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怎麼變:創造力 協同性

2020-12-17 閃電新聞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大業,應該有前瞻性。」

在近日舉辦的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上,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的未來」國際委員會成員,經濟學家林毅夫指出,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人工智慧、數字革命會給每個國家和社會提供很多新的機會,年輕人應當具備掌握新機會的能力,教育的內容也必須有所針對。

當前,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知識的獲取和傳授方式發生深刻變革,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體系、教育內容等已難以適應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尤其是今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教育受到嚴重影響,大規模線上教育也讓新技術展示了變革教育的巨大潛能。那麼,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將會發生哪些調整和改變?未來的教育將具有哪些突出特徵?

創造力,未來教育的核心

《科學》雜誌曾預測,到2045年,全球平均會有一半的勞動崗位被人工智慧技術所替代。未來已來,即便是在今天,人工智慧的發展速度也已遠超我們的想像。據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介紹,在大學英語六級翻譯考題中,機器翻譯的得分在抽樣的57萬考生測試數據中,排名前1%。

在此背景之下,人們愈發深刻地取得共識,人類所獨有的創造力、同理心、想像力和情感是人工智慧所無法取代的。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明確指出,「創新能力、溝通協作能力、複雜問題解決能力、人機協作能力等將成為人的必備能力。」在林毅夫看來,每個年輕人應該都有讀算寫的能力、掌握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以及適應社會變動的能力。北京師範大學實驗中學校長李曉輝也強調,創新是唯一出路。

幫助每個人獲取駕馭新科技、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正是教育的使命所在。教育要關注這些變化趨勢,回應新要求,明確未來人才培養目標。

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提出了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未來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一是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位化學習能力等。二是高階素養,包括獨立思考、勇於探究與創新、勤於反思的意識和能力等,有效應對未來社會的不確定性。三是社會責任,培養學生的自律自強、團隊合作、責任擔當等良好品質,讓學生養成對待技術、他人和社會的正確態度、價值觀、倫理準則。

個性化,因材施教的保障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則為促進人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可能。

一方面,「通過AI(人工智慧)和BT(生物技術)的結合,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外顯行為和內隱特徵,實現學習場景的可感知、學習者的可理解、學習服務的可定製。」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楊宗凱預測,未來可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技術,開展學習情況全過程的縱向評價和德智體美勞全要素的橫向評價,極大提高學生評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在上海盧灣一中心小學,這種數據驅動的精準教育已從2018年起做試點。學生們通過使用智慧紙筆等工具可以精準記錄學習過程,同時基於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和處理,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發現學生的能力傾向,最大限度發掘學生潛能。

另一方面,「教育發展的未來不再是工業體系大規模的流水線式的、大水漫灌式的,而是實現了千人千面的個性化的學習。」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分析。

「整齊劃一的學習方式沒法針對每個人的個性來進行。」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研究「未來學校」的形態中發現,現在傳統學校嚴格要求同樣年齡、同樣進度、同樣學習時間的方式不符合未來的發展方向。未來的教育應該更多以項目為中心,以學生的探索和學生之間的學習為中心,每個人可以自主安排、自主選擇在什麼時間學習,在哪裡學習,向誰學習。

協同性,人機結合的教育

「到時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學伴,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智能助教。」楊宗凱預言,老師的身份、角色可能也會發生轉變,可能產生一些新的教學崗位,如在線教育設計師、教育數據分析師等。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展望未來教育,人類社會的感知世界、科學世界和想像世界的高度融合,使教育逐步打破三維空間的限制,實現更高級別的交互。現在的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只是在通向更高維學習世界裡的第一個階段。

未來的教育,人工智慧將帶來無限可能,但也挑戰無限。「我們現在最大的挑戰是在浩瀚無垠的知識海洋和人工智慧與活生生的人之間如何建立連接,並在這種連接中如何保護我們人的根本屬性。」北京實驗二小校長蘆詠莉提出,未來有三種人:智能人,創造智能的人和使用智能的人。

