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多讀點哲學,少喝點雞湯

2020-12-11 騰訊網

作家周國平說:「如果你希望自己或者孩子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人,那麼,哲學恰恰是有用的。」

因為哲學是因好奇而發,以思考為工具去追求真知的。它能給人開闊的眼光、聰明的頭腦和智慧的生活態度。

研究顯示,哈佛大學哲學系的學生,平均智商始終位居前列。賈伯斯、比爾蓋茨等都是哲學愛好者。

公元前7世紀,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夜晚走在曠野之間,抬頭看著星空,滿天星鬥,可他卻預言第二天會下雨。就在他仰望星空之時,沒有留意腳下的坑,不小心掉了進去,差點摔個半死,別人把他救起來,他依然只顧著說:"明天會下雨。"

柏拉圖賦予泰勒斯這個故事非常嚴肅的意義,他認為關鍵在於「他們關心的是:什麼是人?和其他生物相比,人應該幹什麼?應該忍受什麼?他們堅持不懈地研究這些問題。

你或許以為,哲學只屬於深奧的書桌,然而事實是,哲學作為一種思考事物的方式,屬於任何人。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進入這種狀態,對周遭的事物、人物產生類似的思考。而哲學家只是將這些思考的火花,進一步燃燒下去。

在追崇自然科學的今天,有許多人不免質疑:為什麼我們還要去讀哲學,我們還要不要仰望星空?

的確,哲學不能直接拿來用於生產活動,但這絕不意味著我們就要放棄哲學,反而物質生活越是發達,我們越要學會反思,用哲學的方式去思考

現代社會,為何還要讀哲學?

不讀哲學也可以賺到錢,成為企業家,但讀哲學的企業家註定會走的更遠,成為人生導師。

資本大鱷喬治·索羅斯說:「凡是一個學金融的人,如果能夠讀哲學,肯定比純粹學金融的學者更有出息。

索羅斯是哲學家叔本華的粉絲,他對世界文化有一個著名的總結「美國文化的核心是科技與金錢,而世界文化的核心是哲學。

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要到哪裡去?這三大哲學終極問題在有些人看來很可笑——生活的煩惱已經足夠多了,哪來的時間去思考這些抽象的大問題呢?

但其實我們生活中許多的煩惱,比如職業的選擇、身份的焦慮、情感的迷茫等等,它的解決路徑就藏身在在一個更大的「道理」之中,而這個「道理」就是哲學。

但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雞湯泛濫、眾說紛紜的時代,從來就不缺道理,市場上還有泛雞湯式的哲學形式存在,那麼它與真正的哲學的區別在哪呢?

縱觀二者內容,雞湯往往具有情感煽動性、傾向性、局限性,而哲學則是相對冷靜的、樸素的、經得起推敲的;

雞湯往往是告訴你要怎麼做,而哲學更多的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讓你能夠獨立思考。

人是社會性動物,除了理解自身,哲學的另一個重要價值是審視個人與社會及所處世界的關係。

所以哲學可以啟蒙是引導我們從生活中,學會發現問題,探索,養成思考的習慣,開發智力。

哲學會為我們解答這些問題,它是我們內心的一把標尺,幫助我們重新評估價值,建立標準。所以少讀些有毒的雞湯,讓自己和身邊的人多讀哲學,它滲透在每個人的骨子裡,搞清楚生活本身真諦,也就是搞懂了當下社會的思想和文化,讓自己活得不迷茫。

