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每個公民的必修課——讀《政治學通識》(圖))
有人說,我討厭政治,我不會捲入政治。事實上,這樣說的人都不了解政治,政治不是宮廷鬥爭,不是做官技藝,更不是意識形態領域的宣教。每個人從搖籃到墳墓都離不開政治,政治是每個人的政治。無論是否喜歡,政治總在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出生的時候,生育當中有政治;上學的時候,教科書當中有政治;工作的時候,就業當中有政治;落戶的時候,戶口當中有政治;上網的時候,網絡當中有政治;投票的時候,選票本身就是政治;最後離開人世時,墓地可能也關乎政治。
此外,從食品安全到醫療問題、養老保障,從農民工子女上學、異地高考到房價等等,都跟政治有關。從搖籃到墳墓,政治對每個人不離不棄,說明了政治的重要性。如何治理霧霾?環境專家認為,這是一個技術問題。但是,環境專家的技術解決方案,能否成為一種有效的公共政策,是政策背後的政治決定的。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後來出任第二任總統的約翰·亞當斯非常忙碌,他遠離故鄉和家人。1780年,亞當斯寫給太太的信中這樣說:「為了我們的孩子們能夠自由地研究數學與哲學,我必須研究政治與戰爭。」亞當斯用這句後來很出名的話強調了政治的重要性。
既然政治如此重要,理解政治就應該成為每個公民的必修課。政治學就是理解和研究政治現象的學科。《政治學通識》這本書開啟了人們對政治學的探索之旅,為每一個對政治和公共事務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們而寫。
《政治學通識》不是一本純學術專著,它不是針對具體某個話題,主要是進行政治學基本知識的普及,接地氣地告訴讀者「政治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問、它為什麼重要、普通讀者又怎麼樣參與政治和怎樣用政治學的邏輯思維去思考身邊的政治學問題。
在中紀委十八屆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說:「要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那麼,怎樣理解這句話呢?為什麼要提出這個觀點?一個實際的考慮是腐敗現象還比較嚴重,控制腐敗的主要辦法應該是用制度約束政治權力。還可以進一步追問:什麼是制度的籠子?如何才能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這些問題都離不開政治學。
《政治學通識》簡明易懂,語言和邏輯思維上更適合中國讀者特別是非專業讀者閱讀。作者包剛升,執教於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2012年獲北京大學博士學位,曾赴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從事訪問研究,其學術專著《民主崩潰的政治學》獲評「《紐約時報》2014年19本中文好書」。《政治學通識》是他傾心打造,為每一個人而寫的政治學入門之作。
《政治學通識》分為「什麼是政治」「智者如何思考」「意識形態大論戰」「政治生活中的國家」「不同的政體:民主、威權與極權」「政府結構與政治制度」「法治與公民權利」「民主轉型的政治邏輯」「如何參與?為何抗爭?」「政治文化起作用嗎」「經濟增長與國家治理的政治學」「如何做政治科學研究」等13講,為讀者提供了不同視角的對政治學的解讀。這部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政治學普及作品,旨在讓讀者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政治學的常識,加深對中國與世界政治的認知,逐步養成系統的政治思考能力。
王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