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因「粗心」丟分?懂背後3大心理原因,才能將粗心變「細心」

2020-12-11 奶果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的期末考試早就已經結束了,暑假也來了。考試之前,我一直向孩子叮囑:"考試的時候,你要細心一點,你一定要認真審題。寫完試卷,你還要認真檢查......"

孩子說:"哎呀,我知道了,不就是要細心嘛,不要粗心。每次考試前你都會和我說這些話,我早就已經記到腦子裡啦!"

雖然,每次孩子考試前,我都會和孩子說這些話。孩子也向我保證,他會細心一點的。但是,一到考試,孩子就好像忘了這些警告,總是因為粗心丟分。這次期末考試,孩子又考差了,原因還是因為粗心問題。

孩子明明不笨,可是每次考試都會因為粗心而考不出孩子的真實水平。

相信不僅僅是我,很多家長也有類似的煩惱,明明已經多次囑咐孩子要注意,但是孩子還是會犯"粗心"的錯誤。

其實,"粗心"已經變成了孩子的一個習慣,這個習慣是由於孩子的心理導致的。父母只有真正開導孩子,解決這3大心理因素帶來的不良影響,才能改掉孩子"粗心"的習慣。

那麼,總是讓孩子"粗心"的是哪三個心理原因呢?

1、 缺乏視知覺能力

缺乏"視知覺能力"是引起孩子"粗心"的直接原因。

"視知覺"在心理學中是一種將到達眼睛的可見光信息進行解釋,並利用其來計劃或行動的能力。"視知覺"是更進一步的從眼球接收器官接收到視覺刺激後,然後一路傳導到大腦的接收和辨識的過程。

因此,"視知覺"包含了視覺接收和視覺認知兩大部分。

研究表明,大腦接受的感覺信息80%以上來自視覺,視覺信息的準確獲取,正確加工和解碼是大腦進行高效的認知加工的基礎。

我們的知覺、記憶和思維,也有相當大一部分是以視覺作為組織,加工和儲存的形式。由此可見,視知覺對於我們的生活及其重要。

例如,由於視覺模式識別和視覺命名功能不足,可以導致個體視覺效率慢和採樣率降低。由於眼球運動功能不足,可以導致閱讀速度慢和不協調。

由於孩子缺乏視知覺能力,所以孩子在考試過程中,接收到的試卷信息很容易出現出錯。比如說,最簡單的錯誤就是,把"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看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少看一個字,或者多看一個字,錯看一個數字......這都是孩子常見的錯誤表現,而父母會把這一類錯誤當成孩子的粗心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不能提高他的視知覺能力,那麼無論父母對孩子說多少遍"要細心",孩子都不能達到"細心"的要求。

2、 缺乏專注度

孩子在考試時,容易分心去想別的事情。周圍一點點小小的動靜,都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等到孩子回過神,再將注意力放在試卷上時,孩子早已忘記了剛剛的審題步驟。

這時,孩子就必須要花費多一倍的時間去身體,這就導致孩子可能寫不完試卷。有些孩子回過神時,依稀能夠記得題目。於是,孩子接著剛才的想法繼續做題。

如果孩子在做一道數學題,孩子可能會記錯數字,孩子就用著記憶中的那個錯誤的數字計算。結果,孩子整道答題都做錯了。

其實,孩子並不是不會做,只是因為孩子想錯了一個數字。而這一切都是由於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引起的。

3、 缺乏記憶力

有些孩子在考試之前,明明寫過一些類似的題目,但是因為孩子記憶力差,或者是沒有好好複習,孩子沒有正確地記住題目的解題思路以及解題過程。結果,就算孩子在考試中遇到類似的題目,孩子也不能完整地寫出解題的步驟。

有時候,孩子必須要將在草稿紙上進行計算,才能夠得出最終的答案。孩子沒記住,或者是過於緊張,一下子就算錯了。

遇到上述這三種情況,當父母提醒孩子時,孩子馬上就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當孩子自己檢查時,孩子卻很難發現自己的錯誤。無論父母和孩子說了多少次"要仔細",最終孩子還是避免不了粗心的問題。

想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粗心的問題,父母必須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 提高孩子的視知覺能力

首先,父母必須要幫助孩子提升視知覺能力。考試時,孩子腦中至少有80%的信息都是來源於視覺。如果孩子看錯某一個數字、看漏某一個字,那麼孩子就拿不到這道題目的分值。

訓練視知覺能力的關鍵就是增加眼動次數。父母可以通過七巧板、積木或者拼圖,這些物體都具有豐富的色彩和有趣的圖形,可以達到訓練孩子視知覺能力的目的。

2、 提高專注力

面對孩子考試時容易分心和走神的壞習慣,父母必須要想辦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父母最好就從孩子平時的學習中訓練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慢慢養成專注的好習慣。這樣,孩子在考試時,也能做到專注了。

