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之間的交際,父母與孩子的溝通,通過這些方法讓交流變得簡單

2020-09-05 雲吞爸爸

文章為雲吞爸爸原創首發,歡迎關注評論轉發分享

不是討好迎合,才能換位思考;

不必同病相憐,也能感同身受。

共情,一種未被欣賞的存在!——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之一 卡爾.羅傑斯



決定人生是幸福美滿還是不幸失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際關係。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討人喜歡呢?我班上的孩子們希望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們向許多人發出調查問卷,詢問「您對什麼樣的人有好感」。在「說話有趣的人」「善於傾聽的人」等許多備選答案中,排第一的是「讓人放鬆的人」


因此,為了從人際關係中受惠,幸福快樂地生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相處起來讓人放鬆」。然而,每個人都會有「和那人相處真讓人心累」的時刻。讓人心累的人絕不會從人際關係中受惠。你是這樣的人嗎?「讓人放鬆的人」和「讓人心累的人」有何不同?怎樣才能成為「讓人放鬆的人」?



成人的世界比較複雜,需要跟人打好關係,做好交際讓人放鬆,那就要懂得一些交流溝通的技巧。


兒童的世界如此單純卻又無助,需要家長走進兒童的世界,去感同身受,引導孩子去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樣交流起來,教育起來就會得心應手了。


兩者之間的溝通都有一個共同點:共情。一個善於交際的人,一定是一個能夠與對方共情的人,大人小孩都不例外。


溝通交流好與壞,有一個評判方法,就是,你是否能讓對方放鬆下來,很多人溝通的時候都希望能得到什麼,但這恰恰也是溝通不順暢的主要原因,假如你換個思維思考,自己能為對方做些什麼,或許溝通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起期待從別人那裡得到好處,由自己主動給予別人正能量更好。


給予別人越多,越能實現夢想;越是努力成為讓人放鬆的人,別人越希望和你交往。



懂得共情的人,更受人歡迎,學習共情有8個關鍵點:

  1. 人們喜歡獲得,適當給予會更受歡迎
  2. 人們以自我為中心,放下身段會更受歡迎
  3. 人們有自尊心,學會示弱會更受歡迎
  4. 人們不喜歡被指責,學會諒解會更受歡迎
  5. 人們不喜歡被誤解,學會理解會更受歡迎
  6. 人們認為自是對的,認可他人會更受歡迎
  7. 人們不喜歡負能量,開朗樂觀會更受歡迎
  8. 人們不喜歡奇怪的人,大方做人會更受歡迎


推薦一本書,宮古昇寫的《共情式溝通》,一本簡單易懂,非常實用的書,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實踐書中所介紹的方法,通過實踐來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

很多父母為與孩子溝通感到頭痛:孩子心裡有秘密不會告訴你;孩子遇到了難過的事情不會找你訴說,甚至孩子遇到了困難都不願意找你來幫助。難道我們不愛自己的孩子嗎?他們為什麼卻要對我們充滿了敵意呢?


你的至理名言,被孩子當成了耳旁風;你苦口婆心的訓導,讓孩子感到心煩意亂。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作為父母,如果不懂得從孩子的角度來和他交流,那一定會使溝通出現重重的障礙。


實際上,問題的關鍵在於,父母習慣將自己的「教訓」「命令」「責罵」都歸於溝通。事實上,這根本就算不上溝通,溝通是雙向、互動的,但是父母習慣用單向、帶有指令式的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雖然,父母往往傾注了全部的情感和孩子進行「溝通」,苦口婆心換來的卻不是好的結果。



父母應該學會站在孩子角度去看問題,要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這裡有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情感引導。


情感引導其實就是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他們知道如何辨認情感並且以恰當的方式表達。本質就是允許孩子自由輕鬆地表達情感,而不受任何壓抑或否定。這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時間和不懈努力,才能將這種同情的教育方式發揮到最大的效果。


情感引導的核心和成功基礎都是同情,就是感受孩子的感受,讓家長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去,感同身受,然後再做出恰當的反應,感受孩子的感受,一起玩耍。



這裡有一個情感引導的常用三步法:

1.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感受

2.告訴孩子你希望他怎麼做

3.讓孩子知道你會幫助他


更詳細的內容,我推薦一本育兒寶典,金伯利·布雷恩寫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這本書是樊登老師所有育兒方法的來源,可以作為育兒的一種基本方式,很多的方式方法都可以居於這本書上的方法去衍變。

這兩本書將告訴你答案,只要你認真實踐,肯定會比現在更討人喜歡,人際交往會變得更順暢,與孩子的溝通,對孩子的教育所遇到的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作者:雲吞爸爸,雙胞胎女兒的爸爸,致力於教育與育兒方面的知識學習,分享經驗與大家共同學習

