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寧坤先生:「我歸來,我受難,我倖存!」知行君:謝謝您

2020-12-25 知行翻譯公司

「Yet high over the city our line of yellow windows must have contributed their share of human secrecy to the casual watcher in the darkening streets, and I was him too, looking up and wondering. I was within and without, simultaneously enchanted and repelled by the inexhaustible variety of life."

「這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我們這排高高地俯瞰著城市的燈火通明的窗戶,一定讓街頭偶爾抬頭眺望的人感到了,人類的秘密也有其一份在這裡吧,我也是這樣的一個過路人,舉頭望著詫異著。我既在事內又在事外,幾杯永無枯竭的五彩紛呈的生活所吸引,同時又被其排斥著。」這段話是美國作家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以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市及長島為背景的中篇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一段話。

這部小說問世之後,奠定了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成為20年代「爵士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這部作品以象徵手法展現了「美國夢」傳奇之下的嘲諷及悲悵,這部小說走入國內,離不開翻譯它的譯者巫寧坤先生,巫寧坤先生於1920年生於江蘇揚州,1939年至1941年就讀於西南聯大外文系,師從沈從文卞之琳等,1943年赴美擔任中國在美受訓空軍師的翻譯,在美期間,巫寧坤先生攻讀了英美文學博士學位,在尚未完成博士論文時受國內愛國人士之遙毅然歸國任教。

1957年巫寧坤受「反右運動」影響被劃為極右分子,在北大荒勞改過,也被關過牛棚,後來錯劃右派改正後,巫寧坤先生返回學校任英文系教授,直到1991年退休後定居美國,在2019年8月10日,不幸的消息從美國傳來,巫寧坤先生在美國逝世,享年99歲,巫寧坤先生在一次受訪中,把自己的前半生歸納為「我歸來,我受難,我倖存(I came. I suffered. I survived.)」

巫寧坤先生和《了不起的蓋茨比》之間的緣分要從改革開放以後說起,那時巫寧坤先生剛被平反,在1980年,《世界文學》雜誌請他翻譯《了不起的蓋茨比》,面對這個請求,巫寧坤先生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他通過自己對小說發生的背景的深刻了解,和對美國發展的認知,完美的詮釋了《了不起的蓋茨比》,該部小說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於2006年8月出版,並且獲得很高的評價。

知行君覺得雖然巫寧坤先生已經逝世,但是他為後來者留下了豐富的精神寶藏,他對中外文學的深入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俗話說:「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也希望我們這些後來,能夠秉承他們的深意砥礪前行,為中外文化交流奉獻自己。最後知行君想說:巫老,一路走好!

