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成小白鼠?這款人命關天的心臟起搏器,被曝安全風險

2020-12-20 大河報網

  據BBC報導,BBC同國際調查記者同盟,及全球包括《衛報》和《英國醫學雜誌》等在內的多家媒體調查發現,歐洲醫療器械行業利用監管系統漏洞,多種不安全、未經足夠測試的醫療器械竟都被植入了病人體內!

  那些在狒狒身上測試都已經失敗了,或只是在豬、屍體上做了測試的產品,竟然都流入了市場,進入了人體內。這些植入人體的醫療器械包括心臟起搏器、脊柱矯正器、人工膝蓋和人工屁股等。

  調查還發現,就連醫生都可能被蒙在鼓裡,不清楚自己向病人推薦的治療器械存在什麼風險。

  一款無引線心臟起搏器出問題

  因為心跳不規則,82歲的莫林·麥克裡夫成了英國第一個安裝Nanostim心臟起搏器的人。心臟起搏器是一種救命的植入類器械,發射電脈衝讓心臟保持規律跳動。傳統的心臟起搏器通過電極導線發射脈衝,但導線容易斷。Nanostim是第一個無引線心臟起搏器。

  成為第一個植入無引線心臟起搏器的人時,莫林激動極了,也覺得自己像只「小白鼠」。「能被選中,我真的太感激了,聽起來好得不像真的。」

  ▲莫林·麥克裡夫   圖據BBC

  誰料,三年後,莫林心臟起搏器裡的電池出故障了,醫生卻沒法將其取出來。現在,她用一個傳統心臟起搏器維持生命,那個壞掉的起搏器還留在她的心臟裡。「我並不喜歡自己心臟裡有塊金屬,在那兒不起任何作用,就那麼放著。」

  莫林不是唯一有此遭遇的人。一些病人身體裡的無引線心臟起搏器的電池也出現故障,或零件散落,而這已經造成至少兩人死亡,嚴重受傷記錄超過90起。最終,這款起搏器因為安全原因被撤出了市場。

  因為證明其安全性的證據不足,Nanostim無引線起搏器早被德國的安全機構拒批。然而,該公司轉到英國,根據英國標準卻得到了批准,造成了上述病人的傷亡。

  多款醫療器械被曝出現問題

  在歐洲,醫療器械從授權機構獲得的CE標記,就跟吐司機和水壺獲得的標記一樣。全歐洲有58個這樣的機構,只要其中任何一個機構批准一個產品,該產品就可以在整個歐洲經濟區使用。但如果一個機構拒絕批准,公司還有其他57個可以去繼續嘗試申請。

  此次媒體調查發現,問題器械包括:那些在狒狒測試中已經失敗的植入體在患者背裡裂開;植入式節育器造成內傷、內出血;植入式除顫器不工作;用於小便失禁的網狀植入物造成內部疼痛。

  BBC發現,一種治療兒童嚴重脊柱側凸的植入物僅在豬和屍體上測試後就流入市場。現年14歲的男孩安東尼在五年前植入了這款產品。

  結果,植入體僅一年後就在他體內斷了。替換新的之後,新植入體一年後再次斷裂。安東尼不得不永久摘除了這款產品。然而,其製造商Nuvasive竟稱,治療脊柱側凸總有風險。

  ▲矯正脊柱的安東尼  圖據BBC

  由於缺乏數據及透明度,不管對病患還是醫生來說,一些醫療器械的問題是個謎。

  器械公司總需要證明其產品的安全性,但事實上,需要的「證據」比病人以為的少得多,連那些做器械植入的醫生都不一定看得到某個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證據。

  英國標準局稱,因為「保密要求」,不能討論Nanostim心臟起搏器的安全性證據。而媒體調查發現,Nanostim在批准進入市場之前僅做了一個臨床研究。這個研究竟然只做了為期90天,對33名病人的研究。

  「我們說的是永久性植入的心臟起搏器,所以我認為那個臨床研究太過敷衍。」全球著名心臟病專家,加州大學瑞塔·瑞德伯格教授稱,「這些植入體是要用十年、二十年的。90天的觀測根本了解不到什麼該心臟起搏器的臨床效果。」

  ▲全球著名心臟病專家瑞塔·瑞德伯格教授    圖據BBC

  英國皇家外科醫師學會呼籲:徹底的監管改變

  「得益於醫療器械,難以計數的人們現在活得更健康,更有質量,更不依賴他人。」 代表醫療器械產業的組織歐洲醫療技術(MedTech Europe)稱,「沒有那些成千上萬的醫療設備,人們的生活難以想像。」該組織還稱認證機構是「專業、公正、透明和獨立的人」。

