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我們繼續來學習成功達到溝通目標的具體技巧:
如果強烈的情緒讓自己在對話中陷入沉默或暴力,試試下面的方法。
(1)行為方式回顧
1)關注你的行為表現。如果發現自己正在遠離溝通目的,問問自己在做什麼?
2)確定行為背後的感受。學會準確識別行為背後的情緒,發掘導致這種行為的情緒感受是什麼?
3)分析感受背後的想法。造成這種情緒出現的想法是什麼?
4)尋找想法背後的事實。回到事實本身,放棄絕對表達,區別客觀事實和主觀想法的區別。思考形成這種想法的事實依據是什麼?
(2)改變主觀臆斷
除了行為方式回顧,還應當詢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這個問題中的責任?
一個理智而正常的人為什麼會這樣做?
我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要想實現這些目的現在我該怎麼做?
和對方討論棘手問題時,或是感覺自己可能會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時,你應當採用綜合陳述法。
1)分享事實經過-從最少爭議、最有說服力的事實談起。
2)說出你的想法-說明你根據這些事實得出的結論。
3)徵詢對方觀點-鼓勵對方說出他們看到的事實和產生的想法。
4)做出試探表述-承認這些結論只是你的想法,而非假裝是事實。
5)鼓勵做出嘗試-創建安全感,鼓勵對方說出不同甚至對立的觀點。
若對方進入了危險狀態,作為溝通的另一方,應該幫助對方擺脫暴力表達或拒絕交流的錯誤應對方式,在對話中表現出巨大的好奇心和耐心,了解他們的行為動機,恢復對話安全感。
(1)可以使用以下四種有效的傾聽技巧,從對方行為中尋找潛在動機:
1)詢問觀點:表明你很有興趣了解對方的看法。
2)確認感受:通過表示高度理解對方的感受增強安全感。
3)重新描述:當對方說出自己的看法時,你應當重述他們的表達,表明自己不但理解其觀點,而且鼓勵他們分享內心的想法。
4)主動引導:如果對方還是退縮遲疑,你應當"先發制人",對他們的想法或感受做出最符合情況的猜測。
(2)在和對方分享觀點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贊同:在分享觀點時對他人表示贊同。
2)補充:如果對方的觀點有遺漏之處,贊同你們共享的部分,然後做出補充。
3)比較:當你們的觀點相差甚遠時,不要簡單地認為對方是錯誤的,而應當把你們的看法進行比較。
以上這些具體做法能夠幫助大家更為正確有效的進行溝通,從而達成最終溝通目標。那就讓我們通過一個簡單的案例,來進行實踐回顧。
案例:平時關係不錯的同事小王在高管參與的會議上,對於我給出的方案公開提出反對和質疑。
針對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
可能部分人會相當生氣,心裡暗自怨恨小王,但不表現出來,而是採取沉默或掩飾的方法,進入拒絕交流真實觀點的狀態;而將生氣表現出來的人,在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下也極有可能出現矛盾激辯的狀況。
在我看來,不同情況下較為正確的做法是:
一、在沒有生氣,情緒穩定的情況下:
(1)回顧自己的言語中是否存在"危險舉措"(打斷對方講話、過度強調個人觀點、大量使用絕對性字眼、經常改變話題以及使用指令性話術控制對話過程等方式),打破安全的溝通氛圍。
(2)若有則及時糾正或道歉,若無則讓對方暢所欲言,過程中關注其對話目的,並用對比法將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
(3)尋找或開發共同目的,並與對方共同構思新策略。
1、 控制不住情緒,產生矛盾激辯的情況下:
(1) 控制自己的嘴巴,立即暫停對話。
(2) 問問自己在做什麼?現在的做法是否已偏離最初目的?
(3) 我為什麼生氣?是因為平時關係不錯的小王卻當眾反對我給我難堪?
(4) 為什麼小王提出反對意見我會覺得難堪?回顧他平時的言行,知道他原本就是個直率的人,做事從來對事不對人,所以這次也直接說出來了,而非故意讓自己在高管面前出醜。
(5) 坦然接受小王的反對和質疑,因為他也是想讓整體方案更完美。
(6) 所以我的方案可能確實有不夠完善的地方,要想實現最初制定出優秀方案並得到大家認可的目標,我應該耐心並虛心的接受不同角度的觀點,有選擇性的聽取意見,優化出更優秀的方案。
引導自己走向正能量的想法,可以將我們帶向行動,從而淡化負面的情緒,做出正確的選擇。
2、 小王在反對和質疑時出現"危險狀態"
具體做法參考上文第五點-了解動機,幫助對方走出"危險狀態"即可。
其實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有各式各樣的溝通場景,無論是跟老闆談升職加薪,還是跟家人談論結婚買房,亦或是跟同事、朋友談天說地,其中都隱含著說話的藝術以及自我心態的控制。一次看似簡單的對話,也有可能影響我們的生活,溝通是門無止境的學問,無論你我都需要不斷學習與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