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運筆技法和學習要點

2020-12-17 中國書法論壇

自古以來執筆的方法,經歷代書法家的探索和實踐,留傳下來的很多,主要的有「雙鉤法」、「單釣法」、「回腕法」、「拔鐙法」、「鳳眼法」等。

執筆的"擫"、"押"、"鉤"、"格"、"抵"五字訣,亦稱拔鐙法用筆。用筆是書法書寫的基本方法,廣義的講,用筆是指用毛筆寫書法作品的方法,其中包括執筆法和運筆法。狹義地講用筆法指書寫點、畫、字時的送筆方法。

「臨帖」和「摹帖」,雖然可以合稱「臨摹」,但嚴格來說,是兩種不同的學習方法。

「摹帖」是將選定的碑帖,蒙上一張透明紙,將碑帖中的字描寫下來,分為雙

鉤、單釣、滿摹等幾種方法。摹帖時要求注意原帖字的結構、點畫和章法。

雙鉤:是用細筆將字的外輪廓畫出來,成空心字。通過鉤畫來了解原字的用筆和結體,然後按筆順,根據用筆特點再填墨。這種方法稱為雙釣填麻,又稱響拓。

單鉤:用筆按照筆順,沿字筆畫中間用單線寫出,摹寫出字體。用這種方法,可熟悉和掌握字體的結構。

滿摹:在覆蓋於帖上的透明紙上,直接用毛筆描寫。此種方法鍛鍊用筆和掌握字的結構。「描紅模」即是此種方法,是把字帖印成紅字,學習者可以用毛筆醮墨,然後依字的結構直接描寫。

「臨帖」是將字帖放在桌面的一側,按照帖上的字直接臨寫在紙上。臨帖時要注意細心觀察原帖字的結構、點畫和章法。臨帖分為對臨、意臨和背臨等幾種方法。

對臨:按照帖上的字法、用筆、結構和章法,如實地臨寫在紙上。初學者臨帖時注意要看一筆寫一筆,カ求點畫準確,結構和諧。對臨不僅要注意形似,而且更

要注意神似。

背臨:是在對臨的基礎上,進行默寫,全憑記憶的程度,背臨後再對照原帖進

行檢查,以追求形神兼備。

意臨:是在對臨和背臨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追求,以求神似。注意意臨不是隨心所欲的自由發揮,而是在熟練掌握原帖的用筆、結構、章法等基本功的前提下,才可以進行。

臨摹過程中最忌描頭畫角,不能僅求形似,更要求神似,要講求筆力、筆勢

和筆意。

除此之外,「讀帖」也是學習書法的一個重要手段。讀帖時必須認真注意每個字點畫的長短、輕重、向背、轉折、起止,結構的疏密、參差,墨色的變化,章法的構成等等。

「藏鋒」、"露鋒」是指筆畫的起筆和收筆處毛筆鋒尖的形態。

藏鋒:是指筆畫的起筆和收筆處毛筆鋒尖不露在外。

逆鋒起筆,回鋒收筆。米芾的「無垂不縮,無往不收」的理論說的就是「藏鋒」,強調運筆時,筆勢應做到有來必有往,有去必有回,有放必有收,多為中鋒運筆,多用於篆隸書,尤其是小篆中。

露鋒:是指筆畫的起筆和收筆處筆鋒外露。也就是下筆時,筆鋒外露在點畫外

面的起筆方法,即下筆不逆行。「露鋒」起筆往往以側鋒為主,這種起筆靈活而飄

逸,故多用在行草書中。收筆時,筆鋒露在外,稱為「出鋒」,也屬「露鋒」,如

懸針和燕尾等。

「方筆」和「圓筆」是書法的兩種最基本的筆法。

方筆:是指呈現稜角的點畫。切筆直下,就是起筆時直接下筆,沒有逆鋒的動作,應該說方筆的稜角處就是露鋒的一種表現。方筆的效果,是使點畫或嚴整方

剛,或峻拔有カ。魏碑、楷書中多用方筆,以魏碑較為典型。

圓筆:是指圓渾而無稜角的點畫,也就是說起筆、收筆及折畫的轉折處呈現出圓勁的形狀。

其運筆方法為:逆入平出,也就是「逆鋒起筆」。下筆時用裡鋒,即不使筆鋒分散開來,然後提筆運行,寫到末尾,不頓不折,一駐即收,也就是「回鋒收筆」。其實圓筆也是「藏鋒」的一種。圓筆的效果,是使點畫或圓潤含蓄,或圓渾厚重。以篆書尤其是小篆的用筆最為典型。