首先,父母必須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孩子更加容易靜下來思考學習。其次,父母還要將環境中可能干擾孩子、讓孩子分心的誘惑取走。

提高專注力,還有一個更好的方法,父母可以為孩子設一個定時鬧鐘,這也是著名的"番茄工作法",它也同樣適用於孩子的學習。

一般情況下,孩子能夠完全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20到30分鐘。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給孩子設定一個"番茄鍾"。孩子在這一個"番茄鍾"內必須要完成一個任務。

"限時"會帶給孩子一種緊張感,緊張感能夠促進孩子更加專注地完成眼前的學習工作。

在專注的情況下,孩子就仿佛進入一個自己才能進入的世界。孩子的專注力越強,進入自己世界的意識也就越強。要想強化這種意識,孩子可以多做一些有關禪定和冥想的行為。

3、 提高記憶力

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孩子需要不斷地複習,不斷地重複某一個知識點,直至某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完全準確地印到孩子的腦海裡。這樣,孩子在考試時,就很難出錯。所以,提高記憶力,也是需要孩子的努力。

每次孩子能夠記憶的知識越多,那麼孩子就能夠縮短記憶的時間。也就是說,孩子記的速度越快,那麼孩子就不用花那麼多時間在重複上面了。

提高記憶的關鍵就是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繫,知識的聯繫一般都是通過思維導圖、記憶卡片來達到。