相關焦點

  • 給女人提個醒:這些「毒雞湯」少喝點,你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
    女人嘛,感性、耳根子軟、天生嚮往愛情,於是那些優美動聽又符合你內心所想的毒雞湯,被你奉為名言真理,而這就是你情路總是坎坷不平的原因。給女人提個醒:這些「毒雞湯」少喝點,你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外在不重要,內在才是第一位這句話在當今社會可以說是天大的笑話,顏值時代,你居然還傻傻的覺得外在不重要,看來你還沒有經過社會的嚴刑拷打。
  • 喝點雞湯吧,這4種人群千萬不要喝
    比如什麼雞蛋羹啊,魚湯啊,雞湯啊什麼的,會讓我們多吃點,來增強身體中的抵抗能力,雖然胃口不是很好,但是每次在媽媽的督促下,都會吃一些。而且還要好好的休息,躺在床上多睡一會兒,過了兩天身體就好很多了。而且,老人的辦法,說什麼感冒了就要喝雞湯,這種事情到底,在科學上是不是正確的呢?對於感冒的人群來說,喝雞湯到底有沒有用呢?
  • 高考作文就該少點心靈雞湯多些家國情懷
    北京卷:①請以「新時代新青年一一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為題,寫一篇議論文。②請以「綠水青山圖」為題,寫一篇記敘文,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圖景。浙江卷:在與時俱進的浙江文化滋養下,代代浙江人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浙江故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浙江傳奇。作為浙江學子,站在人生新起點,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
  • 復旦女神教師火了,但請不要拿雞湯當哲學
    跟著復旦大學哲學博士陳果老師一起,教你用哲學的思維,重新審視個人與自我、他人、世界的關係,拋棄舊觀念的束縛,探索生命課題的答案。【僅限前70名】活動永久免費!她是80後,是復旦大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網絡上知名的「網紅」,是學生們心目中的女神。 她被學生奉為靈魂導師,搶她的選修課比「雙十一」秒殺還難。
  • 怎麼看待「沒事多看論語道德經,少看雞湯文」這句話?
    當「雞湯文」這三個字越來越多出現在網絡上的時候,就說明越來越多的讀者,已經意識到媒體裡有這麼一類文章,表面上看又有例證,又有觀點,實際上例證並不全面,觀點並不可靠,只是一種現實生活的迷魂湯、味精湯,乍喝好像挺有滋味,實際上沒有什麼營養。比如雜誌《讀者》《青年文摘》,比如很多媒體的情感專欄,比如招聘網站和招聘微信公號裡那些打雞血的文章,都是雞湯文的重災區。
  • 少喝點雞湯,遵從自己的內心,是時候來點炸雞和啤酒了
    何冰的演講很有演技但激動之餘,想想下個月的房貸,從不變動,比我穩定的多的工資,還是得低頭幹活。我三十不到,我覺得我正兒八經是——「青年」&「後浪」。我需要雞湯,我需要正能量。但這些,只是止疼藥。疼痛過後,還是巨大的空洞,找不到出路。真正的解藥在哪裡?我覺得是一個信念。我們當代青年,缺少的不是雞湯,這東西你灌多了,會起反作用。問問現在的00後的大多數,看完《後浪》什麼感覺,就知道了。我們沒有敵人,也不需要給我們一個假象的敵人來時刻提醒我們。
  • 【約會春天】少喝點酒
    作者:寶寶知道 小典典的媽咪前幾天寶寶因為感冒去醫院拿藥,然後公婆也跟著去了,給寶寶拿完藥婆婆說讓我先出去,因為醫院病菌多,不想讓孩子待太長時間,於是我就抱著孩子在外等著,很長時間之後才看見他倆出來。
  • 陳果把哲學當心靈雞湯講,王東嶽玩哲學棋高一著,卻步了於丹後塵
    陳果把哲學當心靈雞湯講,王東嶽玩哲學棋高一著,卻步了於丹後塵在筆者的印象中,哲學是一門無比高深的學問。但凡是能把哲學搞清楚的人,無疑都是「業界大牛」。就當代研究哲學出名的學者而,首推復旦大學陳果、「自由學者」王東嶽。
  • 少聽點不切實際的雞湯,踏實讀書
    少喝雞湯。比起帶有幽默,自嘲色彩的毒雞湯,無腦積極的心靈雞湯更讓人頭疼。毫無營養可言,但似乎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啟示。但實際上讀了太多的心靈雞湯的孩子,總是想法太過於天真和簡單,並沒有實際的操縱能力。但將人生拉長,他又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點。 比起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應當注重孩子的其他各個技能發展和人際交往能力,畢竟家長們也都很清楚,但實際的工作當中不只是能力的問題。
  • 「哈佛凌晨4點半」是「假雞湯」 不要端起來就喝
