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蒙,自稱耄耋腹肌男,遭遇秒殺式愛情:就是得嘚瑟的活

2020-12-12 一個會有用的魚

人民作家王蒙,今年86歲,已是耄耋之年了。

可是他,依然精力旺盛,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每天遊泳追劇、寫愛情小說,還遭遇了「秒殺式」愛情。

著名作家鐵凝送給他一個評價:王蒙是高齡少年,因為他對生活中各種事永遠都充滿興趣,都躍躍欲試,真的不像是個老人。

前幾天,王蒙接受了中央電視臺的採訪。談及目前的生活,他說:每一個細胞都在跳躍。

他又笑著說:我想說,我都在嘚瑟。

嘚瑟,是不服輸,是不服老,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是一種熱熱乎乎的狀態,也是對於高齡少年王蒙老先生的最好寫照。

01 保持熱熱乎乎的生活態度,自稱「耄耋腹肌男」

王蒙是個高產作家,自1953年《青春萬歲》至今,他一共出版過45卷文集,創作過1800萬字作品,作品被翻譯為20多種文字,流行世界各地,獲得過茅盾文學獎等多個獎項。

2019年,他還獲得了「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

如今,已經年過80的他,依然保持著旺盛的寫作能力,保持著極高的創作頻率,今年四月,他出版了他的最新長篇小說《笑的風》,書中,他寫生活、寫婚姻家庭,依然貼近現實。

許多人在探究他「高產」的秘訣,他說: 「我有各種不同的經歷和經驗,我是幹部,我是地下黨員,我是受挫折的人,我是所謂成功的人,我對北京很熟悉,我也在新疆待過十六年,我會講維吾爾語,英語也能對付一陣子,我也在境外的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訪問過,我覺得要我寫的東西太多了呀,所以一時半會地,還停不下筆。」

豐富的人生閱歷,深刻的人生感悟,成為他寫作的源泉,而將過往的經歷講出來,是一個作家的職責。

年齡,對於王蒙來說,只是一個數字,和幾道皺紋而已。

到我這歲數,人生是往下走的,可是你儘量堅持讓他往下走的慢一點。

他說:

你不吭哧吭哧幹,那老年痴呆太容易了。人要奮鬥不息、學習不息、讀書不息、交流不息,要熱愛生活、要熱愛文學、要熱愛讀書。

王蒙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對生活的熱愛令人動容。他對新鮮事物的好奇令人感動。雖然已經耄耋之年,但他每天堅持遊泳、走路、追劇、看電影,各種年輕人愛做的事情,一件都不落。在和年輕人的交談中,他也能深刻的融入其中,毫無違和感。

年輕的朋友我認識很多。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點,都給我很大的鼓勵。」王蒙很善於發現年輕人的閃光點,他特有的幽默感能讓對話者迅速放鬆,「世界上有『忘年交』,也有『忘年妒』,七八十了看著人家年輕的嫉妒,這個我沒有。

時至今日,他保持著八塊腹肌,笑稱自己是「耄耋腹肌男」,並將圖片分享到自己的微信頭像上,被很多友人誤以為是施瓦辛格或者普京。

「鍛鍊身體,筆耕不輟,每天寫作五小時,走步九十分鐘,唱歌四十五分鐘。」這就是他的生活狀態。當被問到疫情期間的生活時,王蒙想了想,又加上一條,「看電視三個小時。」

王蒙卻覺得這很自然,「愛生活,愛家國,愛世界,愛文學、愛語言,愛每一根草與每一朵花,每一隻小鳥,愛你我他,當然,更有她。保持熱乎乎的生活態度。永遠抱著希望,活得更好,寫得更好。」他幽默地說。

至於今後,王蒙在《生死戀》的前言中已經給自己立下了Flag:「日本有一種說法叫成長到死。那麼小說也可以創造到老,書寫到老,敲擊到老,追求開拓到老。」

02遭遇「秒殺式」愛情,80歲娶小自己20歲嬌妻

2012年,王蒙的髮妻崔瑞芳去世,享年80歲。而這時,她那笨拙的丈夫,剛剛笨手笨腳的為他做好了早餐,但是,她永遠的閉上了眼睛,再也吃不到了。

在崔瑞芳的葬禮上,王蒙哭的肝腸寸斷、令人動容。他說:我一度萬念俱灰,失去了生活的勇氣。

命運總是會善待善良的人。處於人生低谷的王蒙遇到了小他20歲的知心愛人---《光明日報》的資深女記者單三婭。王蒙一下墜入愛河,他說:我跟單三婭女士見面的第一分鐘,我就覺得就是她,有一種被秒殺的感覺,一見鍾情。

