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締約過失責任有哪些,是什麼?

2021-01-08 法妞問答

締約過失責任,是指在訂立合同過程中,一方或雙方當事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而負有的先合同義務,導致合同不成立,或合同雖然成立,但因不符合法定的生效條件而被確認無效或被撤銷,給對方當事人造成信賴利益的損失時所應當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那麼合同締約過失責任有哪些,是什麼?

網友諮詢:

合同締約過失責任有哪些,是什麼?

四川索正律師事務所簡海洋律師解答:

信賴利益的損害賠償是使權利人恢復到未信賴法律行為(尤其是合同)成立或生效時的狀態,是一種恢復原狀的保護,保護向既往發生。信賴利益損失,可分為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

直接損失主要包括用於締約的合理費用、準備履約所支出的合理費用。間接損失即喪失與第三人另訂立合同的機會產生的損失等等。

《民法典》第五百條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

【點擊下方小程序,直接諮詢法律問題】

四川索正律師事務所簡海洋律師解析:

合同的成立並不影響締約過失責任的形成,即使合同已經成立生效,只要一方因過錯違反先合同的義務,並給另一方當事人造成了合理信賴利益的損失,即構成締約過失責任,因此在訂立合同時,雙方應謹慎注意,遵守誠實信用的原則。締約過失責任是民事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民事責任中具有獨立的價值,締約過失責任制度的確定,是立法體系日漸完善的體現。它使得民法中的債法體系更加充實,使得合同義務延伸到了締約階段,從而使法律對合同當事人的保護達到圓滿。

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締約上的過失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1、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2、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3、洩露或不正當使用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

4、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這類行為主要是指違反先合同義務的行為,通常有以下情形:

(1)、未盡通知、協助等義務,增加了相對方的締約成本而造成損失。

(2)、未盡告知義務。

(3)、未盡照顧、保護義務,造成對方當事人人身、財產的損害。

相關焦點

  • 締約過失責任是什麼意思
    在現實社會中,由於合同訂立過程中,如果雙方合作關係因一方違背其依據所產生的義務,導致損失另一方信賴利益,並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締約過失責任是因在訂立合同過程中,其中一方沒有履行自己的義務,導致另一方的信賴利益受損,從而形成的一種民事糾紛。那麼締約過失責任是什麼...
  • 淺析合同中締約過失責任
    如果合同成立後,由於某此情況的變化,當事人施加影響使其不生效,而給對方當事人造成了損失。由於此時合同並未生效,顯然不能適用違約責任,而應當適用締約過失責任。  (三)違反先合同義務的當事人主觀上有過錯  締約過失責任的歸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②。過錯是指行為人主觀上的一種可歸責的心理狀態,在實施某種行為時,心理上沒有達到其應當達到的注意程序。具體表現為故意和過失。
  • 締約過失責任賠償法律依據有哪些
    根據我國合同法規定,締約過失責任是指在合同訂立過程中,一方因違背其依據的誠實信用原則所產生的義務,而致另一方的信賴利益的損失,並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締約過失責任賠償法律依據有哪些的相關知識,歡迎閱讀。
  • 締約過失責任構成要件是什麼,有哪些?
    締約過失責任是指合同不成立、無效、被撤銷或不被追認,當事人一方因此遭受損失,對方當事人對此有過錯時,應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那麼締約過失責任構成要件是什麼,有哪些?網友諮詢:締約過失責任構成要件是什麼,有哪些?
  • 談談合同成立前的締約過失責任
    締約過失責任:是指締約人故意或者過失違反先合同義務而給對方造成損失時應依法承擔的民事責任 。在締約磋商過程中,當事人為了締結合同會進行不同程度的準備工作從而產生費用,也更容易接觸到對方的商業秘密,因此當事人應承擔比不作為義務要求更高的先合同義務。
  • 淺談締約過失責任
    我國《合同法》將締約過失責任作為一項新的制度予以明確規範,但內容較為簡單,理論界和司法界對締約過失責任的諸多方面尚有不同觀點。筆者擬對締約過失責任的法理基礎、構成要件、適用情形、賠償範圍等談些粗淺看法。  一、締約過失責任的法理基礎。締約過失責任的法理基礎,是指依據何種法理確立和追究締約過失人的法律責任,換言之即締約過失責任的法律性質或者請求權基礎是什麼。
  • 淺議締約過失責任
    一、締約過失責任概述  (一)締約過失責任的概念自耶林於1861年系統提出締約過失責任理論以來,其內涵、外延和適用範圍均有較大變化,但概念卻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其說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其一締約上的過失責任是指締約人故意或過失違反合同義務而給對方造成信賴利益的損失時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 締約過失責任初探
    而固有利益與正在締結的合同本身無關,它是相對獨立的,固有利益若受到侵害,即使合同成立並得到履行也無法恢復,而只能通過締約責任或侵權責任予以救濟。本人認為,締約過失的受害方可以在任何情況下要求損害賠償,而不考慮合同是否有效成立,但締約過失責任賠償的損失有那些呢?對此情況要分兩種不同的情形:一是對信賴利益的損失的賠償,一是對固有利益的損失的賠償。
  • 論締約過失責任
    一、締約過失責任的法理基礎  締約過失責任的法理基礎,是指依據何種法理確立和追究締約過失人的法律責任,具體言之即締約過失責任的法律性質或者請求權基礎是什麼,大陸法系學者對此歷來有多種爭議,概括起來,主要有侵權行為說、法律行為說、法律規定說和誠信原則說四種主張:  (一)侵權行為說  這種觀點認為有關損害賠償的請求權限於合同和侵權行為的請求權
  • ​什麼是合同法中的締約過失責任?
    一、締約過失責任的概念關於締約過失責任內涵的界定,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有學者認為,締約過失責任是指締結合同之時一方具有過失,從而導致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被撤銷或者不成立時,從而使對方遭受到損害而應承擔責任。有的學者則認為,是指因其過失使契約不成立的一方對他方當事人因信賴契約成立而遭受的損失所負的賠償責任。
  • 締約過失責任的構成及認定
    締約過失責任構成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  (一)締約過失責任發生於合同訂立過程中  締約過失責任的存在,必須以先合同義務的存在作為前提。在此階段具體表現為「為訂約而準備或商議」其後合同是否成立,在所不問。如果過失責任發生在合同生效後,則認定為違約責任。合同是否有效成立是締約過失責任與違約責任的根本界限。因此,締約過失人的過錯是發生在締約過程中,而非發生在合同成立後。
  • 淺談締約過失責任賠償的範圍
    締約過失理論的提出,推翻了傳統契約法無合同便無責任的觀念,對傳統契約法形成了強大的衝擊。雖然《合同法》確立締約過失責任,但對締約過失責任賠償的範圍未作明確規定,理論界和司法界有不同的觀點。因此,對締約過失責任賠償的範圍作一探討是很有必要的。
  • 締約過失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怎樣的
    在訂立合同時,如果一方違背了誠實守信的原則,而使得合同另一方當事人承受損失的,需要承擔締約過失責任,也就是需要對受損方進行一定的經濟賠償,那麼,締約過失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怎樣的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淺析締約過失責任的法律性質
    學者一般都把締約過失行為和合同、侵權、不當得利、無因管理、單方允諾等一起作為債的發生原因之一,把締約過失責任和違約責任、侵權責任並列為一種獨立的民事責任類型,也就是說在我國臺灣地區學者看來締約過失是一種獨立的債。他們所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以誠實信用原則為依據,建立締約過失的一般原則,以此來彌補現行侵權法在締約階段對當事人利益保護的不足。
  • 招標投標活動中的締約過失責任分析!
    締約過失責任是合同訂立過程中一方違反先合同義務損害對方信賴利益而產生的民事責任。招標投標活動是一種相對複雜和特殊的合同締約過程,在合同成立前因招標人或者投標人故意或過失行為損害對方信賴利益,受損害方通常只能主張對方承擔締約過失責任而非違約責任。
  • 《民法典》來了,如何理解締約過失責任?
    速裁法官查明案件事實後,給雙方當事人耐心釋法明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指出雙方當事人在締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各自的責任。雙方當事人都認識到各自在締約過程中存在的締約過失,有違誠實信用原則。經協商,毛某同意退還谷某預付的購房款5萬元,並承擔谷某的相關經濟損失2000元,並當庭兌現完畢。雙方握手言和。
  • 法官看法:淺議締約過失責任的損害賠償範圍
    摘要合同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小到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大到破產合同,了解合同的一些規定對於經濟生活非常有利,相較於其他的合同規則來說,締約過失責任制度是合同制度中的短板,締約過失責任制度是近現代經濟發展的產物,是為了保障市場經濟的發展而出現的,它旨在保護在商品經濟的流通中,締結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的在締結合同期間的合法權益,相較於其他國家來說,我國的締約過失責任制度具有發展不完善
  • 【學法】締約過失責任全面講解及案例分析
    一、締約過失責任的含義    締約過失責任是指在合同訂立過程中,一方因過錯違背先合同義務,導致合同不成立
  • 締約過失責任以違背誠信為一般歸責標準
    我國合同法第42條第1、2項及第58條第2句均明文以過錯為歸責標準,亦可推論,過錯乃現行法上締約過失責任的一般歸責要件。不過,有學者認為,為保障自由競爭秩序,提供充分的締約自由空間,以適應我國處於自由競爭尚待發育的市場經濟狀態,應強化責任要件以防止締約責任對自由市場可能造成的妨礙,使故意成為締約責任的一般歸責標準,僅在法律另有規定時,成立無過失信賴責任或締約過失責任。從法律繼受過程及司法實踐來看,合同法第42條第3項具有前合同責任一般條款的屬性,其關於「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規定確立了前合同責任的一般歸責標準。
  • 追究締約過失責任是要求承擔違約責任嗎?
    追究締約過失責任是要求承擔違約責任嗎?合同的籤訂並非一帆風順,需要雙方圍繞交易事項進行多次洽談,內容符合雙方需求後才會訂立合同。一方發出要約,一方做出承諾,是最快速高效的形式。在這一過程中,雙方沒有最終確認關係,不受合同約束,如果一方行為侵害另一方利益應當如何追究責任呢?甲想要從乙商場購買一臺洗衣機,雙方在討價還價、貨比三家、約定質量保障後籤訂買賣合同。此後如果商場不按時將洗衣機送到甲家,構成違約。如果甲不及時支付洗衣機的價款,需要對乙承擔違約責任。那如果在籤訂買賣合同前,甲並非真心實意從乙商場購買洗衣機,只是看中七天無理由退款,想要免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