    凌晨4點多的哈佛大學圖書館,燈火通明,座無虛席……「哈佛凌晨4點半」的故事,很多人都不陌生。然而,這個「完美的勵志故事」,日前被證實純屬捏造。 據媒體報導,90後學生李柘遠今年8月底入讀哈佛大學商學院,他通過親身經歷和實地調查證明,網上熱傳的「哈佛凌晨4點半圖書館的景象」,只是一個不存在的想像。凌晨4點半的哈佛大學,和世界上其他國家包括中國的大學基本一樣,無論是學生還是教職員工,都沉浸在睡夢中。 其實,之前早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哈佛凌晨4點半」是「假雞湯」,稍微動點腦筋,就不難發現其明顯違背教育規律和生活常識。
  • 《中國哲學簡史》:人人都應讀點中國哲學
    最近讀《中國哲學簡史》,不得不佩服中國人的哲學之浩翰,不得不佩服馮友蘭先生對哲學的理解之深刻。才讀了第一章,短短的十多頁紙,內容就極其豐富。就個人的理解做了個簡短的讀書筆記。而儒家、道家、法家……這些,都是哲學。中國人不關心宗教,因為我們更關心哲學。我們不愛上帝,我們的行為準則是受倫理影響。西方很多國家的小孩從小讀《聖經》,而我們的兒童入學讀物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當然現代是不讀了,現在的啟蒙教育越來越向西方靠攏。這是後話。
  • 德媒挑撥中白關係遭懟:多讀中國哲學 少挑撥離間
    對此,白俄羅斯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弗拉基米爾·馬卡羅夫作出了明確回應:德國之聲不應對白俄羅斯與外國關係挑撥離間,而應多讀中國哲學著作。馬卡羅夫建議德國之聲「不要在白俄羅斯與其盟友之間尋找暗藏的矛盾」,而是多看看中國的哲學書。
  • 出門在外,少喝點酒啊
    可是作為陌生人,還是勸你少喝點酒,不要讓家裡的人擔心啊。作為禮儀之邦,中國的飲酒文化一直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古代對於飲酒,更有:拜、祭、啐、卒爵這樣的禮儀飲酒,在今天,飯桌上的飲酒似乎沒有那麼多的禮儀要求了,但是酒作為關係的聯絡要點一直是伴隨整個中國的飲酒文化。
  • 光明日報:「吃點喝點」危害黨風政風
    原標題:「吃點喝點」危害黨風政風   錯誤觀念誘發有害行為。類似「喝點茅臺酒不算什麼」的想法不及時清理乾淨,違規違紀的病毒就會不斷變異衍生,侵蝕危害黨風政風。   近日,某地領導被舉報,其中涉及喝茅臺酒。
  • 讀哲學是危險的
    圖片來源:網路 作者:拙棘 本號原創 我比較老土,覺得至少讀文科的人一個讀文科的人,如果自身的學識對自己的整體生活氣質完全沒有影響,而是把學術作為一份活,下班後該幹什麼還幹什麼,不僅格調挺低,也讓人懷疑他作品中的那些詞彙是否真的浸透了該有的意義。所以與其聽那些不著邊際的批判資本、反對體制,還不如看看作者本人處在什麼樣的生產關係裡,是不是一邊批判資本一邊在文化市場裡如魚得水,一邊反著體制,一邊小罵幫大忙,又賺體制內的便宜又得體制外的吆喝。
  •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讀《每天讀點哲學》 ​劉俊德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讀《每天讀點哲學》劉俊德        剛開始接觸哲學時,就聽說「學哲學會使人變得更聰明」!但近日讀了友人推薦的李巖田編著的《每天讀點哲學》一書後,又重新喚起了學習哲學的興趣, 對哲學也有了新的認知,它從哲學概念到哲學問題、哲學人物;從身邊的哲學到哲學故事、哲學名言娓娓而談,深入淺出地告誡讀者:哲學是啟迪人生智慧的學科,每天讀點哲學,不僅可以增長學識,提高修養,陶冶情操,還能更好地認識世界,認識自己,感悟人生的真諦。       學習哲學使人深化認識,升華思想。
  • 一步錯步步錯,少加一步,雞湯更鮮美
    冬天是一個比較乾燥的季節,因此要多注意滋補,所以很多人喜歡在冬天煲湯。來上一碗營養的煲湯,既美味又養顏,特別是女性一定要多喝點湯,皮膚才會有彈性、滑嫩。不過今年的豬肉價格比較貴,對於一些中層消費水平的家庭來說,要選擇價格適中的肉類煲湯才會實惠。
  • 少聽點不切實際的雞湯,踏實讀書
    少喝雞湯。比起帶有幽默,自嘲色彩的毒雞湯,無腦積極的心靈雞湯更讓人頭疼。毫無營養可言,但似乎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啟示。但實際上讀了太多的心靈雞湯的孩子,總是想法太過於天真和簡單,並沒有實際的操縱能力。多數心靈雞湯,都教育孩子,要學會感謝,感謝你所經歷的苦難,但實際上應當感謝的都是在困難面前,並沒有放棄的自己。
  • 清燉雞湯時,牢記「3不放」,否則雞肉又腥又柴,雞湯不鮮甜
    每當這個時候,家裡人最好的關愛,總是叮嚀著多穿點衣服之外,飲食上多喝點湯水,一碗熱乎乎的湯下肚,熱湯從喉嚨流入那刻,一股暖流在心間流淌,整個人瞬間感覺從裡到外都暖和起來,人變得舒服很多。作為兩廣人對雞有著一種天然的偏愛,炎熱的夏天時會喜歡吃白切雞,而現在寒冷的冬季,雞用來燉湯是最恰當的烹飪方式了。雞經過清燉後,營養又美味,很多人家把喝雞湯當作強身健體的佳品。
  • 普通人對哲學的誤解:哲學不是什麼?
    無論一個人是不是哲學專業的,或者是否涉獵過哲學類的書,相信也不會對「哲學是什麼?」這個問題感到陌生。但是不少人誤以為哲學就是朋友圈的心靈雞湯。不是哲學專業的,總是想找個讀哲學的問個究竟。但今天我們換個角度,談談哲學不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