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effrey Lehman
【編者按:8月6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與美國卡特中心共同舉辦中美民間外交視頻對話會。友協林松添會長、卡特中心執行長亞歷山大、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歐倫斯以及來自中美兩國學界、企業界、媒體界和非政府組織代表出席了會議。美國前總統卡特向對話會發了賀信。以下是紐約大學上海分校雷蒙副校長(Jeffrey Lehman)的在會上的發言,由本站謝鴻雁根據錄音整理和編譯。】
Jeffrey Lehman
眾所周知,從1972年到2020年,美中高校在加強雙邊關係方面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數百萬中國學生赴美留學,雙方合作進行的研究工作蓬勃發展,大多數科學成果由美國和中國的學者共同完成。之前的這些合作有三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明確界定的個人位置。在任何一時期,任何一個瞬間,任何人都位於一個明確界定的地方——一國境內。並且,國家的地理邊界在大多數情況下並不重合。第二個特點是明確界定的軍事科技。總體來說,只有小部分技術具有重大的軍事意義。第三個特點是我所說的學術思想的非專有性。高校研究本應為生產公共產品服務。除小部分軍事技術研究和商業性發明成果之外,研究成果都發表在世界各地發行的期刊上。任何人都可接觸到這些研究成果並加以利用。
在一個明確界定個人位置、明確界定軍事科技和學術思想非專有的世界中,大學作為世界性探索知識的殿堂,按照世界普遍接受的標準,執行其核心使命,各民族國家都樂見其成。因此,學生和教授可以週遊世界。例如,他們可以從多倫多大學來到羅馬訪問。無論是加拿大政府,還是多倫多大學都沒有試圖在他們離開期間控制他們的行為。在訪問結束回到加拿大時,他們通過在外訪學吸收的新知識助力加拿大的學術建設。
但是如今,由於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的出現,個人的「地理」位置不再被明確界定。公民和政府同時都在各抒己見。此外,科學技術不再具有明顯的民用或軍用的區別。似乎所有東西都有雙重用途。學術研究被認為是私人擁有的。大學的研究成果——有利可圖的智慧財產權創意,被視為由一所大學甚至一個國家所擁有。目前這種新發展嚴重破壞了美中兩國關係。比如,學生在國外學習時,他們會感到進退維谷。一方面他們要遵守當地大學的規範。一方面,如果他們這樣做了,可能會面臨本國政府的制裁。現在,當一位教授在海外與同事共事時,他們會擔心對方是否認為他是在故意輸出本國的知識;在辦公室裡談論問題時,他們不得不擔心自己是否洩露了機密。因為即使是抽象的數學證明,之後也可能被視為具有潛在的軍事意義的研究成果。
所以,為了人類的利益,我們必須及時制止這些情況。大學作為世界性求知殿堂,需要得到各國政府的尊重。學生在求學時,無論是面對面還是在線,他們需要被允許並被期望遵守學校的規則。這意味著尊重他人的想法,甚至是明顯被誤導的想法。這意味著對政治不正確的人進行批判,而不必擔心受到排斥或懲罰。這意味著各種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我認為,國家有權懲罰間諜和小偷,懲罰那些竊取軍事技術、盜竊智慧財產權、走私寶貴的發明成果的人。但是,各國政府不應利用這些標籤將學者們的正常學術貢獻定性為犯罪。
作為上海紐約大學,我們感到非常幸運。我們作為世界性求知聖殿的地位已經並將繼續受到兩國政府的尊重。我們所珍視的校園文化依然強大。
但我認為我們都應該繼續深思。我認為,在薛瀾的評估和建議中,在一個缺少明確界定的個人位置、軍事科技和對學術思想的非專屬理解的時代,如何更普遍地維持這種平等,是我們所應該探討與思考的。非常感謝。
【來源:中美印象首發,文章不代表本站觀點。2020年8月15日。轉發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