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耕讀傳家」蘇家塘:秀美鄉村的...

2020-12-23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南昌11月17日電(記者 侯倩倩)「耕讀傳家久,詩書濟世長」。在上饒市橫峯縣,有一個生態優良、民風淳樸的小村莊——蘇家塘,這裡的村民自古就崇尚讀書,善於農耕,「種好田、讀好書、做好人」是蘇家塘人世世代代追求的目標。近年來,這座文化氛圍濃厚的小山村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治理環境,發展經濟,從一個房屋破舊、雜草叢生的落後村,成長為遠近聞名的秀美鄉村。

  蘇家塘村的民居。中國青年網記者 侯倩倩 攝


  「全面整治、生態宜居」,為了全方位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打造生態宜居鄉村,橫峯縣大力推進「五拆五清」和「圍牆革命」,拆違章房、廢棄房、危舊房、圍牆、鋼棚,清垃圾、淤泥、雜物、路障、雜草。「五拆五清」之後的蘇家塘,空閒土地一下子多了起來,村子在這些整合出來的空地上發展庭院經濟,種植了1134株馬家柚。今年的馬家柚套袋近8000個,至少可以增加集體收入8萬元。增加了的收入又被用作村莊的管護和治理,村裡按照「五定包幹」(定管護範圍、定管護標準、定管護責任、定管護經費、定考核獎懲)的要求,明確了2名保潔員和5名管護員,從源頭上解決了長效管護機制問題。

  蘇家塘村居民庭院裡種植的馬家柚。中國青年網記者 侯倩倩 攝


  被拆除的房屋和圍牆留下來的廢材料也沒有被浪費,村子裡鋪路用的紅石和青磚就是來自於這些廢材料,真正做到了變廢為寶,生態建村。路旁利用瓦罐、磨盤等物件進行點綴,就地取材,營造了留有鄉愁、疏密有間、竹林搖曳的鄉村美景。
  秀美鄉村的建設不僅帶來了環境上的改變,也帶動了蘇家塘旅遊業的發展。青磚白牆的民居掩映在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中,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打卡。村民自家經營的農家樂迎來送往了一批又一批客人,果園裡的遊客興高採烈地體驗著採摘的樂趣。旅遊業的發展實實在在地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激發了他們創業的熱情,讓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找到了新的致富方法。
  「笑臉最珍貴、人心最溫暖、支持最重要」,這是橫峯縣縣委政府提出的所有農村工作成功與否的衡量標準。現在的蘇家塘村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鄰裡更和睦。在村禮堂的牆外,掛著全村67戶村民的笑臉圖,盡情彰顯了他們的幸福指數。