相關焦點

  • 如何與孩子溝通交流?父母不能因為孩子調皮搗亂,就變得缺乏耐心
    如何與孩子高效地溝通交流?父母對於孩子,除了家長、導師這樣的身份外,還可以是朋友一般的存在。而如何維繫這麼多的關係,是每個父母都必須認真思考和對待的,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高效地與孩子進行交流。對於父母來說,與孩子交流如果不注意方法,便可能會犯下一些不大不小的錯誤。因為即使是被人尊稱為「聖人」的孔子,曾經也差點出現過錯誤。
  • 父母和孩子的溝通交流要簡單、直白,不能話說一半,或者正話反說
    但是,也正是這樣的原因,卻又會使得這些心智發育還不成熟的孩子在受到外界刺激以後,情緒變得十分敏感,且還不能很好地控制。所以,面對這樣的孩子時,如果父母還是把他當作什麼都不懂的孩子,事事都不厭其煩地問東問西,甚至採取一些錯誤的方法去針對孩子、強迫孩子,最終的結果可能會讓孩子表現得叛逆乖張,達到不自己的目的。
  • 《溝通的藝術》:語言能擊垮也能成就孩子,教孩子交際的3個技巧
    我們之所以離不開溝通,是因為存在著三種需要:▼生理需求:簡單說,我們不與人溝通,生理上會感到孤獨苦悶;▼認同需求:人都需要一種價值感,需要通過別人的認可提升自我認同,知道自己是誰。而語言是溝通的媒介,在與人溝通中,語言產生的威力是巨大的。特別是對孩子來說,語言甚至影響他從孩提到成人。語言能擊垮也能成就一個孩子。
  • 學會與孩子溝通,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同時也是孩子的朋友
    只有為人父母,才知道帶娃是一件多麼辛苦的事情。只有為人父母,才知道當初自己的調皮給父母帶來了多大的煩惱。做父母的幾乎無一例外,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懂事。然而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很多父母卻發現,越是經常教育孩子,孩子反而變得越叛逆。反而那些從小不怎麼注重孩子教育的家庭,孩子卻變得越來越懂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好父母的說話之道》:學會溝通,讓孩子理解溝通內容
    因此,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們可以更好的學會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並且從多種案例進行分析,幫助父母了解孩子。②當孩子說過某些喜歡的東西或者想做的事情的時候,父母可以記在心裏面,然後找個機會與孩子進行溝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③當孩子與父母分享一些事情的時候,父母可以通過裡面的細節與孩子進行溝通,引發更多的話題,提高孩子的溝通體驗感。④當雙方進行溝通的時候,父母將孩子的想法進行重複溝通交流,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重視。
  • 如何培養孩子的交際溝通能力
    語言的功能是溝通交流和表達感情,這就意味著語言是人類進行社交的必要工具。很多人都想成為社交達人,在朋友、家庭、同事、兩性等關係中如魚得水,用三寸不爛之舌掃平前進道路上的一切溝通障礙。如何培養孩子的交際溝通能力  希望總是美好的,現實也總是殘酷的。
  • 孩子交友總是碰壁?重視孩子的「延續交際敏感期」,父母做好引導
    當孩子交友頻頻碰壁,無法通過自己的方式處理的時候,各位家長們應該儘快引導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善於交際、性格開朗的人。父母可以適當地給孩子準備一些交換的物品或者禮物。在孩子人際交往的時候,這些東西都可以幫助孩子成功。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當孩子第一次獨立交友成功的時候,往往都會對這種方式留下一個好印象,下一次都會變得容易許多。
  •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家長4個方法和他們建立溝通橋梁
    原因是因為雙方都特別以自我為目的,沒有激發對方的交流欲望,孩子和父母之間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而且家長的嘮叨是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從小孩子的想法比較多,這時候家長就不應該打擊孩子,還有就是家長全方位的保護孩子時,孩子沒有自由的生活空間,他就會特別的牴觸與父母之間溝通。這幾招幫助您架起與孩子溝通的橋梁。
  • 為什麼孩子和父母難以溝通?
    人與人之間需要溝通,孩子與父母的溝通,更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環節,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與父母溝通起來非常困難呢?其實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會強烈地感覺到自己的獨立性,想保護自己的隱私,而家長與孩子溝通較少,不了解孩子,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簡單的考慮問題,探尋孩子的隱私密,沒有想過孩子的感受。家庭的結構會影響孩子與父母的溝通。如果沒有溝通彼此不了解,生活在一起就會有衝動和矛盾。家長與孩子之間如果沒有正常的溝通,肯定會損害教育的效果,如果沒有有效的溝通,實際上家長會完全喪失教育的權利。
  • 孩子「交際能力」差怎麼辦?明白這3大原因4個辦法,才能對症下藥
    其實,他們沒有發現孩子成了"離群"的,慢慢地孩子就會不懂得如何與同學進行相處。有的父母則是擔心孩子會被其他小朋友欺負,所以總是讓孩子不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慢慢地孩子就形成了"不會小朋友玩"的錯誤意識,讓孩子變得不合群、孤獨。2、家庭因素導致孩子交際能力弱。家庭是孩子接觸最多的,所以家庭的氛圍對於孩子交際能力的形成有較大影響。
