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孩子送到輔導機構,家長們發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現象:輔導機構裡,大量的清華畢業生,而且越來越多,這些清華畢業生,一般都被稱為「小鎮做題家」。
這個名字的來源,一是去教培機構上學的清華北大畢業生,多是農村學生,二是這些學生在高考時,都取得了很高的分數,自己當年就是以刷題為生的,尤其擅長應試,所以,被稱為「小鎮做題家」。那些「小鎮做題家」收入特別高,像我們這樣的三線城市的培訓機構,老師都是一本普通一本畢業的學生,薪水都已達20k-30k一個月,更別提從清北畢業的大學生,60萬保底也並不稀奇。
儘管如此,家長們還是很懷疑,他們在想:我們自己的孩子,經過了高考,好不容易考上了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畢業後,卻要步「小鎮做題家」的後塵,將來還當一名培訓機構的老師?
但與此同時,家長們還是踴躍送孩子去做題,送孩子到「小鎮做題家」那裡,希望他們能帶領自己的孩子,一起衝鋒陷陣。
「小鎮做題家」,可以稱得上應該教育的「惡之花」!一邊宣傳應試教育,一邊高調地顯示出60萬保底、200萬年薪的待遇,真讓父母們五味雜陳。
在線教育的興起,產生了這樣一種現象,讓「小鎮做題家」有了很高的收入,但也讓我們開始反思教育的本質!全國辛辛苦苦培養來的高材生,就這樣「淪為」培訓機構的老師,為的是教自己的刷題技巧,好讓更多的學生進重點大學,這種現象,正常嗎?
一些家長對「小鎮做題家」持讚賞態度,認為他們教得好,真的很好,比線下的一些學校老師強多了,學得很好,更孩子跟上這些人。不要扯什麼刷題的事,刷題也要靠本事,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刷的,人家能力就是強,憑本事吃飯有錯嗎?
沒錯,在教育逐漸走向功利化的今天,賺錢,並沒有什麼不對。
錯的也許整個教育制度吧!花了這麼多人力物力培養的清華北大畢業生,要麼出國留學一去不回頭,要麼一頭扎進教培機構埋頭苦苦賺錢,科研誰來搞?發明創造誰來搞?難道要考職高的學生嗎?
確實,有些不正常!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