相關焦點

  • 「我歸來,我受難,我倖存」翻譯家巫寧坤逝世,終年99歲
    美國當地時間8月10日,著名翻譯家、英美文學研究專家巫寧坤逝世,終年99歲。圖片來源:紀錄片《西南聯大》截圖巫寧坤出生於1920年9月,江蘇省揚州人,後師從沈從文、卞之琳等人。巫寧坤的翻譯作品包括《手術刀就是武器——白求恩傳》《了不起的蓋茨比》等。巫寧坤把自己的前半生歸納為「我歸來,我受難,我倖存」。網友評論巫寧坤簡介巫寧坤,中國著名翻譯家,英美文學研究專家。1938年,他作為揚州中學的一名流亡學生來到了武漢,參加了軍事委員會戰時工作幹部訓練團受訓三個月。
  • 紀念|著名翻譯家巫寧坤:我歸來,我受難,我倖存
    美國當地時間2019年8月10日,著名翻譯家、英美文學研究專家巫寧坤逝世,終年99歲。巫寧坤出生於1920年9月,江蘇省揚州人。1939至1941年就讀於西南聯大外文系,師從沈從文、卞之琳等人,1943年赴美擔任中國在美受訓空軍師的翻譯。
  • 著名翻譯家巫寧坤逝世:「我歸來,我受難,我倖存」
    巫寧坤。晚年的巫寧坤曾用九個字總結自己的人生:「我歸來,我受難,我倖存。」受難像一根綿延不斷的線索,貫串著生活和歷史的戲劇。或許恰恰因為受難,在一個人的生命中佔有一個無比重要的地位,所以一個丹麥王子的悲劇,或是杜甫盪氣迴腸的詩篇,才以人生悲劇的壯麗使我們的靈魂升華。」我們曾在2005年採訪到巫寧坤本人,他向我們講述了他從事翻譯工作的故事。在此我們將原文再次推送,以表紀念。
  • 著名翻譯家巫寧坤逝世:「我歸來,我受難,我倖存」 - 文化 - 新京報網
    巫寧坤。晚年的巫寧坤曾用九個字總結自己的人生:「我歸來,我受難,我倖存。」受難像一根綿延不斷的線索,貫串著生活和歷史的戲劇。或許恰恰因為受難,在一個人的生命中佔有一個無比重要的地位,所以一個丹麥王子的悲劇,或是杜甫盪氣迴腸的詩篇,才以人生悲劇的壯麗使我們的靈魂升華。」我們曾在2005年採訪到巫寧坤本人,他向我們講述了他從事翻譯工作的故事。在此我們將原文再次推送,以表紀念。
  • 著名翻譯家巫寧坤逝世,生前總結自己人生:「我歸來、我受難、我...
    從舊金山離開美國之前,他在芝加哥大學的同學李政道還專程前來送行,為他整理行裝,並用端正的大字在他的那些箱子上寫上「北京燕京大學巫寧坤」。回國後不久,由於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巫寧坤被派往南開大學任英美文學教授。1957年巫寧坤被劃為「右派」,被押往監獄的巫寧坤對漫長的改造沒有心理準備,只隨身攜帶了兩本書《杜甫詩選》和《哈姆雷特》。
  • 《了不起的蓋茨比》譯者、著名翻譯家巫寧坤逝世
    美國當地時間2019年8月10日,著名翻譯家、英美文學研究專家巫寧坤於逝世,終年99歲。巫寧坤出生於1920年9月,江蘇省揚州人。1939至1941年就讀於西南聯大外文系,師從沈從文、卞之琳等人,1943年赴美擔任中國在美受訓空軍師的翻譯。
  • 老留學生巫寧坤的傳奇人生
    1983年我考入國際關係學院英文專業研究生時,導師巫寧坤先生正在美國做訪問學者。我因為不曾在本院讀過本科,所以從未見過巫先生。入學後大概過去一個多學期了,有一天在校園裡,同班同學惠指著前面一個背影說,看,那就是巫先生。他當時已64歲。「看上去好年輕啊!」我脫口而出。晚年巫寧坤此前,我對巫先生的印象完全是抽象的。
  • 拍場一瞥︱鮮為人知的巫寧坤歐洲之行
    巫寧坤定居維吉尼亞州的Reston鎮後,為了方便照顧,巫一村住在距此只有20分鐘車程的Wolftrap,並負責搭載雙親遠行。巫寧坤有另有長子巫一丁、女兒巫一毛,77年雙雙被大學錄取,後均定居美國。義大利為紙上行旅的第一站,這張明信片取景於梵蒂岡,李怡楷自幼即受洗,巫先生身處彈丸之國仍念及老妻。李怡楷的天主教徒信念如「好人受難,堅強忍耐」,也讓巫先生捱過了漫長的饑饉生活。
  • 《了不起的蓋茨比》譯者巫寧坤去世,享年99歲
    採寫 | 潘文捷編輯 | 黃月據《新京報》報導,翻譯家、英美文學研究專家巫寧坤於北京時間8月10日下午3時20分在美國去世,享年99歲。巫寧坤1920年出生於揚州,1939-1941年在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讀書。在當時的教員中,沈從文是他的遠方親戚,給他送書時寫的是「寧坤表弟」;他與卞之琳也相識,當時卞之琳在追求巫寧坤的表姐張充和,為他介紹了很多外國文學作品,他形容看這些書的過程「從不懂到半懂,從半懂到懂」,「對我影響很大」。在西南聯大的日子,巫寧坤除了看書就是寫東西。
