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上海事業單位公共基礎法律知識: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之重大誤解

2020-12-27 上海事業單位那些事

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雖然已經成立並生效,但由於行為人的意思表示存在著瑕疵而可撤銷,它包括重大誤解、欺詐、脅迫和顯失公平四種具體情形,其中重大誤解是事業單位考試中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討論一下重大誤解的構成要件以及事業單位考試中一種常考的、但不構成重大誤解的情形——狹義的動機錯誤。

重大誤解,指的是表意人在作出意思表示的時候對意思表示的內容發生了具有交易上的重要認識錯誤。即表意人甲作出的意思表示,根據解釋是按照B內容生效的,但甲能夠證明自己在作出意思表示的時候希望或者追求的是A內容,並且A內容和B內容之間的差異具有交易上的重要性。從這一概念中我們可以剖析出重大誤解的兩個構成要件:

1、表意人在發出意思表示的時候,對交易的內容發生了認識上的錯誤,主要包括以下四種情形:

(1)對法律行為的性質產生錯誤認識,如把買賣的要約當成是贈與的要約;

(2)對標的物的品種、規格、數量、質量的認識錯誤,如把贗品當成真跡,把小產權房當成大產權房;

(3)若人的特徵對合同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那麼對人的特徵的認識錯誤也可構成重大誤解,人的特徵主要指的是與訂立合同有關的人的性別、年齡、身高、籍貫、學歷、有無犯罪前科、信用黨派等,如富商甲想要找A教授來為自己撰寫自傳,誤把講師B當成了A教授;

(4)書寫錯誤,如金店工作人員將價值25000元的項鍊標成2500元。

2、這種認識錯誤具有交易上的重要性

交易上的重要性指的是主觀上的重要性和客觀上的重要性,主觀上的重要性指的是表意人如果認識到這個錯誤就不會作出這樣的意思表示,或者不會以這樣的內容作出意思表示。客觀上的重要性指的是一個假想的理性交易者在知道這個錯誤後不會作出意思表示或者不會以這樣的內容作出意思表示。如甲五一假期出去遊玩,需要預訂酒店,打電話給某酒店的前臺,「幫我預訂5月1日的517房間」,但由於當時遊客眾多,比較嘈雜,前臺聽成是514房間。甲到達酒店後,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517房間,而是514房間,如果甲只是習慣性的預訂517房間,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緣由,並且517房間的採光條件比514房間還要更好一些,那麼這時候這種認識錯誤並未產生交易上的重要性;如果甲準備結婚,找大師算了一卦,算卦結果表示7這個數字對自己非常吉利,而相反的4這個數字非常不吉利,會影響自己的姻緣,這種情況下把514房間當成517房間這種認識錯誤就具有了交易上的重要性,甲若認識到這個錯誤就不會作出這樣的意思表示,而前臺如果認識到這個錯誤也不會給甲預訂514房間。

但需注意的一點是,狹義的動機錯誤不構成重大誤解。重大誤解指的是意思表示的內容本身具有重要的認識錯誤,而狹義的動機不是意思表示,它外在於意思表示,因此,狹義的動機錯誤不構成重大誤解。如甲的單位今年又蓋了一批房屋,甲估計自己可以分到一套三居室,於是先按房屋面積買了一些純毛地毯,準備搬進新居時鋪上,但到時甲未能分到三居室,此時,甲購買地毯的行為屬於狹義上的動機錯誤,不屬於意思表示的內容,不構成重大誤解,因為甲在籤訂買賣合同的時候,意識到自己就是想在這家商店買地毯,就是想買這一款純毛的地毯,就是以當時的價格成交的,因此,甲在購買地毯時對於交易的法律性質,標的物的品種、質量和規格等內容都沒有發生交易上的重要認識錯誤,而僅僅只是因為甲在籤訂合同時的動機錯誤,因此,甲的行為不構成重大誤解,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

