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神廟」上市讓曲江文旅賺足了眼球,然而在多方的質疑與指責之下,其抹去景區介紹中「廟」字的狡黠之舉多少透露了其上市圈錢的迫切心情。
賺錢沒有錯,文化產業也可以搞,但都必須以尊重傳統文化、尊重宗教信仰為前提。如若任由「曲江模式」肆意擴大,則可能會傷及歷史的根、文化的魂
作為神仙的趙公明一定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也會被「科技改變生活」。
「吾乃財神趙公明,見來人誠心叩拜,賜爾等幸福安康。」面對進入感應範圍的遊客,三維全息影像的財神爺突然開口為來人賜福,令旅者略顯驚愕。而這場充滿科技的互動,正發生在宗教氣氛濃厚的趙公明財神文化景區之中。這座佔地531畝的大型景區坐落在距陝西省西安市60公裡的周至縣。其主殿財神殿雖然外表宏大莊嚴,內部卻充斥著科技與商業的身影,讓前來祈福的遊客有些不知所措。
該景區中供奉著包括「華夏正財神」趙公明、「武財神」關羽在內的多位財神,然而其管理方西安曲江文化旅遊集團(下稱曲江文旅)卻不敢再稱其為財神廟。究其原因,無疑是與近日備受各界關注的財神廟借殼ST長信上市有關。
6月6日,ST長信發布公告稱,該公司的重組方案已履行完相關監管手續,重組將進入資產交割程序。這也意味著,曲江文旅的「借殼上市」行動,已經基本完成。但由於上市資產中包含財神廟景區的運營權,曲江文旅備受輿論壓力。
面對外界對於財神廟上市的質疑,ST長信工作人員於6月12日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目前並沒有得到有關部門否決財神廟上市的消息,公司仍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重組。」
無「廟」景區難掩頹勢
6月15日,法治周末記者來到「財神廟」採訪,景區內僅一位導遊帶領七八位遊客緩行於空曠的財神廣場中,財神像在烈日下顯得有些冷清。
門可羅雀的情景讓景區工作人員也顯得有些萎靡。據售票處工作人員介紹,景區自去年7月19日開園起,客流量一直不錯。近日可能受天氣影響才顯得低迷。然而,記者在園內卻發現遊客稀少另有內情。
原本最為吸引遊客的宗教祈福項目如今在景區內已經無從得見,燒香、祈福、捐功德等與宗教有關的盈利項目均被撤銷。「上個月還有的,最近可能被批得太多了,全都撤了。這讓來許願的遊客有些失望。」一位準備離開的導遊對記者透露。
同時被掩飾的還有財神廟的身份。
原曲江文旅副總、現ST長信董事楊濤曾表示:「並不是名字叫廟,就一定是個廟。」可能正是這句話,讓景區開始有所動作。從景區簡介石碑上可以發現,原本標識為「趙公明財神廟」的地方已經全都被人為塗去「廟」字,以此規避被稱為財神廟,只留下石板上扎眼的空白。而之前景區周圍的配套設施也都改頭換面,絕口不提廟字。只在景區員工的嘴裡,還能偶爾透露出景區之前的身份。
「這裡是財神廟嗎?怎麼沒見燒香許願的地方?去哪能拜財神爺呢?」記者詢問景區員工。
「當然是。正中間那座就是財神廟,財神爺就在最上頭。不過好玩的都在樓裡頭,你進去就知道了。」該員工告訴記者。
據了解,曲江文旅的收入主要包括門票和招商。但隨著景區取消宗教活動,遊客明顯減少,景區內商鋪收益也大幅下降,對曲江文旅的收入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因此景區內員工對遊客更是「一個都不想放過」。然而這座位於財神景區中心的財神殿,卻並非僅供遊客許願那麼簡單。
「你要是來旅遊,我們就是財神廟;你要是來問上市,我們就不是財神廟。」殿內工作人員對遊客給出了如此令人費解的介紹。記者發現,規模龐大的財神殿一樓已經被開發為商場,二層則是以科技產品為主的財神文化展示,其中包括三維財神圖像以及「黃金」搖錢樹等。在經過三層的茶室與書屋之後,遊客才能見識到位於頂層的財神像。但財神像前供人參拜的蒲團也已經被收回,以免讓人聯想起宗教。只有旅遊電梯的宣傳海報中,仍以「趙公明財神廟」標識景區位置。同樣的情景也出現在周圍的小型景區建築內。
「我們就是來拜財神的,如果所有跟拜神有關的東西都不在了,這不就成了一個完全的人造景區,那為什麼還要忽悠遊客來財神廟?」對於景區的這種做法,僅有的幾位遊客都表示不能理解。
然而記者在當地了解後發現,景區急於撇清跟財神廟的關係不單單出於輿論的壓力。事實上,財神廟的原址確實不在景區內。
為求上市粉飾身份
在當地人的介紹下,記者來到了距離財神文化景區約3公裡的趙大村財神故裡,而這裡,就是人們口中的老財神廟。
廟裡的道士告訴記者,老廟為明清建築,是周至縣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陝西省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儘管道路偏僻,但也曾香火旺盛。最近,由於財神景區的修建,加上交通線路的不便,來老廟供奉的遊客越來越少,更多想參拜財神廟的遊客都被導遊或旅行社帶去了財神景區。
駐廟的另一位馬道長透露,當地有關部門曾表示:「要麼拆掉,要麼封門。」以此希望將老廟拆除,在原址修建新廟;或者將老廟修成博物館,不再對外開放,不再接待香客,以免影響新財神廟的收入。但由於文物保護和趙大村村民反對等原因,最終曲江文旅選擇了在不遠處的一片荒地上建設新廟,也就是現在的財神景區。
「當時他們用的名稱都是『趙公明財神廟』,誰知現在自己就改了。」這位道長告訴記者。在當地人眼裡,始終認為新廟只是個打著財神廟名號宣傳的旅遊項目、人造景區,至於是不是財神廟,村民們都不置可否。
前有宗教人士和村民的質疑,後有輿論的指責,試圖擺脫財神廟身份的「財神文化景區」上市前景如何呢?
