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圓桌戰「疫」③丨半成品菜是餐飲零售的新風口嗎?

2020-12-17 新京報

疫情下,外出就餐減少,全民宅家變大廚,半成品菜、方便菜走俏,於是有餐飲企業瞄準這一需求,開始多元化布局。與此同時,傳統商超、生鮮電商也拋出橄欖枝,開始與餐企共同開發這一市場,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餐企零售產品的銷售、冷鏈物流等問題,也使得餐飲與零售的界限愈加模糊。

半成品菜、方便菜是剛需還是特殊時期的應對之舉?當疫情過後,生活回歸正常,留給它們的市場空間還有多大?餐飲企業是布局轉型,還是僅作為一項業務補充,順其自然發展?不同的選擇又會面臨哪些風險和挑戰?圍繞「半成品」未來的走向,新京報商業消費新聞部邀請海底撈、西貝、金鼎軒、街邊兒牛肉串、盒馬鮮生、豆果美食以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專家進行圓桌討論。

【圓桌嘉賓】

王洪濤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常務副秘書長

周兆呈 海底撈首席戰略官

楚學友 西貝餐飲集團副總裁

邱兵 金鼎軒市場部總監

付愛琪 街邊兒牛肉串創始人

張千 盒馬工坊採購負責人

鍾鋒 豆果美食COO

【核心觀點】

1.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願意把時間花在烹飪準備上,而半成品菜能簡化環節,方便菜直接加熱即可,讓消費者用最短時間做出大廚菜,享受做飯的樂趣。

2.目前餐企主要通過線下門店、線上平臺、前置倉電商售賣半成品,有些還鋪設了線下超市,未來全渠道銷售成為共識,「直播」帶貨更能進一步刺激購買慾。

3.疫情導致堂食停擺,餐飲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半成品菜成為自救的一種方式。從其受歡迎程度看,餐企未來有計劃繼續發展,但不會大面積戰略轉型。

4.菜品的開發,對餐企來說並非難事。但要建設生產線,必須要適用於線上線下全渠道銷售、符合生產許可資質的產品,這對於普通餐飲從業者有一定難度。所以尋找有資質、能力的合作夥伴共同生產半成品,成為多數餐企的發展方向。

5.疫情過後,半成品菜的熱度可能會減少一些。不過,半成品菜受歡迎確實是一個明顯現象,未來餐企還會持續發力,做出更多有地域、時令、節令特色的美食。

6.零售企業餐飲化,做半成品可能是大趨勢。但餐飲企業在食品研發上有一定優勢,零售企業在銷售、展示和渠道方面更好,因此雙方合作會達到1+1>2的效果。

【業界對話】

新京報:半成品菜是早有布局還是僅為疫情應對之舉?眼下其銷售佔比有何變化?

周兆呈:主要是為持續滿足顧客在不同場景下的用餐需求而推出。通過前期市場調研及口味研發、品鑑,海底撈新推出了「海底撈開飯了」系列,有12款菜品及4款湯品,為新的消費場景提供產品。

楚學友:西貝之前就在嘗試了,我們不叫方便菜,叫「功夫菜」,去年9月推出首道「到家功夫菜」羊蠍子。疫情期間,北京幫扶餐飲企業,2月20日,西貝拿到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試點實行「食品生產許可告知承諾制」後頒發的首張食品生產許可證電子證書。這相當於給西貝生產、銷售食品級產品增加了一個新的可能性,所以我們又將一些招牌菜品做成了功夫菜,現在一共有12道菜,滿足消費者在家吃飯的需求。菜品種類增加,銷量也有所上升,對疫情期間的收入也起到了一定的補充作用。

邱兵:2017年金鼎軒已和老字號天福號合作開發了幾款方便菜,數量不是很多,當時只是把它當做堂食的補充。此次疫情期間堂食停擺,讓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金鼎軒又開發了10餘個品種的半成品菜,作為自救的一種方式。目前半成品菜的銷售比疫情之前增長了近200%。

付愛琪:之前有過半成品的規劃,但沒有啟動。疫情之下,我們根據市場需求,推出「在家烤串」的全套解決方案,可以說是應對之舉。暫停堂食的這段時間,我們的半成品銷售額,最高達到了外賣營業額的兩倍。從受歡迎的程度來看,未來有計劃繼續發展。

