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的中介哪有《安家》的那些詩和遠方啊?

2020-12-17 安家小李

孫儷主演的《安家》將房產中介這個行業搬上了大銀幕,但是對於這部劇的評價非常兩極分化,有人說很真實,有人說有些假。

由孫儷扮演的房似錦在帶客戶看房的時候,曾讓她抬頭看星空,追求詩和遠方。劇中的房似錦還說了一句「也許現在日子會過得苦一點,但你一定要相信,你們將來的收入,一定會大大超過現在預期的。」

可是真正的客戶,又怎麼會任憑我們房產中介的幾句普通的心靈雞湯,就買下一所房子呢?

給大家說一個真實的房產中介案例吧:曉峰幹房產中介已經三年了,小夥子在工作中特別的勤奮,別人每天打100個電話,他就打200個電話,為了更好的服務客戶,他每天都要去了解每個房源的周圍設施,因此也和小區的保安關係很好。

大太陽下推著輪椅去看房,只為了照顧腿腳不靈便的客戶。下雨天也依然在等待著工作繁忙的客戶,因為客戶的下班時間,就是他的上班時間。別人一天最多帶看5套房源,他一天帶看8套也不喊累。

為了促進成交,他每天都會花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了解相關的政策法規,每天早上第一個來到公司,晚上最後一個離開。

曉峰工作的第一年一個單都沒有開,但是他每天都一直保持著自己的這種勤奮和努力,現在已經成為了門店的銷售冠軍。三年中,他帶看過成百上千個客戶,但其實真正在他手上成交的只有十來個。壓力最大的就是不開單的時候,因為他還有個剛剛滿兩歲的女兒需要養育。

房似錦賣房子太自信了,好像每一單她都有必開的把握。可能這也是劇中的主角光環,但是現實生活中的房產中介只能依靠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才有可能開單,現實生活中也沒有客戶願意去聽那些詩和遠方,他們只會考慮小區的位置、周圍的設施、綠化環境。

讓人覺得最真實的就是劇中的一句話,「你以為客戶來找你是買房子?其實客戶是要安一個家」。一個房子可能是很多人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也承載了這個家幾代人的幸福,所以他們在選擇房源上一定會慎之又慎。這恰恰好就突出了我們房產中介的價值。

真正的房產中介雖然沒有房似錦口中漂亮的星空,也沒有詩和遠方,但是我們有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專業幫助您在這個城市安一個家。