談到愛人,王蒙老先生笑了,他說:她是我的安慰,她是我生機的復活。在《明年我將衰老》一文中,他這樣寫道:

三婭的到來是我的救助,不可能有更理想的結局了。我感謝三婭,我仍然是九命七羊,我永遠紀念著過往的60年、65年、80年,我期待著仍然奮鬥著未來。當然,如我的小說的題目,明年我將衰老,而在尚未特別衰老之際,我要說的是生活萬歲,青春萬歲,愛情萬歲。

愛情讓王蒙煥發了新的生機,他很努力的擁抱生活,用熱熱乎乎的生活態度,將平淡的日子過的熱氣騰騰。

然而王蒙並沒有忘記前妻,在他家裡的牆上,掛著兩幅照片:一副是他與新婚妻子單三婭的照片,另一副是他的結髮妻子崔瑞芳的照片。

這兩個人都是他此生的摯愛,給了他美好的愛情。

回顧自己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八十年,王蒙這麼總結:從事自己最喜歡的寫作,有一個美滿的愛情,這是我最成功的兩件事,我這一生沒什麼遺憾。」

寫作和愛情,是王蒙一生的最愛,也是他的人生支柱。

熱愛,可抵歲月長河。

相關焦點

  • 「嘚瑟」「體貼」「寬容」86歲的王蒙這樣寫愛情小說
    「我不是非要寫愛情,而是這些愛情讓我寫。」一個86歲的人怎麼寫愛情?他們這樣說—— 王蒙:我很高興我還有這種嘚瑟勁兒我曾計劃,寫完回憶錄三部曲就擱筆。這個年齡了,可以換一種生活方式了。但後來又寫起小說,和過去又有點不同,我想是這個小說的歷史感和滄桑感。
  • 「薦讀」85歲還自稱「耄耋腹肌男」!他「青春永駐」的秘密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2019年7月85歲的作家王蒙先生開了他的又一次新書發表會不是回憶錄,無關乎人生喟嘆而是一部關於愛情的小說集「王蒙先生老矣,寫起愛情來依然出生入死。雖然自稱「老衰」但僅是2019年一年他就出版了四部並且即將出版第五部作品也不單是精神和創作力上他還自稱「耄耋腹肌男」
  • 「高齡男孩」王蒙:80歲娶小自己20歲嬌妻,年近90,6塊腹肌
    今年4月,他的新書《笑的風》出版,提起《笑的風》,王蒙說寫這部小說讓自己寫得神魂顛倒,如醉如痴,細胞跳躍,神經嘚瑟。王蒙愛寫作,喜歡運動,86歲6塊腹肌王蒙,這位在中國文壇上活躍了一個甲子之久的耄耋老人,曾經四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王蒙的一生,真的是精彩絕倫,沒白來世間一遭,迄今為止,他寫下了1800多萬字。
  • 王蒙|一碗香油麵條拯救了一位「人民藝術家」
    「塔瑪夏兒」的意思就是「追求快樂」。實際上,幾十年以前的新疆,生活條件是十分艱難的。同現在物產豐富、山清水秀的新疆不同,那時的新疆是一片未被開墾的西部荒涼之地。正是在此時,一個小夥子主動申請從北京去了新疆鍛鍊,一去就是16年。
  • 王蒙:我還要以耄耋加饕餮的精神繼續寫作下去
    在新書發布會上,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潘凱雄表示,王蒙是一位現象級作家,從時間上來說,他的文學創作基本和新中國同步。《文藝報》總編輯,著名評論家梁鴻鷹認為:「王蒙的作品當中蘊含著時間場合否定之否定的歷史辯證法,更是對現實人生劇烈運動當中人的自我塑造和成就的描述。他通過中國社會風雲激蕩,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中觀察人性,他的創作是充分個性化的,任何當代作家的創作都不能跟他相比。
  • 80歲王蒙髮妻去世心如死灰,次年再娶小20歲嬌妻,歡呼:愛情萬歲
