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文:房地產稅改革不光要做加法 也要做減法

2020-12-12 房天下

施正文:房地產稅改革不光要做加法 也要做減法

每日經濟新聞   2015-08-08 07:31

[摘要] 在立法和改革的過程中,要處理好房地產稅對樓市短期衝擊以及與土地稅等其他稅費的關係等。此外,開徵時機、要不要設「免徵額」等問題都是焦點。

備受關注的房地產稅法,終於進入全國的五年立法規劃。

在立法和改革的過程中,要處理好房地產稅對樓市短期衝擊以及與土地稅等其他稅費的關係等。此外,開徵時機、要不要設「免徵額」等問題都是焦點。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財稅法研究主任施正文。在他看來,房地產稅改革體現改革方向,需合理設計稅種搭配,循序漸進推進。在增設一些稅種的同時,也應考慮是否對另一些相關稅種進行合併或裁撤。

房地產稅重在抑制投機行為

NBD:房地產稅正式列入立法規劃,那麼房產稅是不是真的要來了?該如何看待房地產稅改革?施正文:外界對於房地產稅立法和房地產稅開徵改革的關係始終沒弄得很清楚,好像這個法通過得越早,就越早開徵,就像環境稅,只要開徵全國就立馬執行。

其實,房地產稅法只是為地方提供一個法律依據,各個地方的稅收要素怎麼設計,比如面積和稅率等,地方有很大話語權,步調不可能是一致的,所以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沒有那麼大。

看待房地產稅改革要回歸本源,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表述是加快立法實施改革,這個定位十分科學,立法要快,改革要根據實際情況來。

如果有些城市根據實際需要,真的想徵收,但按照稅收法定原則,法沒出臺就無法徵收,缺少合法性。所以,早出臺就可以給想徵的地方提供法律依據。

NBD:房地產稅對樓市的具體影響在哪裡?

施正文:房地產稅的開徵有助於房地產市場的理性和穩健發展,有助於引導公眾正確看待房地產消費,樹立「房地產主要是居住功能,不是品」的觀念,並將對投機產生較大的抑制作用。

開徵房地產稅後,房產評估價值高就要多交稅,很多投機者就不會願意再買房,也有助於財富的調節。房地產稅是一種直接稅,也是一種財產稅,徵收如何做到公平合理,稅收怎麼使用,這將對我國法治建設起到促進作用。

NBD:房地產稅改革比單純開徵保有環節房產稅有哪些延伸?

施正文:現在房地產稅都在流轉和交易環節,居民保有再多房產也不用交稅,這就造成了房地產市場的和投機,也不利於財富調節。

按說有很多房子的人,其納稅能力就高,但事實這點沒有在現行稅收徵收中體現出來,這涉及到相關稅費的整合和優化。

需合理設計稅種搭配

NBD:據我了解,未來房地產稅體系會被梳理,此舉的意義是什麼?

施正文:在我看來,我國短期內可考慮降低土地稅稅率,不要搞累進稅率,因為其已經不能調節市場了,並且徵收也不規範。如果需求剛性,開發商可以轉嫁稅負,房地產市場就會更加過熱,因為它是流轉環節的稅。

土增稅可以改為比例稅率,但要嚴格徵收,維護稅法嚴肅性。也可考慮將房產稅和土地稅這些相關稅種合併為房地產稅。這樣既能增加房地產持有環節的稅負,又能降低房地產流通環節的稅負,終達到降低房價等目標。

NBD:房地產稅的外延還能到哪裡?

施正文:房地產稅在地方稅體制構建和直接稅體制構建中都很關鍵,財富調節、公平公正等精神都要在房地產稅中體現,它在推動公共治理和民主法治進程中有大的作用。

美國的房產稅收就比較成功,這背後體現的是政府治理水平的提高。目前,中國間接稅體制已經對對外貿易以及經濟發展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房地產稅改革也體現出改革方向。

NBD:房地產稅立法通過應該只是時間問題,配套改革會立竿見影嗎?

施正文:草案可能只會涉及房地產稅收要素的設計,但設計方案背後需要根據整個中國財稅現狀。比如,房產稅出臺了,土地稅還要不要?

房產稅還涉及到與土地出讓金的關係,稅收需要從多個環節、多個角度去介入,這樣才能公平分配,關鍵是如何設計合理的稅種搭配,這挑戰立法水平。

NBD:從徵收範圍來看,用什麼作為標準來界定比較合理?

