏輯、講目的;另一種是胡說有趣,講氣氛、講關係,其餘的,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 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是這樣溝通的
    決定人生是幸福美滿還是不幸失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際關係。一個公司裡,人際關係和諧,即使工作重複單調,你都能咬咬牙堅持下去。可是人際關係差,感受不到認可和滋養,可能你就會負面能量暴增,從輕微地抱怨吐槽,到憤憤不平懷才不遇,到最後跟領導大吵一架裸辭。做一個相處起來讓人放鬆的人,才能夠從人際關係中受慧,幸福快樂的生活著。
  • 成人之間的交際,父母與孩子的溝通,通過這些方法讓交流變得簡單
    在「說話有趣的人」「善於傾聽的人」等許多備選答案中,排第一的是「讓人放鬆的人」因此,為了從人際關係中受惠,幸福快樂地生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相處起來讓人放鬆」。然而,每個人都會有「和那人相處真讓人心累」的時刻。讓人心累的人絕不會從人際關係中受惠。你是這樣的人嗎?「讓人放鬆的人」和「讓人心累的人」有何不同?
  • 父母離婚、對人不信任到心理學博士:教會你共情式溝通的破局之法
    ,痛苦就會減少一半,身邊人因為有這樣人在,所以就變得更加的幸福,而自己的人生也會變得更加的快樂。在《共情式溝通》書籍中,作者古宮昇是一位心理學博士,他在過去20年間,在日美兩國為5000多人提供了心理援助,並且在醫院和大學的心理諮詢室工作。他有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即使你的原生家庭再差,只要自己想改變,也會擁有快樂輕鬆的人生。
  • 《共情溝通》:給想要溝通,卻不知如何溝通的你
    從以上兩組數據可以看出,在成功的因素中,良好溝通的重要性比智商要高得多。可以說,人際關係中99%的矛盾是由於溝通不暢所造成的。溝通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此重要,那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溝通呢?想要與人有效溝通,首先要做到共情。
  • 共情,被「聽到」的力量——讓親子溝通變得更有效率
    《P.E.T 父母效能訓練》一書中指出,積極傾聽,能夠正確解碼孩子的真實感受,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親子溝通變得更有效率。在前後兩次經歷中,孩子同樣表達了「我很疼」,前一次,我僅僅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想當然的認為「被紙劃了一下有什麼大不了的,又沒有痕跡,更沒有受傷,怎麼會疼?」,並且內心是覺得「小孩子就是嬌氣」。在這裡我沒有共情,體會的是自己的感受,沒有進入孩子的內心,就沒能感受到她的疼跟害怕(對身體感到疼痛的害怕)。
  • 《共情式溝通》:是什麼阻礙了你好好說話,構築和諧關係?
    是什麼阻礙了自己好好說話和諧溝通構築和諧關係的初衷?最近在讀的這本《共情式溝通》似乎給出了答案。這是一本日本心理學家古宮升博士,結合自身經歷以及工作中的案例整理的一部溝通工具書。然而通讀下來,卻給我的內心帶來觸動:阻礙你共情以及和諧人際關係的最大障礙,是你原本是個內心受傷的小孩
  • 共情式溝通:如何讓溝通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
    給予別人越多,越能實現夢想;越是努力成為讓人放鬆的人,別人越希望和你交往。而且,你越是這樣生活,在周圍的人看來,你越讓人放鬆。 為了成為讓人放鬆的人,重要的不是想著怎樣才能討人喜歡,而是你得先喜歡上對方,即使不能一下子喜歡上對方,也請盡力致以善意的關心。 向你周圍的人致謝吧,哪怕是小事。越多給予別人感謝,讓別人有幸福的感覺,別人也會向你回饋越多感謝,讓你有越多幸福的感覺。
  • 《共情的力量》到《我想傾聽你》:掌握「共情式傾聽」,更好地愛
    作者在此書中,除了貫穿"共情"一主題外,更重要的還在於用共情來引出許多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情感難題和人生難題的辦法:作者分別了共情與同情的不同,如何利用共情尋找愛情,如何成為一個正能量的共情式聆聽者,怎麼藉助共情創造持久的親密關係,以及如何避免共情陰暗面對生活的糟糕影響。
  • 共情式溝通:婚姻幸福,人際融洽的人一般都把握這3點
    這本《共情式溝通》書籍,是目前介紹共情最基礎又易掌握的書籍。書中的內容系統又全面,是那些說性格直易得罪人、那些說自己反應遲鈍情商低的人,最好提升的良藥。本書是日本古宮昇的著作,古宮昇是日本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他為5000多人提供過心理諮詢,得到非常好的反響。
  • 面對執拗孩子,不妨試試「共情溝通」
    顧佳的共情式教育,教會了我們,如何正確和孩子溝通而顧佳採取的溝通方式就屬於「共情溝通」,不僅能有效調節孩子的負面情緒,還能讓孩子聽進去,聽得懂。>第一階段:溝通交流可能很多媽媽不懂什麼叫做「共情」育兒法,簡單來說,就是媽媽在和寶寶說話時,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而不是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來命令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