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公民的必修課——讀《政治學通識》(圖)

2020-12-12 網易新聞

(原標題:每個公民的必修課——讀《政治學通識》(圖))



  有人說,我討厭政治,我不會捲入政治。事實上,這樣說的人都不了解政治,政治不是宮廷鬥爭,不是做官技藝,更不是意識形態領域的宣教。每個人從搖籃到墳墓都離不開政治,政治是每個人的政治。無論是否喜歡,政治總在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出生的時候,生育當中有政治;上學的時候,教科書當中有政治;工作的時候,就業當中有政治;落戶的時候,戶口當中有政治;上網的時候,網絡當中有政治;投票的時候,選票本身就是政治;最後離開人世時,墓地可能也關乎政治。

  此外,從食品安全到醫療問題、養老保障,從農民工子女上學、異地高考到房價等等,都跟政治有關。從搖籃到墳墓,政治對每個人不離不棄,說明了政治的重要性。如何治理霧霾?環境專家認為,這是一個技術問題。但是,環境專家的技術解決方案,能否成為一種有效的公共政策,是政策背後的政治決定的。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後來出任第二任總統的約翰·亞當斯非常忙碌,他遠離故鄉和家人。1780年,亞當斯寫給太太的信中這樣說:「為了我們的孩子們能夠自由地研究數學與哲學,我必須研究政治與戰爭。」亞當斯用這句後來很出名的話強調了政治的重要性。

  既然政治如此重要,理解政治就應該成為每個公民的必修課。政治學就是理解和研究政治現象的學科。《政治學通識》這本書開啟了人們對政治學的探索之旅,為每一個對政治和公共事務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們而寫。

  《政治學通識》不是一本純學術專著,它不是針對具體某個話題,主要是進行政治學基本知識的普及,接地氣地告訴讀者「政治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問、它為什麼重要、普通讀者又怎麼樣參與政治和怎樣用政治學的邏輯思維去思考身邊的政治學問題。

  在中紀委十八屆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說:「要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那麼,怎樣理解這句話呢?為什麼要提出這個觀點?一個實際的考慮是腐敗現象還比較嚴重,控制腐敗的主要辦法應該是用制度約束政治權力。還可以進一步追問:什麼是制度的籠子?如何才能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這些問題都離不開政治學。

  《政治學通識》簡明易懂,語言和邏輯思維上更適合中國讀者特別是非專業讀者閱讀。作者包剛升,執教於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2012年獲北京大學博士學位,曾赴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從事訪問研究,其學術專著《民主崩潰的政治學》獲評「《紐約時報》2014年19本中文好書」。《政治學通識》是他傾心打造,為每一個人而寫的政治學入門之作。

  《政治學通識》分為「什麼是政治」「智者如何思考」「意識形態大論戰」「政治生活中的國家」「不同的政體:民主、威權與極權」「政府結構與政治制度」「法治與公民權利」「民主轉型的政治邏輯」「如何參與?為何抗爭?」「政治文化起作用嗎」「經濟增長與國家治理的政治學」「如何做政治科學研究」等13講,為讀者提供了不同視角的對政治學的解讀。這部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政治學普及作品,旨在讓讀者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政治學的常識,加深對中國與世界政治的認知,逐步養成系統的政治思考能力。

