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關於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中的重大誤解

2020-08-27 德法360

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雖然已經成立並生效,但由於行為人的意思表示存在著瑕疵而可撤銷,它包括重大誤解、欺詐、脅迫和顯失公平四種具體情形。

重大誤解,指的是表意人在作出意思表示的時候對意思表示的內容發生了具有交易上的重要認識錯誤。即表意人甲作出的意思表示,根據解釋是按照B內容生效的,但甲能夠證明自己在作出意思表示的時候希望或者追求的是A內容,並且A內容和B內容之間的差異具有交易上的重要性。從這一概念中我們可以剖析出重大誤解的兩個構成要件:

1、表意人在發出意思表示的時候,對交易的內容發生了認識上的錯誤,主要包括以下四種情形:

(1)對法律行為的性質產生錯誤認識,如把買賣的要約當成是贈與的要約;

(2)對標的物的品種、規格、數量、質量的認識錯誤,如把贗品當成真跡,把小產權房當成大產權房;

(3)若人的特徵對合同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那麼對人的特徵的認識錯誤也可構成重大誤解,人的特徵主要指的是與訂立合同有關的人的性別、年齡、身高、籍貫、學歷、有無犯罪前科、信用黨派等,如富商甲想要找A教授來為自己撰寫自傳,誤把講師B當成了A教授;

(4)書寫錯誤,如金店工作人員將價值25000元的項鍊標成2500元。

2、這種認識錯誤具有交易上的重要性

交易上的重要性指的是主觀上的重要性和客觀上的重要性,主觀上的重要性指的是表意人如果認識到這個錯誤就不會作出這樣的意思表示,或者不會以這樣的內容作出意思表示。客觀上的重要性指的是一個假想的理性交易者在知道這個錯誤後不會作出意思表示或者不會以這樣的內容作出意思表示。如甲五一假期出去遊玩,需要預訂酒店,打電話給某酒店的前臺,「幫我預訂5月1日的517房間」,但由於當時遊客眾多,比較嘈雜,前臺聽成是514房間。甲到達酒店後,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517房間,而是514房間,如果甲只是習慣性的預訂517房間,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緣由,並且517房間的採光條件比514房間還要更好一些,那麼這時候這種認識錯誤並未產生交易上的重要性;如果甲準備結婚,找大師算了一卦,算卦結果表示7這個數字對自己非常吉利,而相反的4這個數字非常不吉利,會影響自己的姻緣,這種情況下把514房間當成517房間這種認識錯誤就具有了交易上的重要性,甲若認識到這個錯誤就不會作出這樣的意思表示,而前臺如果認識到這個錯誤也不會給甲預訂514房間。

但需注意的一點是,狹義的動機錯誤不構成重大誤解。重大誤解指的是意思表示的內容本身具有重要的認識錯誤,而狹義的動機不是意思表示,它外在於意思表示,因此,狹義的動機錯誤不構成重大誤解。如甲的單位今年又蓋了一批房屋,甲估計自己可以分到一套三居室,於是先按房屋面積買了一些純毛地毯,準備搬進新居時鋪上,但到時甲未能分到三居室,此時,甲購買地毯的行為屬於狹義上的動機錯誤,不屬於意思表示的內容,不構成重大誤解,因為甲在籤訂買賣合同的時候,意識到自己就是想在這家商店買地毯,就是想買這一款純毛的地毯,就是以當時的價格成交的,因此,甲在購買地毯時對於交易的法律性質,標的物的品種、質量和規格等內容都沒有發生交易上的重要認識錯誤,而僅僅只是因為甲在籤訂合同時的動機錯誤,因此,甲的行為不構成重大誤解,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