「中鋒」、「側鋒」是書法的兩種基本運筆方法,從書法史上的書家作品來看,運筆方法以「中鋒」為主,特別是篆、隸書的創作。

中鋒:如漢蔡邕在書論著作《九勢》中總結的:「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就是說筆尖垂直於紙面,在點畫中心運行。中鋒運筆的效果,點畫或凝重渾厚,或圓勁含蓄。中鋒是書法中最基本的運筆方法,也是歷代書法家最提倡的運筆方法。

側鋒:側鋒下筆,借勢而側,使筆鋒的方向和筆運動的方向形成鈍角,以求點

畫的險勁出勢,達到變化的目的。側鋒運筆的效果是使點畫或凌歷勁健,或爽利流

暢。側鋒也是書法重要的筆法和常用筆法之一,以行草書運用居多。

「提按」、「轉折"、「輕重」、「疾徐」是表現點畫形態活力的幾種運筆方法。

提按:是指運筆過程中「提」和「按」的動作,在點畫中要「凡書要筆筆按,筆筆提」(劉照載《書概》)。「提」是為使點畫避免僵、滯。「按」是防止點畫飄、滑、薄、弱。

轉折:「轉」是用筆表現圓轉迴旋,沒有方折稜角筆畫的方法。即「折釵骨」。在篆書和行草中運用最多。「折」是表現見稜角筆畫的方法。多用於構書、隸書。

輕重:是指用筆的輕和重,輕重不同作品所表現出的風格特點和審美意趣也不

相同。「カ透紙背」、「入木三分」、「殺紙甚安」等都是形容用筆的力度的,是前人對書法筆力形象化的比喻,也是他們在實踐中的總結。

疾徐:是指運筆的速度。在書寫中控制筆速關係到作品的節奏、韻律,也關係作

品的風格特徵。以行草書作品運用為多。

「內撅法」和「外拓法」是書法創作中兩種不同的運筆技巧和方法,沈尹默《書法論叢》中說:「內擫是骨勝之書,外拓是筋勝之書。」「大凡筆致緊斂,是內擫所成;反必然是外拓。」。關於線條質量,古人說「粗不為重,細不為輕」,意思是說線條粗不使人感覺到笨重,線條細不使人感覺輕飄。不同的用筆方法會產生不同質量的線條。

「屋漏痕」、「錐畫沙」、「折釵股」、「印印泥」等都是前人從生活和自然中總結出來的點畫的表現形態,也關係著線條、點畫的質感。

古人論書中常講到「勢」,如漢蔡邕講「九勢」,衛恆日「書勢」,晉王義之為「筆勢」,這個勢是指書法作品所表現出的動態形勢。

學習書法要掌握三個方面的基本技巧。一是點、畫的寫法,也就是筆法;二是將點、畫組合成字,也就是結構;三是要把單個的字組成一件完整的作品,也就是章法,也稱為布局。

墨法:書法不僅要講求筆法、結字、章法,還要講求墨法。墨法的主要表現形

式有濃、淡、幹、溼、燥、潤、虛、實等。以行草書的創作變化最多。

關於創作,前人常有「意在筆先」、「胸有成竹」之說,是指在下筆之前要有一個構思的過程,即創作者意欲表達的審美情趣,應該選取的字體、形式,以及對結體、章法、用筆的設想等等。

