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簡單的題都錯,太粗心了,下次一定要注意」……「怎麼又錯了,還是太粗心了,得該」,這樣的場景很多家長和同學都遇到過,做作業或考試時做錯了簡單的題目總是用「粗心馬虎」來應付,卻頻頻因為粗心而出錯,如果總是粗心出錯,那就要深究粗心背後的原因,找到本質,避免粗心出錯。
粗心的判斷標準
1、特別簡單的題目,絕對不應該錯的做錯了。
2、會做的題做錯了。
3、看錯題目導致出錯。
粗心的原因
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不夠。很多的同學因為粗心有心去做出改變,但是卻仍然會出錯,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知識掌握得不全面,不牢固,有的題目雖然很簡單,但卻考得很細,細節掌握不好也是容易出錯的。
概念模糊。對於一個知識點,一個概念,應該去詳細了解它的細節,可以有哪些變化,與什麼知識點能產生聯繫,這些如果不是很清晰,考試時很容易弄錯。
不良的學習習慣。做題不認真,不愛檢查,草稿亂糟糟,信息處理能力不強,不細心等學習習慣上的小問題也會導致出錯。
注意力不集中。在做題時受到的幹擾大,難以集中注意力,出現小錯誤在所難免。
粗心如何改變?
想明白自己總是粗心的原因,就可以針對成因做出對應的改變,不要總是用「我又粗心了」的話麻痺自己。
仔細讀題
做題時審題是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粗心的同學在審題時注意慢慢讀、細細讀,可把關鍵信息標出來,那麼看錯題目,沒有看清條件的問題就不會發生了。
演算工整
對於數學、物理、化學等需要計算的科目,都要用到草稿紙,有同學認為草稿紙不用給別人看,打草稿時就寫得亂糟糟,雜亂的草稿易弄岔數字,一旦弄錯了關鍵信息,那麼這一題肯定是會解錯了。
所以在打草稿時,可以按照題號順序來,字不要寫得太大,題目中已知的數字寫對,關鍵的步驟可列出來,計算過程乾淨整齊,這樣就不會弄錯。
檢查
做完題目之後一定要留一點時間去檢查,考試時有緊張感,可能會寫錯字,或者填錯選項,在當時可能沒有發覺,這些小錯誤,回過頭檢查一下就能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