施正文:現在無非就是按照套數或者面積,我傾向按照面積徵收,相對合理。

如果一些地方指向於高檔房的話,可能就不管套數了。我比較傾向按照人居面積,人均60平方米的話,三口之家就是180平方米。

另外,我認為國家需要設計的是免徵額的底線,不能突破。比如,國家規定人均60平方米免徵,地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提高一點。稅率,國家可能設定的是上限,這個地方不能突破。這是為了保證房地產稅可以逐步實施落地,慢慢擴大影響範圍。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房天下」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代表房天下贊同其觀點。

房天下APP優惠多,速度快

買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關注房天下北京特價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價房大平臺

相關焦點

  • 疲於做加法的大學生們,人生要有減法教育
    究其原因,正是因為當今大學從學校到學生都在忙著做加法,卻少有靜下來做減法、叩問自己究竟需要什麼的時刻。一直以來,大學被期望成為使學生自由發展、拓展眼界、挖掘潛能、探索自我專長的知識殿堂。然而遺憾的是,儘管大學提供了數不盡的名師課堂、先進的技術、多元的機會供學生遨遊探索,但學生面對豐富的資源往往並不懂得怎樣取捨。
  • 雅思詞彙的做加法與做減法
    這個工作有兩個方面,我們不妨稱之為「做減法」和「做加法」。   做加法的意義是補充我們所欠缺的詞彙。大量的實例告訴我們,具有大學英語CET6英語基礎的考生之中拿到已經成為出國基本要求的雅思閱讀6分甚至更高的分數的比例是相當高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你沒有達到和CET6要求相當的詞彙量(教育部大綱要求為5,500),則可能需要在雅思考試之前進行一定的詞彙記憶工作突破詞彙障礙。
  • 投資應該做「加法」還是「減法」
    □我要大類資產配置,所以我買了股基、指數基金、債券基金、海外QDII型、滬港深基金、黃金基金、商品基金。並不是購買了各類基金,就是資產配置了。面面俱到,反而賺不到錢。一定的資產配置能力,會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獲取更多的收益,還是要靠根據行情重倉一類資產,當然這風險很大且難。
  • 蔡英文「便宜的加法」與「偷懶的減法」
    臺灣《中國時報》30日發表署名黃丙喜的評論指出,改革的大旗不是那麼好揮舞的,蔡英文一切施政不是「偷懶的減法」,就是「便宜的加法」,而施政只會加法或減法所造成的後遺症就是捉襟見肘、隨波逐流,結果自然也是績效不佳,讓民眾大失所望。
  • 加法(時間做減法,人生做加法)
    經常看到朋友圈轉發這一段話:人生是在做減法。這段話從時間意義上表示我們的生命有限,過了一天,生命就少了一天的時間,且行且惜!好友紛紛點讚或感嘆時光易逝、人容易老!讀到這句話,感觸良多!不知不覺,已進入而立之年中段!
  • 如何做對人生的減法,思維的加法?
    2先做人生的減法好在王媽媽大女兒在外幾年見了世面,於是和王媽媽說一定要讓家裡的小妹好好讀書,改變命運。之後,小妹上了大學,有了技能在外資企業工作。雖然小妹沒法和那個老闆比,但是卻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第二個減法:減掉選擇項,專注做一件事。
  • 計算機居然是用加法器做減法的!?動手做個減法器吧!
    自從上次帶著Vita哥哥用邏輯電路模擬器做了一個二進位加法器之後,他就問我那減法器應該怎麼做呢?
  • 素萬寢具,給人生做減法,給睡眠做加法
    晚上回家,沒做什麼事情,但還是感覺累得不行,仿佛身體和靈魂都被掏空。  大部分的人會將「休息」等同於「讓身體休息」,其實「身體疲憊」和「大腦疲憊」是兩種不同的情況。  相比起身體,我們大腦承擔了更多的工作和壓力。大腦的一天,精神滿滿應對8h工作,下班後,累得葛優躺,想著好好休息,找些事情放鬆一下吧!
  • 新一輪開放瞄準「三個更」 市場應在減法中做足加法
    「對外開放要繼續往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方向走,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保護,繼續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12月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對外開放確立了前進方向。為了實現對外開放的上述「三個更」,市場主體紛紛在減法中做足高質量發展的加法。首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做減法」,吸引外資「做加法」。近年來,我國持續縮減外商投資準入限制,並切實吸引外資流入。