「教育要特別增強人和人工智慧打交道以及控制人工智慧,讓它發揮為人類和人類生存環境服務的能力。」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龔克指出,「未來不是屬於人工智慧的,而是屬於掌握人工智慧的新人類的。」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時代,教育什麼樣?
    當前,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知識的獲取和傳授方式發生深刻變革,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體系、教育內容等已難以適應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尤其是今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教育受到嚴重影響,大規模線上教育也讓新技術展示了變革教育的巨大潛能。那麼,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將會發生哪些調整和改變?未來的教育將具有哪些突出特徵?
  • 狐狸創客:怎麼跟上人工智慧時代發展的腳步?
    狐狸創客:怎麼跟上人工智慧時代發展的腳步?時下AI智能時代現已來臨,賈伯斯曾說:「學習編程教你怎麼思考,……我把計算機科學當作根底教育,每個人都應該花1年時間學習編程。」狐狸創客擁有完整的教學體制,採用遊戲式互動教育法,螺旋式上升無縫銜接課程體系,專業名師傾力打造可視化模塊課程,為6-16歲青少兒培育孩子的邏輯思維才能、想像力和創造力、歸納學科才能。那麼時至今日,有哪些關於人工智慧,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呢?今天小編就與各位家長們,尤其是80後、90後的家長們好好說一說。
  • 【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時代,教育怎麼樣?
    在近日舉辦的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上,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的未來」國際委員會成員,經濟學家林毅夫指出,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人工智慧、數字革命會給每個國家和社會提供很多新的機會,年輕人應當具備掌握新機會的能力,教育的內容也必須有所針對。
  • 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變革
    教育是一門時代學。每個時代的教育都帶有那個時代的特徵,從庠序到私塾,從古代官學到現代公立學校,無一不是時代變遷的產物。隨著新一代人工智慧的興起,產業結構、經濟增長動力以及社會分工體系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工業革命以來所建立的教育體系正在急劇過時,依靠標準化教學來批量生產人才的模式難以為繼,社會轉型必然會對教育發展提出新的要求。
  • 陳山 何昕航:人工智慧時代的法科教育變革
    在人工智慧時代,法科教育面臨因法律職業變遷所帶來的挑戰。在人工智慧時代的背景下,未來的法科教育將是一種高度注重塑造內在價值的人格教育。在教育理念上,法科教育應當實現「智能轉型」;在人才培養目標上,需要著力培養「智能時代的法律人」;在教學舉措上,應當注重建設法律人工智慧師資隊伍,搭建法律人工智慧實驗平臺,調整法學專業選修課程設置,引入項目式教學、認證式課程等。
  • 李亦菲:人工智慧時代的職業格局與生涯教育|創新人才培養課堂
    李亦菲心理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科學傳播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人工智慧時代的職業格局與生涯教育AI系統聽起來高大上,大家可能認為它是未來的東西,其實不然,AI早已在我們身邊出現。李開復也曾預測到,未來五到十五年,重複性的工作、常規的工作、可優化的工作將逐步被人工智慧取代,而複雜的、創造性的工作相對安全,很難被替代。AI時代的職業格局人工智慧時代下,職業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職業的格局會是什麼狀況?
  • 揭穿AI神話:人工智慧中創造力的重要性
    那些不了解人工智慧的人 - 這仍然是絕大多數人 - 立即想像當他們想像一個由人工智慧驅動的未來時。最終,將有位移,我們將不得不解決轉移工作,就像任何其他時代或十年。但是沒有機器人大篷車接近。事實上,創造力在開發人工智慧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 人工智慧時代,編程教育成為國內素質教育新風口
    前芬蘭教育部長一語道破編程對孩子的重要性。少兒編程一般針對的是小學及以下幼兒設計的編程模式,把原來複雜的英文代碼程式語言轉換成圖形化的語言,以指令化,模塊化方式讓遊戲、情景動畫、積木構件的形式呈現。旨在幫助和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邏輯思維、問題解決、空間思維、序列與條件、調試操作能力等。全球視野下,西方國家早已開始布局少兒編程教育。
  • AI時代的青少年創造力培養
    關於人工智慧和青少年創造力培養,很多人都特別感興趣。一方面對於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很興奮;另外一方面又充滿了擔心,總覺得在人工智慧的時代充滿了未知數。那麼在人工智慧時代,究竟是「危」多還是「機」多?所以,我就嘗試著和世界各地的教育創新者一起,共同發起了包括STEM-DAL在內的AI創造力培養模型,做了一些包括人工智慧創造力訓練營在內的實踐。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交流一下。How’s AI Doing?
