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眼看著快到9月份孩子開學的時間了,不知道這對於大人來說是喜還是憂呢,但對於現在家裡的孩子來說,其實跟平時上學沒什麼不一樣,即使放假了,他們依然要每天面對各種形形色色、琳琅滿目的補習班。
01
前段時間學校放假時,一個生活在農村的親戚的孩子,因為要到我所在的小縣城裡上補習班,路程一個來回需要七八十裡,對於一個剛上初中的孩子來說非常不方便,那段時間就暫住在我家裡。
聽說是班裡的老師在自己家裡辦的,本來是不想上的,其一小孩的成績平時就挺不錯,根本沒必要再——畫蛇添足;其二一個多月的時間,2千多元的補習費用確實讓人有點——欲說還休。
之前我的這個親戚,因為上這個所謂以後可以上重點高中的學校,託關係找人已經額外花了2萬多的費用,很多人掙錢真的不容易。
上次閒聊,家裡的桃園,去年的行情好,賣了9000多,今年不行,再加上附近的罐頭廠因為環保關門的不少,賣桃的收入就減少了將近三分之二,這次補習的錢加上其它來回費用,這一季的桃就算給別人種了。
但是不上不行,一方面,老師或多或少的暗示,還專門面授機宜給親戚說了許多上補習班的好處,農村人耿直,受不了老師的熱情;另一方面,也怕現在萬一不上,孩子以後會在班上受了委屈(經歷過這樣事兒的家長,應該能理解這份矛盾的心情吧),最後還是不情願地報了。
02
說實話,現在上個學,大人,小孩都挺不容易的。
近日發布的《中國兒童發展報告》顯示,六成兒童參與課外班,上學日5天參與課外班的累計時間為3.4小時,周末兩天參與課外班的累計時間為3.2小時。每個兒童平均每年課外班的花費為9211元,佔家庭總收入的比例為12.84%。
家有學子,父母其中一個人的收入,就要全部貢獻給課外補習、培訓班,還不一定能有效果,為了在寒冬酷暑裡接送補課的孩子,全家人都要排值班表。
孩子既要做學校功課,又忙於應對課外班的功課,每天寫到夜裡23點很正常,也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幹些課本之外的有益於自身成長的事情。
教育方面,花費在補習方面的額外支出,對我們每一個家庭,從另一種更形象的意義上來講,更像是是一種比拼金錢和資源的教育。
任其發展下去,會導致教育和受教育群體呈現出某種分化和層級的特徵,最終的結果將是精英教育體系的逐步形成,而與國家所大力倡導的「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的大眾教育方向會漸行漸遠。
有的人會認為,怎麼會呢,我砸炸鍋賣鐵,也送孩子上了,沒什麼不一樣啊。其實不然,你花1千,和花1萬、10萬的價格,一分價錢一分貨,效果和結果肯定是不一樣的,就好像別人是享受生活,你是接受生活,一字之差,千差萬別。
至於說這種服務形式帶動社會經濟的增長,咱不是專家,不敢妄言,但這種非實體經濟的存在,看上去更像一種財富的轉移——從一個口袋掏出來,又擱到另一個口袋裡。
03
毋庸諱言,現在的教師隊伍,受一些不好風氣的不可避免的薰染,即使是教育部門三令五申,訓勉懲戒,一些違背道德的現象和做法依然存在。只不過是有所縮頭,有所遮掩罷了。
有的老師上課時根本不好好講課,留著重點內容,「引誘」孩子去上他或者他同事的輔導班,不去上的話,孩子肯定會落後;個別教師在課堂上浮皮潦草,將更多精力放在校外培訓班,鼓勵學生參與自己開辦或任教的補習班。
說了這麼多,那位說了,那你的孩子呢,上不上呢,我可以拍著胸脯說——看破不說破,說破也沉默,人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風雨過後還得該幹嘛幹嘛,「你我皆凡人,活在人世間」,誰又能免俗呢?
而且不是你自己,往往還還關係到孩子的前途和命運,自己已經如此了,難道還要讓自己的孩子還要如此嗎?隨波逐流和被浪打在沙灘上,你又能如何選擇呢?
就好像你在劇場中看演出,前排觀眾有錢任性,非得站起來看,你在後排,站不站起來呢,不站起來,那你幹嘛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