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自己子嗣並不多,為什麼還要把兩個皇子過繼給別人?

2021-01-17 李四家常事12138

乾隆帝待機時間實在太長,原本十七個兒子,到他退位時只剩四個。

雖然有過十七個兒子,但去掉早夭的與英年早逝的,乾隆帝膝下子嗣並不繁盛。

然而即便是這樣,還有兩個皇子被乾隆帝提前給過繼了出去。

乾隆二十四年,六皇子永瑢出嗣為慎郡王允禧之嗣孫;

乾隆二十八年,四皇子永珹出嗣為履親王允裪之嗣孫。

本來子嗣就不是很多,能夠選擇的繼承人就已經很少,可既然是這樣,那麼乾隆帝為何還要將自己的親兒子給過繼出去呢?

有句老話叫做「多子多福」,因為過去的人崇尚養兒防老,而皇家注重子嗣,主要是為了皇位繼承方面的考慮,子嗣越多,皇帝能夠選擇範圍就越廣,免得到時候沒得選。

清朝子嗣最多的皇帝就是康熙帝玄燁,一生有35個兒子跟20個女兒,而乾隆帝弘曆作為康熙帝的孫子,只有17個兒子與10個女兒,還不到爺爺的一半,不過比起其父親雍正帝,膝下僅有10個皇子與4個女兒,且大多早夭,要好很多了。

然而,歷史上的乾隆帝雖然長壽,活了89歲,可他的孩子們卻沒繼承這一點,乾隆帝膝下皇子中活過了三十歲的,也只有六個人而已,這使得乾隆帝子嗣更顯得單薄。

乾隆帝膝下活過三十歲的子嗣,分別是四皇子永珹、六皇子永瑢、八皇子永璇、十一皇子永瑆、十五皇子永琰、十七皇子永璘,永珹與永瑢出自同母,即純惠皇貴妃蘇氏,永璇與永瑆出自淑嘉皇貴妃金氏,而永琰與永璘是孝儀純皇后魏氏所生。

被過繼出去的兩個皇子,分別是永珹與永瑢,而被過繼的對象,是乾隆帝的兩位叔叔,即慎郡王允禧與履親王允裪,此二人都是康熙帝的兒子,而且當年都躲過了九子奪嫡,與雍正帝乾隆帝之間的關係比較親厚。