相關焦點

  • 《安家》宮蓓蓓:中年人的婚姻裡,還能有詩和遠方嗎?
    所以最近大火的《安家》我也一直沒有怎麼看。 可是,各個網絡視頻平臺的片段,以及不斷上熱搜的各種話題,都讓我對這部電視劇產生了一點興趣。 我挑著看了一點,發現這部電視劇中有原生家庭的矛盾,有婚姻感情的糾纏,而最讓我感慨的,是大配角博士宮蓓蓓的婚姻生活。
  • 「作文解析」沒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詩和遠方」?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乙:沒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詩和遠方」?遠方,除了遠,一無所有。丙:我覺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誰」「我要去哪裡」。如果你是魚,不要迷戀天空;如果你是鳥,不要痴情海洋。以上甲、乙、丙三種說法,你認為哪一種更有道理?
  • 「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求之不得的統統都是詩和遠方
    求之不得的統統都是詩和遠方 前幾年年輕人流行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如今又開始流行起來了詩和遠方,關於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詩和遠方出處在哪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詩和遠方指的是理想生活,來源於由高曉松作詞   原標題:「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 夢想與現實的取捨,詩和遠方並不存在,我用盡全力過著平凡一生
    曾經有這麼一句話「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有多少次我也想放下一切,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拋棄掉現實中的苟且,去體驗一把詩和遠方。可是這畢竟只是一廂情願,有誰敢放棄掉現在穩定的生活,去義無反顧的出走,去追求那在「夢中」的詩和遠方。
  • 人生不止有眼前的學區房,還應該有詩和遠方
    有人乾脆替他作起了詩:「一步兩步三四步,小花青草加樹木,五步六步七八步,高樓大廈小賣部.」不過這小孩子還是天真了,你以為家離學校遠就有風景可寫了嗎?你去看看大部分住得遠的孩子,上學路上還不是坐在私家車上、公交車上、地鐵裡,打著瞌睡,看著堵車,被逼著背單詞,哪有什麼風景可看。
  • 詩和遠方|偶爾苟且,平常讀詩,時常遠方 敢問路在何方
    情況好點的能平常讀書,偶爾遠方。詩和遠方,是高檔的調味品,想要充飢,還是少不了稻穀米糠。時常苟且,這就是大部分人的現狀。2.人們對於一個家庭主婦而言,柴米油鹽醬醋茶,洗衣做飯帶帶娃,哪一件是輕鬆的事情呢?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有的只是無盡的忙碌。對於她們,詩和遠方在哪裡呢?
  • 從電視劇《安家》看房產中介銷售的滿滿套路,紹興買房人你「中過槍...
    近期大火的國產電視劇《安家》,不知道各位看了沒有?這部由孫儷主演的的職業劇,以房產中介的故事為主線展開,演繹了當代中國上海買房與賣房的世間百相。
  • 都挺好:生活就是眼前的狗血,哪有什麼詩與遠方
    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到:生活不算苟且,詩與遠方都挺好。但,沒幾天就要回到現實。 正 文 《都挺好》即將收官,戲裡可能就是個大團圓的結局。而戲外呢?多少人一邊看著一邊抹淚。現實主義題材的影視劇,每個場景如此歷歷在目。而我們,即便多麼不情不願也要繼續生活下去。有的人,活成了蘇大強。有的人,活成了蘇家的明哲、明成以及明玉。
  • 一個「愛滋病」女孩的勇敢:現實雖殘酷,但內心仍需要有詩和遠方
    就像張婕(化名)一樣,曾被現實中的殘酷打倒,在面對現實時想過逃避,在情緒低落時想過輕生,但經過磨礪之後,她還是學會了坦然接受。 張婕的人生走向因為遭遇一次攔路被搶,有了很大的偏差,同時也使她之後10年的人生充滿了艱辛,內心充滿了恐懼和無奈。
  • 烏蘭圖雅新歌《為了詩和遠方》把美好嚮往化為力量
    為了詩和遠方你要走,一直走到燈火通明,即使旅途黑暗,你也要用心中的火焰照亮前方,因為你的夢想在遠方。在生活這條平凡的道路上去感受平凡而又偉大的自己吧,因為心中的詩和遠方,所以在路上,一直在路上!---烏蘭圖雅今日,烏蘭圖雅的新歌《為了詩和遠方》首發上線,一上線就受到眾多粉絲追捧,網友紛紛留言點讚民族與現代結合的演唱風格,強勁的律動,加入饒舌的說唱,讓整首歌聽起來更具有現代感。
