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大中文85級,陳永權。
洪湖憶事
不曾造訪過洪湖的人,不可自稱到過湖北。洞庭湖之南,湖南;湖之北,洪湖。不曾鬼鬼祟祟攜三五摯友,棲身於夏夜的月色中,扁舟巡湖,倚舷聽浪,不可自詡為造訪過洪湖。
浪之和弦裡,魚蝦與鷗鷺自在出演,為你再現古雲夢澤的驚鴻一瞥。不曾在兒時偷半截磚頭,在銀幕的正反面會心落座,十遍以上觀賞電影《洪湖赤衛隊》,且跟隨影片節奏熟練模仿完所有臺詞和唱段,不可謂之「我是湖北人」(50後和60後)。
你若湊巧還看過一部描寫湖南平江的《怒潮》,尤其你迄今為止心內都還時常泛起《送別》的詞曲,恭喜你,你老了。我是說,一點兒不假,你的確是個老湖北佬了。
洪湖聲樂
必得在濃釅烈醪之餘,得空細心比較下下兩首歌曲的微妙差別,你兒時的疑惑,方可能迎刃而解。「送君送到」大路旁、大樹下、江水邊。由近及遠,看得出,中間還打了個尖兒,走得累哇。
「你要把兒埋在那」洪湖旁、大路旁、高坡上。這回變成了由低到高,她是儘量想看得到、聽得清。尤其不同的,重點在這兩首歌每段的第三句。《送別》每段第三句都不一樣。而洪湖這首卻是,三段第三句都一樣:「將兒的墳墓向東方!」。《詩經》就經常這麼幹,一唱三嘆。
從上映的年份(「洪湖」1961,「怒潮」1963)看,應該是洪湖被怒潮借鑑。啊啊洪湖怒潮,都挺好。1976年,湖北的小學語文課本上赫然印出一課《看天下的勞苦人民都解放》,俺把以上心得求教於語文老師鄒德祿,他用草綠色圓球鞋踢我一腳:生詞默寫10遍,特是「霸」和「茅」!
洪湖臨風
1994年夏,往洪湖烏林鎮去拍三國古蹟,據說各村好多人都撿到過曹劉孫們的箭頭,鏽跡斑斑,「卵用?拿起克!值不到個鬼錢!」。李海昌抬手一指:江上去!上船拍!烏林對岸,千古赤壁聳立。
這會兒你就不能搞個划子(香豔學名:扁舟)像在洪湖浪裡附庸風雅了,得艨艟鬥艦,威武雄壯,為裝模作樣的橫槊賦詩布置片場。岸上燠熱襲不到船頭,江心涼風習習,捶開烏林產的蜜汁西瓜,秒變玉樹臨風的周郎,這一刻你才倏忽明白:娘啊,您到底是給了兒一身好皮囊!
真可令你抓耳撓腮的還在後頭。烏林的醃菜和小魚小蝦,就著近水樓臺的洪湖菱藕,再把本地燒酒拍封一壇:嘚還說么子咧!這就是當初你加盟風靡江漢平原的民生電視欄目《江漢風》的痛快之處。田梅後來去了央視二套,羅陳跟一套那夥兒先做《焦點訪談》,再做《新聞調查》,可都是烏林的魚蝦哺育過的娃呀。
洪湖風味
兩灣不去,只能算你到過半次湖北。瞿家灣尤其可令你突然穿越到影片《洪湖赤衛隊》裡,湘鄂西根據地的核心呈現,正在此鎮。青磚黑瓦,簷下乳燕。最好是在入鎮的前戲裡,買一把韓英的駁殼槍,撿一套劉闖的漁家衫。
假裝要趁著月黑風高,摸到彭霸天的後廳堂,並且即使可能出生入死,也會有張副官暗中挺你,莫慌。等你躡手躡腳把那些兒時的場景一一踅過,一大桌灣裡特有的風味菜,已經在嘹亮的影片插曲中撩撥你了。
堪比沔陽三蒸的瞿家蒸菜們,堪任你的私家醫生,絕對綠環,一掃你嘌呤呀、血栓呀各種歪風邪氣,乾坤浩蕩。如果運氣特別好,老成適度的冬瓜南瓜,隨著豆角、茄子、鰱魚們的魚貫而入,你二兩現形的非官場酒量,此刻定如老灣的清溪,春水暴漲。
壟上情深
大約是2003年,《春天壟上行》在老灣鄉熱情呈現。「壟上鑼鼓才開場,十萬農民踏歌來」。你若真要一賞湖北油菜花的絕世盛景,那麼,請你尾隨在他們後頭,漫天漫地的花香,伴著老灣鄉親的璀璨熱情,和著你不死不滅的兒時記憶,不用拍封烏林的老酒,足以讓你沉醉沉湎整個春天。
是的,在春天的鑼鼓裡,呷老灣的稻米,你會再一次醉倒在母親的鍋巴飯的暗香裡,情不自禁,淚流滿面。2006年,《壟上行》與《百家講壇》一起上榜,榮獲「全國原創欄目二十佳」。當代表荊州臺,代表江漢平原一千多萬父老鄉親,從黃升民院長手頭接過證書的那一剎,禁不住回想起浩蕩的洪湖、明媚的老灣。
洪湖方言
聽不懂洪湖方言的外地人,百分百聽不懂湖北其他方言。因為洪湖話吐音清晰,不急不躁,中正平和,極其靠近北方官話。我的五個半洪湖老友中,萬玲老袁兩口子、洪湖臺臺長李友華方言語速平穩,字正腔圓,溫文爾雅,如六月間的蓮花。
李徉常加一些雙聲疊韻的當地「國罵」,配合著表裡如一的手勢,咎由自取,自成一格;陳峰俚語成群,詼諧有趣,他的洪湖話直接可以佐餐,不用上甜點或零食。現任縣委書記,美女張遠梅,把松滋口音平滑地導入洪湖方言,恰如辛詞中融入日常口語,咿咿呀呀,似蜂舞豔陽,聽起來別有風味。
那麼問題來了,王玉珍1961年的臺詞和唱段裡,你分得清哪些是洪湖方言的發音嗎?當然,它們跟我出生的江陵普濟鄉下的許多發音,完全重合。也正是那些原汁原味的鄉音,陡增影片讓你一生魂牽夢縈的魅力。
流年似水,年過半百,你不也時時被未名湖水,一次次從夢中拍醒?「讓兒常聽那洪湖的浪」,「隔山隔水永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