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造假!騰訊起訴「刷虛假流量」公司獲賠120萬

2020-09-05 微擎

目前,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因流量之爭引發的不正當競爭糾紛逐漸增多。

網際網路時代,流量已經成為網際網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這些流量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

流量造假,是這個時代的通病。

一、騰訊起訴刷虛假流量公司

近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對騰訊公司訴數推公司及譚某不正當競爭案作出一審判決,判決被告的虛假數量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賠償騰訊120萬元

該案由被告從事有償刷量服務而起。

被告數推公司及譚某通過其運營的網站,以虛假提高內容信息的點擊量、點讚量、瀏覽量、閱讀量、粉絲量為目的,藉助其他網絡營銷平臺,對騰訊包括「天天快報」、「騰訊視頻」、「騰訊微視」、「QQ空間」、「QQ名片贊」「微信」及「微信公眾號」在內的產品或服務,以及其他運營商網站的產品或服務,提供有償銷售的刷量服務。

騰訊認為,瀏覽量、點擊量是公司內容展示排序和經營服務決策的重要依據。虛假刷量行為不僅會導致為產品播放量虛高支付額外的分成或付費,同時也影響到產品服務的經營策略。虛高或虛假的數據會給用戶錯誤的信息,嚴重影響用戶使用體驗。

流量造假是赤裸裸的違法行為。

  • 早在2017年,杭州就宣判了國內首例刷單入刑案件,組織者被判「非法經營罪」;
  • 2019年,上海也宣判首例視頻網站「刷量」案件,被告因不正當競爭被處罰款;
  • 更有甚者,因為流量造假而引發的詐騙案、技術犯罪也數不勝數。

《反不正當競爭法》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商品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等作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明知道流量造假遊走在法律的邊緣,但是還是有一些平臺、公司和個人為何仍迷戀「表面的流量」?

二、網絡競爭就是一種流量競爭

網際網路的世界「流量為王」,流量可以帶來關注、帶來利益,甚至可以帶來權利,也因此,虛假流量成為了這場戰爭中的主角。

以微信公眾號為例,無論內容是否優質,廣告商選對公眾號進行廣告投放衡量數據時,就是看每篇文章的閱讀量、推廣數和粉絲質量。

在微信公眾號、直播、電商等平臺,流量催生的經濟利益最為突出,在巨大的利益之下,許多平臺使用者不惜鋌而走險。

直播帶貨數據2小時動輒4個億,微信公眾號閱讀量隨便10萬+,電商平臺某商品銷量10000+,這些數據的背後可能是真實的,也可能是虛假的繁榮。

這些虛假流量的行為擾亂了正常秩序,損害了廣告網民利益,應該予以堅決打擊。

那麼,流量至上的時代,自媒體該何去何從?

三、獲取流量的正確方法

現在,流量增長慢、流量貴、轉化難,已經成為所有網際網路人繞不開的話題。

這時候,就需要拋棄違法的虛假流量,原始的獲取流量的方法,用新的思維、新的技術來進行流量的有效增長。

1:裂變類吸粉工具。大體來說,不管是公眾號還是直播平臺的吸粉裂變,主要是通過獎品來吸引粉絲,讓粉絲完成活動任務方能領取獎品。

模式:策劃活動獎品——設置領取獎品規則——引導粉絲分享裂變海報——粉絲影響粉絲的模式,進而獲得源源不斷新粉絲的關注。

微擎應用商城(s.w7.cc)搜索關鍵詞:裂變,海報,拓客等

2:趣味類吸粉工具。通過遊戲+抽獎的方式,讓活動更具有吸引力,線下門店商家發布新的遊戲參與方式和遊戲的獎品,粉絲通過關注商家的公眾號或者直播號,回復對應的遊戲關鍵詞進入參與遊戲,參與過程中還可以分享朋友幫忙增加遊戲的機會,通過持續的互動增強粉絲粘性。