  • 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與人才需求
    地方教育。一個人無論何時何地,要麼主動地追求自主教育,要麼被動地接受社會環境教育。十有八九的人逃不出社會環境教育的影響。很少人能順應社會環境教育的影響,反過來影響社會環境。總之,一個人表現怎麼樣,做了什麼事,都是主動教育和被動教育的交互結果。
  • 人工智慧時代將至 教育該如何應變?
    原標題:人工智慧時代將至 教育該如何應變?未來學習是新型環島式而非傳統學校孤島式,家庭、網絡、社區、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體育館……處處都可以是學校。30年後的教育會怎樣?人工智慧時代,我們學什麼,在哪學,跟誰學?
  • 人工智慧時代將至教育該如何應變?
    30年後的教育會怎樣?人工智慧時代,我們學什麼,在哪學,跟誰學?  這些問題,既關乎未來,也照進現實。12月12日,2020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在北京召開,其中一個環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的未來」旗艦行動計劃中國專題諮詢會。
  • 網際網路+教育論壇:5G+人工智慧時代下的教育變革
    在「網際網路+」方興未艾之時,我們又迎來了人工智慧時代。新一代人工智慧在全球範圍內蓬勃興起,特別是5G技術的大規模商用,將成為推進人工智慧跨越式發展的動力,引領新一輪技術革命的發展潮流。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生物製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
  • 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舉行,共話智能時代教育未來
    本次大會為期兩天,由1個主論壇,9個線下分論壇,4個線上分論壇組成,議題涵蓋了人工智慧、大數據、腦科學、心理健康、智能化教學、教學評價等諸多領域,邀請了國內外百餘位教育專家、業界精英,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實踐,為進一步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與教育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搭建了一個高端、開放的學術交流平臺。
  • 人工智慧時代來臨!貝爾科教發布三款AIQ教育產品
    未來世界總能讓人充滿想像,而「人工智慧」絕對是過去數十年中最具未來感的概念。人工智慧不僅頻繁出現在影視、文學作品中,現如今,也開始對人類的生活和工作產生實際影響。觀察人士預測,隨著人工智慧的「成長」,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還將繼續加深,未來人類獨自探索世界的模式或許被終結,人類與人工智慧合作、競爭將成為主流趨勢。3月6日,以「教育 AI 未來」為主題的2019貝爾科教AIQ系列產品發布會在深圳隆重舉行。
  • Pierre Fautrel:入侵藝術,人工智慧展現獨立的創造力
    人工智慧作為藝術品的創造者,展現了超凡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當然,更重要的是,這種結合標誌著人工智慧擁有獨立的創造力。Pierre Fautrel是Obvious(顯而易見)的聯合創始人,由他和兩個童年時代的朋友Hugo Caselles-Dupré和Gauthier Vernier2017年共同創立。
  • 人工智慧藝術的興起——以及它對人類創造力的意義
    人工智慧系統正在慢慢地接管以前由人類完成的任務,許多涉及重複、簡單動作的過程已經完全自動化。與此同時,當涉及到抽象和創造性任務時,人類仍然是更優秀的。然而,似乎即使是在創造力方面,我們現在也受到了來自人工智慧的挑戰。
  • 「讓孩子適應人工智慧時代」「人工智慧,要從娃娃抓起!」
    「人工智慧時代來臨」「讓孩子適應人工智慧時代」「人工智慧,要從娃娃抓起!」這些教育機構的觀點其實並沒有錯,但實際的授課內容大多偏向軟體教學,而忽略了硬體的重要性。他們的課程從Scratch圖形化編程製作動畫和遊戲,到Python編寫爬蟲、開發網站,最後是教算法,讓孩子參加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NOIP)。
  • 人工智慧與教育丨教育領域人工智慧的應用現狀、影響與挑戰——基於OECD《教育中的可信賴人工智慧:前景與挑戰》報告的解讀與分析
    近年來,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數位技術推動了教育的發展。中國、美國、印度等國家的教育技術行業獲得了大規模投資,為教育機構與利益相關者開發了廣泛的數字方案,如線上平臺、機器人、智能設備等。數位技術為教育創造了新的機遇,也帶來新的挑戰。數字時代下各國教育系統、課程與技能需求均開始變革,創新技能與公民技能的重要性逐漸增加。
  • 【教育雜談】「人工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師角色重塑
    在「人工智慧+教育」背景下,依據教師勝任力模型「KASO」的四個方面,教師必須掌握特定的人工智慧知識(Knowledge)、擁有運用人工智慧實施教育的能力(Ability)、具有使用人工智慧進行教學的技巧(Skill)、做人工智慧教育實踐的反思者(Other)。一是基於知識需求的角色定位:具有融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的教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