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造假風險要點解析(下):一表讀懂流量造假法律規範要點

2020-09-15 德恆律師事務所

通過一文的梳理,我們發現《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針對流量造假行為作出原則性規定,要求不得通過人工方式或者技術手段實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以及虛假註冊帳號、非法交易帳號、操縱用戶帳號等行為破壞網絡生態秩序,亦不得採取任何形式進行流量等數據造假,不得採取虛假購買和事後退貨等方式騙取商家的佣金。除此之外,《網絡交易管理辦法》《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刑法》等法律法規對於訂立刷量合同效力、騙取佣金、虛假宣傳、利用技術手段打壓競爭對手、偷稅漏稅、建立平臺/開發軟體進行刷單炒信等行為作出規制。

對此,我們將在總結、梳理流量造假案例及相關法律法規、行業規範的基礎上,總結提煉直播電商行業相關主體可能遇到的法律風險點,希冀直播電商行業相關主體引以為戒,避免通過流量造假的行為製造虛假流量泡沫從而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法律風險。


一、使用刷單炒信服務的商家/MCN機構之風險要點提示

當前,存在部分商家為了&34;吸引消費者而自行組織或使用第三方機構提供的刷單炒信服務的現象;也有部分MCN機構承接商家直播帶貨需求後通過流量造假方式騙取佣金。對於使用刷單炒信服務的商家/MCN機構,其存在的主要法律風險如下:

(一)自行組織刷單炒信

1.商家存在的法律風險

&34;導致的虛假數據構成虛假宣傳,商家將面臨主管行政部門罰款、吊銷營業執照等行政處罰;且&34;導致的虛假數據極易誤導消費者,一旦構成虛假宣傳,其將相應面臨民事賠償責任。同時,商家作為廣告主,利用廣告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宣傳,情節嚴重的還可能構成虛假廣告罪。

刷流量的行為如使得同業競爭者的價值被減損,構成為自己謀取商業機會從而獲得競爭優勢,或是破壞其他同業競爭者的競爭優勢等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行為,一旦被認定為構成不正當競爭,除面臨行政部門罰款、吊銷營業執照等行政處罰外,商家亦將面臨民事高額賠償責任。商家如通過反向刷單的方式大量購買競爭對手的商品不付款,只為讓對方受到處罰、降低信用,則可能被認定為構成破壞生產經營罪。

&34;導致的交易數據若被稅務部門認定為真實,商家將面臨被追繳稅款以及罰款;數額較大的,可能面臨逃稅罪、抗稅罪、逃避追繳欠稅罪的刑事責任風險。

2.MCN機構存在的法律風險

如MCN機構明知商家利用刷單炒信方式進行虛假宣傳,仍為其提供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廣告服務的,亦存在面臨主管行政部門罰款、吊銷營業執照等行政處罰乃至被認定為虛假廣告罪的法律風險。

對於MCN機構而言,如其利用合同的方式欺騙商家,在直播中利用商家支付的&34;購買商家的產品,表面上達到合同約定的&34;,事後再利用無理由退貨等平臺政策進行退貨或轉手倒賣虛購的商品,或通過&34;行為導致商家支付多餘的佣金,如果商家不知情,則MCN的行為屬於合同欺詐,除需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外,數額巨大者甚至構成合同詐騙罪

(二)使用第三方機構提供的刷單炒信服務

如商家或MCN機構是使用第三方機構提供的刷單炒信服務,則除上文所列法律風險外,其與第三方機構籤署的刷單炒信相關服務合同亦因系以&34;為目的籤訂的合同,存在法律效力自始絕對無效的法律風險,商家或MCN機構將面臨其獲利被收繳;因合同目的本身違法,商家或MCN機構極易成為詐騙罪的受害人,從而遭受損失。


二、第三方流量營銷機構之風險要點提示

對於第三方流量營銷機構而言,其在為商家或MCN機構提供用戶引流、流量營銷服務的同時,如果觸犯紅線,為商家或MCN機構提供刷單炒信服務,則可能存在如下法律風險:

(一)涉嫌非法經營罪、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針對自身提供有償&34;服務的第三方機構,其存在涉嫌構成非法經營罪而承擔刑事責任的風險;如其自行研發的&34;軟體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中的數據被改動,將面臨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刑事責任風險。