張千:2017年我們就做了自有品牌「盒馬工坊」,主要開發半成品菜和熟食,例如羅宋湯、胡椒豬肚雞鍋等。由於我們更了解自己的顧客,產品和口味的研發都以盒馬為主導,在加工、工藝方面會與代工企業溝通。往年春節也是盒馬半成品的銷售旺季,一般都會提前安排生產和配貨。疫情期間半成品菜增長也比較快,賣得最好的單品日均銷量是平時的10倍之多。

鍾鋒:此前,豆果美食App並沒有大廚直播「帶貨」半成品。疫情期間我們發起《名廚直播》,通過「美食內容+到家電商」模式助力餐飲商家。不到一個月有10家餐廳做了直播,大部分都做了兩次。吉野家的一場觀看人數最多,有7萬多用戶在線。銷量最好的是西貝的羊蠍子,僅北京地區就售賣了800多件。我認為疫情期間人們形成在家做飯的習慣,疫情過後依然需要很長時間來克服對聚集的恐懼,半成品成為一個絕佳的選擇。相信在未來,半成品菜會持續火熱一段時間。

王洪濤:疫情之前,餐飲零售主要集中在調料品類,火鍋企業做得比較多,像海底撈、呷哺呷哺之前就鋪設了商超、電商、前置倉等渠道,趕上疫情又可以作為應對舉措;也有一些企業像西貝,此前就在半成品方面有嘗試,疫情期間加大了力度。從整個行業來看,半成品銷售在疫情期間給餐飲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現金流,但疫情之後,餐飲整體業務結構不會有太大改變,相較於堂食和外賣,零售業務佔比非常小,半成品依然只是一種補充。

新京報:目前半成品菜的銷售渠道有哪些?是否考慮拓展新渠道?

周兆呈:北京及周邊消費者可以在海底撈會員商城、海底撈微信公眾號、海底撈京東自營旗艦店、海底撈天貓官方旗艦店購買。未來也會繼續拓展新的城市和渠道,包括上海、西安、廣州、深圳等城市及周邊地區。

楚學友:現在在西貝甄選商城、每日優鮮、有贊、淘寶、京東都有售賣,以後也會嘗試在門店或其他所有可能的渠道銷售,要給消費者提供多種選擇。

邱兵:金鼎軒目前半成品菜主要通過線下門店、美團、餓了麼、京東旗艦店銷售。疫情期間還陸續開通了淘寶店和拼多多等平臺,之後還是要考慮全渠道銷售。

付愛琪:現在主要通過累積的私域流量、一些KOC和短視頻平臺宣傳,在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及淘寶商城銷售。進入穩定發展的軌道後,會考慮開發與半成品相匹配的家庭或戶外場景的線下渠道。

張千:盒馬工坊是我們的自有品牌,在我們的門店和線上銷售。

鍾鋒:除了餐飲企業本身入駐電商平臺銷售,通過直播帶貨售賣半成品的模式,豆果美食是第一家。豆果美食的用戶都是「做飯愛好者」,直播帶貨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讓用戶「所見即所得」,通過大廚直播還能了解食材、做法,進一步刺激購買慾。「名餐廳的名廚」是這一模式的核心,用戶更容易接受。

王洪濤:我們注意到餐飲企業主要通過線下門店、線上平臺、前置倉電商售賣,有些會鋪設線下超市;直播帶貨很流行,未來可考慮增加一些直播渠道的銷售。

新京報:餐飲企業做半成品菜的優劣何在?未來是否加大投入?

周兆呈:海底撈現行方便菜餚在工廠完成加工,制定統一的產品規格,以冷藏方式為主,保質期4天,顧客下單後生產,24小時完成配送。目前在北京地區試點,未來將根據市場需求評估擴大規模,優化產品。

楚學友:餐飲企業做方便菜的優勢在於品牌、食材和口味,比如消費者在家做費時費工費料的菜品,也就是把產品做好吃的能力,但也有一定的挑戰,例如方便菜能否保持和門店出品的品相、口感相一致。不過從目前食品工業的發展來看,這個問題也並不複雜。至於未來是否加大投入,得邊走邊看,我們在北京投建的一家中央廚房最近兩年才投入使用,產能可以滿足華北400家門店,而目前華北市場有200多家門店,因此生產沒有問題。