但尷尬的是,允禧膝下的2子4女,允裪膝下的6子6女全部早早夭折,兩人都沒有男嗣存活下來,到了孫輩就直接斷絕了。

古代子嗣的傳承是很重大的事情,尤其是在皇室之中,如果絕嗣,那麼就要進行立嗣,也就是從同宗近支之中選擇繼承人。

不過這裡有個問題,乾隆帝完全可以從永字輩的宗室子弟裡挑選繼承人去繼承兩位叔叔的嗣孫之位,為何要讓自己的兒子去呢。

一,為了維護宗室關係,標榜自己的仁君形象

按照常理來說,乾隆帝的確可以從其他的宗室子弟中,選擇兩個永字輩的人分別繼承慎郡王一脈與履親王一脈的後嗣,但這樣隨便似乎不太好。

乾隆帝雖然是雍正帝的兒子,但是在處事風格上,他倒是更主張貼近其祖父康熙帝,反而非常反對雍正帝的嚴峻冷酷。

當年很多被雍正帝所打壓的人都被乾隆帝恢復名譽,這也是個非常典型的例證,比如八王胤祀等人,都在乾隆時期被釋放且恢復尊爵。

乾隆帝當然可以隨便選兩個人去繼嗣,但要讓自己的兒子去必然顯得更加鄭重其事,也更加顯得他這個皇帝的形象比較光輝,這對於維繫宗室關係是有莫大好處的。

二,讓自己的兒子去直接佔有兩王財產

清代的皇子通常都是成婚後分府,才能夠離開皇宮居住,不過那時候的房源也非常緊張,很多皇子在成婚生子後,仍舊居住在南三所之中,這很正常。

慎郡王允禧與履親王允裪,他們的王爵之位都不低,清代的親王與郡王,無論財產還是俸祿還是非常可觀的,因此兩王留下的財產還是很多的。

永珹與永瑢,如果還是皇子,那麼將來長大了,乾隆帝自然還是要給他們封爵,不過能夠直接封郡王親王的很少,一般都是從貝勒開始。

然而永珹與永瑢直接出嗣,繼承了慎郡王與履親王的尊榮財產,雖然爵位上要降低一等,但卻直接就佔有了兩個王府幾十年的財富,這是很划算的。

三,乾隆帝也沒想著傳位給永珹永瑢

永瑢率先被過繼出去,這個皇子在當年孝賢純皇后的喪儀上被乾隆帝呵斥,在當時乾隆帝就斷掉了將來傳位給永瑢的念頭。

永珹是乾隆帝登基後的第一個兒子,不過永瑢的生母淑嘉皇貴妃金氏出身卑微,而永珹本人也沒有那麼出色,所以乾隆帝也沒想著傳位給他。

當時的乾隆帝膝下,最疼愛的是五皇子永琪,而且還有中宮那拉皇后所生的永璂,十五皇子永琰雖然年幼,但其生母魏氏非常得寵,這三個皇子才是乾隆心目中的繼承人最佳選擇。

永瑢與永珹的生母,當時已經離開人世,根基淺薄又不出挑,乾隆帝也沒想著將他們作為將來繼承人的人選,過繼出去也沒什麼關係。

綜合考慮了之後,乾隆帝先後將自己親生的永瑢與永珹兩個皇子給過繼了出去,從此之後他們二人也就成為了宗室旁支,不再具備繼承大統的可能。

那時候的乾隆帝,一門心思都在自己最重視的繼承人五皇子永琪身上,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的話,永琪都非常出色,是個極其優秀的繼承人,有永琪在,其他皇子就無所謂了。