相關焦點

  • 初學毛筆書法的兩大基本功:起筆和收筆
    五哥 文/圖初學毛筆書法,我們需要把握哪些最基本的技法呢?臨摹古代書法家傳承下來的碑帖是一種技法。所以有人把臨摹字帖比喻為學習書法的「武林秘笈」。那麼,除此之外,最關鍵的是要把握好毛筆書寫的起筆和收筆技法。起筆,又稱為入筆、落筆,是書寫筆畫的開始動作。收筆又稱為終筆、結筆,是書寫筆畫的結束動作。在書寫當中,無論是起筆還是收筆,都有一個筆鋒的運轉問題,如藏鋒、露鋒、方筆、圓筆、轉筆、折筆等。下面簡要介紹一下起筆和收筆的主要技巧。
  • 水墨畫的技法規則——用筆要點與設色方式
    水墨畫的用筆要點在五代時期荊浩首次提出中國畫的"筆墨"概念,自此之後,基本上它都被後來的畫家或者是理論家討論和論證過。想要透徹的理解水墨畫的審美構造,自然就少不了對它的研究。水墨畫家和美術理論家以為,人的情感和性格以筆墨為寄巧,因此筆墨不僅有雅、俗,還有正、邪之分。
  • 書法學習中,怎樣做到執筆要穩、運筆要活?
    有朋友問,書法學習中怎樣做到執筆要穩、運筆要活?宋代著名的書法理論家姜夔的《續書譜》:大抵要執之欲緊,運之欲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主執。他的大概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在練習書法或者書法創作的過程中,要注意兩點,一是執筆要穩,二是運筆要活。1、執筆要穩,執筆穩其實就是我們平時講的「指實掌虛」,手指一定要把毛筆拿穩,這是練習書法的基礎,手指把毛筆拿穩才能夠靈活的運筆,它是靈活運筆的基礎,手指連毛筆都拿不穩,就不用談寫字了。
  • 硬筆書法練習:運筆過程
    在硬筆書法中,無論是楷書還是行書,任何一個完整的獨立筆畫,其運筆過程都會含有起筆、頓筆、行筆、收筆,這四個基本書寫步驟。筆畫的整個運筆過程極其講究「貫氣」,運筆時要果斷不猶豫,要一氣呵成而又不失靈活變化,方向、力道、速度轉換有法有度,如行雲流水,似筆走龍蛇;若鐵畫銀鉤,又力透紙背。運筆的力道有剛有柔,運筆的速度有緩有急,運筆的方向有起有伏,運筆的弧度有向有背,字的每一筆筆畫的運筆過程都自帶節奏和韻律,一個個字仿佛一首首優美動聽的華麗曲子。
  • 練習書法,如何執筆及運筆
    書法用筆,千古不易。古人練書法很講究筆法,如何執筆與運筆是練好書法的的首要問題。執筆不好,運筆不靈活自如,書法作品就缺少生機與神韻。所以,我們要想練好字,首先要懂得怎樣拿筆,如何運筆?下面主要談談執筆與運筆的方法,僅供大家參考。
  • 沙孟海談書法技法!
    於語言文字、文史、考古、書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畢業於浙江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曾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浙江美術學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長、西泠書畫院院長、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寫大字和寫小字方法不同,一團團的字樣,用之於大字,還不妨,用之於寫小字,更糟了。        「真跡皆無蠶頭燕尾之筆。」
  • 學習書法,為什麼要控筆?如何學習控筆?
    所以,通過書法和圍棋這兩種性質不同的活動對比可以看出,書法是工具實用性為主導的藝術,而圍棋是以智力活動為主導的藝術,這兩種藝術類型並不完全相同。從這個角度來說,書法的學習總共可以分為兩部分的學習,第一部分是技藝、技能的學習,第二部分是文化和藝術修養的學習。
  • 陳海良:解讀古代大家的「執筆與運筆」
    至於方法、仿效等皆是形而下的法的範疇,只要有師承,見方能得,名師自有高妙的技法體系,而庸者只能授俗態、俗筆予人,「聞疑稱疑,得末行末」(孫過庭《書譜》),自然難成正果,所以,「名師出高徒」自有它的道理,也像我們平時所說的: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
  • 蘸墨寫字別緊張了,邱振中中國書法167個練習002空中運筆學習心得
    啟功小的時候家庭貧困,但是他的母親是一個開明又很睿智的人,看到孩子熱衷於書法,就和當地的一個有名老師聯繫好了,讓孩子到他那裡學習,但是學費很高,啟功見到母親如此關心他,支持他,很是內疚,每當有宣紙的時候,他總是思考再三才下筆 ,這樣也是對母親的回報!(其實老師一分錢都沒有要啟功媽媽的,這是兩個人為了孩子才做的約定)看來要想成名真的不容易!
  • 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22——用筆和裹束的要點
