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督微課堂」冬至,一年中的進補好時機

2020-12-24 瀟湘名醫

中國傳統節氣

農曆冬月初七

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進入冬至後,人體生理活動處於抑制狀態,新陳代謝減慢。根據「冬主藏閉」「冬藏精」的自然規律,冬令進補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於體內,滋養五臟。

一說到進補

有些人立刻想到了

人參、鹿茸這些名貴的藥材

其實,藥補不如食物

最普通的食物

也是最好的「藥」

冬至後進補吃點啥好?

今天《督督微課堂》

就向大家介紹一下

冬至,應該如何進補

冬至,適合吃哪些食物?

冬季養生飲食的總原則應該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趨勢為根本。那麼,冬至時期吃哪些食物更合適呢?

堅果

中醫認為堅果性味偏溫熱,在其他季節吃容易上火,但是寒冷的冬天吃堅果,則是「雪中送炭」了。

雖然堅果的油脂成分多,但以不飽和脂肪為主,因此有降低膽固醇、治療糖尿病及預防冠心病等作用。

羊肉

羊肉是一種溫補的肉類,與豬肉的中性和牛肉的性熱不同,它比較溫和,既可以起到昇陽的效果,也不會導致上火,非常適合在冬天食用。

雖然羊肉的脂肪量很高,但脂肪熔點很高,在47℃,不易被人吸收,人吸收的主要是蛋白質和胺基酸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物質。

黑芝麻

黑芝麻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中醫認為,黑色入腎。因此,黑芝麻非常有利於腎臟健康。此外,黑芝麻中含有大量的鐵和維生素E,是預防貧血、延緩衰老的重要物質。黑芝麻中的脂肪大多為不飽和脂肪酸,非常有利於血管的健康。

菜品推薦

冬至天氣寒冷,室內外溫差大,容易受涼,肺部「嬌弱」。當營養不良,或者過度勞累,抵抗力會有所下降,而寒冷又容易傷肺,所以易發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

除此之外,這段時間也是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腹脹等消化道疾病的高發期,應注意預防和保健。

總體來說,冬至時期易發病的原因主要是:

一是正式進入冬季,寒邪侵襲人體的機會大大增加,脾虛感寒腹瀉為此時的常見病。

二是嚴寒乾燥的冬日,口眼易乾燥,而且皮膚缺水的現象嚴重,常見皮膚乾燥、粗糙、瘙癢等現象,應注意保溼,飲食上宜多用養陰之品。

今天就為大家推薦適合冬至時節食用的菜品與飲品:

羊肉燉蘿蔔

取白蘿蔔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將上述調料與羊肉一同放入鍋內燉至六成熟時加入白蘿蔔,煮熟食用。

慄子瘦肉湯

取慄子300克,蓮子肉40克,陳皮10克,瘦豬肉240克,精鹽少許。將慄子煮熟後去殼、去衣,取肉;蓮子肉、陳皮和瘦豬肉洗淨,蓮子去心,保留紅棕色的蓮子衣,豬肉切片。鍋內加清水,用猛火煮至水開,放入全部原料,改用中火煮3小時,用精鹽調味即可。

這三種食物預防上火

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儘管冬至是進補的好時節,但「過猶不及」,冬至日不能吃過分辛辣的食物,會導致內熱積累,鬱熱上衝。

冬天因為進補和乾燥導致上火的現象會比較多,常有口燥咽幹、便秘等症狀,那麼吃哪些食物會預防上火呢?

及時補充水分稀釋體內的毒素,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是最好的滅火方式,也可喝些綠茶、菊花茶、檸檬茶、玫瑰花茶等生津潤燥。

白菜

《本草綱目拾遺》中說,白菜,甘溫無毒,利腸胃,除胸煩,利大小便,和中止咳。而從營養學上講,白菜含有豐富的粗纖維,不但能起到潤腸、促進排毒的作用,還能刺激胃腸蠕動,幫助消化。