然而很尷尬的是,永琪在永珹出嗣後的第四年受封榮親王,明擺著就是未來儲君了,結果不久後永琪附骨疽發作英年早逝,乾隆帝接連多年都沒心思考慮儲君的問題。

話說回來,就算當年乾隆帝出於繼承人考慮留下永珹與永瑢也白搭,因為這兩個兒子都走在了他的前面,乾隆帝晚年實在沒得選,只好傳位給了十五皇子永琰,即嘉慶帝。

相關焦點

  • 乾隆為何把兩個兒子過繼給叔叔?心機之深鮮有人懂,這筆買賣不賠
    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乾隆皇帝將自己的皇四子愛新覺羅·永珹過繼給了和碩履懿親王愛新覺羅·允祹(愛新覺羅·胤祹)。 答案無疑是子嗣,更確切地說是兒子。   與康熙兒子眾多、優秀者也眾多不同,乾隆皇帝畢生子嗣艱難。乾隆一生雖然有多達17個兒子,但其中大多數都是夭折或早亡,活到30歲以後的只有6人,即: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以及皇十七子永璘。
  • 漢字的溫度:深扒乾隆皇帝十四個皇子名字中的玄機
    比如劇中出現了乾隆的幾個皇子,他們的名字就引起了我的興趣。通過研究這些名字,我才發現乾隆皇帝給不同的皇子們賜名其實是暗藏著玄機的。同時也更加能確定:乾隆最愛的女人果然是富察皇后!為什麼這樣說呢?包括順治皇帝給兒子取名的時候,也還是比較隨意的。順治帝長子叫牛鈕,次子叫福全,三子叫玄燁。順治帝自己的名字叫「福臨」,如果按漢人的傳統來說,他兒子「福全」和他名字的首字一樣,給人感覺像是同輩,簡直不成體統。直到1661年康熙當了皇帝。康熙幼年繼位,在位61年,深受漢文化的影響。
  • 揭秘乾隆的身世之謎,乾隆生母不是甄嬛,不是李金桂,而是她
    看過小編以上說的電視劇的朋友們一定知道《甄嬛傳》中四阿哥弘曆,是雍正帝為了從甘露寺迎接熹妃回宮才將四阿哥過繼給了甄嬛,在《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中也都有提到過弘曆也就是我們的乾隆皇帝並非熹妃親生,而是養子,乾隆皇帝的生母是宮女李金桂。那麼事實是否真如電視劇中所描述呢?
  • 大丞相韓德讓的遺憾:不僅自己生不出兒子,過繼來的兒孫們也絕後
    但在韓德讓幾近完美的人生中,卻有一大遺憾,他沒有自己親生的子嗣,甚至於,他過繼來的嗣子嗣孫們,也都因為各種原因而絕後,好像韓德讓有毒一樣,誰沾誰絕後,真是巧合的令人恍惚啊!但韓德讓的墓誌上關於子嗣部分,只記載了「一子宗業」,那就說明,在韓德讓死的時候他並沒有嗣子,所以皇帝才過繼宗業給他,但是,耶律高十的墓誌又明確寫韓德讓的侄子律來曾當過他的嗣子,這種情況下,就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律來是韓德讓本人生前親自選擇的嗣子。
  • 天潢貴胄、承嗣別宗——有清一代皇子出繼宗室之事
    ,提請以康熙帝皇子入繼莊親王(就是提名允祿,不過名義上人選由皇帝選定)。弘曕出生時,其父雍正帝五十六歲,已經是老年人了,所以對於這個老來子十分喜愛,同時雍正帝的兒子本來就不多,之前養大的只有弘曆(乾隆帝)和弘晝(和親王)兩人(皇三子弘時被勒令出繼、除名玉牒,已不算皇子了),所以老皇帝對這個小兒子的喜愛和關照可想而知。
  • 他是康熙皇帝的十六子,功績平平,為何最後成為了鐵帽子王?
    ,胤祥跟雍正皇帝的感情非常好,他當時也是唯一支持雍正皇帝的皇子,除此之外,雍正還冊封了十六阿哥胤祿為親王,後又成為鐵帽子王,他幾乎是沒有立下任何功勞,但是為何最後可以為鐵帽子王呢?胤祿曾經專門編撰了一部關於數學的書籍,這讓康熙皇帝對他也是大為讚揚。胤祿做的另一件事情也是讓康熙皇帝對他印象非常好。康熙四十七年的時候,康熙皇帝帶領他的眾多皇子外出打獵,而十八阿哥病重,當時朝裡的事情都是由太子胤礽掌管,而胤礽對十八阿哥不管不問,甚至還說十八阿哥年幼,康熙皇帝根本就沒有在乎他。十八阿哥正是十六阿哥一母同胞的親弟弟,他自然是想挽回自己弟弟的生命,於是他冒死向康熙皇帝通知了這件事情。
  • 皇帝給子孫發紅包,唯獨他沒有,乾隆:你要錢何用?次年此人繼位
    不過,歷史上卻有一個特殊案例,有個孩子的兄弟姐妹都收到了紅包,唯獨自己沒有,但他甚至比那些收到紅包的還要開心,具體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時間來到公元1795年,這一年1月22日,正值正月初二。紫禁城裡一派過年的熱鬧景象,85歲的乾隆正在舉行家宴款待前來拜年的家族成員以及八方來客。尤其是皇子、皇孫、皇曾孫、皇玄孫五代同堂,讓乾隆開心的不得了。
  • 雖身體殘疾,但卻是最長壽的一個皇子,比乾隆少活兩年
    而且經常還能出入後宮,這樣的人就是太醫,專門負責皇帝及眾多後宮妃子的身體健康。而且當時所用的藥材也是最好,按理說皇家的人應該長壽的比較多。但其實卻並不是這樣,雖然出生在皇家可以享受到高質量的生活,但有時候也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宮中有很多的鬥爭,有些人為了地位不擇手段,所以當時即使貴為皇帝的兒子也不一定能夠長壽。但清朝卻有一位皇子特別的長壽,甚至能夠和乾隆相比。
  • 乾隆最寵愛的令妃,十年給皇帝生了六個皇子,可她一生都是貴妃
