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宅在家裡,跟親表嫂通電話,不可避免的談到了孩子的考試成績。表嫂說侄女的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語文基礎題錯了10來分,不是聲調標錯了,就是偏旁部首寫錯了。至於數學,把6+4看成16+4,把8:00看成8:30,更是常有的事兒。仔細問下來,孩子都會,但是考試太粗心了,她說這就是一些小問題,再認真些就好了。
其實這可不是什麼些「小問題」!它們是很重要的大問題,並不小。表嫂把問題的原因歸於孩子馬虎粗心,這個可是大錯特錯了。
因為你一說孩子因為馬虎粗心才錯,孩子就會覺得:我還是什麼都會的,只不過因為馬虎粗心而已。
但是這馬虎粗心只是表面現象,而不是問題本質所在。
我們為什麼會覺得孩子做錯了就一定是因為馬虎粗心呢?原因在於我們習慣把以下幾種情況歸結於粗心:
1.很簡單的題做錯了;
2.平時做對了,考試時卻做錯了;
3.題意沒看清。
其實,這裡存在著一個最大的誤區,就是自以為是。
家長會覺得這麼簡單的東西不可能不會,平時也做對過但考試時做錯了,那這肯定是因為馬虎粗心,而不是孩子不會。
但是很可能孩子就是不會,就是模稜兩可,平時做對了不是真的理解,而是恰好蒙對了。至於有的題,變了兩個數字孩子就做錯了,那很有可能,他根本就沒有真正的理解這道題的意思。
孩子做錯的真正的原因未必就是馬虎粗心,而是以下幾個原因——
1.平時會考試錯,其實就是不會。
前面說過了,平時會做考試做錯,其實很有可能平時做的就是蒙對的,並沒有徹底掌握,孩子對基本的知識點根本沒有真正的掌握。
2.出現低級錯誤
比如把6+4看成16+4,把8:00看成8:30,寫串行了等等。
這說明孩子平時寫作業的時候,並不仔細也不細心,寫完作業就交差,從來不認真檢查。養成這樣的習慣了,考試再出現同樣錯誤的時候,當然就檢查不出來,這其實是一種學習習慣上的誤區。
3.而如果不能真正的理解題意,那就說明,他可能是在語文和閱讀上出了問題,而不是馬虎粗心沒有看清楚那麼簡單。
只看到粗心大意的表面,而忽略問題本身的實質,會有什麼樣的危害和後果?
第一,孩子會認為自己什麼都會,而不去分析出現錯誤的真正原因。
還有寫錯字,做錯題很有可能他本身對這個問題就不肯定,或者是蒙或者是猜,有的時候對,有的時候當然就錯。而你簡單的說他粗心,他還不知道自己其實並沒有掌握這個知識。
比如筆畫寫錯,把三劃寫成兩劃,很有可能他就是不知道這個字到底是三劃還是兩劃。把8:00看成8:30,很有可能他就是在最初學習的時候,對於整點和半點的意義是混淆的。
這其實不是什麼馬虎粗心,而是對知識點掌握的根本就不牢靠。
第二,當孩子認為只是粗心的時候,他就不會靜下心來踏實學習。
其實學習沒有什麼捷徑,現在的孩子智商絕大多數又是差不多的,天才畢竟是極少極少數,差距的拉開,就在於你肯不肯踏踏實實的多寫幾個字,多做幾道題。
找到了孩子,出現錯誤的本質原因,家長應該怎麼做才對呢。
1. 先給孩子準備一個錯題本,把孩子所有做錯的題分門別類的羅列在一起,然後認真的給孩子講解一遍。當孩子真的掌握這類題型之後,就變換題型讓孩子做,讓孩子真正做到觸類旁通。
2. 我們不能跟我們的家長一樣,認為孩子讀一些閒書雜書就是在耽誤時間,實際上我們身邊這樣做的同齡父母真的不少。可是孩子只有大量的增加閱讀,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他才不會犯一些所謂的低級錯誤,才能真正知道這道題在問他什麼。
3. 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寫作業習慣。告訴孩子審題、弄懂題意是第一步。無論是語文還是數學,你都要知道這道題在問你什麼。監督孩子不要偷懶,做題的時候每一個步驟都不能少。
完整的做一遍題,才知道這道題到底是怎樣的,這些知識點又是怎樣的。最後一定要讓孩子養成做完了之後檢查一遍的好習慣,而且是要獨立檢查,千萬不能孩子做完作業,檢查的任務就交給了家長。我們要知道,在平時做作業做題的時候,做對了不是目的,而是要讓他通過這個過程鞏固自己所學到的知識。
所以啊,所謂的粗心馬虎只是結果,而不是真正的本質,家長不能只看表面,而是應該發現問題的本質,找到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