邱兵:「做菜」是餐飲企業的根本,菜品的開發並不是難事。但建設生產線,必須要適用於線上線下全渠道銷售、符合生產許可資質的產品,這對於普通餐飲從業者比較有難度。所以尋找有資質、有能力的合作夥伴共同生產產品,是我們日後的發展方向。

付愛琪:從我們的品牌來說,優勢是產品特色和抓住年輕人的喜好,劣勢則更多的是在供應鏈以及非門店線下渠道的擴展。未來我們會成立單獨的電商團隊,開發更多好玩實用的燒烤周邊產品,滿足在家和戶外燒烤場景下的用餐需求。

張千:盒馬之所以能做半成品菜,與我們自身以吃為場景,生鮮品類為主,滿足用戶家庭廚房消費的定位有關。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願意把時間放到選購、清洗、準備等各種前期工作上,盒馬做半成品的目的就是簡化中間環節,讓消費者用最短時間做出大廚菜,享受做飯的樂趣。

鍾鋒:餐飲企業有非常豐富的餐飲製作經驗,知道什麼樣的食材、菜式最適合做成半成品,同時具有非常穩定的上遊供應鏈。作為美食平臺,有最海量的美食內容,了解用戶需求和變化趨勢,未來我們將會持續與餐飲企業開展合作。

王洪濤:在零售領域,餐飲企業專業度相對弱一點,在半成品菜銷售的包裝、配送、溫控、供應鏈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挑戰。而且,即便有中央廚房,要實現半成品到店加工製售,面對終端消費者也存在不少難題,譬如食品安全監管、供應鏈配送,以及烹飪方式不同對口味的影響等。同時,如何與消費者溝通也很重要。

我認為,全面零售化應該成為餐飲企業具備的一種思維方式,即要根據消費者、市場的變化做出改變。疫情期間消費者居家就餐增加,如果說個別企業有一定的產品打磨,獲得了消費者認可,是可以持續投入的;但如果只是應急之舉,各方面尚未成熟,之後還是應該相對放緩一點,不能跑得太快。

新京報:疫情之後,半成品菜會成為主流和風口嗎?

周兆呈:方便菜餚基於顧客居家烹飪場景的需求,未來將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繼續評估和調整。

楚學友:主流和風口我覺得談不上。首先半成品菜和方便菜是兩個概念,半成品菜是消費者自己有烹飪的過程,方便菜只需簡單加熱三五分鐘,西貝目前做的是方便菜。其次,無論稱其為新零售或其他,都是基於多元化的「吃飯」場景,對於餐飲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把握消費趨勢。另外,現在大城市單身人群越來越多,餐飲企業還可以針對這一群體,開發適合「一人食」的產品。

邱兵:隨著疫情過後餐飲業的全面開放,半成品菜的熱度可能會減小一點,但我們依然不能忽視半成品菜未來所創造的價值。

付愛琪:我認為不會成為主流。雖然疫情結束後,消費者信心難以很快恢復,半成品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的高頻消費,但年輕人的消費與生活習慣不會輕易改變。

張千:半成品受歡迎確實是一個明顯現象,我們一直按照熱食、小炒、大菜以及湯鍋類、主食、甜品的邏輯打造商品,未來還是會沿著這個方向做下去。除了深耕本地美食,我們還會帶到全國,最後會形成一張全國的「盒區房」美食地圖。此外,盒馬還新成立了「3R」事業部,即Ready to cook, Ready to heat, Ready to eat,圍繞「吃」做更多產品研發,其中半成品是重點業務。

鍾鋒:對於消費者來說,並不是有外賣就會放棄速食、半成品,尤其在快遞無法配送的時間,或者是非常著急的時候,還是願意選擇手邊現有、製作又很方便的食物。但是成為主流和風口,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各方的推動。

王洪濤:應該會,資本也會看到新的增長點,海底撈的上市就是從零售板塊頤海國際開始的,畢竟調料容易實現工業化,可以面向B端和C端銷售,但這又跟餐飲企業不一樣了,是食品加工企業了。

新京報:餐飲企業零售化是大勢所趨,還是商業模式或業務的補充?