蓮藕

味甘,歸心、脾、肺、胃經。蓮藕生用性寒,有清熱涼血作用,可用來治療熱性病症;生吃鮮藕能清熱解煩,解渴止嘔;蓮藕煮熟後其性由涼變溫,具有益胃健脾、養血補益、生肌、止瀉的功效;它還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動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有利於身體吸收,能補益氣血,提高人體免疫力。

冬至,也是這些疾病高發期

流行性感冒

冬至後,人們更多的時間是在室內活動,又因怕冷經常緊閉窗戶,導致空氣不流通,更容易感染病毒。

此外,冬季氣候乾燥,在乾燥的環境中、人的呼吸系統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引發或者加重呼吸系統的疾病。有研究結果表明,當空氣溼度低時,鼻部和肺部呼吸道黏膜上的纖毛運動減緩,灰塵、病毒等易附著在黏膜上,也易患上流行性感冒。

皮膚乾燥

冬季空氣乾燥、空氣溼度降低,以及寒冷和衣物粗糙、出汗少等,使得皮屑脫落嚴重,脫秋褲時經常會有脫落一層皮屑的現象。

平時要多喝水,防止皮膚缺水。記得少量多次,才不至於讓攝入的水分都變成尿液被排出來。此外,皮膚乾燥也要多吃些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防止維生素缺乏導致皮膚乾裂。

心腦血管疾病

冬至時期,還應嚴防心腦血管疾病,因為寒冷會刺激冠狀動脈收縮,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寒冷時氣血運行緩慢,素有腦動脈管腔狹窄者易形成血栓。所以平時要穿暖防寒,多曬太陽,戴的帽子要暖和,避免頭部受寒,平時避免過度勞累,養生可多吃蘿蔔、山楂等,少吃高膽固醇的食物。

