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看過很多年輕的語文老師上作文課,特別勤奮,熱情的課堂創設,配合多媒體教學,還有作文結構思維導圖,把寫作技巧真是講得透徹。孩子們聽得也開心,課堂互動氛圍好。但是作文課,不是表演課。老師表演得再好,等到學生開始寫作文的時候一樣不會。作為語文老師,我不是很認同年輕老師用思維導圖的模式來教作文,可能老師覺得自己通過導圖把作文的順序、結構、段落都講清楚了,但是講臺下坐著的小學生可不會用思維導圖來寫作文。
花裡胡哨的思維導圖,有時候成年人都看暈了。思維導圖的作用是理清思路,讓我們知道在學習中、練習中如何下手去開展學習過程。年輕老師怕自己的作文課條理性不好,可以用思維導圖來梳理自己的課堂節奏。但是不能把導圖作為板書或者作文複習的內容,讓學生們來理解。小學生理解不了,不會寫作文,這節豐富的思維導圖作文課還是等於白上了。老教師通過自己的教學經驗,給年輕老師提一點建議:用思維導圖教作文,還不如老師自己寫一篇範文。
1、 小學生的特性決定,寫作文就是先模仿
對於年輕的語文老師,他們都能做到認真對待教學,卻好少有老師真正了解自己的學生。小學生的特性決定,他們寫作文就是模仿。老師在作文課上,花裡胡哨講了一大堆思維導圖,你可以發現,有些能夠明白一點的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就是思維導圖,只是他們把圖上的文字連接起來組合成了作文。這樣的作文不出錯,但也不是一篇優秀作文,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沒有幫助。
我們為什麼讓小學生多閱讀、學習滿分作文?並不是說老師有能力和學生們講清楚,這些作文到底好在哪裡?優美的詞句、結構和段落,學生們可以理解,但是真正在寫作練習中,孩子們還是不理解,也就是不會運用。那麼模仿就是運用的第一步,這句話形容春天,老師說特別美,那就也寫進自己描寫春天的作文裡。至於哪裡美,形容的是什麼春天,小學生還理解不了,反正模仿就對了。
2、 語文老師提高權威性,老師的標準才是值得接借鑑
為什麼我提倡語文老師多寫範文呢?我們不妨先看看家長是怎麼輔導孩子寫作文的:先用手機搜範文,有耐心的家長再給孩子講一講,然後就讓孩子寫。孩子寫完,家長說,不對,你這個完全沒有剛才範文的影子,你這寫的啥?家長再修改或者乾脆幫孩子寫一篇,孩子倔強地說:不對!你寫的不是我們老師要求的!我們老師說下雨就要用這個詞來形容,家長崩潰。
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如果布置作文的當晚,收到了不少家長的信息,表示學生不會寫,家長難輔導的時候,我就會給家長發一篇老師寫的範文。家長拿著我寫的範文,和孩子說,看,你們老師發的,你們老師就是這麼寫的。你根據老師寫的,模仿寫一篇。這個寫作效率就上來了,而且家長無需再費口舌,因為家長也不是老師,對小學生作文的標準認知也不準確。老師的範文就是提高權威性,老師的標準才是最好的寫作借鑑。
3、 語文老師多寫範文,教會學生列提綱
其實大部分小學生是有能力區分好作文和壞作文的,輪到自己寫作文的時候,也不是無話可寫,大部分都是腦子裡塞滿了文字,不會梳理比起讓小學生學會思維導圖,還不如教會小學生列作文的提綱,2-3句話,把中心思想,文章主旨寫一寫。會用到哪些關鍵詞、形容詞、優美的句子,默寫一遍。再嘗試把這些提綱挈領用連貫的文字組織起來,實在不會寫,還有老師寫的範文進行參考。
這樣的寫作練習,比用思維導圖來教小學生寫作文,更接地氣,更具有適用性。因為考試的時候,可沒有時間給我們小學生畫思維導圖,能讓學生們主動寫個提綱就不錯了。關於小學生作文教學,語文老師們對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有什麼看法?一起分享和探討教學經驗,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