  • 為什麼孩子一大,父母和孩子之間就變得不會聊天、一說話就嗆嗆?
    ,對孩子的疼愛也恨不得一天24小時綁在身上,但奇怪的是孩子一長大不知道為何,父母和孩子之間就變得越來越不會聊天了,他們一說話就開始嗆嗆、甚至話不過三就爭執不休,而我們和孩子之間能夠說的話也仿佛只有管理和被管理的方式。
  • 孩子的交際能力影響孩子的以後人生,別再忽略孩子的培養期
    只要父母用心,隨處都是可以給孩子創造交際的機會,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帶自己的同伴來家裡玩,也可以帶孩子去其他家孩子玩,或者是說每天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讓孩子和父母多溝通和交流,這樣的一個過程也是增加孩子交際能力的一個體驗。不要小看孩子和父母溝通的這個過程。
  • 溝通是門「藝術」,學會如何與孩子溝通,讓教育不再難
    其實「家庭教育」這幾個字非常重要,如果能夠理解透徹,教育孩子會相當輕鬆,但是如果掌握的是錯誤的教育方法,則是一條難上之難的道路。 關於如何好好的去教育孩子,在這裡總結了幾條非常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模式,如果家長們能夠順利的學會這些教育模式,相信教育孩子會變得相對輕鬆一點,讓你再也不會因為教育這個問題出現煩惱的情緒。
  • 跟孩子溝通有障礙,父母懂得「同等交流」,孩子才願意吐露心聲
    這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只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進行,並且以以往的經驗去批判孩子膽小的行為,在這些家長看來,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在批判孩子時,從沒有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也被迫接手家長的說教,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了牴觸的心理。
  • 如何讓害羞的孩子變得開朗大方?這些方法家長可以試一試
    性格是可以通過後來的引導而進行一定改變的。孩子過於害羞成長到一定的階段就不利於其交際,這時父母就要幫助孩子對自己的性格做出一定的改善。因為交流對於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願意與人主動交流的孩子往往會比靦腆不願講話的孩子更加受人歡迎。
  • 父母與孩子之間該如何維護好親密的關係?
    父母與孩子之間該如何維護好親密的關係?現在許多的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否非常的僵硬,雖然雙方都十分的關心對方,但是礙於臉面的關係都不好意思向對方表達,以至於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越發的叛逆,而孩子們也會久而久之的覺得父母對她們的關心很少。其實想要維護好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大家只需要掌握好相應的方法就好了。
  • 看動畫片《瑪莎和熊》,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溝通交流水到渠成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一般都會考慮怎樣在假期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讓簡單的陪伴能夠帶給孩子幸福快樂的時光,這也許是我們每個父母的心願吧。但是如何去做呢?很多爸爸媽媽又會感到迷茫忙。眼看著春節已經臨近,孩子們暫時離開學校開始了漫長的寒假時光。
  • 親子溝通(下):與孩子交流的正確打開方式
    我們首先要明白,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逐漸變得不願意和父母交流,其中有一個原因是他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這裡的換位思考不僅僅是感受,也要考慮客觀的成長環境。二、減少對孩子的說教,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想要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父母應該學會用平等尊重的態度和孩子交流。比如,有的父母很喜歡用「你不能……」、「你必須……」這類的語句和孩子對話。
  • 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情感的10種方法
    父母與孩子之間不該只有父母和孩子這一種關係,也可以用朋友、知己的關係來相處。這樣不僅僅是讓孩子不覺得有隔閡,有輩分的壓力。還能讓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交流更加頻繁隨意。以下這些方法父母可以去嘗試: 1.這樣的性格差異,亦顯在彼此育兒態度上,我們建議東方父母應學習西方父母。多與孩子進行肢體的接觸,如擁抱與親吻,因為某些時候情感的交流與了解,借肢體語言的傳遞,反而來得深切。
  • 父母如何與孩子做有效溝通
    在孩子小的時候,許多父母會通過講故事、唱搖籃曲來哄孩子入睡,可等孩子長大了,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卻變得越來越少了。  缺少溝通的生活是枯萎的生活,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是情感的需要也是成長的需要。記得有一位教育家說過:「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與孩子談話。我深信世界上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談話中不知不覺地獲得的。」如何做有效的溝通,是我們需要學習與探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