-END-

來源丨健康中國頭條

編輯丨督督

校對丨曾丹

合作運營|湖北漢聯創運營團隊

【來源:襄陽食品藥品監管】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冬至後的27天,一年中最好的進補時機,記好10個一
    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就要來了!12月21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自此開始,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即人們常說的「進九」。而此時開始也是陽氣初生之時,護好陽氣,人體陽氣充足,才能祛病延年。冬至是一年中最後的進補時機,最好養生!冬至節氣來了,也意味著進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時段。俗話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伴隨而來的,是又一輪降溫降雪、吹風天氣。
  • 冬至是一年中最最重要的一次進補機會,一定要吃它
    冬至是一年中最最重要的一次進補機會,一定要吃它 2020-12-21 1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冬至」除了吃湯圓,還有什麼傳統習俗嗎?傳授開運秘訣、禁忌
    2020年12月21日18點03分「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因為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所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過了冬至後,日光照射北移,白天愈來愈長,黑夜愈來愈短。陽氣漸始,一陽來復,古人說:「冬至一陽生」,意思就是陰氣到冬至時盛極而衰,陽氣則從此開始萌芽。古代甚至有「冬至大如年,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吃紅湯圓代表陽氣,會招桃花;白湯圓代表陰氣,招人緣。
  • 漢代,「冬至」竟然要放5天假?「冬至大如年」是為什呢?
    12月22日,是今年的冬至,也就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數九寒天要開始了。「冬至」這個節氣,是中國很重要的一個日子。隱含著陰陽交割,萬物亡寂,生機禁閉的意蘊。但是同時,冬至這一天也是我們養生的開始。因為氣始於冬至。
  • 【督督微課堂】高鈣奶、脫脂奶、舒化奶…到底有什麼區別?
    大家都知道牛奶是個好東西 可是現在市面上的牛奶實在是太多了 今天《督督微課堂》 我們就來研究一下牛奶吧~
  • 今日冬至,最後的進補時機!記好十個一,來年無病痛!
    而冬至的節日氛圍最濃厚,放假七天(過年也是七天),也算是一個 " 黃金周 " 了。冬至有三層含義,一是陰極之至,陰氣最盛的時候;二是陽氣始至,陽氣萌生的時候;三是日行南至,陽光直射點最南的時候。從全國平均氣溫來看,冬至僅次於小寒、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冷的節氣。我國大部分地區習慣自冬至起" 數九 ",每九天為一個小節,共分為九九八十一天 。
  • 冬至進補 開春打虎
    今年12月21日是冬至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北方「冬至大如年」,有家家戶戶吃餃子的習慣。治未病科主任羅運花介紹,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陽氣潛藏、陰氣極盛,萬物活動趨向緩慢。冬至養精蓄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俗話說,冬至進補,開春打虎。冬天進補,食補與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
  • 冬至進補註意這幾點
    12月21日是冬至,古人對冬至的認識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養生進補的大好時機。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醫師高三德提醒,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進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體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了。
  • 冬至,宜進補
    冬至,宜進補 2020-12-21 0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二十四節氣」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冬至,鬥指子,太陽黃經達 270°,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節日。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此時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 冬至進補開春打虎,專家推薦的養生食療方快收好!
    華聲在線12月21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王豔姿)今年12月21日是冬至節氣。俗話說,冬至進補,開春打虎。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羅運花副教授介紹,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陽氣潛藏、陰氣極盛,萬物活動趨向緩慢。冬至養精蓄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冬天進補,食補與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
  • 冬令進補,開春打虎,養生記得十個一,千萬別錯過這個好時機
    今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自冬至開始,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即人們常說的「進九」。數九天:天氣最冷,也最好養生冬至節氣來了,也意味著「數九寒天」開啟,將進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時段。俗話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伴隨而來的,是又一輪降溫降雪、吹風天氣。但很多人都還不知道,在中醫中流行這一句話叫,「數九寒天好養生」。
  • 冬至後,共團圓
    冬至。是24節氣中第22個節氣 。古人云:冬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矣。冬至後,陽氣緩緩回升,白天慢慢變長,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所以古時冬至也喻意為新生命的開始。
  • 冬至盲目進補易致流鼻血 進補要因體質而異
    22日是冬至,冬至前後是進補的好時光。近年來越來越多深圳人有注重養生的好習慣,在這個時節進補。深圳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有接診盲目進補鹿茸導致流鼻血案例,該中心主任汪棟材22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提醒表示,進補需根據自身體質進行,勿要陷入越貴中藥材越能補身體的誤區。
  • 冬至日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
    冬至日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日冬至
  • 冬至,冬至何以大如年?讓百官放假,皇家祭天,民間祭祖,文人消寒!
    「冬至陽生春又來」 「六陰消盡一陽生」 「陰伏陽升淑氣回」——古人對冬至的解釋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記載中,冬至被古人賦予了很多殊榮,《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認為冬至之日的意義甚至是「年」都無法比擬的。 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
  • 冬至進補開春打虎,中醫專家推出養生秘方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21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羅運花)今天是冬至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北方"冬至大如年",有家家戶戶吃餃子的習慣。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羅運花副教授介紹,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陽氣潛藏、陰氣極盛,萬物活動趨向緩慢。冬至養精蓄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俗話說,冬至進補,開春打虎。
  • 冬至的歷史由來、民間風俗和飲食進補技巧
    冬至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節日,名稱的由來主要有這麼幾重意思:真正冬天特徵意義的冬季來到、冬天的極點來到,引申意義就是冬季寒冷的季節到了或者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間到來了。冬至還有個現象,那就是冬至和冬季情景一樣的也是黑夜長白天很短,但是,冬至是一年當中黑夜最長白天最短的那一天!科學道理就是地球圍繞太陽轉的軌道,冬至這一天遠離太陽光照射達到了一年中的極至了,所以造成了上述一年之中黑夜最長白天最短的自然現象,這可能也是中國古人們特別重視和神秘尊崇冬至的原因之一吧。
  • 冬至進補,中醫專家推薦這「三寶」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古人說「氣始於冬至」,冬至之後,白晝一天比一天長,所以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轉換之時,也是陽氣開始回升的時節,大地萬物生命由衰轉盛、由靜轉動,人體內也是「陰極陽生」,此時最容易吸收外來的營養。「正所謂『冬藏』,這是人們養精蓄銳、儲藏能量的最佳時間,所以冬至是進補的最好時機。」
  • 民俗改運:今天冬至!與其知道吃什麼,不如知道「躲」什麼!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我國古代,很重視冬至,當作一年中較大的節日來過,並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