微擎應用商城(s.w7.cc)搜索關鍵詞:遊戲,抽獎,錦鯉,活動

3:助力類吸粉工具。商家舉辦活動,通過用戶分享好友助力,參與助力人到達活動要求,即可免費領取商品。

例如砍價類吸粉工具,將商家連結發送給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邀請你的好友為你助力砍價。既可以提高用戶參與度,而且可以在裂變分享中宣傳產品信息,省廣告費。

微擎應用商城(s.w7.cc)搜索關鍵詞:助力,投票,砍價,分享,推廣


或者在微擎服務市場(market.w7.cc)獨立軟體、SaaS服務、運營服務類目中搜索相應的工具和營銷方案。

四、總結

其實自媒體的推廣和運營是一個長時間持續的事情,切不可為了吸引流量採取刷量,進行惡意營銷、散布謠言等行為,做好內容輸出,再配合正確的營銷思路和工具引流,就不用擔心流量的問題。

相關焦點

  • 阻擊「掛機刷量」:訴公眾號閱讀、投票刷量不正當競爭,騰訊獲賠2374萬
    騰訊訴掛機刷量平臺案的判決結果近日出爐。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獨家獲悉,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從事掛機刷量業務的深圳微時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構成不正當競爭,賠償騰訊公司2374萬餘元。此事因刷量平臺寶信存在為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刷閱讀量、粉絲、評論、投票等行為,騰訊認為此類刷量行為嚴重破壞微信生態,構成不正當競爭。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成為此案焦點。
  • 訴公眾號閱讀、投票刷量不正當競爭獲賠
    騰訊訴掛機刷量平臺案的判決結果近日出爐。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獨家獲悉,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從事掛機刷量業務的深圳微時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構成不正當競爭,賠償騰訊公司2374萬餘元。近年來,國家監管層面對刷量等數據造假行為多次出臺相關政策整治,各大平臺同樣出臺相應舉措打擊刷量造假,多起網際網路企業訴刷量公司獲賠的案件也隨之增多。
  • 網絡平臺虛假流量亂象頻發 亟待多方合力嚴管
    無獨有偶,抖音安全中心宣布,截至2020年11月30日,該中心的「啄木鳥專項行動2020」已經處罰涉嫌刷粉刷人氣的帳號超過120萬個,封禁違規直播帳號達67380個,其中涉嫌無人直播被封禁帳號約1.5萬個。記者調查發現,流量造假已形成完整且龐大的黑產業鏈,從各種網站、電商平臺、生活服務平臺,再到社交媒體,手段繁多、無處不在。
  • 嚴打虛假流量!抖音起訴「抖管家」索賠500萬
    記者從抖音方面獲悉,近日,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發出禁令,要求「抖管家」「播商管家」運營方廣州澤夢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抖管家公司」),立即停止銷售、運營、宣傳、推廣上述專門針對抖音進行功能設置的軟體。法院同時要求,抖管家公司須立即採取措施,停止相關軟體的使用、運行。
  • 購買「刷流量」服務,合同有效嗎
    【問答民法典·以案說法】●關鍵詞數據造假 暗刷流量公序良俗●概述點擊量造假、銷量造假、好評造假……近年來,網際網路上興起「刷單」風潮,成為流量造假的重災區。流量數據造假,弱化了流量本身所傳達信息的真實性,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損害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使網際網路商業生態公平公正秩序受到挑戰,引發廣泛關注。●案例李某與趙某為網友,二人籤訂服務合同,約定李某向趙某提供網絡「刷單」服務,借暗刷流量引導網路遊戲玩家增加遊戲點擊量,15天內刷出2700萬點擊量。後趙某未按合同約定向李某支付服務費。
  • 嚴打虛假流量!抖音起訴「抖管家」索賠500萬元
