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一定有這樣的現象,明明自己家的孩子很努力,很認真的學習,但是考試成績就是不好。孩子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出在哪裡,一句粗心了事。家長無從下手,感到十分的挫敗,只能說下次注意。這種現象很常見,林老師也遇到過很多這樣的學生。每次考不好,都說自己是粗心看錯了。但真的是這樣嗎?一次粗心,林老師不會說他什麼。兩次粗心,林老師會讓他注意。但第三次粗心呢?真的僅僅是粗心?還是根本不會?
如果每次考不好,都把錯誤歸咎於粗心。找不到錯誤的真正原因,你將永遠無法進步。大家想想看,是不是這個道理?找不到原因,就無法解決。解決不了,就繼續犯錯。久而久之形成惡循環,成績怎麼上的去呢?
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就要養成好的習慣。看到做錯的題目,我們不能一帶而過,訂正完就結束了。要問問自己,是哪方面沒有做對。是審題出了問題?是計算出了問題?還是根本就是概念不清楚?
其實,要林老師說,考試失誤的主要原因還是練習的太少,熟練度不高,準確度自然而然的就不高。所以說,考試根本沒有粗心這一說法,我們要透過「粗心」看本質。那孩子粗心的本質原因是什麼呢?
很多同學在學習中都會出現一個問題,包括林老師也遇到過這種現象。老師上課講過的知識點,你問他聽懂了沒,學生點點頭,但是要做的時候就做不出來。你以為你會了,其實你就只是學了個皮毛。
有位老師做了一個實驗,找了兩位剛學完一次函數的同學。經過初步測試,同學A對這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為98%,同學B對這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為60%。然後,這位老師給同學B專門練習這個知識點,同學A則不做幹擾。2個星期後,再次對這兩位同學測試。結果如大家所料,同學A對這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降到了50%,同學B則對這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上升到95%。
這個實驗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就算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老師一講就會。但是你不練習,結果就像沒學一樣。同理,你可能在剛開始學的時候,沒有完全搞懂。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刷題,也不比別人差。
林老師在這裡強調一下,刷題也是需要技巧的,不是說隨便刷刷就有用。實驗證明,對於一個知識點,至少要做6次以上同類型的題目,並且每次都要有思考和反思的過程,才會熟悉並產生記憶。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同學刷題能刷出好成績,有些同學卻沒什麼效果的原因。
很多同學的學習習慣十分不好,做的時候不專心,東張西望。不打草稿,想到什麼寫什麼。寫完總是忘記檢查,直接就交作業了。這些都是學習習慣不好的表現,可怕的是有些同學還不以為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
在做題目的時候,要仔細讀題。一邊讀,一邊思考,並且把有用的信息記載下來,做題的時候就能正確的運用已知條件了。這樣一來,還會不小心看錯題目了嗎?
在考場中,有些同學的草稿紙整整齊齊,題目的解題思路一目了然。有些同學的草稿紙就真的是草稿,東一塊,西一塊。到了要檢查的時候,找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林老師不是說要同學們一定要寫的工工整整,起碼有條不紊吧。這樣在檢查的時候,也能方便點,不用翻來覆去,找不到位置。
做完題目一定要檢查一遍,不要對自己太過自信。在檢查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一些審題出錯,計算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還可以多拿個幾分,省的老是以粗心為藉口。這個時候,整齊的草稿紙就發揮了作用,檢查起來一清二楚。
很多同學在做錯題本上的題目時,看到錯題大眼瞪小眼,完全沒有印象,就跟沒做過一樣。這說明在訂正的時候,沒有搞清楚原因。有些同學會重新梳理一遍問題,查漏補缺。而有些同學,不管三七二十一,對著試卷抄一遍就結束了。
這就失去了整理錯題的意義,下次遇到,還是一頭霧水。如果你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把出錯的原因找到,並且解決掉,還會出現這種情況嗎?所以,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要及時解決,還要學會善用錯題本。把題目分門別類,定期去做一做,看看自己有沒有遺留的問題。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如有疑問,請後臺私信林老師,隨時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