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煩惱
經常聽到有家長抱怨,我生了個什麼孩子呀,太鬧騰了,一刻也不能安靜,如同孫悟空大鬧天宮,把家裡翻了個底朝天!我真受不了了。我真想把他在塞回我的肚子裡去呀!哎
家長如何界定孩子是在發展創造力。還是在搗蛋,犯錯。觀察,傾聽分析孩子行為背後的初衷,再下判斷。因為,很多時候我們認為的&34;未必真是錯
一個習慣探索,精力充沛的孩子在家裡的表現往往都是這樣的,他們樂此不彼的探索身邊的新素材,並且總能找到運用這些素材的方法。
他們會到處去翻,把抽屜翻個一團糟,把玩具都拆掉,似乎總有能讓他們產生靈感的東西等著去開發,並且會孜孜不倦的探索求知。有時大人看不懂孩子的行為,他們到底在翻什麼?找什麼?
其實我們不知道的是,孩子天性好動,也就是大人嘴裡愛鬧騰的孩子,背後藏著的是一顆創造力的種子。愛探索的孩子就像海綿一樣,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不斷吸收知識,總會天馬行空的思考未知的事情。
對於有創造思維的孩子,家長在日常中要更好地鼓勵和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而不是扼殺。
馬雲曾經說過:"未來不是知識的競爭,而是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競爭,是學習能力的競爭,是獨立思考的競爭。
從司馬光砸缸救人這個典故裡,我們就能看到,在發生有人掉到水缸的意外時,司馬光選擇的是拿起大石頭直接砸了水缸,其他小朋友卻選擇跑去找人。
拿石頭砸缸,這其中不光有司馬光的機智勇敢,還包含了司馬光的創作性思維發光的體現。把缸砸了水流出來了,掉在水缸裡的孩子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救。
而選擇跑去找大人的孩子,大人找來了水缸裡的孩子還能有生還的希望嗎?這就是知識和創作力的區別,有知識不等於有創作力
如何才能更好的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1, 允許孩子探索新鮮事物
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對於孩子奇思妙想的行為,家長放手讓孩子去做去嘗試。哪怕失敗了,哪怕損壞了一些物品,也要放手讓孩子去做,其實在失敗中孩子得到的是創新的經驗
2, 培養孩子動手操作的能力
要想擁有很強的創造力,首先要有動手操作的能力。如果只有發達的腦子,缺少動手操作的能力,再好的理念也會是紙上談兵。
放手讓孩子去幹他們喜歡做的事情,讓他們有動手操作的欲望。在生活中讓孩子去幹力所能及的家務,刷碗,掃地,洗自己的衣服,整理自己的房間,做簡單的飯菜。孩子在做家務中,培養出的是生活的技巧,和動手操作的能力,以及獨立自主的品行。
對於孩子提出的一些想要做的事情,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家長不斥責、不阻礙孩子合理的要求和嘗試。如果孩子需要家長幫助去完成時,家長要支持協助,創作力就是在動手操作中激發出來的
3,允許孩子自由的表達
很多孩子提出的問題表達的意願,在家長看來,是不可思議,文不對題,牛頭對不上馬嘴。可實際上,卻很可能是一位未來偉大的發明家或科學家,在他的童年中的一個有創作力所產生的第一個思想火花呢!家長千萬不要把珍貴創新力火種扼殺在搖籃裡
你的孩子具有創造力嗎?
他是否具備如下的特徵:
1.努力嘗試別人認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2.喜歡探索,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
3.質疑長輩和老師制定出事物的規律
4.遇事有主見,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未來有創造力的孩子才能成為國家的精英
專家說法:
如果你的孩子對事物總有著不斷的好奇心,總是在不停的探索,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真棒!每個孩子都擁有與生俱來的創造力,它是一枚種子,需要我們澆灌,讓它發芽開花!讓我們一起來呵護孩子的創造力吧!
創造力與生俱來更需要父母精心呵護
請關注夢雨幼兒教育,為了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我們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傾聽您的意見建議,共同分享育兒之路的感悟和心得。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