周兆呈:我們希望通過技術的運用,在其他餐飲品類有一些新的延展和探索,為消費者提供更多豐富的產品和服務。

楚學友:對西貝來說,堂食是根本和基礎,方便菜和食品佔的量非常小,是一個業務補充,準確來說應該是一種新的探索。同時,餐飲企業是以餐廳為單位進行經營,如果要做食品的話,就意味著要跟同類產品去作戰,要到快消品戰場上作戰,要具備快消品和食品行業的經驗及打法,我們只能說邊走邊探索。

邱兵:未來餐飲零售化肯定是大勢所趨,但如何保證健康、安全、口味,是每個餐飲從業者需要注意的。

付愛琪:對頭部品牌來說一定是大勢所趨,餐飲零售化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頭部企業積累的品牌勢能大量釋放,更容易有效轉化。零售行業的相對邊際成本比餐飲行業低很多,作為業務補充,能大幅提高企業的「天花板」,也能幫助餐飲企業形成一個良好的收益對衝。

張千:這一定是大勢所趨,但是每個餐飲企業和工廠,生鮮平臺以及供應鏈平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盒馬工坊也只是方法之一。

鍾鋒:我認為這是跟餐飲企業本身定位相關的,如果說餐廳主打高端、創意菜,零售肯定不能作為主要的盈利渠道,而是作為業務補充。如果餐飲主打大眾、家常、便捷,已經具備很強大的菜品開發和供應鏈渠道,接下來還會有非常廣闊的空間。

王洪濤:我覺得零售企業做半成品可能是大趨勢,從全球來看,現在大型超市有個趨勢就是餐飲化,中型超市生鮮化,便利店智能化、快餐化,以快速滿足吃飯需求,餐飲品類佔比很大。相較於餐飲企業,零售企業最大的優勢在於消費者對其渠道的認可。如果消費者去超市採購,回家還會二次加工,就會尋找各種食材,包括更為方便的半成品;但要直接解決吃飯的需求,就會選擇堂食或外賣,所以說消費場景和消費習慣很重要。餐飲企業在食品研發上有一定優勢,零售企業在銷售、展示和渠道方面更好,因此雙方合作會達到1+1>2的效果。

