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旬,教育部一紙通知,要求「教師工資不低於公務員」必須在年底前完成。不少年輕教師表示很激動,自己終於要漲工資了。也有很多老教師表示,這句話聽了好多年,但一直都是「空調」。如今2020年已經結束,教師工資上漲落實得怎麼樣了呢?
基本工資確實比公務員略高
2020年下旬,已經有多個地區發布公告,表示「教師工資不低於公務員」已經落實到位,其中基本工資部分,教師確實普遍要高於公務員。但是重點來了,只有基本工資部分高於公務員,基本工資有多少呢?一般在2000多元。這一部分,的確是教師更高一點,但基本工資高,並不意味著實際到手收入就更高。
補貼項目仍有很大差距
基本工資並不等於具體收入,這是公務員、教師都心知肚明的事情。以最常見的車補為例,公務員每個月的車補在500-800元之間,而教師這不發放車補,這一下子就拉開了幾百元的差距。而且公務員補貼種類很多,有很多項目是一般人從來沒聽說過的。再加上公務員年終獎遠超教師,所以基本上一個公務員的實際收入還是一個教師的1.5倍-2倍左右。
教師內部工資差距大
教師對工資問題不滿意,除去和公務員相比,自身內部的不滿呼聲也非常大。主要來自於以下兩個方面:一線教師和管行政後勤教師的差距,低職稱教師和高職稱教師的差距。負責行政的往往都是領導,在發放績效工資的時候,反而能比一線教師拿得更多,再加上職稱比較高,所以這部分教師的實際收入,真不一定比公務員低。而很多低職稱年輕教師,不但績效工資被領導分走,職稱工資也少得可憐,這部分教師,也是漲工資呼聲最高的那一批。
教師有必要和公務員比較工資嗎
其實很多人都提出過這個問題:教師和公務員並不是同一套系統,為什麼總是拿教師和公務員進行比較呢?其實核心問題還是教師的工資待遇在今天實在有些拿不出手了。最近10年來,物價基本都翻了倍,而教師的工資卻不見上漲。近些年男教師的數量越來越少,原因很簡單,男教師總是被人「鄙視」,而被鄙視的原因就是「沒錢」。正是由於教師待遇太低,才導致很多精英人才越來越不願意從事教育行業。所以提高教師待遇才是第一要義,至於需不需要比公務員高,其實是沒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