(二)涉嫌不正當競爭

第三方流量營銷機構通過群控技術或視頻刷量的方式為商家或MCN機構提供平臺&34;服務時,即使第三方流量營銷機構與平臺不屬於同業競爭關係,但如果是為了自身謀取商業機會從而獲取競爭優勢,或是為了破壞平臺已有的競爭優勢,則存在被認定為屬於不正當競爭的法律風險,將面臨高額的民事賠償責任。

(三)涉嫌虛假宣傳

當第三方流量營銷機構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的方式,幫助商家或MCN機構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時,將可能被認為構成虛假宣傳行為,將會面臨主管行政部門罰款、吊銷營業執照等行政處罰。

(四)涉嫌虛假廣告罪

第三方流量營銷機構通過刷單炒信方式為商家提供服務時,實際上屬於為商家商品進行廣告宣傳的行為,因為在刷好評的同時,難免會提到商品的性能和質量。如果實際商品與宣傳的內容並不一致,則屬於欺騙消費者的行為,情節嚴重的,可能會觸犯虛假廣告罪。

(五)涉嫌詐騙罪

第三方流量營銷機構若以推廣商品/服務為目的與商家或MCN機構籤訂服務合同,但通過刷流量行為騙取服務費的,第三方機構涉嫌構成詐騙罪;且鑑於第三方流量營銷機構與商家或MCN機構訂立的合同屬於損害市場經濟秩序的協議,不應受法律保護,故可能被認定為不構成合同詐騙罪。


三、結語

在如今&34;的網際網路時代,流量帶來的價值不言自明,也導致部分機構或個人鋌而走險,通過刷流量的方式進行造假並牟取不法利益。然而,隨著監管的趨嚴,流量造假的行為終將得到規制,在行政、民事及刑事方面得到相應制裁。

通過對相關案例及法律法規所進行的系統性梳理,我們發現:

對於使用刷單炒信服務的商家,其流量造假行為可能涉嫌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偷稅漏稅的法律風險;

對於使用刷單炒信服務的MCN機構,如其明知商家利用刷單炒信方式進行虛假宣傳,仍為其提供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廣告服務的,亦存在虛假宣傳的法律風險;如其系利用刷單炒信方式騙取商家佣金的,則涉嫌合同欺詐,可能面臨民事責任乃至構成合同詐騙罪的法律風險;

對於第三方流量營銷機構,如其觸犯紅線,為商家或MCN機構提供刷單炒信服務,存在被認定為構成虛假宣傳或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風險,且視具體情節可能構成非法經營罪、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虛假廣告罪及詐騙罪。

唯有合規,方能使得流量真正創造價值。希冀此文能夠為直播電商行業提供合規指引,促進行業健康蓬勃發展。


本文作者:

高亞平,德恆上海稅法業務中心負責人之一,德恆上海辦公室業務合伙人、律師;專注於稅務籌劃、境內外上市與併購重組,擅長於電商平臺、靈活用工平臺等新經濟平臺合規運營稅務籌劃、投融資相關法律服務,是國內最早從事社交電商、靈活用工及平臺內經營者主體及業務合規運營及稅務籌劃法律服務的律師。

周 夢,德恆上海辦公室律師,專注於電商平臺、靈活用工平臺等新經濟平臺合規運營及稅務籌劃、投融資相關法律服務,曾為多家社交電商平臺提供企業合規風控、股權架構設計與投融資等相關法律服務。

紀 倩,德恆上海辦公室律師助理,專注於電商平臺合規運營、稅務籌劃等相關法律服務,曾參與過多個社交電商平臺合規風控、平臺及平臺內經營者稅務籌劃等項目。

(實習生黃超對本文亦有貢獻。)


聲明:

