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t high over the city our line of yellow windows must have contributed their share of human secrecy to the casual watcher in the darkening streets, and I was him too, looking up and wondering. I was within and without, simultaneously enchanted and repelled by the inexhaustible variety of life."
「這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我們這排高高地俯瞰著城市的燈火通明的窗戶,一定讓街頭偶爾抬頭眺望的人感到了,人類的秘密也有其一份在這裡吧,我也是這樣的一個過路人,舉頭望著詫異著。我既在事內又在事外,幾杯永無枯竭的五彩紛呈的生活所吸引,同時又被其排斥著。」這段話是美國作家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以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市及長島為背景的中篇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一段話。
這部小說問世之後,奠定了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成為20年代「爵士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這部作品以象徵手法展現了「美國夢」傳奇之下的嘲諷及悲悵,這部小說走入國內,離不開翻譯它的譯者巫寧坤先生,巫寧坤先生於1920年生於江蘇揚州,1939年至1941年就讀於西南聯大外文系,師從沈從文卞之琳等,1943年赴美擔任中國在美受訓空軍師的翻譯,在美期間,巫寧坤先生攻讀了英美文學博士學位,在尚未完成博士論文時受國內愛國人士之遙毅然歸國任教。
1957年巫寧坤受「反右運動」影響被劃為極右分子,在北大荒勞改過,也被關過牛棚,後來錯劃右派改正後,巫寧坤先生返回學校任英文系教授,直到1991年退休後定居美國,在2019年8月10日,不幸的消息從美國傳來,巫寧坤先生在美國逝世,享年99歲,巫寧坤先生在一次受訪中,把自己的前半生歸納為「我歸來,我受難,我倖存(I came. I suffered. I survived.)」
巫寧坤先生和《了不起的蓋茨比》之間的緣分要從改革開放以後說起,那時巫寧坤先生剛被平反,在1980年,《世界文學》雜誌請他翻譯《了不起的蓋茨比》,面對這個請求,巫寧坤先生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他通過自己對小說發生的背景的深刻了解,和對美國發展的認知,完美的詮釋了《了不起的蓋茨比》,該部小說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於2006年8月出版,並且獲得很高的評價。
知行君覺得雖然巫寧坤先生已經逝世,但是他為後來者留下了豐富的精神寶藏,他對中外文學的深入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俗話說:「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也希望我們這些後來,能夠秉承他們的深意砥礪前行,為中外文化交流奉獻自己。最後知行君想說:巫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