事實上,「財神文化景區」隸屬於西安曲江大雁塔景區。也就是說,就上市資產整體來看,「財神文化景區」其實只是曲江文旅中很小的一個部分,而且所謂進入上市公司的,也只是「財神文化景區」的運營權而已。但這小小的運營權,已經足夠挑動公眾的神經。
今年6月5日,國家宗教局一司副司長劉威曾公開表示,寺廟道觀是滿足信教群眾宗教活動需求的場所,是民間非營利組織。綜觀世界其他國家,從沒有將宗教活動場所打包上市的先例。
借著財神廟等文化景區的成功運營,借殼上市已進入尾聲的曲江文旅離成功僅一步之遙。「如果此次曲江文旅能成功借殼上市,或將刺激其他旅遊企業更多地選擇擴大宣傳、借殼上市的方式來進入資本市場。」興業證券旅遊業分析師劉璐丹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但這也意味著,如果失去了「財神廟」這一宣傳噱頭,曲江文旅的上市成績難免平添了幾分阻力。
文化為地產鋪路
難道曲江文旅真的會指望景區門票收入支撐起上市重擔嗎?似乎並非如此。
曲江樓觀道文化展示區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我們非常明確旅遊景區的運營管理業務,目前是公司的利基也是核心業務,但從長遠角度看,以旅遊景區為基盤,以景區所表現的主題文化為線索,發展相關文化衍生業務,才是重中之重。」該負責人表示,文化衍生產業包括商業演出,圖書出版等。
不過,還有一項重要的「衍生品」,該負責人卻並未透露,那就是「地產」。
記者在財神文化景區附近發現,財神廟、樓觀臺、延生觀、化女泉以及農博園五大景點幾乎都處於相鄰位置,形成「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景區周圍土地均已荒廢。
當地村民告訴記者,這附近曾經都是農民的耕地,隨著曲江文旅來這裡開發景區,就都以土地流轉的名義轉讓了。現在這些計劃外的土地也屬於曲江文旅,雖然還沒有開發,但將來很可能變成房地產項目和休閒度假場所,就像財神景區對面新建的商業住宅區一樣。
記者就此事諮詢曲江文旅相關人士,其公司人員介紹稱,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包括了歷史文化旅遊景區和觀光農業示範區,規劃面積33平方公裡(約460畝)。然而據當地「被轉讓」居民統計,曲江文旅在樓觀鎮已經徵用的土地大概已經達到了3000畝,是原規劃的6倍。如果周圍土地都得以順利開發,曲江文旅將獲利不菲。
這種以發展文化產業為名開發地產的手法在曲江早已不是新聞。事實上,大名鼎鼎的曲江模式的核心就是地產項目。
所謂曲江模式,往往是先通過圈地,然後進行文化藝術炒作、宣傳文化傳說;然後建設主題公園,引來遊客和現金流;最終,引導周邊土地快速升值。
以大雁塔為例,雖然大雁塔屬於國家5A級景區,無法直接進行運營,但通過宣傳大雁塔與唐僧的關係,讓大雁塔廣場兩側兩萬多平方米的仿唐商業鋪面很快售罄。2003年12月31日大雁塔北廣場開放,第二天,曲江的所有土地在原有基礎上每畝加50萬元,而一年後,該地段周圍的地價增長了3倍多。而隸屬於大雁塔景區的財神文化景區,無疑正成為下一個「美好的傳說」。
對此,西安交通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呂曉寧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曲江新區從2002年開始,先後投資300多億元建成了大唐芙蓉園等一批重大文化旅遊項目,但10年間,新區房價也從每平方米3000元漲到了1萬元。「曲江模式」製造了土地增值暴利,土地出讓金成為曲江新區的重要收入來源。
不過,以往地方政府、地產商和曲江團隊各方共贏的格局已經開始出現隱憂。「在房地產新政裡,以土地收益推動城市發展和完成產業布局的模式將面臨極大挑戰,因此各地開發商的信心正遭受動搖。」一位西安房地產開發商對記者分析道,「此前曲江模式的成功,是因為之前曲江開發的地產都緊鄰西安市區,有炒作房地產的市場基礎。而這次財神文化景區距離市區很遠,除了遊客少有買家光臨,通過文化使地產增值的鏈條很難實現。如果景區周圍房地產開發不能達到預期的收益,那麼對景區巨大的前期投入將很難收回。」
商業化刺痛文化之魂
「在曲江,文物一直只是商業的陪襯和道具。」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館長吳永琪曾如此公開表示。而這句話,正發生在財神文化景區身上。