  王秀娟

本文來源:山西新聞網-山西日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薦書 |《政治學通識》:一本最好的政治學讀物
    澄清對「政治」的誤解,讀包剛升老師的《政治學通識》就對了。本書豆瓣9.2分,同類作品中,基本沒有對手。●中國最好的政治學入門書籍,沒有之一!●最好的政治啟蒙書●這才是真正的政治第一課,上學學的那叫「宣傳手冊」●滿分通識翻遍評論,讚譽比比皆是。包剛升老師是國內政治學領域的青年翹楚,是北大博士,現執教於復旦大學。
  • 山東大學將四書五經納入新生必修課 實施通識教育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法學院等文史類傳統優勢專業的新生悉數搬到該校區報到。 山大這次大規模的校區調整,背後有什麼深層含義呢?山東大學教務處副處長王憲華給記者解開了謎底——山大想把興隆山校區建成通識教育基地。
  • 哈佛大學改革通識教育
    「博雅教育理念」宣稱,通識教育是博雅教育最富特色的關鍵組成部分,是以自由探究的精神開展,無關局部適切性和職業實用性,是公民和負責任的個人生活的必要準備。通識教育幫助學生理解對公民和道德決策有價值的文化與歷史背景,讓學生反思這個背景的預設定式,幫助學生想像更美好的未來。通識教育不看具體的專業知識,而是關注教育的整體目標和博雅教育目的等更基礎性的問題。
  • 武漢大學開設全校通識教育必修課 對新生啟蒙教育
    7月31日,武漢大學對外發布稱,與校長竇賢康院士籤發的「高顏值」錄取通知書同時寄出的,還有《人文社科經典導引》與《自然科學經典導引》(以下簡稱「導引」)兩本通識教育必修課教材。­  今年9月,武漢大學將面向全校本科新生開設兩門基礎通識課程——《人文社科經典導引》和《自然科學經典導引》,該課程旨在對新生進行啟蒙性質的通識教育,打開視野,激發興趣,養成君子人格。
  • 通識教育改革 漢語必修課重進中國人民大學課堂
    通識教育改革 漢語必修課重進中國人民大學課堂 2008年09月18日 10:18 來源: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發表評論   從這學期開始,大學漢語課程將作為通識教育必修課進入中國人民大學
  • 通識教育:啟蒙主義情懷需要本土化
    中國大學的政治學通識教育差距很大包剛升(復旦大學):通識教育或博雅教育概念起源於古希臘,英文稱為「liberalarts」。實際上在古希臘城邦時代,它可以被理解為自由人的必要的基礎教育與訓練。所以我認為通識教育有兩個基本目標:一是培養人格完整、心智健全的人,二是造就適合公共生活的良好公民。
  • 全國政協: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各級師範教育的通識必修課
    全國政協: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各級師範教育的通識必修課 央視新聞 圖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消息,全國政協27日在京召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並講話。
  • 哈佛再推通識教育改革:越是頂尖大學,越重視本科教育
    哈佛的通識教育則混雜了這兩種模式。按照舊方案,每一個哈佛本科生均可以從自身興趣出發,在通識教育8大門類的每個分類中,各選擇一門課程進行學習。這意味著,2020年及之後入讀哈佛的本科生將會按照新方案學習。而在2019年秋季之前入讀哈佛的本科生,則依然按照之前計劃學習,但為了讓這些學生也能受益於新方案,哈佛允許他們用新方案的部分課程替代舊方案課程。
  • 北京師範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重構了六大模塊通識教育課程,廣泛調動院系開設優質課程,引導學生個性化修讀,並形成了通識教育課程的新特點:訓練思維,提高科學素養;研讀經典,傳承優秀文化;重視寫作,提高表達技能;注重實踐,豐富人生體驗,為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培養未來精英人才積累了經驗。
  • 多家香港出版社修訂通識教育課本,強調守法、刪除煽暴表述
    【綜合/觀察者網 龍玥】通識教育科是香港高中核心科目之一,推行已超10年。但該科未設課本送審制度,經常被批課本內容偏頗。有專家認為,過去課本提及「非法佔中」、「公民抗命」、「違法達義」等理念,影響部分學生與老師的價值觀;甚至有專家直指,這是製造「廢青」的罪魁禍首。去年,香港特區教育局為出版社推出「專業諮詢服務」得到積極響應,多家出版社對通識教育課本做出修訂,進行「自願送審」。
  • 宮廟政治學為何是臺灣選舉必修課:宗教力量影響大
    可以說,「宮廟政治學」是臺灣選舉搶票的必修課。  基督徒也來拜神明  2月16日,大年初一下午,記者路過臺北文昌宮的門外,看到絡繹不絕的人群排成「之」字形隊伍進廟,廟中的人則各自忙著敬香、點燈、許願、求籤、擲筊。不一會兒,記者看見臺北市市長柯文哲從遠處走來,許多信徒便向他揮手致意,甚至跑上前來握手、合影。