    乾隆最寵愛的令妃,十年給皇帝生了六個皇子,可她一生都是貴妃文/朝氣蓬勃的小濤乾隆的後宮可以說是非常熱鬧,不僅人數眾多,而且很多女人的故事也是十分曲折,這大概也是許多影視劇都以此為背景的原因吧。看過清宮劇的人們應該都知道,乾隆一生最放不下的人就是富察氏,不管後宮的女子再多,任誰也不能代替其在皇帝心裡的位置。他們在王府的時候就相互依靠,到了皇宮之後更是這樣,富察氏自然是做了皇后。作為後宮之主,她不僅不恃寵而驕,而且勤儉節約,對別人也是非常平和,不管是其他妃嬪還是下人奴才,都很信服她。
  • 康熙和乾隆都在位60餘年且兒子都不少,為何乾隆朝沒有皇子爭位?
    這七個兒子中永珹和永瑢在早年分別被乾隆過繼給兩位叔叔允裪和允禧為孫子,繼承了乾隆這兩位叔叔的爵位,所以他們倆已經自動失去了繼承皇位的權利。剩下的五個皇子中永璇輕佻浮躁,沉迷於酒色,行為舉止不夠端莊,所以乾隆不可能立他為皇儲,不然的話那豈不是立了一個跟現在泰國國王拉瑪十世一樣荒誕不羈的國王了嘛。
  • 在清朝當皇子全靠拼壽命,難怪十五阿哥嘉慶能上位
    乾隆在位六十年,但是為了避諱康熙帝的在位時間,選擇了退位。但是大權總攬的乾隆帝並不肯輕易放權,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乾隆想要選擇一位容易操控的兒子,縱觀留下的幾位皇子,除卻老實本分的皇十五,其他的阿哥都是天澤聰穎,乾隆自然是不好控制,這個時候皇十五自然而然就上位了。
  • 歷史上的愉妃:生下最有名氣的乾隆皇子,卻四十多年沒被晉封過_永琪
    原標題:歷史上的愉妃:生下最有名氣的乾隆皇子,卻四十多年沒被晉封過一部《還珠格格》,讓乾隆皇帝的五阿哥永琪就此家喻戶曉,其知名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乾隆皇帝的繼任者嘉慶皇帝,成為了人們印象最為深刻的乾隆皇子。
  • 康熙對此妃很吝嗇,但她很爭氣,生出了清朝最聰明的皇子
    除了政治上的得意,生活上也豐富多彩,他有六十多個嬪妃,三十五個兒子,二十多個女兒,孫輩更是多得連自己都記不清楚。然而,就是這樣的皇帝,雖然富有四海,生活安逸,有時候卻吝嗇得要命。他在中年時,寵愛一位王姓女子。王氏是漢軍旗人,在康熙二十九年選秀入宮。父親王國正只是一名知縣,這在講究門第的康熙朝後宮,是放不上檯面的。所以,王氏入宮之後,就是沒有名位的庶妃。
  • 甄嬛傳中沈眉莊歷史原型,14歲嫁雍正,唯一的孩子還被乾隆奪走
    不僅如此,這部劇還讓我看到了封建社會下,皇帝後宮中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然而在這樣一個大染缸的環境當中,卻有著一位與之格格不入的女子,她就是我們本次要說的主角——沈眉莊。 最讓我們折服的還要數她堅毅剛強的性格和天真善良的人性。即使是在危機四伏的後宮中,也如一柄青蓮,可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堪稱是古代大家閨秀的典範。
  • 弘晝和弘曆是親兄弟嗎 揭秘乾隆為什麼對他這麼好
    《延禧攻略》中,最讓大家看不明白的就是乾隆對待弘晝的態度,儘管弘晝那麼荒唐,他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麼弘晝和弘曆是親兄弟嗎?   弘晝和弘曆可以說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弘晝生母耿氏,雍正妃子之一。康熙四十二年年僅十四歲的耿氏進入雍王府侍奉,雍正元年晉升裕嬪,雍正八年繼續晉升妃位。
  • 令妃的大兒子當了皇帝,為什麼小兒子卻是沒什麼作為?
    嘉慶,是乾隆很寵的令妃的大兒子。乾隆皇帝晚年,斟酌很久,終於決定將資質平庸,但是在眾皇子當中還算是可以的。並且,嘉慶是令妃的兒子。在富察皇后之後,乾隆最愛的女人可能就是令妃,就像是電視劇《延禧攻略》中演的那樣,令妃可是有各種辦法,撩動乾隆的心的。
  • 乾隆85歲大壽,唯獨此皇子沒有紅包,乾隆:朕給你準備了一份厚禮
    每逢皇帝登基,或者皇帝皇后過大壽,都是普天同慶的日子,除了大赦天下之外,大臣們也都忙得不可開交,想著應該準備與眾不同的禮物,只要能讓皇帝開心,加官進爵指日可待。乾隆六十年初,對於整個大清朝來說,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時間,因為當年是萬歲爺的85歲大壽,宮內宮外張燈結彩,宮女、侍衛臉上無不洋溢著笑容。七十古來稀的古代,乾隆居然能活到80多歲,可以稱得上一種奇蹟,最開心的莫過於他本人了,還有什麼事情比這更讓他高興呢?
  • 雍正的遺詔公布後,乾隆皇帝為何不停地哭?
    雍正皇帝的遺詔公布後,遺詔到底寫了什麼,乾隆皇帝為什麼不停地哭,這其中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歷史秘密。在雍正皇帝駕崩後,最緊要的一件事就是確定皇位的繼承人。雍正皇帝在經歷了九龍奪嫡的殘酷爭鬥後,為了避免皇子們內鬥,建立了秘密立儲的制度。雍正皇帝在生前,就將皇位繼承人選寫好,一份隨身攜帶,將另一份密封的錦匣收藏於「正大光明」匾後面。在雍正去世後,張廷玉以及內侍拿出了雍正皇帝遺詔,在王公大臣的見證下宣讀。
  • 鹹豐皇帝在位11年,為啥只有慈禧生了皇子,學者:宮中太黑暗
    在歷史上,清朝皇帝都是有比較多的男孩,在其中以康熙皇子數最多,有35個男孩,因而在其晚年時期的時候,才會產生九子奪嫡的慘案,可是也有幾個清朝皇帝唯有一位子嗣,乃至是沒有子嗣,就拿鹹豐皇帝而言,後宮嬪妃諸多,可是唯有慈禧太后給他們生了一個男孩,難道說鹹豐皇帝就沒有別的皇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