相關焦點

  • 重大誤解、欺詐、脅迫、顯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為,都可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七條 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張律師解析:本條是關於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的規定。如何界定重大誤解,什麼是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誰才有權撤銷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
  • 法律: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
    1、 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與特徵無論是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還是無效民事法律行為,都是由於缺乏有效條件所致,但是,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的當事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這種民事法律行為當然不是無效的,而是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申請裁定是否為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 2020年甘肅省公益崗考試公基: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2020年甘肅省公益崗考試公基: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備考甘肅公益崗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公益崗考試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參考學習,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學習。
  • 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的規範變化及適用規則
    (一)體系設置更為科學在《民法通則》中,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僅適用於重大誤解與顯失公平的情形,《合同法》中增加了欺詐、脅迫損害他人利益的情形,《民法總則》對可撤銷法律行為進行了大幅度改革,體現在以下五方面:一是拆分規定重大誤解與顯失公平;二是拆分規定欺詐、脅迫、乘人之危;三是合併顯失公平與乘人之危;四是增加第三人欺詐、脅迫的規定;五是完善了可撤銷權除斥期間的規定。
  • 民事法律行為之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可撤銷法律行為在被撤銷前為有效法律行為,且在撤銷權人行使撤銷權之前,該效力持續存在。可撤銷法律行為的撤銷,需要有撤銷權的相應主體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下面的情形為可撤銷法律行為第一種,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法律行為,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起3個月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第二種,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這種情況下
  • 跟我學法律: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一,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和特徵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跟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都是因為欠缺有效條件,但是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當事人有權依照法律規定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這種民事法律行為並不是當然無效,而是必須由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請求裁定之後才是情況而定
  • 可撤銷可變更的民事法律行為
    一、可撤銷、可變更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與特徵   (一)概念   可撤銷、可變更的民事法律行為,又稱為相對無效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根據法律規定,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撤銷或變更的民事法律行為。
  • 法學家講解《民法典》|關於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定
    一、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概述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亦稱「相對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依照法律規定,由於行為的意思與表示不一致或者意思表示不自由,導致非真實的意思表示,可由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 20上海事業單位公共基礎法律知識: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之重大誤解
    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雖然已經成立並生效,但由於行為人的意思表示存在著瑕疵而可撤銷,它包括重大誤解、欺詐、脅迫和顯失公平四種具體情形,其中重大誤解是事業單位考試中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討論一下重大誤解的構成要件以及事業單位考試中一種常考的、但不構成重大誤解的情形——狹義的動機錯誤。重大誤解,指的是表意人在作出意思表示的時候對意思表示的內容發生了具有交易上的重要認識錯誤。
  • 2020上海事業單位公共基礎法律知識: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有哪些?
    無論是在事業單位或三支一扶的考試中,「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民法中的一個高頻考點。涉及到考察考試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原文考查。對於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分類的基本考察;其次,案例考察,讓我們判斷該法律行為是否是可以撤銷的。
  • 每日「典」到: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一)
    每日「典」到: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一) 2020-11-30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廣東事業單位考試法律知識: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在我們公共基礎知識的考試中,民法是一個考試的重點,其中民法中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更是重中之重,所以我們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民事法律行為效力中的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民事法律行為雖然成立並生效,但因為行為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實或者不自由,從而法律賦予了意思表示不真實不自由的行為人一個撤銷權,行為人可以通過行使撤銷權,使該行為歸於無效。這裡尤其是需要大家注意,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當中,並不是說行為人一定要行使撤銷權,而是可以行使,行使了撤銷權的話,該行為歸於無效,不行使的話,該行為繼續有效。
  • 事業單位考試公基知識: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
    民法總則第147條——151條規定,受損害方有權請求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有四種:一是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二是受到欺詐,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三是受到脅迫,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四是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房屋買賣屬於民事法律行為,劉先生的遭遇符合民法總則規定的第二種情形,因此劉先生可以據此提起訴訟。
  • 2018法律資格考試鍾秀勇講民法:可撤銷民事行為的效果
    (-) 概念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得請求法院、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的欠缺某些法定的生效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將「可變更、可撤銷」並列曾經是我國民法的一個創舉。但是,《民法總則》取消了可變更的概念,我們今後只使用「可撒銷的民事法律行為」概念。
  • 重大誤解的民事行為
    重大誤解的民事行為,指表意人的表示行為無意識地與其真實意願不一致的行為。它表現為表意人對民事行為的重要條件在認識上發生錯誤,並因此作出意思表示。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後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並造成較大損失的,屬於重大誤解的民事行為。
  • 日月泰每日一「典」解讀: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情形、關於惡意串通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關於無效或者被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本條是關於民事法律行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無效和違反公序良俗無效的規定。
  • 因「重大誤解」認定股權轉讓可撤銷的三類情形-楊喆律師
    一、「重大誤解」的法律界定我國《民法通則》第五十九條、《合同法》第五十四條均對重大誤解可能導致的後果作出了規定,即滿足「重大誤解」情形的,當事人一方有權要求變更或撤銷。在股權轉讓糾紛中,哪些錯誤認識才構成「重大誤解」,從而被法院支持合同「可撤銷」呢?筆者以「重大誤解」「股權轉讓案由」為關鍵詞,搜索上海法院判例,案例共5%,具體情形如下:在股權轉讓糾紛中,哪些錯誤認識才構成「重大誤解」,從而被法院支持合同「可撤銷」呢?
  • 古玩市場承諾真品買到贗品,能否以重大誤解為由主張撤銷合同
    裁判要點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後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並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按照慣例,古玩交易中應由買受人通過實物查看自行判斷商品價值,並與出賣人達成交易合意;因此,即便買受人確實對商品質量存在誤判,也不構成法律上所認可的重大誤解。
  •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47條)|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效力該怎麼把握
    如何界定重大誤解,法律作出明確規定了嗎?什麼是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有哪些特徵?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效力該怎麼把握?誰才有權撤銷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我們一起去看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編「總則」第六章「民事法律行為」第三節「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第一百四十七條的解析吧!
  • 合同重大誤解的認定
    那麼合同重大誤解的認定是如何規定的?娜小欽律師為您整理了以下相關信息,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一、合同重大誤解的認定  在司法實踐中,當事人主張雙方存在重大誤解的情形較為普遍,尤其是在籤訂買賣合同等交易行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