  • 上海財經大學新生本科學分一半是通識課程
    近日,上海財經大學啟動「寬口徑、厚基礎」的通識教育改革,2014級新生將有更多機會提升人文素養,通識教育類課程學分佔本科第一課堂學分的比例也將從目前的20%提高到50%。  上海財經大學目前有通識教育類課程90多門,接下來將通過內部優化和外部引進兩種方式,提高通識課程數量和質量。
  • 通識教育課改須強化類型特色
    一核心,是指明晰學生「明德修業,通情達理」這一通識教育核心理念。如果說職業院校的專業教育是培養「會做事的人」,即具有做事「技」與「術」的人,那麼與之匹配的通識教育就要立足培養「會做人的人」,就是懂得做人的「道」與「理」、「情」與「趣」。每個專業的人才培養除了專精某個知識領域、某種專門的職業技能之外,還應該有對美好價值的擇善堅守與職業使命的自覺承擔。
  • 深圳大學發布最新通識教育教材 為本科生必修課教材,注重多學科...
    10月22日上午,深圳大學舉行通識教材新書發布會,正式發布由該校知名教授團隊編寫出版的通識教育教材《人文社科經典文選導讀》《自然科學經典文選導讀》。依託該套教材,深圳大學精心打造本科生 「領航講座」,作為本科生「創新創業類課程」必修課。
  • 通識教育:「柏拉圖《理想國》」國內外開課情況概覽
    一般而言,能開設《理想國》專業課程的學校,也就往往同時能開設出相關的通識課程。例如,重慶大學的博雅教育和通識教育近年來發展很快,迅速匯聚學界和教育界目光。張文濤教授的博雅課程「柏拉圖《理想國》」,是重慶大學別具特色的博雅教育的必修課,深受學生們的歡迎。與此相應,重大博雅學院的老師們也面向全校學生連續開設了「柏拉圖《理想國》導讀」的通識課程,選課人數和好評率都一直令人稱道。
  • 「國情通識教育」走進山西
    近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社編纂、新華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國情讀本(2020版)》成為山西省首屆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的推薦書,這是國內首次將「國情通識教育」納入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必修課」。據了解,此次讀書活動由山西省教育廳、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出版傳媒集團聯合舉辦,旨在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精神,參與對象為山西省大中小學在校學生。活動自2020年5月起,至2021年4月結束。全國共有10餘種優秀圖書成為此次活動的推薦書目。
  • 美國本科通識教育:讓學生生活更有意義
    從1828年被稱為第一次「通識教育」運動的《耶魯報告》提出的「文雅教育」,到第二次「通識教育」運動中,哈佛大學校長羅爾推行的「主修制度」,直至今天,美國大學仍在不斷檢討中完善其通識教育。 教育課程 美國大學本科的通識教育源於美國文化的多元性和教育的多樣性,其課程主要包括人文、社會、自然三個方面的內容。
  • 推動大學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培育與完善
    截至2015年底,學校初步形成了「以中西文明通論為核心、以23門重點建設課程為主幹、以300多門自由修讀課程為拓展」的立體閉合型課程體系。  3.根據專業互通的理念,將專業課程開放作為其他專業的通識課  客觀而言,作為以法學專業為主的多科性大學,學校通識教育的師資相對匱乏、通識課程的數量也十分有限。為彌補這一缺陷,學校將各專業的專業課程(含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面向全校學生開放。
  • ...仇中親英……看看香港的「通識教育」都給孩子灌輸些什麼內容
    在許多有識之士看來,其根本原因在於香港「通識教育」出了問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前特首董建華和數學家丘成桐,他們認為香港通識教育失敗,令年輕一代變得有問題。在香港回歸前通識教育只是選修課,於2009年正式作為必修課在香港高中推行,從2012年開始,通識教育被列為申請香港大學的4門考試科目之一(其他三門是語文、英語、數學)。
  • 【外語教學】大學英語寫作與大學英語和通識教育的關係研究
    2.1通識教育的特點不論中國還是外國,通識教育的歷史源遠流長,許多文章如吳鼎民和韓雅君、陳堅林和顧世民、楊叔子和餘東升等的對此都有較詳細的論述,本文對此不再贅述。下面本文將從兩所大學對通識教育的定義及課程設置來看目前通識教育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