  • 金牧場丨城市裡的詩和遠方
    城市裡的詩和遠方蘭州市五十四中初一十二班 李淑媛推開窗,見幢幢樓房如群蟻排衙,落舍於城市。我們習慣了奔波在大街小巷,常會忙得沒有時間抒胸臆,忙得忘了停下腳步眺望遠方,抑或在忙碌中擠出一絲閒暇,想起幾個乾癟的詞,慰藉一下靈魂深處的詩和遠方。
  • 職場不僅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生活不會辜負每一份努力,跨過去是遠方,跨不過去,是苟且。前兩天的羅胖的跨年演講,講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 苟且紅利,意思是雖然看起來所有人都在做事,但是其中有大量的苟且者。其實那些稍有成就的人,可以捫心自問,他們那些人就真的是因為天賦秉異麼?不是,是因為他們在某些時刻,比別人稍微認真了一丟丟,這就足夠了。在攀登時代的中國,咱們比周圍人認真一丟丟,這就足夠了。別人的苟且,成就了我們的努力。所以苟且紅利準確來說,應該是不苟且紅利。
  • 阿誠的詩和遠方
    了解阿誠的人都知道,女兒就是他的精神支柱,女兒就是他的詩和遠方。在我的記憶裡,阿誠也是屬於那種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開始就認識的同學,與其他同學所不同的是,我們是同月同日出生,他比我整整大了一歲,或許是因為同一天過生日,相同的星座原因,我們的性格太相似了,同樣的風風火火,大大咧咧,對人對事熱情似火,認真執著。
  • 薦讀|血性亦有詩和遠方
    血性也可以有詩和遠方一大伙兒都叫他「寶哥」。叫他「寶哥」是有緣由的。1985年在老山前線打仗,像他這樣能寫會畫的秀才,在團裡鳳毛麟角,自然就成了團裡的「寶貝疙瘩」。偏偏這個寶哥還長得很帥。本來是可以靠顏值吃飯的,可寶哥還有幾分血性,不怕死。團裡的一線陣地他幾乎都跑遍了,這似乎還不過癮。
  • 高曉松說的「詩和遠方」到底指什麼?
    質疑和反駁的人如此之多,以至於高曉松不得不藉助於他的脫口秀節目來替自己辯解, 他用的是王爾德的名言: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那麼高曉松嘴裡的「詩和遠方」到底指什麼?那些反對和嘲諷的人又在嘲諷什麼反對什麼?
  • 2019畢業典禮 | 校友代表劉萱:熱愛現實生活的我們,更加需要詩和遠方
    那一年,我又受命負責創辦中國第一家境外書店——尼泊爾「中國西藏書店」,書店的開業被國外媒體稱為是「泛喜馬拉雅地區的一件大事」,讓中國西藏的聲音走向了周邊國家。2013年,我在中年的安穩和「詩和遠方」的選擇中,最終選擇了自己心中永遠放不下的「詩和遠方」,我主動申請調入了西藏工作。
  • 上海書展現「詩詞熱」 追尋現實生活中的「詩與遠方」
    原標題:追尋現實生活中的「詩與遠方」——上海書展現「詩詞熱」 曾被認為「高冷」的古詩詞,如今成為大受追捧的「網紅」。優秀傳統文化如同明燈,照亮每個普通人的詩意和詩心。正在舉行的2017上海書展上,文化名人們帶領讀者共同尋找民族精神圖景和文化力量,並探討這樣一個問題:忙碌而瑣碎的現實生活中,如何抵達「詩與遠方」? 其實,《靜夜思》就是「全民創作」作品 當「詩」與「遠方」成為某種「固定搭配」,人們對其也愈發嚮往。而「詩」在怎樣的「遠方」,「遠方」又有多遠?
  • 對話房產中介:《安家》賣房太容易,我們底薪3000,一套房看上百次才...
    ,但有誇大成分徐勇軍上海鏈家某門店M店經理從業時間:5年《安家》專業度打分:7分理由:具體細節不夠深入有經紀人和同事一邊追劇,一邊吐槽著,「現實中哪有這麼容易賣出去的房,以及這麼容易搞定的客戶」。聚焦房產中介行業的《安家》,2020年正式開門營業。
  • 辭職去旅行反被騙財騙色:年輕人,你們真的懂什麼是詩與遠方嗎?
    所以,詩和遠方,其實只是一個偽命題,根本不存在永恆的詩和遠方,如果人一直追求詩和遠方,那麼他很容易就廢了。《非誠勿擾》有一期節目有過這樣一個男嘉賓:年輕的時候,他一直在追求詩和遠方,任性生活,四處流浪,45歲卻一無所有,只有貧窮和家人對自己的怨恨。
  • 遇見柏森,邂逅觸手可及的詩和遠方
    繁華都市,霓虹閃爍,在這滿眼的繽紛裡包含了你我他太多的理想和憧憬,我們想要任性的追逐理想生活,卻又無奈地要為所謂的任性攢資本。想要兩全卻不得法。曾經,我們嚮往海子詩裡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做一個樸實純粹的人,這樣如詩畫般的生活,誰人不愛,但無奈生活有太多的羈絆,放不下,也離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