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20日,「第三屆全國生態翻譯與認知翻譯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隆重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生態翻譯與認知翻譯學會主辦,由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協辦。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杜鵬出席開幕式並致辭祝賀。
會議以「生態翻譯與認知翻譯的多維研究」為主題,吸引了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西南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貴州師範大學、西安工程大學及美國肯特州立大學等多所高校的知名語言學、翻譯學專家相聚中國人民大學,圍繞會議主題展開深入的學術交流與探討。
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郭英劍,中國生態翻譯與認知翻譯學會名譽會長胡庚申,會長文旭,副會長王建華、康志峰、盧植、劉振前,秘書長劉瑾,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吳贇,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譚業升,美國肯特州立大學副教授Isabel Lacruz等嘉賓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授王建華主持。
杜鵬在致辭中介紹了中國人民大學的基本概況、跨學科研究的傳統優勢以及蘇州校區國際合作辦學的情況。杜鵬期待本次會議的與會專家們圍繞當前翻譯研究的新動態、新趨勢進行研討,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翻譯和文化傳播事業做出新的貢獻。
郭英劍介紹了外國語學院的翻譯專業學科建設情況、外國語言文學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的建設情況。郭英劍指出,在當今人工智慧步步緊逼的時代,翻譯和語言研究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這次生態翻譯與認知翻譯研討會的召開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他相信各位專家能夠通過本次會議的研討和交流,把握翻譯學科未來發展的熱點和趨勢,為未來翻譯學科的發展貢獻新的力量。
中國生態翻譯與認知翻譯學會會長、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文旭感謝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為本次會議的召開所做出的貢獻。文旭指出,生態翻譯和認知翻譯是國際範圍內翻譯研究的前沿課題,特別是翻譯的認知過程研究更是近年翻譯研究的熱點,中國生態翻譯與認知翻譯學會的發展離不開各個兄弟單位、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文旭認為,生態翻譯研究響應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生態文明觀」,認知翻譯研究是人工智慧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希望各位與會專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共同推動生態翻譯和認知翻譯研究的發展。
本次研討會邀請了語言學和翻譯學領域諸多領軍人物出席,會上共有十一位專家作了主旨發言。專家們緊密圍繞生態翻譯與認知翻譯研究話題,分享自身研究成果。他們提出生態翻譯與認知翻譯殊途同歸的本質,探索文化翻譯傳播學的理論建構,探究國家形象建構與國家翻譯規劃,運用認知翻譯研究的方法與技術深入分析翻譯過程。眾多學者參與探討,不斷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胡庚申)
(文旭)
(盧植)
(譚業升)
(朱源)
(Isabel Lacruz)
(康志峰)
(孫三軍)
(陶友蘭)
(吳贇)
(王建華)
會議圍繞「生態翻譯與認知翻譯的多維研究」的主題設立了六個分會場,分別就「生態翻譯認知研究」、「生態翻譯理論與應用研究」、「認知翻譯過程研究」、「現代技術與翻譯認知研究」、「典籍翻譯認知研究」、 「影視多模態認知翻譯研究」六個分論題進行交流探討。分會場共有60餘名學者作了交流發言,每個分會場各有2-3位專家參與點評。
會議閉幕式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學研究中心教授盧植主持,中國生態翻譯與認知翻譯學會秘書長、貴州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劉瑾為本次會議作總結髮言。她指出,本屆會議恰逢祖國七十華誕,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舉辦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本次會議具有兩個鮮明特點,一是生態翻譯和認知翻譯的結合,二是思想和技術的結合。她再次用「三高」——高規格、高水平、高密度對本次大會表達了高度讚揚,並對主辦、承辦與協辦三方的共同努力表達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