    法院同時要求,抖管家公司須立即採取措施,停止相關軟體的使用、運行。  據悉,這是近期各地法院針對抖音「群控軟體」的第二份禁令,也是智慧財產權法院頒布的首份相關禁令。今年6月,抖音起訴抖管家公司,要求關閉相關軟體、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500萬元。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為避免原告權益持續受侵害,作出上述訴中禁令。
  • YouTube 也被水軍攻陷了,虛假流量不要太好賣
    最近,「網紅」發源地 YouTube 刷點擊率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虛假流量生意似乎在哪裡都好做。該公司在三年內賣出 1.96 億 YouTube 觀看次數,收益超過 120 萬美元。如,從 YouTube 一路紅到微博上的翻唱達人 Jason Chen(陳以桐),他的 YouTube 粉絲超過了 180 萬,由 YouTube 發散出去的粉絲共有幾百萬。YouTube 成了「造星」渠道後,有些博主希望藉助「虛假流量」走紅。
  • 流量造假風險要點解析(下):一表讀懂流量造假法律規範要點
    ,要求不得通過人工方式或者技術手段實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以及虛假註冊帳號、非法交易帳號、操縱用戶帳號等行為破壞網絡生態秩序,亦不得採取任何形式進行流量等數據造假,不得採取虛假購買和事後退貨等方式騙取商家的佣金。
  • 嚴打虛假流量,抖音起訴「抖管家」索賠500萬,法院:立即停止運營
    近日,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發出禁令,要求「抖管家」「播商管家」運營方廣州澤夢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抖管家公司」),立即停止銷售、運營、宣傳、推廣上述專門針對抖音進行功能設置的軟體。法院同時要求,抖管家公司須立即採取措施,停止相關軟體的使用、運行。據悉,這是近期各地法院針對抖音「群控軟體」的第二份禁令,也是智慧財產權法院頒布的首份相關禁令。今年6月,抖音起訴抖管家公司,要求關閉相關軟體、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500萬元。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為避免原告權益持續受侵害,作出上述訴中禁令。
  • 流量造假風險要點解析(中):一表讀懂流量造假法律規範要點
    在行政規制層面,對於通過網絡刷單平臺發布刷單任務並支付佣金的商家或機構,主管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往往會認定為構成虛假宣傳行為;而對於建立網絡刷單平臺的平臺服務者,則可能被認定為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在民事規制層面,對於提供流量造假服務的合同,因違背公序良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而存在被認定為絕對無效的法律風險,而流量造假行為亦會被法院認定為係為自己謀取商業機會從而獲取自身競爭優勢或破壞他人競爭優勢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 微博回應明星帳號流量造假,幾十億的天價收購終止,流量經濟還能...
    不少明星藝人流量存在造假近日,央視曝光了一則在網際網路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據報導稱,大部分明星藝人在網絡上的流量存在造假嫌疑!北京某數據公司總裁曹永壽:它不是由真人刷出來的,而是由機器利用軟體刷出來的。根據曹先生的提示,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輸入新浪微博的名稱,系統優先給了大量幫助用戶漲粉絲或是數據增量的業務選項。10元錢的基本套餐,就能買到400個粉絲,或可以轉發指定微博100次。
  • 網際網路中的海市蜃樓: 流量造假是如何扭曲、蠶食網絡營銷業的?
    這就是本文所指涉的對象——流量造假。 流量造假的前身:網頁端點擊欺詐  流量造假又稱「流量欺詐」、「點擊欺詐」,顧名思義,其具體表現形式是以機器或人工的手段,偽造出毫無意義的虛假流量。據WhiteOps的報導,一個名為「The Methbot Operation」的俄羅斯欺詐集團,每天通過流量造假可實現的收入是300萬到500萬美元。 同樣是在2016年,百度公司也發布了《2015年的搜索推廣作弊市場調研報告》,指出百度推廣每天監測並過濾了千萬量級的無效點擊,其中5%為人工作弊,而49-65%為機器作弊。