  • 小公司要學會做管理減法
    一種是做加法。它是一種麻痺。很多領導人焦慮地跟我說,你看我的工作計劃很滿,我很忙,我也在盡心盡責,其實這是他們在迴避戰略問題。 一種是做減法。作為領導人,如果有10件事,只讓你選擇其中一件去做,你會非常痛苦,決斷力是創業者最稀缺的一種素質。 一個創業公司剛開始就花很多精力做管理是不對的。
  • 別小看這些「簡單」的作品,因為攝影永遠是「做減法比加法難」!
    前幾天跟一位畫家討論過「減法」跟「加法」。畫家說:畫畫就像是做加法,在一張空白的紙上,畫上山、畫上水、畫上藍天、畫上小鳥,只要跟主題有關,就往上加。我說:攝影就像做減法,景色就在那兒,你來與不來,攝與不攝,它就在那兒,但你要攝的時候,就要做減法,凡與主體無關的就要從構圖中想法去掉,去掉一切幹擾、影響主體的、與主體無關的東西。個人感覺,不管「加法」還是「減法」,其實主要講構圖。
  • 等我再買房,要學這對夫妻:裝修做減法,生活做加法,理念超棒!
    做加法很容易,做減法很難,而當下時代又是一個物質過剩的時代,人們的生活壓力大,需要更簡約的生活環境來放鬆身心,但多數又不知道該從哪一步開始,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裝修時直接把房子打造成極簡風格,裝修一次性做減法之後,生活中再慢慢的做加法,以控制物慾、購買慾的方式讓生活變得簡單、純粹、高效,既沒有偏離正常的生活軌道,對比之下也讓自己感覺輕鬆幸福。如果你認同我的觀點,一起看看今日案例吧!
  • 一年級數學上冊,簡單的減法題,孩子卻老是用加法做,哪裡卡殼了
    我們都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但是,一年級有些孩子做下面這類減法題,卻老是用加法做,孩子的思維到底在哪裡卡殼了?而學生要想解決這類問題,第一要理解減法的意思,就是「分」具體可以生活中的飛走、拿走、吃掉等等;第二就是理解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 做加法難,還是做減法難?
    放心,我不是要讓你去買,唔……反正一般的渠道也根本買不到——幹邑鑑賞家自有他們的辦法。   我還是來說說我的這兩杯。   一瓶呢,是尚 馬爹利至尊。熟悉馬爹利的人應該知道,這是馬爹利的頂級系列,我其實也是第一次喝到。
  • 親子英語——做算術,加法,加號,和, 減號,減法
    數字 Numbers加法 Addition:
  • 藝術工場 · 黎楚池:從習慣做「加法」到學會做「減法」
    如果說黎楚池在早期的創作過程中一直都在做「加法」,也就是在以飽滿的熱情去完成整幅作品,從不放過每個細節的呈現,去展現一種全面的視覺美感,那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心態的改變,他開始嘗試從這種固有的風格裡跳脫出來,學著給自己做「減法」:「有一次在創作油畫作品《伊犁河畔》時,我突然有了累的感覺,當時就覺得自己是時候要改變一下風格了。」
  • 做好「加減乘除」 破解發展難題-加減乘除 加法 乘法 除法 減法...
    原標題: 做好「加減乘除」 破解發展難題  東方網3月11日消息:習近平總書記9日在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不能再唱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二人轉」,要做好「加減乘除」。  「加法多,其他少,亟待補課。」總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東北經濟存在的問題。
  • 人生不只需要加法,也需要減法;加法是一種成長,減法是一種成熟
    有時,人生需要加法,追求名利、追求知識、追求成功、追求富,這都沒有錯,但有時也需要用減法,遠離名利、看淡成敗,安於淡泊。人生的加法,給我們加入智慧的光芒,加入品格的力量,加入財富的積累,加入親情的溫馨,使人生更加豐盈;而人生的減法,為我們減去多餘的物質,減去奢侈的欲望,減去心靈的負擔,減去環境的紛擾,合理安排人生的進退取捨,使人生更健康。因此,加法是一種成長,減法是一種成熟!
  • 【木忘初心】--木工的加法與減法
    上智老師常在課堂上說:木工,是我們對木材作鑿削鋸切的「減法」動作,而我們的無限創意卻是對木材的「加法」動作。面對木材這自然的美好饋贈,我們賦予它「加法」與「減法」的細膩,使它在與你的美好遇見之後,有了第二次的生命,陪伴著你簡單而快樂的生活。
  • 做減法如何?
    原文連結:《做減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