  •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悼念著名翻譯家巫寧坤先生
    北京時間8月10日15時20分,著名翻譯家、英美文學研究專家巫寧坤,於美國逝世,享年99歲。巫寧坤先生出生於1920年9月,江蘇省揚州人。抗日戰爭期間,就讀於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1946年9月,成為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曼徹斯特學院唯一的外國學生。後進入芝加哥大學攻讀英美文學博士學位。
  • 戴煌:巫寧坤教授回國落難記
    (一)  2004年春天,巫寧坤先生偕老伴李怡楷女士應邀回國,參加燕京大學校慶。我和他素昧平生,只有文字之交。當時,他們住在南四環一親戚家裡,巫先生給我來了電話,想和我晤面,並去拜訪李銳老。一向為人謙遜已近米壽的李銳老,說什麼也不肯勞駕巫先生,定要和我一道去南四環會他。
  • 巫寧坤:滄海一滴淚
    他的大女兒,也就是巫寧坤先生的孫女,目前也就讀於耶魯大學。我在家長群裡看到巫一村這個名字時,就覺得似乎在哪裡看到過,對了,我在網上曾經看到過巫寧坤先生的女兒叫「巫一毛」,果然,一問之下我大為驚喜,我立刻和巫一村兄說我是您父親的鐵粉,《一滴淚》是影響過我人生的重要書籍!於是,趕緊約定一村兄,我一定要到華盛頓看望您父親,以當面表達我對老人家的敬意。
  • 翻譯家巫寧坤:他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不再歸來
    學生郭中迅回憶起這位老師總是從「神」到「人」來回交替:「巫先生授課,就好像物理系的學生遇見了愛因斯坦……但在公共澡堂遇見先生時,他又是如此接近生活。」2017年秋,巫寧坤與妻子李怡楷合影。巫寧坤的前半生輾轉國內多地,飽經磨難,後半生退休留美,過起了做揚州菜、搓麻將的自在生活。學生郭中迅回憶起這位老師總是從「神」到「人」來回交替:「巫先生授課,就好像物理系的學生遇見了愛因斯坦……但在公共澡堂遇見先生時,他又是如此接近生活。」生命的結尾,巫寧坤「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 巫寧坤走了,上帝落下了一滴眼淚
    — 01 —聽到巫寧坤先生去世的消息,還是有些意外。我欠了寧坤先生一筆債,從幾年前讀他的《一滴淚》開始,我就認定自己欠了他一筆債。我還曾託人到海外買他的書,希望領略他更多的文字和美好。後來在孔網上買到他的一本《孤琴》,當然只是複印本,但這已經足夠了,我從他的文字裡學到了一些東西,也印證了一些東西。這就夠了。
  • 巫寧坤的後半生
    學生郭中迅回憶起這位老師總是從「神」到「人」來回交替:「巫先生授課,就好像物理系的學生遇見了愛因斯坦……但在公共澡堂遇見先生時,他又是如此接近生活
  • 女兒的日記:「您是我的媽媽,我盼望您能早日平安歸來!」
    人民網長春2月4日電 2月3日一大早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臨時黨支部書記、ICU二組醫生李南就收到了大女兒班主任的微信,打開微信是女兒寫的日記,女兒寫道:在我心裡,您是我的媽媽,我盼望您能早日平安歸來!所有的語言都很蒼白,表達不出我的感受,我只希望您能早日平安歸來。
  • 謝謝您,教我、愛我、陪我長大
    今天,第36個教師節我們向老師「表白」謝謝您您辛苦了!學校方面也表示希望老師能安心養病不要太牽掛學生學生們都會等她健康歸來不斷前行,臻於至善您陪我一程我念您一生謝謝您,我的老師!
  • 把「請說」翻譯成「please say」,知行君:我以前也這樣
    就拿知行君來說,知行君有兩大口頭禪,分別是「請說」、「你別說,還真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和知行君的口頭禪一樣呢?在說這些口頭禪的時候,知行君也偶爾會秀一把自己蹩腳的英語,經常會把「請說」翻譯成「please say」,把「你別說」翻譯成「You don't say」,把「還真是」翻譯成「It's true.」有時候被公司的翻譯老師聽到這些,難免被他們狠狠嘲笑一番,因為知行君的這些翻譯屬於典型的「中式英語」,是不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