相關焦點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荊楚大地的「幸福江」:觸摸綠水...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荊楚大地的「幸福江」:觸摸綠水青山裡的人間煙火■中國軍網記者 賀書引中國第一大河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山清水秀 日出江西
    舊時樓閣和現代新城的交融(王西洛 攝)一路走來,風景宜人的長江岸線最讓人難忘。浩浩長江奔流向東,江岸上則是另一條「歷史長河」,舊時樓閣質樸典雅,現代新城欣欣向榮,大大小小的碼頭有序地忙碌著,農田、樹草、石山、淺灘點綴其間,融匯成一幅既有詩情畫意,又有時代新風的天地大作。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南京濱江帶綠色蝶變 繪就長江...
    南京河西魚嘴棧道 受訪對象供圖把「化工區」變濱江風光帶,改破舊油庫成「網紅打卡點」……11月12日,記者隨中央網信辦「共舞長江經濟帶 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在長江南京段沿線採訪發現,美麗古都濱江帶實現了綠色「蝶變」,繪就長江經濟帶上的生態美景。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江西吳城特色候鳥小鎮:繪出鄱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在線記者 王長宇)11月17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活動走進江西吳城特色候鳥小鎮。全面分析噪聲、燈光等因素對候鳥的影響,所有引入項目不得幹預、驚擾候鳥,放棄引入熱氣球、音樂節等娛樂項目,不發展夜間經濟。如今,通過一系列的綜合治理,吳城特色候鳥小鎮維護了生物的多樣性,也為長江經濟帶的建設起到了示範作用。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江西永修吳城鎮:打造候鳥特色...
    11月17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採訪報導組來到吳城特色候鳥小鎮,採訪報導當地將其打造為特色候鳥小鎮的經驗。吳城鎮地處永修縣東北部,鄱陽湖西汊,將吳城鎮打造為特色候鳥小鎮主要是基於它特有的優勢,吳城鎮地處世界A類候鳥保護區和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而鄱陽湖乃世界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白鶴和白鸛群體越冬所在地。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綠水青山,物華天寶,這裡是江西
    11月9日至19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的「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分東西兩條線路,在重慶、江蘇、安徽、江西、湖北、雲南開展為期11天的線下實地採訪。
  • 共舞長江經濟帶的湖南舞姿:三場舞跳出「龍腰」婀娜
    紅網時刻記者 吳公然 長沙報導   如果把蜿蜒的長江經濟帶看作是一條奔向大海的巨龍,那麼處於長江中遊地區的湖南就屬「龍腰」。要舞好這條巨龍,湖南的位置非常關鍵,扮演著長江經濟帶連接上下的角色。長江沿線11個省市如何共舞?兩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驚豔時光!長江南京段飄出綠絲帶
    據介紹,「幕燕片區化工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作被選為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轉型發展的典型案例。隨著化工企業的全面停產搬遷和生態修復,幕燕片區開啟從「傳統工業」向「現代服務業」的華麗轉身。「目前,總投資約500億元的華潤華發萬象天地、招商花園城等一批商貿綜合體、區域總部相繼落地。
  • 當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湖北省地處長江中遊,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和三峽壩區所在地,在長江經濟帶建設和長江生態保護中肩負著特殊責任。
  • 美麗鄉村·印象|耕讀傳家—金堂縣金箱村
    金箱村,所屬金堂縣五鳳鎮,這裡是遠近聞名的水果之鄉,也是著名哲學家賀麟先生的出生地,整個村子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被一種「耕讀文化」所薰陶著!
  • 打造高質量發展黃金經濟帶
    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畫卷  ——訪江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殷美根  本報記者賴永峰劉興  為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江西把長江江西段與「五河(贛江、信江、撫河、饒河、修河)一湖(鄱陽湖)」作為一個系統整體,開展保護修復,全面推進全流域治理,築牢了長江中下遊生態屏障。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走進南京濱江風光帶:用生態...
    記者了解到,李雲霞口中所描述的燕子磯新城屬於南京幕燕濱江風光帶,位於南京城北的長江之濱,江岸線全長8.5公裡。近年來,南京市政府加大了對長江岸線的科學、系統化治理,原先居民印象中的「髒」、「亂」、「差」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幕燕江濱的風景如畫,遊人如織。
  •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在我市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 南昌吉安上饒市委書記部署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三地市委書記傳達中央與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會議精神  12月10日,省委、省政府召開江西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擴大)會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部署電視電話會議。會議傳達了中央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精神,現場觀看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和省公安廳暗訪拍攝的警示片。
  • 河海大學以「四個能力提升」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河海大學充分發揮學校特色優勢,加快水利工程學科建設,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成立研究機構,提升長江大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支撐能力。聯合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等單位機構,組建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設立水生態與環境、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工程技術、岸線保護與綠色航道、智慧水利、綠色發展戰略等六個研究中心,構建完善綠色產業體系、綠色運輸體系、綠色城鎮體系,為長江大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搭建科研平臺,提升服務長江大保護的科技創新能力。
  • 報告顯示:上海引領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能力效應明顯
    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0)」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長江經濟帶各城市的協同發展能力前三強城市依次為:上海、杭州、武漢,其中上海以66.01分位居第一,連續6年位居榜首,龍頭作用顯著。
  • ...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奮力推動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抓好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奮力推動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省委副書記、省長、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組長李國英,省政協主席張昌爾,省委常委,省政府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會議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精神,觀看了2020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審議通過了《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加快建設新階段現代化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的意見》。
  • 耕讀文化: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千百年來,中國古代不少文人學士對耕讀生活十分推崇。一些士人給自己的書房畫室起了諸如「耕讀軒」「耕讀山房」等名。詩詞歌賦中,也常見關於耕讀生活的描述。如東晉陶淵明《讀山海經·其一》:「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元代王冕《耕讀軒》:「犁鋤負在肩,牛角書一束」,明代徐勃《過荊嶼訪族兄文統逸人隱居》:「半榻暮雲推枕臥,一犁春雨挾書耕」。那麼,耕讀文化是如何形成發展的呢?
  • 鄉村蝶變⑥丨陳村仙湧村:千年花果之鄉傳承理學文化,耕讀傳家迎新生
    村改就像一根扁擔,一頭挑著高質量發展,一頭挑著鄉村振興。仙湧借力村改,正在推行「農業+工業+商業+文業+旅業」的綜合發展模式,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抓手、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著力在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上下功夫,全面開創陳村鎮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和鄉村振興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