    他,就是被授予「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的著名作家王蒙。一個是相伴60載的髮妻、一個是年齡相差20歲的新婦。王蒙年至耄耋,能夠連續兩次覓得良妻,與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分離不開,也得益於他積極樂觀的年輕心態。1950年的夏天,團委組織活動中來了一個女子,女子的笑容與善意十分迷人,在情竇初開的少年王蒙眼中,仿佛能讓他的整個青春歲月都光亮起來,而這個女子就是他後來的妻子--崔瑞芳。初次見面,王蒙立即心動不已,準備展開一系列的追求策略,但上天卻不隨他願。在那個單純的年代,愛情來得太快反而讓崔瑞芳不知所措。
  • 87歲王蒙出新小說 激勵自己用「耄耋加饕餮之力,寫下去!」
    王蒙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高齡少年」耄耋發力,「人民藝術家」王蒙推出最新長篇《笑的風》,感慨一切的發展都有代價,一切的獲得都有失落,一切的留戀中都有困惑和心得。2019年夏季,八十六歲的「高齡少年」王蒙先生完成了中篇小說《笑的風》,年底在《人民文學》刊出後,他將這部「顯然具有長篇容量的中篇小說」升級改造,增加了五萬餘字。2020年4月,作家出版社推出長篇小說《笑的風》。《笑的風》時間跨度從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到2019年,空間跨度則從中國的北方鄉村到省城到上海到北京,從海外的德國西柏林到希臘到匈牙利到愛爾蘭。
  • 王蒙說自己耄耋加饕餮,何謂耄耋?何謂饕餮?和蘇東坡有啥關係?
    2020年1月15日《中國藝術報》刊登一則王蒙文集發布會的文章,86歲高齡的王蒙先生創作旺盛,他說將「以耄耋加饕餮的精神寫作下去」。這真是文化人說的話。但對一般大眾來說,何謂耄耋?何謂饕餮?由此又有什麼引申?我想以一篇小文普及一點粗淺的文化認知。作家王蒙何謂耄耋(mào dié)?
  • 王蒙最新訪談:當作家,不當部長
    王蒙:這是一本負責的書。現在,作家表達自己對社會事務、對公共生活的意見,困難在哪裡呢?有幾方面的因素制約著你,從讀者方面來說,現在是一個網絡時代,是一個碎片化的資訊時代,比如微博的好處就是多多少少也能夠反映一些民意,它的壞處就是大家習慣於淺閱讀、飛速閱讀,習慣於瀏覽。
  • 《王蒙文集(新版)》推出 耄耋之年欲寫饕餮之作
    現年85歲的王蒙創作生涯長達七十多年。1953年,王蒙以長篇小說《青春萬歲》引發文壇矚目,自此筆耕不綴。王蒙的創作以小說為主,兼及古典文學、社會歷史、思想文化。他的文學作品緊扣時代脈搏,主題深刻、風格鮮明,研究著作見解獨到、別具一格,他還有大量的對當代歷史、文化、事件的分析評論作品。
  • 年近九旬依然書寫青春書寫愛情 來聽王蒙講一堂文學課
    這節課的主講人就是青春文學的代言人,就是著名作家、學者王蒙先生。他為我們闡述了「文學挽留了青春,文學讓我們永遠不老」的核心主題。從1953年創作《青春萬歲》至今,王蒙先生依然堅持在作品裡書寫青春和愛情,他說:「尤其是到我七八十歲以後,我體會到更多的是我是世界的情人,因為我愛這個世界,我給這個世界寫了一封又一封的情書,我現在的小說就是我現在寫的情書。」
  • 85歲王蒙:如果把宇宙看成一個指環,我們就是鑲在上面的寶石
    新世紀以來,王蒙在傳統文化方面尤其用力,《老子的幫助》《老子十八講》《莊子的享受》《莊子的快活》《莊子的奔騰》《與莊共舞》《天下歸仁》《得人心得天下》《雙飛翼》等一系列解讀文化經典的作品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可謂作賦窮經兩不誤。如此龐大的創作體量,令不少同代作家汗顏。
  • 「高齡少年」王蒙:八十歲仍不服輸,如今再度執筆,書寫中國智慧
    16歲出版長篇小說《青春萬歲》;52歲擔任文化部部長;76歲榮登「中國作家富豪榜」;81歲獲得茅盾文學獎;85歲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4次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雖然他在仕途上歷經千辛萬苦,但是在愛情上兩次一見鍾情遇上了滿眼都是他的女人。一眼萬年 追隨一生1950年春天,在北海公園,王蒙第一次遇見17歲的崔瑞芳。王蒙只用了不到2分鐘,就認定崔瑞芳就是他的一輩子。