相關焦點

  • 2020上海事業單位公共基礎法律知識: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有哪些?
    無論是在事業單位或三支一扶的考試中,「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民法中的一個高頻考點。涉及到考察考試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原文考查。對於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分類的基本考察;其次,案例考察,讓我們判斷該法律行為是否是可以撤銷的。
  • 2020廣東事業單位考試法律知識: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在我們公共基礎知識的考試中,民法是一個考試的重點,其中民法中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更是重中之重,所以我們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民事法律行為效力中的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民事法律行為雖然成立並生效,但因為行為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實或者不自由,從而法律賦予了意思表示不真實不自由的行為人一個撤銷權,行為人可以通過行使撤銷權,使該行為歸於無效。這裡尤其是需要大家注意,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當中,並不是說行為人一定要行使撤銷權,而是可以行使,行使了撤銷權的話,該行為歸於無效,不行使的話,該行為繼續有效。
  • 民事法律行為之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可撤銷法律行為在被撤銷前為有效法律行為,且在撤銷權人行使撤銷權之前,該效力持續存在。可撤銷法律行為的撤銷,需要有撤銷權的相應主體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下面的情形為可撤銷法律行為第一種,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法律行為,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起3個月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第二種,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這種情況下
  • 法律: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
    1、 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與特徵無論是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還是無效民事法律行為,都是由於缺乏有效條件所致,但是,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的當事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這種民事法律行為當然不是無效的,而是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申請裁定是否為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 2020年關於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中的重大誤解
    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雖然已經成立並生效,但由於行為人的意思表示存在著瑕疵而可撤銷,它包括重大誤解、欺詐、脅迫和顯失公平四種具體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四種情形:(1)對法律行為的性質產生錯誤認識,如把買賣的要約當成是贈與的要約;(2)對標的物的品種、規格、數量、質量的認識錯誤,如把贗品當成真跡,把小產權房當成大產權房;(3)若人的特徵對合同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那麼對人的特徵的認識錯誤也可構成重大誤解,人的特徵主要指的是與訂立合同有關的人的性別、年齡、身高、籍貫、學歷、有無犯罪前科、信用黨派等,
  • 跟我學法律: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一,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和特徵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跟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都是因為欠缺有效條件,但是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當事人有權依照法律規定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這種民事法律行為並不是當然無效,而是必須由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請求裁定之後才是情況而定
  • 重大誤解、欺詐、脅迫、顯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為,都可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七條 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張律師解析:本條是關於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的規定。如何界定重大誤解,什麼是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誰才有權撤銷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
  • 事業單位考試公基知識: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民法總則第147條——151條規定,受損害方有權請求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有四種:一是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二是受到欺詐,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三是受到脅迫,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四是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房屋買賣屬於民事法律行為,劉先生的遭遇符合民法總則規定的第二種情形,因此劉先生可以據此提起訴訟。
  • 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的規範變化及適用規則
    (一)體系設置更為科學在《民法通則》中,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僅適用於重大誤解與顯失公平的情形,《合同法》中增加了欺詐、脅迫損害他人利益的情形,《民法總則》對可撤銷法律行為進行了大幅度改革,體現在以下五方面:一是拆分規定重大誤解與顯失公平;二是拆分規定欺詐、脅迫、乘人之危;三是合併顯失公平與乘人之危;四是增加第三人欺詐、脅迫的規定;五是完善了可撤銷權除斥期間的規定。
  • 2020年甘肅省公益崗考試公基: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是指民事行為雖已成立並生效,但因意思表示不真實,可以因行為人撤銷權的行使,使其自始不發生效力的民事行為。可撤銷的民事行為在被撤銷前,已發生效力,明顯不同於絕對無效的民事行為。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是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裡面的常考知識點,本人在此進行了梳理。
  • 可撤銷可變更的民事法律行為
    一、可撤銷、可變更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與特徵   (一)概念   可撤銷、可變更的民事法律行為,又稱為相對無效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根據法律規定,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撤銷或變更的民事法律行為。
  • 2018法律資格考試鍾秀勇講民法:可撤銷民事行為的效果
    (-) 概念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得請求法院、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的欠缺某些法定的生效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將「可變更、可撤銷」並列曾經是我國民法的一個創舉。但是,《民法總則》取消了可變更的概念,我們今後只使用「可撒銷的民事法律行為」概念。
  • 法學家講解《民法典》|關於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定
    一、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概述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亦稱「相對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依照法律規定,由於行為的意思與表示不一致或者意思表示不自由,導致非真實的意思表示,可由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 2020廣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每日一練(11.23)
    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以下事業單位筆試試題信息:2020廣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每日一練(11.23),更多關於事業單位考試公基知識,事業單位備考資料,事業單位筆試試題的內容,請關注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 每日「典」到: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一)
    每日「典」到: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一) 2020-11-30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基備考:無效民事法律行為情形分析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基備考:無效民事法律行為情形分析,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寧夏華圖同步寧夏人事考試中心為大家準備了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基備考:無效民事法律行為情形分析,大家可點擊下方公告預約連結預約2021年寧夏事業單位公告並收藏本頁面(ctrl+d),以便隨時關注最新公考信息
  • 2020上海事業單位公共基礎法律知識:關於法律年齡考點梳理
    《民法典》的實施對於事業單位考試綜合基礎知識法律部分將會產生一些新的變化根據事業單位歷年的考情,法律中涉及到年齡的考題也是常常出現的,在此中公教育的老師將給同學們提供一些備考小技巧,關於法律年齡的考點梳理:第一,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未滿18歲的人為未成年人。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民法典》規定,8歲是一個很重要的年齡分界線。未成年人被分成兩個階段:未滿8歲為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8歲以上未滿18歲的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民事訴訟小知識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民事訴訟小知識,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事業單位微信公眾號(nxsyks),寧夏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 6027571,微信號:ht18295188220
  •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民事法律關係
    2020甘肅事業單位醫療衛生崗招聘考試正在緊張備考中,甘肅事業單位E類考試主要考察醫學基礎知識和招聘崗位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組成,部分事業單位還會考到公共基礎知識,為幫助考生複習,甘肅中公教育
  • 學習民法典講座之十:如何確認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行為人 的意思表示不真實包括兩種情形:1、意思表示不自由:由於受到外在原因影響 導致行為人處於意志不自由的狀態,因而其表示的意思非其真意,這種情形包 括了欺詐、脅迫、乘人之危、重大誤解與顯失公平等,將導致民事行為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