新京報記者 張曉榮 王萍

編輯 李揚 校對 危卓

相關焦點

  • 餐飲零售新風口?盒馬的又一殺招浮現
    在生鮮之外,盒馬的另外一個業務版塊也正在低調的崛起,並有望成為餐飲零售行業下一風口,這便是半成品菜。在疫情期間,也許是盒馬生鮮業務太過於耀眼,人們或許並沒有注意到,半成品已經成為盒馬的又一「殺招」。半成品菜催生餐飲零售新風口半成品菜並非新鮮事物,發達國家日本的半成品製品市場已經相對成熟,而2019年中國家庭戶均消費半成品菜市場規模,大概只達到日本2004年家庭戶均消費的5%。因為種種原因,導致國內半成品菜消費水平並不高,市場增長潛力巨大。
  • 「半成品菜」的突圍 打開了餐飲新零售局面
    近日,海底撈和廣州酒家等上市餐飲企業為首的餐飲市場瞄準半成品菜,引發了一場「全民皆廚」的比拼。在新零售大潮下,以「好吃又好做(秀廚藝)」為賣點,許多餐飲企業將招牌菜做成預製菜品放到線上售賣,創造了新的營收點。疫情期間,半成品市場加速發展,半成品菜+線上銷售打開了餐飲新零售的局面,是餐飲業和食品業的融合,也是餐飲業和零售業的火力交鋒。未來發展會如何呢?
  • 居家戰「疫」可享受大餐 半成品菜新零售未來能否成為「主流」
    居家戰「疫」的生活方式讓不少人有了在家吃大餐的需求,原本只在春節期間熱銷的半成品菜也延續了下來。最近,不少老字號餐館都開始把更多特色菜品製成半成品售賣,網購平臺和生鮮電商推出的半成品「硬菜」、自熱小火鍋、袋裝螺螄粉等速食銷量也創下新高。在食品專家看來,標準化、符合新生代生活節奏的半成品菜將成為未來趨勢。
  • 餐飲半成品,被疫情逼出的新風口
    借力線上平臺,探索新零售,是疫情期間餐飲商家們不約而同採取的一種自救方式。在這個過程中,一個新的風口正在生成。餐飲老闆內參 王菁 | 文01 疫情期緊急自救,餐飲品牌紛紛上馬半成品疫情期間,眾多生鮮零售平臺訂單激增,這大概是刺激餐飲人積極探尋新零售最直接的動機。做新零售,餐飲品牌能賣什麼?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餐飲半成品。
  • 味知香:半成品菜迎合「懶人經濟」,成餐飲新零售主角
    比如半成品菜行業。在其他餐飲領域幾乎陷入停滯甚至降級的背景下,資本與巨頭對半成品的關注卻與日俱增,半成品逆勢而來,且聲勢浩大!從事半成品菜行業多年的蘇州市味知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瞄準資本市場,擬藉助資本力量尋求進一步發展。
  • 告別速凍餃子和泡麵,不如自己借半成品菜當大廚
    胡椒豬肚雞鍋半成品菜也要好好吃疫情期間,人們的一日三餐都要在家裡解決,對於不會做菜或者想換換口味的盒區房用戶來說,熟食、半成品菜成了最佳選擇。在平時,半成品菜的主要消費群體為工作忙碌的白領、「廚房小白」,也是「懶人經濟」流行以來催生的產物。
  • 前置倉無餐飲?每日優鮮搭載半成品
    3月22日,每日優鮮再度引入半成品,獨家上線西貝新品,包括西貝手扒肉、西紅柿燉牛腩等招牌到家功夫菜。正值盒馬與每日優鮮口水仗的當口兒,每日優鮮高調引入半成品,難免讓行業認為其在強勢回懟盒馬鮮生總裁侯毅質疑「前置倉品類結構沒有門店完整,一日三餐場景短缺」的言論。拋開商業競爭不談,半成品似乎成了電商的標配品類,後者以此拓寬品類、穩定流量、發展新客,其毛利更是高於果蔬,勢必備受生鮮電商的青睞。
  • 春節餐飲大數據報告出爐:半成品、成品迎來機會
    ⑥ 半成品、成品銷量帶動餐飲銷量大幅提升。比如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今年春節期間的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8.63%。有幾個門店同比增長甚至超過100%。其相關負責人表示,增長原因在於,年前加強了產品宣傳,因而半成品外賣、成品外賣都銷售較好。   ⑦ 小桌年夜飯多了。
  • 手藝不夠半成品菜來湊 盒區用戶:天天在家下館子
    半成品菜家常化、品質化疫情期間人們一日三餐要在家裡解決,對於不會做菜或者想換換口味的盒區房用戶來說,熟食、半成品菜成了最佳選擇。在平時,半成品菜的主要消費群體為工作忙碌的白領、「廚房小白」,也是「懶人經濟」流行以來催生的產物。
  • 海底撈等餐飲連鎖店紛紛推出加熱即食的半成品飯菜
    以「好吃又省力」為賣點,許多餐飲企將自家的招牌菜做成預製產品放到線上售賣。火鍋界的龍頭企業海底撈也是其中之一。海底撈在海底撈App等多個電商平臺上推出了自家的系列半成品菜「開飯了」。目前,暫限北京地區購買,後續隨供應鏈各環節的復工復產,深圳、廣州、上海和西安也將於3月陸續上市。
  • 「半成品菜」的突圍