首先,孩子必須要整理學科的知識點,並且進行系統地分析。對知識點進行分門別類,建立聯繫,產生聯想。經過這個過程,孩子才能將這些知識轉化為永久記憶儲存到腦子裡。

此外,孩子還可以將一些背誦性較強的知識放在經常看見的地方,比如說書桌上、窗前、牆壁上,這能夠強化視覺效果。

改變"粗心",必須要從孩子的心理入手,提高相應的能力,孩子才能變得細心。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做好這十條,「粗心」的孩子立即變細心
    做好這十條,「粗心」的孩子立即變細心 2020-12-06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做題粗心老出錯,分清背後3種原因,該改啥改啥才行
    說小軒的考試成績一直都不理想。明明很聰明但次次排名中下遊。也問過老師原因,看過孩子卷子,發現孩子簡單題卻總是出錯,能把加號看成減號,計算的時候還總是忽略小括號。要麼就是結果對了,過程只有兩句話導致丟了一半分。而且每次考試都會犯同樣的錯誤,每次都是不該丟分的題。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嘴裡說著改說:「這次只是馬虎了」。
  • 期中考試捲髮下來,孩子粗心這個大問題怎麼解決?
    難的是寶寶粗心的毛病總是改不了,怎麼樣才可以好好輔導她考試成績再提高呢……我必須要好好關心她的學習了,一年級正是打基礎的時候,這個時候不能掉以輕心做一個對孩子負責的看來「粗心」已經成為制約孩子成績提高的重要因素了,除了前兩位媽媽曬出的兩張因為粗心丟了分的數學試卷
  • 孩子做題粗心老出錯?背後3大原因,你知道嗎
    每次開家長會問老師我家孩子學習上的問題,老師也是反映孩子做題粗心,明明很聰明,有些比較難的題都能做對,卻每次扣分扣在很簡單的題上。每次考完試我都跟孩子說了這個問題,可是都沒有什麼大用處,到底怎樣才能糾正孩子這種粗心做題的毛病。孩子平時做題做錯了,問及原因孩子的答案都是「我太粗心了」。
  • 做題粗心是男孩的通病,三步變細心
    粗心是男孩身上常見的一種毛病。它會給男孩的生活和學習帶來很大困擾。很多男孩事後會因粗心犯下的錯誤而捶胸頓足,但是已經於事無補。粗心的男孩往往缺乏很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而缺乏良好的學習慣,會導致男孩的學習成績不理想。走上社會後,還會招致更大的挫折和失敗。因此,媽媽要盡力對症下藥,幫助男孩改掉粗心大意的壞習慣。
  • 孩子每次考試都因粗心錯題,很難改正,怎樣才能保證細心不犯錯?
    有很多小學生在上學的時候,比較容易犯一個錯誤,每次考試做錯題,都會因為粗心而錯題。重要的是,並非是這些題目很難做,孩子不會做,而是因為粗心大意而錯。有的孩子粗心做錯題,就像是養成了習慣。想要克服孩子粗心的毛病,怎麼就那麼難!怎樣才能保證孩子每次做題都是細心的呢?第一,讓孩子有一個認真的態度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態度,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
  • 孩子考試粗心,是因為性格原因,並非不能改,但需要父母長期堅持
    很多孩子成績不理想,都被老師和家長歸類為馬虎和粗心。每次考試前,父母就抓著娃像馬景濤附體一樣搖:崽啊,認真點啊,細心點啊,保證不要為了粗心丟分啊!然後孩子就像瓊瑤女主小白花一樣委委屈屈地說:我保證!最後考完了卷子發下來一看,父母又氣了個倒仰,各種抄錯,漏看題,還是因為粗心扣了分。
  • 考試從來就沒有粗心這回事,真正的原因在這裡!
    孩子考試做錯了,當你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如果簡單的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很多真相,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今天的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 不要用「粗心」為考不好的孩子開脫,真正的原因是這些
    同樣因粗心做錯,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原因,家長不能忽略實質的問題,用一句粗心為孩子開脫。我們要找出孩子之所以造成粗心的真正原因,並對症下藥加以引導,才能幫孩子改掉這個缺點。那麼,造成粗心的原因有哪些呢?粗心是因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 孩子是如何一步步變粗心的?不了解心理動機,提醒多少遍都沒用
    0101心理剖析:孩子是如何一步步變粗心的?或者有的孩子被父母貼標籤貼慣了,自己乾脆也認命了,用粗心逃避難受的事情。仿佛只要一直粗心,家長就不會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後孩子就會將其內化為自己的認知,認為自己就是粗心的,自暴自棄,根深蒂固。
  • 粗心只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快來看看孩子粗心背後的5大問題!
    特級教師李鎮西曾經對女兒說過一句話:孩子,不要用「粗心」來原諒自己。粗心幾乎是學生的通病,也是他們用來掩蓋自己沒考好的藉口。殊不知,粗心只是做錯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粗心的背後其實掩蓋了學生學習上可能存在的五大問題。
  • 孩子考試太粗心?真正的原因是……6個習慣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真的如孩子說的是粗心嗎?如果不是,那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所以當家長問關於孩子粗心的問題,可以這樣說:沒有粗心這回事。作業或者考試失誤的主要原因是練得太少了,基本概念不清楚,不夠熟練,準確率低。
  • 平時都會,考試不對,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積懶成笨」
    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後,孩子總說因為粗心丟分,家長也就信以為真。這樣一來,真正的問題就被掩蓋了。
  • 高效學習的最大障礙——粗心,8種應對策略,解決孩子粗心毛病
    「測試一」和「測試二」兩項總分結果分析參考:60~70分,說明孩子學習細心,學習效率高。50~59分,說明孩子學習較細心,學習效率較高,學習能力方面稍顯薄弱,需要提高。41~49分,說明孩子學習細心程度一般,學習效率較低,學習能力薄弱,需要加強。40分以下,說明孩子學習細心程度較差,學習效率很低,學習能力特別薄弱,尤其需要得到加強。以上測試結果可以作為我們對孩子粗心程度的一個參考。
  • 考試「粗心」的「元兇」是什麼?
    □ 項佳楚 焦新很多中小學生心中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痛」,即本來考試中的這道題會做,可最終還是做錯了,本來到手的分,卻白白丟了。家長們也為孩子的粗心大意頭疼,反覆提醒,孩子卻「屢教不改」。
  • 「平時都會,考試不對」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這4點
    孩子平時做題做錯了,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今天的這篇文章,建議老師們給家長看看。粗心是做錯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 期中考試後,孩子說「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這背後的秘密竟是……
    其實,所謂「粗心」,看上去是表面的不經意、不小心,帶有偶然性,可背後,很可能有著一定的「必然性」。這種表象背後的深層原因,究竟是什麼呢?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有沒有相應的解決辦法?期中考試結束後,拿到了成績單的老師和家長們,今天這篇文章,或許能夠解答一些您心中的疑問。
  • 考試從來就沒有粗心這回事,真正的原因在這裡!(轉給家長)
    如果簡單的把覺得孩子應該會的題目做錯歸結於粗心,會輕易的掩蓋很多真相,從而忽略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粗心是做錯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誰都有粗心的時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層次的原因表現在不同孩子身上,這些原因所佔的比例會有不一樣。
  • 孩子粗心怎麼辦?首先看他是不是「真粗心」,才能「對症下藥」
    有些媽媽反映,自己的孩子總是在考試中粗心大意而丟了很多的分數,那怎樣做才能讓孩子不粗心? 首先家長要正確了解什麼是「粗心」,粗心是結果並不是原因。其次要分辨什麼是「真粗心」和「假粗心」。
  • 「粗心」比「無知」更可怕,「粗心」潛藏的本質家長們應該知曉
    從教以來,有不少家長私信過來說,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常常出現粗心大意的現象:因為粗心,孩子的作業總是與100分無緣:因為粗心,孩子每次考試總是意外丟分,因為粗心,孩子的學習成績總是不理想……許多家長對孩子頻頻出現的「粗心」現象一方面心急如焚,一方面又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