  • 張賢亮小說常有自傳色彩 曾自稱"最有爭議的作家"
    張賢亮小說常有自傳色彩 曾自稱"最有爭議的作家" 2014-09-28 15:31:40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一個文學記者眼中的張賢亮-->  有人說,張賢亮是小說家中生意做得最好的
  • 86歲王蒙再出新作:用魂靈肉體生命,耄耋加饕餮之力,繼續書寫
    王蒙一生經歷坎坷。他著作等身,作品《青春萬歲》《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活動變人形》《這邊風景》等,都是中國當代文學的代表作。著作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各國出版。此外,他還發掘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青年作家,為中國當代文學繁榮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 作家王蒙:文學最打動人的恰恰是感情性、靈魂性、語言性的東西
    其實,最該擁有的就是屬於自己的「趣味」,擁有一種發乎性情的內力。 王蒙先生曾笑談:「活著是件麻煩的事情,焦灼、急躁、憤憤不平的時候多,而安寧、平靜、沉著穩定的時候少。 小說家陸文夫先生認為,王蒙首先是一個詩人,其次才是小說家。原因就是他在小說中,很少把精力集中在戲劇化的故事和情節上,而往往是放在一些思考、一些抒情、一些體驗上。
  • 一腔平淡愛高山 王蒙先生的綠色情緣
    王蒙在文章中還旗幟鮮明地提出「作家天生應該與環境保護工作者攜起手來」,「作家天然是環保工作者的同盟軍」。王蒙說,作家總是更容易接受環境保護的理論和實踐,並非作家都懂多少環境保護的理論和知識,而是說作家畢竟更富有對於自然、對於祖國河山、對於一切生命的感受和熱愛。作家也往往更早一點自覺或者不自覺地發出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的呼聲,警報環境破壞的危險。
  • 王蒙來寧趣談文學 阿Q"泡"吳媽:吃了沒文化虧
    還是給農民免吧  之前在兩會期間,作家二月河提議,如果要刺激文化原創者的積極性,政府可以考慮為作家免稅。此言一出,引發爭議無數。對此,王蒙笑稱,自己年事已高,已經不管事了,「給作家免稅當然好,其實給誰免稅我都願意,但是非得給作家免稅不可?我可沒這個想法,」王蒙表示,「我覺得目前作家生活得還不錯,溫飽不成問題,應該是比小康還好一點的『康』。」
  • 丁墨小說中為愛執著的男主,他的一句愛情告白直接秒殺「我愛你」
    在一部好的言情小說中女主雖然是整部小說情節帶動的關鍵要素,但男主的性格線走勢也尤為重要,因此一部小說要想寫得熠熠生輝,需要在人物塑造方面下足功夫,若是僅重視小說的劇情搭建,而忽視了人物塑造的重要性,會讓好小說黯然失色。丁墨就是一位很擅長塑造人物的言情小說作家,她筆下的小說有血有肉,不但有小說中的屬性,更有生活中的屬性。
  • 81歲斬獲茅盾文學獎,迎娶小20歲的嬌妻,王蒙:我敢跟年輕人們比
    當年,王蒙已經81歲高齡,是茅盾文學獎設立以來年齡最大的獲獎者王蒙可以用年少成名這4個字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王蒙感受到社會的巨大變化。那一年,王蒙才19歲。在這之後,王蒙可以說是拿獎拿到手軟,獲得過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人民文學獎、北京文學獎、上海文學獎等。在王蒙81歲的時候,憑藉著長篇小說《這邊風景》斬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