  • 揭秘抖音流量造假背後的灰色利益鏈
    近日,字節跳動發布打擊流量造假的「啄木鳥2019」專項行動數據,不過打臉的是,「21財經」於12月30日對抖音平臺流量造假現象再次調查,三位受訪刷量平臺均表示,人工刷流量「不可能被發現」,如今人們依然可以在多個渠道上輕易搜出大量專門為抖音刷流量的平臺。
  • 愛奇藝關閉前臺播放量 一個"退群"能終結流量迷信?
    作為視頻網站三巨頭「優愛騰」之一的愛奇藝,這種「一個退群」的行為,真的能夠力挽狂瀾、終結「流量迷信」嗎?生於斯長於斯的流量導向模式,並非此一舉就可按下暫停鍵,圍繞著「流量」而生的「刷量」產業鏈、「流量藝人」等頑疾,早已根深蒂固。
  • 刷量APP被查,頂級流量數據縮水近九成,造假水分卻還沒被擠幹
    為偶像粉絲無奈「刷量」流量的「斷崖式」下降觸目驚心,但背後數據造假的水分實際上還沒有被擠幹。「由於軟體都停用了,輪博工作很缺人。希望大家養成手動輪博的習慣,一人有五個號就可以了。」某流量小生的「數據站」由粉絲自發組成,管理者常發布微博,號召粉絲手動「輪博」為偶像增加熱度。
  • YouTube視頻虛假流量問題愈演愈烈,通過欺騙觀眾獲利
    近年來,YouTube上的視頻虛假流量問題愈演愈烈,許多公司售賣播放量的業務蒸蒸日上。儘管YouTube不斷努力與這種惡劣行為鬥爭,但總能被刷量公司找到漏洞。為什麼這種行為難以遏制?購買虛假播放量的人主要是哪些?紐約時報採訪了一些業務蓬勃發展的刷量公司、購買者以及YouTube官方人員,對該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
  • 起底YouTube流量黑產
    起底YouTube流量黑產本文來自全媒派(quanmeipai),原創:騰訊傳媒,虎嗅網獲授權轉載。「這些年,他們(YouTube)一直試圖封殺我,但都沒成功。」為了了解流量造假的真實數據,《紐約時報》記者創建了13條視頻,找了9家刷單供應商,得到30天以上的監測數據。Devumi.com就是其中一家。這家公司在2014至2017年期間,賣出流量1.96億,賺得120萬美元。
  • 虛假流量背後的「群控」產業危害網絡健康生態法院判定:構成不正當競爭
    虛假刷量正在危害網際網路產業發展,背後牽涉的黑灰產業鏈即刷量「幫兇」——群控軟體,它是一款騷擾用戶、破壞平臺運營的惡意軟體,一直以來,網絡平臺施以重拳進行整治,同時,也引發了監管部門關注。近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分別就騰訊公司起訴「通路雲手機群控系統」、「酷蝸智能營銷寶」和「程碩聚合群控系統」、「蘿蔔客智能營銷軟體專家」群控軟體的開發商和銷售商等三宗案件進行宣判。法院判定涉案的開發商及銷售商構成不正當競爭,賠償經濟損失共計6442餘萬元。
  • 刷量新「套路」:如何輕鬆刷出"10萬+"?
    近日,騰訊訴「掛機刷量」平臺案有了判決結果——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稱「深圳中院」)一審判決,從事掛機刷量業務的深圳微時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微時空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構成不正當競爭,賠償騰訊2374萬餘元。所謂「掛機刷量」,是指微時空公司這類平臺方,租用大量真實微信號,為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提供刷閱讀量、粉絲量、評論量、投票量等服務。
  • 港媒:直播帶貨頻現流量造假 3000-5000元即可「滿是虛擬禮物」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港媒:直播帶貨頻現流量造假香港《南華早報》11月29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直播主播用假流量和虛擬禮物吸引眼球 在中國直播行業快速發展的2018年,黃曉冰(音)的主播生涯遇到瓶頸。為此,她在天津開辦了一家主播經紀公司,從主播們獲得的打賞中抽成。她的新角色包括幫助主播在擁擠的網絡空間中增加人氣。方法之一是假扮觀眾為主播刷虛擬禮物,以提高其受歡迎程度,將他們的直播推到推薦頁面更顯著的位置。她說:「我們花大概3000到5000元,讓聊天室屏幕上滿是虛擬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