    L3-22 用筆和裹束的要點先講講 三級課程的大綱,課程的進度。三級課程講到第19課,是講字像和字像的六個要素。這六個要素分成兩組,筆勢和用筆。所謂裹束,就是把筆勢和用筆加起來,大圈加小圈。《玉堂禁經》最後就裹束、筆勢和用筆講了三句話,每個一句,提醒要點。對於筆勢而言,"其要在權變",這是20課、21課的內容,我舉了不少權變的例子。那關於用筆和裹束,《玉堂禁經》又講了什麼呢?這就是我今天要介紹的內容。
  • 書法中的術語「下筆即走」和「下筆即轉」,是什麼意思?
    所謂「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右軍用筆,體現出一個「快」字。學習二王筆法的元人趙松雪能夠「日書萬言而精氣不衰」,可謂深得右軍閫奧。「右軍瀟灑更清真,落筆奔騰思入神」,王羲之書法,為什麼寫得快?這跟他的運筆時使用力量的方法有很大關係。
  • 現代行楷書法的技術好帖,筆畫書寫的技法演示,快速提升書法水平
    行楷字體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我在之前的文章裡就說過,我們曾經做過一百個人的問卷調查,大多數表示若是練書法的話首選的字體就是行楷。由於行楷是介於楷書和行書之間的一種衍生字體,它同時兼具了楷書和行書的特性,故而很多的喜歡行楷,也是因為行楷字體的特殊性,比楷書更流暢,比行書更加好認。
  • 書法用筆和筆法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用筆和筆法是兩回事。用筆的方法是永遠不變的,但筆法卻是可以改變的。筆法是在書寫中通過多變的手法,產生出不同的氣韻和氣象,反映了書寫者的藝術修養。既然書法講究用筆,那麼又是由誰來促使筆力的實現呢?或者說用筆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運筆」。
  • 為什麼學習軟筆書法後,硬筆書法寫起來會很容易?
    硬筆書法,其實就是鉛筆、原子筆,鋼筆等工具書寫文字,出現的時間也不長。因為便攜,所以代替了軟筆書法。關於軟硬筆書法之間的關係,應該是硬筆寫的工整,軟筆字卻不一定能夠寫好;但軟筆書法寫的好,硬筆書法一般都容易寫好。由此可見軟筆書法是硬筆書法的基礎,硬筆書法是依附於軟筆書法而存在的。
  • 書法風小知識:學習書法如何練習調峰運筆
    在學習書法練習的時候運筆是我們每一個學習書法人都要學習和練習不能缺少的部分。如果想寫好字,調峰是第一步,調峰控制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寫的字的結構的好壞。那麼今天介紹的這個小技巧是,一些老師教學生,或者書法人教新手的都認同的一種方法,也就是拿毛筆再紙上畫圈,又有人起名字叫做畫「蚊香」說簡單點是畫圓,當我們寫字的時候有時候是轉折,當轉折的時候有時候需要調整一下筆鋒的,但是畫圓則是一直慢慢不斷的調整筆鋒,當你圓畫的足夠圓潤,並且粗細相同,那麼你對比的調峰及對筆的力道把控也就沒有一點問題的了
  • 書法教育名篇《筆意贊》(二)
    《論書》為品評書家之作,《書賦》為敘述書法技法,二者皆有盛名。而我認為他最深刻的著作,應屬《筆意贊》一篇。《筆意贊》見於宋陳思所纂《書苑菁華》卷十八,為一贊一序。唐張懷瓘《玉堂禁經》轉引贊的部份,題作《書訣》,文字略有不同。
  • 硬筆書法教學模式:如何練習硬筆行書?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 選擇一些筆畫清晰、結構規範、字形端正, 運筆流暢的, 由治學態度嚴謹的鋼筆書法家用鋼筆臨摹出來的形神兼備的歷代名帖, 還有當代硬筆書法的精品, 提供學生欣賞。從用筆的方圓粗細, 結體的靈活多變等方面引導學生鑑賞帖字, 並從中選擇適合自己氣質和審美情趣的字帖臨摹。
  • 楷書學習指南(連載):楷書技法知識——楷書入手、筆法、結構
    許多青少年喜歡學 書法,不僅因為練好一筆字是當代青年具有文化素養的表現,同時也是為了掌握一門藝術,立足 於社會。許多老年人也喜歡學習書法,因為他們從中可以得到樂趣,有益身心的健康,把餘熱獻 給一門傳統藝術。雖然他們都初學書法,但是由於學習時的條件和目的不盡相同,所以應該說,他 們學習的途徑是不完全一樣的。學習書法首先要練好基本功。
  • 99%的家長都不知道:孩子幾歲合適學書法?先練硬筆還是軟筆?
    有一種說法很有意思,軟筆書法和硬筆書法是紅燒牛肉和紅燒牛肉味方便麵的區別,在這裡沒有絲毫貶低硬筆書法的意思,只是比起硬筆,軟筆在用筆的中鋒和偏鋒,露鋒和藏鋒,方筆和圓筆,懸針和垂露,還有遲速、肥瘦、濃淡等等方面更加講究,所以毛筆的難度比硬筆要高,藝術性更強。
  • 學習書法要落實雙基,搖腕是所有技巧的基本動作
    L3-30 技法總結2二 術語的整理繼續上一課,介紹這課程的特點,以便學習。上次講了課程的設計思想,兩條路追蹤王羲之筆法。今天講講術語的整理。2.1用筆的術語以"用筆"術語為例,書法用筆究竟有多少個動作呢?就好像廚師那把菜刀究竟有幾種刀法一樣,總可以窮盡的。一個動作當然應該有一個術語,我統計各種書論中的用筆術語,有六七十種之多。不要說學了,看上去都覺得眼花撩亂,這書法怎麼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