包括財神廟所在的曲江樓觀臺中國道教文化展示區在內,大雁塔、大唐芙蓉園、西安城牆、法門寺、大明宮遺址公園等西安甚至陝西的大部分文化遺產如今都在被曲江模式所「開發」,但最後,文化產業往往成了周邊地產漲價的藉口。
對此,不少西安當地學者認為,曲江是一個先行者,踐行了「皇城復興」計劃,沒有它,西安的「皇城復興」計劃到現在可能還啟動不了。
但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發展諮詢中心主任張寶通則認為,文物身上有歷史信號,如果被過度商業化開發,這些歷史信號會逐漸減弱,甚至消失。就算曲江模式不錯,也沒有必要在全陝西推廣。文化遺產「被曲江化」可能會傷及歷史的根、文化的魂。
面對法門寺,財神廟等宗教機構屢次被傳出上市消息,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園持法師如此評價:文化作為人類智慧的傳承,由外在和內在兩個範疇組成,如佛、儒、道闡述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屬於內在精神範疇。為了經濟利益大搞「文化產業」,在不能對內在精神加以尊重的情況下,歷史文化遺存的真正價值尚不能正確認識,繼承發展也將成為無本之木。
但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在想方設法爭取老財神廟旅遊收入之後,曲江文旅為求上市,又不惜自己擦去「財神廟」相關信息,欲以「財神文化景區」獨善其身。「如果隨意變更身份就可以輕鬆上市,難免將成為其他公司忽視資產真實性的藉口。」從事證券業務的律師臧小麗對記者說。
對此,共贏經濟研究所所長馬國書也對法治周末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股票上市明碼標價,但文化生活本不應如此。但現在,大多數文化產品都已經被商品化開發。在財神文化景區上市的同時,精神、文化活動已經通通變成了利益交換活動,這無疑違背了文化產業開發的初衷。」
劉璐丹對記者分析稱,曲江文旅借殼上市符合資本市場的操作,但是其不應將財神文化景區的運營權打包捆綁上市,這樣做有可能為其帶來相反的效果。民俗宗教本就屬於精神文化領域,現在已經被弄得過度市場化,一旦景區失去了財神廟民俗宗教的本質,將影響到民眾的日常信仰活動,無疑也將對公司業務產生影響。因此,曲江文旅可以借殼上市,但應先要清理資產,將財神廟、大雁塔等宗教場所剔除在上市公司之外。
臧小麗還提醒到,目前針對財神廟景區資產借殼上市,沒有相關的法律和規章的規範條列。這無疑凸顯維護宗教信仰的法律規範缺失,也就亟待相關管理部門通過此事去反思,去制定相關規範管理制度,以加強對民間宗教組織和產業的管理和保護。
【眾說紛紜財神廟】
◎「財神廟」主事者振振有詞,此廟非彼廟,宗教場所不得上市,可「財神廟」雖然叫廟,卻只是個景區。幾句辯詞,盡現狡黠,一邊把「廟」之魅作為最大賣點;另一邊說其實並不是那麼回事。「財神廟」豈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遊客面前蒙上宗教的面紗,在股市面前慷慨講演美妙的商業邏輯和盈利思路。
———蘇容若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特約觀察員
◎公共資源集團化,集團資源個人化,最終所有的溢價、套取的資金,通過模糊的地方預決算,到了該去的地方。試想一下,如果全球所有的政府公共資源從羅浮宮到黃石公園、故宮全部打包上市,如果所有的宗教資源,西班牙巴塞隆納城的教堂、柬埔寨的吳哥窟、中國的法華寺全都打包上市,這樣的資本市場離天堂有多遠?離地獄有多近?
———葉檀財經評論員
◎財神廟借殼上市是一出資本市場的鬧劇,其荒誕的背後則是無底線的市場運營,也說明股市規則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而需要警惕的是,即便財神廟這次不能捆綁進上市公司裡,也不能就此結束,還應立法禁止宗教場所上市;並梳理已上市公司的資產構成,對於那些已經把宗教場所打包上市的公司,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將宗教資產退出資本市場,還宗教界一個清靜。
———江德斌時事評論員
記者李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