  Nanostim心臟起搏器製造商Abbott稱,很多病患都得到了其無引線起搏器的幫助,未來還有更多人將獲益。Abbott還稱,「Nanostim在獲得CE認證後,還進一步做了歐洲售後臨床追蹤研究。」

  對此,英國皇家外科醫師學會呼籲「徹底的監管改變」。該學會主席德瑞克·奧爾德森教授稱,「所有的植入設備都應該進行註冊,並且長期監控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來源:鄲城海視傳媒 編輯:凡聞

相關焦點

  • 心臟起搏器暗藏巨大隱患?網絡安全公司告:漏洞比想像中還多
    心臟起搏器可謂是現代醫學的偉大發明之一。其主要工作方式就是利用脈衝發生器所發出的電脈衝對心肌做出刺激。這種刺激對患有心律不整等慢性心臟疾病的病人來說非常重要,可以維持他們心臟的健康跳動。現代心臟起搏器自從1958年首次被應用於臨床後,已經拯救了成千上萬病人的性命。
  • 患者裝了心臟起搏器,能不能做磁共振
    可一聽說周阿姨3年前安裝了心臟起搏器,醫生有些犯難了。接診的骨科專家打電話諮詢心內科的項美香教授,她是專門做心臟起搏器的。了解情況後,她告訴骨科醫生,周阿姨的情況不能做磁共振。「病人植入了起搏器,把做磁共振的權利剝奪了。」
  • 心臟起搏器:需要你關心!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心血管內科主任、教授 王景峰  文/記者 宋導 通訊員 王薇  以往,心臟起搏器一般是給心跳慢的病人使用。近年來,隨著起搏器功能的新發展,適用人群也在擴大。
  • 心臟起搏器呼喚低價
    「用不起」成阻礙 過去20年間,由於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飲食結構的巨大變化,對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熱量等「三高」食品的攝食已成為影響我國國民病種改變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長期攝入高脂肪食品則是誘發心臟病的一大因素。 據有關部門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每年新增房顫病人或心衰病人約54萬人,其中至少有一小半人需要安裝心臟起搏器。
  • 安裝起搏器手術有何風險 起搏器手術後注意事項
    原標題:安裝起搏器手術有何風險 起搏器手術後注意事項   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心跳過慢,都可因此導致腦缺血和機體各個器官供血不足,使病人出現心慌、四肢無力、體力下降、頭暈、眼前發黑、暈厥等症狀,甚至會出現快速性心律失常,導致病人猝死。
  • 心臟起搏器的醫保現實
    張澍舉例說,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心律失常的發病率跟美國基本一致,但美國每百萬人口安裝心臟起搏器的數量為近1000臺,中國只有31臺,不到美國的1/30。  是什麼阻礙了患者接受這唯一有效的心臟起搏器治療?在心臟起搏器治療「嚴重不足」的背後,現行醫療保險政策有何缺憾?
  • 裝心臟起搏器有風險嗎?最大的風險在於多達八千個程序漏洞
    心臟起搏器是一種植入於體內的電子治療儀器,通過脈衝發生器發放由電池提供能量的電脈衝,通過導線電極的傳導,刺激電極所接觸的心肌,使心臟激動和收縮,從而達到治療由於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臟功能障礙的目的。   人們通常所說的起搏器,其實是指整個起搏系統。起搏系統由起搏器、起搏電極導線及程控儀組成。其中起搏器和起搏電極導線植入人體。
  • 電子設備會干擾心臟起搏器?
    那麼電子設備會干擾心臟起搏器的正常工作這是真的嗎? 6種方法教你規避外界幹擾對心臟起搏器帶來的「風險」 一般而言,如果電力充足心臟起搏器的工作不會出現特別不穩定的情況,除非是受到電磁場的幹擾。心臟起搏器通過精確定時的電流刺激心肌,能夠讓心搏異常緩慢的心臟按照正常心跳節奏工作,但是它不能靠近強磁場,且易受電波幹擾。
  • 運用三維標測植入心臟起搏器
    近日,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心律失常亞專科病區黃石安教授帶領電生理團隊,利用三維標測系統成功為一名70歲女性患者植入心臟永久雙腔起搏器。這是粵西首例在三維標測系統下完成的幾乎接近零射線起搏器植入術。
  • 華西給112歲老人安心臟起搏器 打破心臟手術「禁區」
    檢查確診,張政元同時存在心動過速和心動過緩的症狀,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可以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安裝心臟起搏器,成了唯一的選擇。超高齡的心臟起搏器手術,可謂心臟手術的「禁區」,從目前公開可查詢資料看,112歲的張政元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年齡最大的心臟起搏器安置者,超過100高齡接受起搏器手術的,在國際上也很少見。