    在新零售大潮下,以「好吃又好做(秀廚藝)」為賣點,許多餐飲企業將招牌菜做成預製菜品放到線上售賣,創造了新的營收點。疫情期間,半成品市場加速發展,半成品菜+線上銷售打開了餐飲新零售的局面,是餐飲業和食品業的融合,也是餐飲業和零售業的火力交鋒。未來發展會如何呢?  5分鐘完成「餐廳級」酸菜魚  周一,忙碌完工作的小趙回到家中已是晚上7點半。
  • 「天呈淨菜」主打半成品菜,餐飲商家是切入點
    2017-2018年生鮮電商巨頭阿里和京東進入市場,在新零售背景下,生鮮購買將線上線下相融合,實現了向「生鮮+超市+餐飲」這種模式的演變。半成品淨菜電商發展存在的問題半成品淨菜電商2016-2017年經歷了倒閉潮和併購潮。
  • ​餐飲品牌力2.0時代到來,味知香如何搶灘半成品菜市場?
    近日,《2020中國餐飲品牌力白皮書》在首屆中國餐飲品牌節暨2020中國餐飲品牌力峰會發布。在現場解讀《白皮書》時,紅餐品牌研究院執行院長樊寧提到,餐飲品牌力2.0的時代已經到來。樊寧解釋道,在餐飲品牌力1.0時代,每一家餐廳都像是一個微型的「前店後廠」產業鏈:後廚負責原料加工,前廳負責銷售和服務,進入餐飲品牌力2.0時代,後端將會更加標準化,前端將會更加規模化,而標準化加規模化的化學反應,實際上催生了餐飲的零售化。「餐飲零售化」已不再是一個新鮮詞彙,近一年來,半成品菜、預製菜的崛起,就是餐飲零售化的生動體現。
  • 初壹食午|半成品菜
    半成品菜的份額已經逐日遞增,半成品菜經常被各大餐飲品牌競相推出,以不同方式進行售賣。半成品菜也許比普通堂食更加受歡迎,但還是改變不了它無法滿足需求的現狀。對於半成品菜無法滿足現狀的情況,初壹食午預煮鮮食給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 半成品菜——懶人經濟催生下的產物
    半成品菜品牌近年來簡直是開一家火一家,半成品菜品牌的火爆意味著那些不會做飯,懶得做飯的消費群體將會把在廚房遇到的一切問題迎刃而解,所有廚房小白都能解決一切後顧之憂,哪怕是家庭小聚也同樣適用,每道菜都是硬菜,價格卻非常划算,並且種類多,口感好。
  • 零售餐飲的黑馬品牌,揭秘叮叮懶人菜發展史
    同時,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可支配的做飯時間越來越稀缺,「做飯兩小時,吃飯十分鐘」成為了很多人的痛點,為了一鍵解決大家的做飯難題,實現「五分鐘做一道好菜「,叮叮懶人菜應運而生。叮叮懶人菜為叮叮鮮食新零售供應鏈平臺孵化的自有品牌,自有鮮食工廠和研發團隊,整合供應鏈優勢,結合市場需求和數據分析,順應餐飲零售化的趨勢,研發速凍食品及半成品等系列產品,布局線上線下全渠道。
  • 預煮鮮食,半成品的菜
    隨著消費升級,飲食方式結構的變化,大多數菜品都能被製作成半成品的菜端上餐桌,比如火鍋、米飯、螺螄粉等等等等,這些菜品半成品的菜在各大品牌店銷量有增無減,如此一來,半成品的菜逐漸成為了消費者們最為關心的菜品。
  • 商務樓宇食堂開賣半成品菜,餐飲保障真「到家」了
    在豐臺盧溝橋鄉中都科技大廈,剛推出的半成品菜品業務讓已經復工的50多家企業200多員工感到貼心、暖心,這食堂的餐飲保障真「到家」了!「宮保雞丁15元,小炒菜花15元,肉絲香芹14元,香菇油菜12元……」大師傅介紹著首次推出的半成品菜品和價格。記者看到,這裡一共提供了6款半成品菜,每款都是從主料到配料一應俱全。「這三個肉的都要,再來個小炒菜花……」這名員工一下子買了4份半成品菜。
  • 首家「食六客」落地西安高新區,創新餐飲零售新模式
    作為小六湯包餐飲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第二品牌,以餐飲半成品零售為主,通過小六湯包自有產業園區的中央廚房標準化生產,自配送供應鏈直接到店。主打明星產品「特色小籠包「,一個小包子僅20g左右,即可作正餐也可作零食。以及陝西特色小吃粉蒸肉、紫陽蒸盆子、糜子甜飯、麻辣魚等半成品,消費者購買後回家拆袋進行簡單的烹飪或者加熱即可食用。店內同時開設了12平方的堂食就餐區,有包子、粥、餛飩、米線、面、米飯套餐等。
  • 半成品菜的「坑」,被填平了嗎?
    一個個上述場景,大概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半成品菜」這堆曾即將燃盡的火種,最近死灰復燃,又添新柴,引來生鮮和餐飲產業鏈各環節巨頭的眷註:不久前,盒馬和每日優鮮兩家生鮮電商爭先發布半成品菜的戰略;而提高半成品的銷售比重,也成為疫情期間餐飲企業的一大開源手段。眾所周知,疫情把大家變成大廚,從直覺上,似乎的確可以推導出更多人對半成品菜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