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作家王蒙,今年86歲,已是耄耋之年了。
可是他,依然精力旺盛,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每天遊泳追劇、寫愛情小說,還遭遇了「秒殺式」愛情。
著名作家鐵凝送給他一個評價:王蒙是高齡少年,因為他對生活中各種事永遠都充滿興趣,都躍躍欲試,真的不像是個老人。
前幾天,王蒙接受了中央電視臺的採訪。談及目前的生活,他說:每一個細胞都在跳躍。
他又笑著說:我想說,我都在嘚瑟。
嘚瑟,是不服輸,是不服老,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是一種熱熱乎乎的狀態,也是對於「高齡少年」王蒙老先生的最好寫照。
01 保持熱熱乎乎的生活態度,自稱「耄耋腹肌男」
王蒙是個高產作家,自1953年《青春萬歲》至今,他一共出版過45卷文集,創作過1800萬字作品,作品被翻譯為20多種文字,流行世界各地,獲得過茅盾文學獎等多個獎項。
2019年,他還獲得了「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
如今,已經年過80的他,依然保持著旺盛的寫作能力,保持著極高的創作頻率,今年四月,他出版了他的最新長篇小說《笑的風》,書中,他寫生活、寫婚姻家庭,依然貼近現實。
許多人在探究他「高產」的秘訣,他說: 「我有各種不同的經歷和經驗,我是幹部,我是地下黨員,我是受挫折的人,我是所謂成功的人,我對北京很熟悉,我也在新疆待過十六年,我會講維吾爾語,英語也能對付一陣子,我也在境外的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訪問過,我覺得要我寫的東西太多了呀,所以一時半會地,還停不下筆。」
豐富的人生閱歷,深刻的人生感悟,成為他寫作的源泉,而將過往的經歷講出來,是一個作家的職責。
年齡,對於王蒙來說,只是一個數字,和幾道皺紋而已。
到我這歲數,人生是往下走的,可是你儘量堅持讓他往下走的慢一點。
他說:
你不吭哧吭哧幹,那老年痴呆太容易了。人要奮鬥不息、學習不息、讀書不息、交流不息,要熱愛生活、要熱愛文學、要熱愛讀書。
王蒙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對生活的熱愛令人動容。他對新鮮事物的好奇令人感動。雖然已經耄耋之年,但他每天堅持遊泳、走路、追劇、看電影,各種年輕人愛做的事情,一件都不落。在和年輕人的交談中,他也能深刻的融入其中,毫無違和感。
年輕的朋友我認識很多。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點,都給我很大的鼓勵。」王蒙很善於發現年輕人的閃光點,他特有的幽默感能讓對話者迅速放鬆,「世界上有『忘年交』,也有『忘年妒』,七八十了看著人家年輕的嫉妒,這個我沒有。
時至今日,他保持著八塊腹肌,笑稱自己是「耄耋腹肌男」,並將圖片分享到自己的微信頭像上,被很多友人誤以為是施瓦辛格或者普京。
「鍛鍊身體,筆耕不輟,每天寫作五小時,走步九十分鐘,唱歌四十五分鐘。」這就是他的生活狀態。當被問到疫情期間的生活時,王蒙想了想,又加上一條,「看電視三個小時。」
王蒙卻覺得這很自然,「愛生活,愛家國,愛世界,愛文學、愛語言,愛每一根草與每一朵花,每一隻小鳥,愛你我他,當然,更有她。保持熱乎乎的生活態度。永遠抱著希望,活得更好,寫得更好。」他幽默地說。
至於今後,王蒙在《生死戀》的前言中已經給自己立下了Flag:「日本有一種說法叫成長到死。那麼小說也可以創造到老,書寫到老,敲擊到老,追求開拓到老。」
02遭遇「秒殺式」愛情,80歲娶小自己20歲嬌妻
2012年,王蒙的髮妻崔瑞芳去世,享年80歲。而這時,她那笨拙的丈夫,剛剛笨手笨腳的為他做好了早餐,但是,她永遠的閉上了眼睛,再也吃不到了。
在崔瑞芳的葬禮上,王蒙哭的肝腸寸斷、令人動容。他說:我一度萬念俱灰,失去了生活的勇氣。
命運總是會善待善良的人。處於人生低谷的王蒙遇到了小他20歲的知心愛人---《光明日報》的資深女記者單三婭。王蒙一下墜入愛河,他說:我跟單三婭女士見面的第一分鐘,我就覺得就是她,有一種被秒殺的感覺,一見鍾情。
談到愛人,王蒙老先生笑了,他說:她是我的安慰,她是我生機的復活。在《明年我將衰老》一文中,他這樣寫道:
三婭的到來是我的救助,不可能有更理想的結局了。我感謝三婭,我仍然是九命七羊,我永遠紀念著過往的60年、65年、80年,我期待著仍然奮鬥著未來。當然,如我的小說的題目,明年我將衰老,而在尚未特別衰老之際,我要說的是生活萬歲,青春萬歲,愛情萬歲。
愛情讓王蒙煥發了新的生機,他很努力的擁抱生活,用熱熱乎乎的生活態度,將平淡的日子過的熱氣騰騰。
然而王蒙並沒有忘記前妻,在他家裡的牆上,掛著兩幅照片:一副是他與新婚妻子單三婭的照片,另一副是他的結髮妻子崔瑞芳的照片。
這兩個人都是他此生的摯愛,給了他美好的愛情。
回顧自己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八十年,王蒙這麼總結:從事自己最喜歡的寫作,有一個美滿的愛情,這是我最成功的兩件事,我這一生沒什麼遺憾。」
寫作和愛情,是王蒙一生的最愛,也是他的人生支柱。
熱愛,可抵歲月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