本文由德恆律師事務所律師原創,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得視為德恆律師事務所或其律師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見或建議。如需轉載或引用本文的任何內容,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流量造假風險要點解析(中):一表讀懂流量造假法律規範要點
    ;在刑事規制層面,對於構成刑事犯罪的流量造假行為,存在被認定為構成非法經營罪、破壞生產經營罪、合同詐騙罪的刑事犯罪法律風險。然而,流量造假行為所涉及的法律風險遠不止於案例中所提及的部分。對此,我們檢索了與流量造假行為相關的法律法規,希冀通過系統性的梳理,準確有效地發掘風險點,為直播電商行業相關主體提供合規建議,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 網際網路中的海市蜃樓: 流量造假是如何扭曲、蠶食網絡營銷業的?
    根據世界廣告主聯合會(World Federation of Advertisers)的預測,未來十年時間裡,流量造假產業將成為犯罪組織的第二大市場,僅次於毒品販賣。這並不是危言聳聽,WhiteOps(著名網際網路反作弊公司)發布的報告也顯示,2016年,廣告商和企業因為流量造假而損失72億美元,而到了2017年,這一數字直接翻倍,達到了164億美元。
  • 微博回應明星帳號流量造假,幾十億的天價收購終止,流量經濟還能...
    其實真實數字只是一萬人。2018年10月12日晚,利歐股份表示,終止以23.4億元現金收購蘇州夢嘉傳媒有限公司(一家主營微信自媒體的內容營銷公司)75%股權的計劃,理由是「鑑於近期證券市場的巨大波動,協議各方對標的公司估值存在較大差異」。
  • 流量造假!騰訊起訴「刷虛假流量」公司獲賠120萬
    目前,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因流量之爭引發的不正當競爭糾紛逐漸增多。網際網路時代,流量已經成為網際網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這些流量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流量造假,是這個時代的通病。一、騰訊起訴刷虛假流量公司近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對騰訊公司訴數推公司及譚某不正當競爭案作出一審判決,判決被告的虛假數量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賠償騰訊120萬元。
  • 根除流量造假的頑疾——訪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曾慶瑞
    【誠信建設萬裡行】  近年來,在流量思維主導的當下,數據造假問題愈發嚴重。1月2日和5日,本報刊發了兩篇記者調查文章《流量造假只會透支信譽》《鎖場、刷榜、買粉絲 誰在給流量數據造假打造溫床》,引發社會熱烈反響。
  • 微博陷「流量造假」漩渦 與頭條系零和博弈
    央視一則報導,將業內早已視作「常識」的藝人流量造假帶入大眾視線,輿論壓力下,微博流量造假買賣繼續;另一頭,微博精心營造的娛樂生態,亦面臨著頭條系猛烈「入侵」。「總共3.37億用戶,藝人一條微博轉發就上億。」2月23日,央視財經頻道報導,直指藝人微博粉絲數、單條轉發量被操縱,假數據泛濫。
  • 網絡暴力、人肉搜索、深度偽造、流量造假等行為被明令禁止!《網絡...
    當我們藉助網際網路的便利自由瀏覽閱讀免費、快捷、海量的網絡信息時,網絡暴力、人肉搜索、深度偽造、流量造假、操縱帳號等行為也在汙染著網絡生態。(圖片來自網絡)三、《規定》明確了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的哪些要求《規定》明確了正能量信息、違法信息和不良信息的具體範圍。鼓勵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製作、複製、發布含有正能量內容的信息。
  • 治理升級,讓「標題黨」、流量造假等網絡亂象走開
    來源:央視原標題:治理升級,讓「標題黨」、流量造假等網絡亂象走開 從3月1日起,《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簡稱《規定》)開始施行。《規定》明確,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生產者、平臺不得開展網絡暴力、人肉搜索、深度偽造、流量造假、操縱帳號等違法活動。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在網際網路已深刻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今天,大多數人都離不開網絡。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生態是良好還是惡化,和我們每個人利益攸關。
  • 揭秘抖音流量造假背後的灰色利益鏈
    近日,字節跳動發布打擊流量造假的「啄木鳥2019」專項行動數據,不過打臉的是,「21財經」於12月30日對抖音平臺流量造假現象再次調查,三位受訪刷量平臺均表示,人工刷流量「不可能被發現」,如今人們依然可以在多個渠道上輕易搜出大量專門為抖音刷流量的平臺。
  • 造假、低俗、拜金:粉絲文化三大病態
    「刷量」是網際網路時代流量造假的主要表現形式,但一條明星發布的微博竟被轉發過億,意味著每3個微博用戶就有一個轉發此條微博,實在令人咋舌。 半月談記者從北京市公安局網安總隊了解到,在公安部組織開展的「淨網2019」專項行動中,北京警方將涉嫌研發上線名為「星援」App用於製造假流量的犯罪團夥抓獲。
  • 玻璃轉子流量計的維護要點
    玻璃轉子流量計的維護要點?玻璃轉子流量計是一種常用的液體測量儀器,主要轉對於行業中的液體介質經行測量。玻璃轉子流量計在使用中對於它的維護是不可缺少的,這是保證玻璃轉子流量計正常運行的重要問題。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玻璃轉子流量計的維護要點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1、在拿到玻璃轉子流量計時,首先觀察玻璃轉子流量計內的玻璃管是否完好,因為玻璃管極易破損。其次是去掉的固定物,輕輕地倒向看轉子能否自由的上下滑動。如果不能自由的滑動,就要輕輕的振動支板,這樣一般都可以滑動了。
