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因流量之爭引發的不正當競爭糾紛逐漸增多。
網際網路時代,流量已經成為網際網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這些流量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
流量造假,是這個時代的通病。
近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對騰訊公司訴數推公司及譚某不正當競爭案作出一審判決,判決被告的虛假數量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賠償騰訊120萬元。
該案由被告從事有償刷量服務而起。
被告數推公司及譚某通過其運營的網站,以虛假提高內容信息的點擊量、點讚量、瀏覽量、閱讀量、粉絲量為目的,藉助其他網絡營銷平臺,對騰訊包括「天天快報」、「騰訊視頻」、「騰訊微視」、「QQ空間」、「QQ名片贊」「微信」及「微信公眾號」在內的產品或服務,以及其他運營商網站的產品或服務,提供有償銷售的刷量服務。
騰訊認為,瀏覽量、點擊量是公司內容展示排序和經營服務決策的重要依據。虛假刷量行為不僅會導致為產品播放量虛高支付額外的分成或付費,同時也影響到產品服務的經營策略。虛高或虛假的數據會給用戶錯誤的信息,嚴重影響用戶使用體驗。
流量造假是赤裸裸的違法行為。
《反不正當競爭法》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商品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等作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明知道流量造假遊走在法律的邊緣,但是還是有一些平臺、公司和個人為何仍迷戀「表面的流量」?
網際網路的世界「流量為王」,流量可以帶來關注、帶來利益,甚至可以帶來權利,也因此,虛假流量成為了這場戰爭中的主角。
以微信公眾號為例,無論內容是否優質,廣告商選對公眾號進行廣告投放衡量數據時,就是看每篇文章的閱讀量、推廣數和粉絲質量。
在微信公眾號、直播、電商等平臺,流量催生的經濟利益最為突出,在巨大的利益之下,許多平臺使用者不惜鋌而走險。
直播帶貨數據2小時動輒4個億,微信公眾號閱讀量隨便10萬+,電商平臺某商品銷量10000+,這些數據的背後可能是真實的,也可能是虛假的繁榮。
這些虛假流量的行為擾亂了正常秩序,損害了廣告網民利益,應該予以堅決打擊。
那麼,流量至上的時代,自媒體該何去何從?
現在,流量增長慢、流量貴、轉化難,已經成為所有網際網路人繞不開的話題。
這時候,就需要拋棄違法的虛假流量,原始的獲取流量的方法,用新的思維、新的技術來進行流量的有效增長。
1:裂變類吸粉工具。大體來說,不管是公眾號還是直播平臺的吸粉裂變,主要是通過獎品來吸引粉絲,讓粉絲完成活動任務方能領取獎品。
模式:策劃活動獎品——設置領取獎品規則——引導粉絲分享裂變海報——粉絲影響粉絲的模式,進而獲得源源不斷新粉絲的關注。
微擎應用商城(s.w7.cc)搜索關鍵詞:裂變,海報,拓客等
2:趣味類吸粉工具。通過遊戲+抽獎的方式,讓活動更具有吸引力,線下門店商家發布新的遊戲參與方式和遊戲的獎品,粉絲通過關注商家的公眾號或者直播號,回復對應的遊戲關鍵詞進入參與遊戲,參與過程中還可以分享朋友幫忙增加遊戲的機會,通過持續的互動增強粉絲粘性。
微擎應用商城(s.w7.cc)搜索關鍵詞:遊戲,抽獎,錦鯉,活動
3:助力類吸粉工具。商家舉辦活動,通過用戶分享好友助力,參與助力人到達活動要求,即可免費領取商品。
例如砍價類吸粉工具,將商家連結發送給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邀請你的好友為你助力砍價。既可以提高用戶參與度,而且可以在裂變分享中宣傳產品信息,省廣告費。
微擎應用商城(s.w7.cc)搜索關鍵詞:助力,投票,砍價,分享,推廣
或者在微擎服務市場(market.w7.cc)獨立軟體、SaaS服務、運營服務類目中搜索相應的工具和營銷方案。
其實自媒體的推廣和運營是一個長時間持續的事情,切不可為了吸引流量採取刷量,進行惡意營銷、散布謠言等行為,做好內容輸出,再配合正確的營銷思路和工具引流,就不用擔心流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