  • 裝了心臟起搏器不能做磁共振檢查?·都市快報
    按常識,裝了常規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是不能做磁共振檢查的,而這位患者如果要確定骨折的部位,做磁共振檢查很重要。 骨科醫師打電話給醫院副書記、心內科項美香教授,諮詢這位植入心臟起搏器的專家。 項教授做了檢查,「這位患者安裝的是常規的心臟起搏器,貿然做磁共振,可能導致患者起搏器故障和嚴重心率失常等後果。」 「但現在有磁共振兼容的心臟起搏器。
  • 心臟跳不起來了?吃藥還是裝起搏器?
    這三個人,一個是醫生,一個是病人,還有一個起搏器的工程師。從左向右,依次是:起搏器工程師,醫生,病人在1958年後,做完這臺起搏器手術42年裡,這三個人裡第一個去世的是那個起搏器工程師Rune Elmqvist,第二個去世的是那個醫生Åke Senning,活到最後的是那個病人Aren Larsson。
  • 美敦力心臟起搏器中文程控儀臨床試驗啟動
    這一程控儀的誕生,將幫助更多的中國醫院成為起搏植入中心,使數百萬中國心臟病人獲益。    這一試驗是第一個程控儀上市前的臨床試驗,由上海瑞金醫院和上海仁濟醫院聯合進行,共68位符合入選標準的患者將被邀請加入本次臨床研究。
  • 心臟起搏器被電磁波幹擾怎麼辦?
    這樣,心房和心室都有電極,我們就可以通過電極感受到心臟自己有沒有跳動,並且根據需要發出衝動來刺激心臟,引起收縮。第三步,連接電脈衝發生器。這兩根電極本身是不帶電的,但把兩根電極和電脈衝發生器連接起來之後,電極就可以發出電脈衝。然後在胸大肌表面做一個皮膚囊袋,這可是真的真皮口袋!
  • 介入耗材前景無限——迷你、智能,心臟起搏器的未來
    ,起搏器的應用範圍也不再局限於此,材料的革新、現代科技的進步都在推動著這個小小的儀器不斷向著更安全、更迷你、更便捷、更智能的方向發展,目前已經更廣泛地應用於心律失常等各種相關疾病。20-30次Stokes-Adam心臟刺激的男性病人體內(Arne Larsson)。
  • 裝上心臟起搏器≠進了「保險箱」
    聽說這件事情後,我和董大伯的兒女一樣,心裡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裝了心臟起搏器的病人,還會因為心臟病發作死亡?  記得曾經看過一則材料,內容說是安裝心臟起搏器是治療某些心臟疾病的最好措施之一。我國約有30萬-40萬的心跳減慢或停跳的病人,與美國相近,但死亡率卻大大高於美國。主要原因在於心臟起搏器安裝率太低,僅是美國的1.5%。
  • 心臟的「司令部」——起搏器,三類人必須安裝
    跳動不止的心臟乃是生命之源,然而心臟也像機器一樣,時間久了會磨損老化。隨著年齡和疾病的影響,心臟會發生故障,使人心慌、眼前發黑甚至暈厥,嚴重時會危及生命。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心內科主任陳維表示,這時往往需要靠心臟起搏器來幫助有故障的重新健康跳動起來。
  • 植入式人工心臟起搏器的應用及原理
    人工心臟起搏器在形式上可分為體外臨時起搏型和植入式(或稱永久性或埋藏式)兩種,前者供急救性臨時起搏,後者供長期性起搏治療。本文主要討論的是植入式人工心臟起搏器,即一般意義上的心臟起搏器。電極導線通常採用愛爾近合金(Elgiloy)或用鎳D鉻D鈷D鉬合金絲繞成螺旋管。導線的外層絕緣材料都選用高純矽橡膠或醫用聚氨酯[3]。電極頭的材料以表面活化各向同性低溫熱解碳或鉑為優。  (2)起搏脈衝發生器:它由起搏電路、電池和金屬外殼組成。
  • 晴隆縣成功完成首例心臟永久起搏器植入術
    會診結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需安裝心臟永久起搏器才能夠控制患者病情。如不及時手術治療,患者隨時可能有心臟驟停、心源性猝死的風險。鑑於晴隆縣人民醫院從未開展過此類手術,加之患者一般情況差,基礎疾病多,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劉俊松立即向寧波市第一醫院陳曉敏院長、崔翰斌主任請教。陳曉敏院長經慎重考慮,最後委派崔翰斌主任到晴隆縣人民醫院主刀手術。
  • 心臟起搏器會不會失效
    很多人對心臟起搏器不太了解,廣東的劉先生最近一直覺得胸悶,五年前做了心臟起搏器手術他一直擔心這個問題,是不是起搏器出問題了?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鄭德仲解答:是否起搏器出現異常,還需要進行檢查後才能確認。一般來說,在第1年或者第10年需要密切留意,但有些患者在使用期間也會因各種情況導致起搏器出現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