  • 購買「刷流量」服務,合同有效嗎
    【問答民法典·以案說法】●關鍵詞數據造假 暗刷流量公序良俗●概述點擊量造假、銷量造假、好評造假……近年來,網際網路上興起「刷單」風潮,成為流量造假的重災區。(第七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八條)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 港媒:直播帶貨頻現流量造假 3000-5000元即可「滿是虛擬禮物」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港媒:直播帶貨頻現流量造假香港《南華早報》11月29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直播主播用假流量和虛擬禮物吸引眼球 在中國直播行業快速發展的2018年,黃曉冰(音)的主播生涯遇到瓶頸。分析人士稱,流量造假在網際網路行業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在臉書、推特等外國社交媒體平臺上也是如此。上周,中消協在一份報告中稱,在今年「雙11」購物節期間收到33.4萬條與電商直播相關的投訴,其中很多都與虛假流量和虛假訂單有關。
  • 協力同心,讓網際網路數據造假無處遁形
    當前,收視率造假、流量造假等熱點問題已經成為阻礙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健康發展的毒瘤。流量和資本兩大核心力量使得我國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同時,也滋生出巨大的流量作弊黑灰產業,侵蝕著產業鏈條的各方利益,對整個數字營銷生態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不可忽視的惡劣影響。
  • 易會滿重磅發聲:註冊制堅持三大原則 財務造假零容忍
    要點一: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組合拳」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國務院金融委的統一指揮協調下,證監會自覺把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放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大局中去統籌謀劃,扎紮實實辦好資本市場自己的事。要點三:對財務造假緊抓不放、一查到底一年前,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年會上,易會滿曾提出要嚴厲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嚴肅市場紀律。對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發出倡議、提出明確要求。
  • 網絡短視頻造假現象研究
    據外媒報導,今年2月初,在印度德裡邦議會選舉中,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的候選人之一Manoj Tiwari,用視頻造假技術拉攏小語種選民。視頻中,並不擅長哈裡亞納語的Tiwari,講著流利的哈裡亞納語,呼籲大家向印度人民黨投票。該視頻在WhatsApp上引起大量傳播,近5800個WhatsApp群組約1500萬人進行觀看。
  • 流量造假、大數據殺熟、黑灰產業……拿什麼拯救網絡誠信?
    流量造假、大數據殺熟、黑灰產業……拿什麼拯救網絡誠信?  新華社濟南12月8日電(記者張昕怡 陳國峰)91.3%的被調查者經常或有時遇到網絡謠言;僅有14.8%的被調查者表示從未遭遇個人信息洩露……  7日,在山東曲阜舉行的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發布《中國網絡誠信發展報告》,用一組組數據揭示了當前我國網絡空間違規失信問題的嚴峻性。
  • 刷量APP被查,頂級流量數據縮水近九成,造假水分卻還沒被擠幹
    為偶像粉絲無奈「刷量」流量的「斷崖式」下降觸目驚心,但背後數據造假的水分實際上還沒有被擠幹。「由於軟體都停用了,輪博工作很缺人。希望大家養成手動輪博的習慣,一人有五個號就可以了。」某流量小生的「數據站」由粉絲自發組成,管理者常發布微博,號召粉絲手動「輪博」為偶像增加熱度。
  • APP個人信息採集侵權風險要點識別(上篇)基於審判案例的分析
    可見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蓬勃發展,個人數據信息採集侵權風險愈發增長。針對該現象,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下稱&34;)組織編制了《網絡安全標準實踐指南—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自評估指南》(下稱&34;),歸納總結出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6個評估點,供APP運營者參考,以提升用戶個人信息保護水平。
  • 網絡暴力、人肉搜索、流量造假……這些行為違法!
    第六條 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不得製作、複製、發布含有下列內容的違法信息:(一)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二)危害國家安全,洩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三)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四)歪曲、醜化、褻瀆、否定英雄烈士事跡和精神,以侮辱、誹謗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