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步入了11月份,天氣也是越來越冷了。這時候喝湯最為滋補,進入11月份,也是秋末冬初之時,這時需要暖胃、禦寒的養生湯要多喝。具體11月份喝什麼湯?我們接著往下看吧!
11月份喝什麼湯
一、慄子煲雞湯
板慄果肉富含豐富的維生素,是良好的補益食品。板慄性味甘、溫、無毒,入脾、胃、腎。果肉益腎氣、健脾胃、壯腰膝、強筋骨,且活血、止血、消腫。板慄做成湯後有利於腸胃吸收,避免板慄燥熱不易消化的弊病。雞肉可益氣補血,治脾胃虛弱;生薑可發汗散寒、止嘔解毒;加上板慄可益氣補腎,對大便稀軟有治療作用,對體乏氣短,腎虛腰痛,有較好的滋補療效。
二、棗杞乳鴿湯
鴿肉不但營養豐富,且還有一定的保健功效,能防治多種疾病,中醫認為鴿肉有護肝補腎、益氣補血、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現代醫學認為,鴿肉壯體補腎、生機活力、健腦補神,提高記憶力,降低血壓,調整人體血糖,養顏美容,皮膚潔白細嫩,延年益壽。加入大棗和枸杞子煲湯,滋補效果更好。
三、茶樹菇煲老鴨湯
茶樹菇能益氣開胃,歷來被認為是延年益壽的上品。中醫認為,茶樹菇性甘溫、無毒,有健脾止瀉之功效,並且有抗衰老、降低膽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茶樹菇多為幹炒或是做乾鍋,茶樹菇老鴨湯就是其中的經典菜餚。中醫認為鴨肉性偏涼,鴨是為餐桌上的上乘餚饌,也是人們進補的優良食品,也是秋季祛燥、潤肺的養生食材。
四、白蘿蔔排骨湯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這句俗語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明朝李時珍說:「可生可熟,可菹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飯,乃蔬菜中之最有利益者。」可見蘿蔔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冬季人們習慣進補,相對活動較少,因而體內易生痰熱,此時進食蘿蔔,具有清熱化痰,消積除脹的作用。
五、胡椒豬肚湯
胡椒是健胃、暖胃、養胃的之佳品,豬肚也就是豬的胃,健脾胃,《本草經疏》記載: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補,則中氣益,補虛損。此湯水可以調理胃寒的病症,具有健脾開胃、驅風散寒、溫中止痛的作用。這為冬季養生的養胃菜譜!
六、番茄牛肉湯
番茄牛肉湯是不少人經常食用的家常菜餚,別以為家常菜就十分簡單,它倆在營養上十分不簡單,營養專家指番茄和牛肉可是營養絕配,不僅可發揮自身優勢,更重要的是能增強補血功效。牛肉含鐵較豐富,遇到番茄後,可以使牛肉中的鐵更好地被人體吸收,有效預防缺鐵性貧血。而在燉牛肉時,加上些番茄,能讓牛肉更快變爛,更適合老人養生食用。
喝湯的禁忌有哪些
1、要喝純湯
很多人認為燉排骨湯、雞湯,所有的營養都在湯內,所以就只喝湯,不吃肉。其實,這樣是不對的,不管是哪種湯,就算是熬煮很長時間,湯很濃鬱,湯的蛋白質也只有約6%~15%,85%以上的蛋白質營養仍是在肉的本身。所以僅喝湯不吃肉會有很大的損失。
2、用餐最後才喝湯
中國人的生活習慣是先用餐,後喝湯,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喝湯習慣。而西方的出餐順序一般是先喝湯,再用餐,這才是健康的喝湯習慣。因為先用餐的話,就可能是已經吃飽了,吃飽之後再喝湯,就容易導致營養過剩,造成肥胖,而且湯會衝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先喝湯比最後喝湯,健康效果更佳,並且有助於減肥。
3、喝湯要喝滾燙的湯
人的口腔正常溫度在37攝氏度左右,而人體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溫度,也只有60攝氏度左右,超過此溫度容易造成黏膜損傷,而且還應注意的是,愛喝熱湯會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所以喝湯應該等湯稍涼再喝,這樣可以保證身體不受到疾病的威脅。
4、喝湯速度快
如果喝湯速度很快,等意識到吃飽的時候,說不定已經吃過量了,這樣容易導致肥胖。喝湯應該慢慢品味,不但可以充分享受湯的味道,也給食物的消化吸收留有充裕的時間,並且提前產生飽腹感,不容易發胖。需要減肥的美女要注意了,一定要切記這個錯誤的喝湯習慣,改掉它,說不定你的減肥效果會更佳。
5、每頓能喝好幾碗
喝湯也是有忌諱的,不能什麼湯都喝,也不能什麼湯都多喝。如果湯的種類是高熱量、高鹽份、高嘌呤,就不能多喝,尤其是患有痛風、腎臟病及高血壓的人,應避開喝這些湯。一般人吃飯時可緩慢少量喝湯,以胃部舒適為原則。
喝湯的好處
多喝骨湯抗衰老
人到中老年,機體的種種衰老現象相繼發生,由於微循環障礙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產生。另外,老年人容易發生「鈣遷徙」而導致骨質疏鬆、骨刺增生和股骨頸骨折等症。骨頭湯中特殊養分
膠原蛋白,可疏通微循環並補充鈣質,從而改善上述症狀,延緩人體的衰老。
多喝雞湯防感冒
雞湯特別是母雞湯中的特殊養分,可加快咽喉及支氣管黏膜血液循環,增加粘液的分泌,及時清除呼吸道病毒,可緩解咳嗽、咽幹、喉痛等症狀,對感昌、支氣管炎等防治效果尤佳。
多喝魚湯治哮喘
魚湯中尤其是鯽魚、烏魚湯中含有大量的特殊脂肪酸、具有抗火作用,可防止呼吸道發炎,並防治哮喘的發作,對兒童哮喘病更為有益,魚湯中卵磷脂對病體的康復更為有利。
結語:以上就是喝湯的一些細節,需要大家多多關注一下,平時也要進行鍛鍊身體,同時搭配營養的膳食,多多關注天氣的變化,如果轉冷了一定要多加衣服,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