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辭退違規員工,變成違法解僱,是舉證責任出了問題!

2020-12-19 胡開盛律師

法律知識要點:用人單位依法開除違紀員工,是行使勞動管理權的表現,開除員工後無須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同時用人單位也要對開除員工的合法性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

在一般的訟中活動中,舉證規則是「誰主張,誰舉證」,但在勞動糾紛中並不都是這樣,對於特定的事實,法律規定只能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實行舉證責任倒置。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從上述的法律條文內容看,在勞動管理過程中,用人單位對勞動者一方做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法律行為的,指定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這是因為在勞動關係當中,用人單位處理管理者的強勢地位,用人單位的舉證能力優於勞動者一方,而且實行舉證責任倒置,亦有利於用人單位對用工行為進行規範管理。

因此,用人單位作出解僱員工的決定,要對解僱的行為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否則很可能變成違法解除勞動關係,需要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經濟補償的雙倍)。用人單位開除違紀員工的,都要承擔哪些舉證責任呢?這一點是用人單位比較迷惑的地方,也容易犯錯誤,筆者認為至少要承擔兩方面的舉證責任:

一、有開除的依據。

用人單位開除違紀員工,可以是法律依據,也可以是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在實務中,大部分都是依據本單位的規章制度。開除員工必須是嚴重的違紀行為,每個單位的經營狀況不同,對於相應的違紀行為是否嚴重也不一樣。例如,在加油站工作時抽菸的,是嚴重的違紀行為,但是在普通的工作崗位,根據一般的生活常理,可能無法達到嚴重的程度。

二、有違紀的事實

前述說過,用人單位必須對開除的決定承擔舉證責任,實務中很多用人單位對違紀員工開除後,卻承擔了賠償責任,根本原因在於對員工違紀的事實沒有及時取證,進行證據固定。在法庭上,少有員工能明確承認自己的違紀行為,這必須要用人單位舉證證明,否則就要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責任。

為了更好的閱讀和理解上述法律知識要點,筆者分享一篇司法機關在網絡公開的實務案例,並對案例的內容進行了整理和彙編,案例觀點僅供學習交流所用!

案情簡介

原告塑料製品公司起訴稱:被告劉某寶於2010年4月入職塑料製品公司處,劉某寶於2015年10月30日離職,隨後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塑料製品公司向劉某寶支付賠償金37000元。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塑料製品公司支付劉某寶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34966.68元。塑料製品公司認為該裁決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錯誤,理由如下:

根據塑料製品公司公司制定的《員工手冊》第六章第2.19條規定,員工不得侮辱、恐嚇、毆打同事、主管,情節嚴重者解除勞動合同。另《生產部日常制度》第5條規定,班長不聽從主管分配的,操作員不聽從班長分配的,當月無獎,情節嚴重的,公司發警告信。劉某寶對該制度予以確認。

但劉某寶分別於2015年10月22日和2015年10月26日連續兩次對車間主管和生產助理進行誹謗、侮辱和恐嚇,並大肆幹擾公司運營會議的正常進行,嚴重影響單位工作秩序、破壞正常生產安排,情節惡劣。塑料製品公司的上述行為已嚴重違反了《員工手冊》的規定。該裁決對上述事實不予採信,直接認定塑料製品公司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事實存在錯誤。

塑料製品公司認為,在徵得工會書面同意的情況下,塑料製品公司根據《員工手冊》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合理有據,不存在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無須向劉某寶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

綜上,塑料製品公司請求判令:塑料製品公司無須向劉某寶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34966.68元。

劉某寶答辯稱:我入職時就沒有員工手冊,該員工手冊在仲裁時沒有提交,是塑料製品公司事後製作,我不同意塑料製品公司的訴訟請求。我沒有威脅主管,這是塑料製品公司偽造的,跟我一起開會的人本來可以證明,但公司的廠長和經理以大欺小,如果出庭作證就扣除他們的獎金,因此他們不敢出來作證。我從來沒有威脅過主管,也沒有說砍死他的話。

判決要點

法院審理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解除勞動合同的合法性應由作為用人單位的塑料製品公司承擔舉證責任。

塑料製品公司以劉某寶的行為嚴重違反《員工手冊》為由解除勞動合同,故塑料製品公司應就劉某寶存在其主張的違紀行為以及《員工手冊》已向劉某寶送達進行舉證。因此本案的爭議焦點有二,一是塑料製品公司是否已將《員工手冊》的內容告知劉某寶,二是塑料製品公司合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是否成就。

塑料製品公司多次組織員工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均與《員工手冊》直接或間接相關,劉某寶亦在相關培訓的籤到欄籤名,結合證人證言以及劉某寶於2010年即已入職劉某寶公司的事實,法院認定塑料製品公司已將《員工手冊》的內容告知劉某寶。該《員工手冊》對威脅、辱罵同事的行為可以進行相應處分的規定未違反我國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的強制性規定,故可以作為本案審理的依據。

塑料製品公司可以合法解除與劉某寶勞動合同的條件為,劉某寶存在《員工手冊》規定的威脅、辱罵同事的行為,並且在一個統計周期內被累計處以「口頭警告」加「嚴重書面警告」的處分。

在該案中,從塑料製品公司發出的解除勞動合同《通知》中的「你連續兩次威脅公司車間主管」的表述來看,塑料製品公司對劉某寶作出的處分應該僅有兩次,分別為2015年10月22日的嚴重書面警告,以及與之相關聯的2015年10月26日的這「一次」口頭警告,故法院僅對該《通知》載明的相關違紀事實予以審查。

對於發生在2015年10月26日的「口頭警告」,塑料製品公司提交的錄音並未顯示劉某寶有辱罵同事行為,至於錄音中反覆提到的「搞出事來」的說法亦未有明顯的威脅意味,並且塑料製品公司亦未提交證據證明其曾就此事向劉某寶發出過「口頭警告」的處分。即便按照塑料製品公司庭審時陳述的有兩次「口頭警告」的說法,算上發生在2015年8月中旬的「口頭警告」,塑料製品公司主張劉某寶辱罵同事的證據也僅有一份書面的證人證言,相關證人均未出庭接受質詢,且塑料製品公司亦承認從未向劉某寶書面送達此次口頭警告。

因此,對於塑料製品公司主張的「口頭警告」處分,塑料製品公司既未充分舉證劉某寶存在相關違紀行為,同時亦未證明其曾向劉某寶作出過相應處分,故法院對塑料製品公司的主張不予採信。

基於此,無論劉某寶是否存在可被處以「嚴重書面警告」的違紀事實,塑料製品公司合法解除與劉某寶勞動合同的條件均未成就,塑料製品公司解除劉某寶勞動合同的行為屬於違法解除,應當向劉某寶支付經濟賠償金。

判決結果

綜上,法院判決:塑料製品公司自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一次性向劉某寶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34966.68元。

律師點評

在該案中,塑料製品公司以「劉某寶連續兩次威脅公司車間主管」為由,作出開除劉某寶的決定。塑料製品公司制定的《員工手冊》合法有效,根據第六章第2.19條規定,塑料製品公司解除與劉某寶的勞動關係有相應的制度依據。

塑料製品公司開除劉某寶,不但要有制度依據,還要有劉某寶的違紀事實,塑料製品公司對於支撐其開除劉某寶的違紀事實是連續兩次威脅主管,但是對於違紀的事實,塑料製品公司卻無法進行相應的舉證證明。因此,塑料製品公司作出開除劉某寶的行為系違法解除勞動關係,依法應向劉某寶支付賠償金(經濟補償的兩倍)。

在實務中,類似的事實是非常多的,明明是員工違法違紀,但是開除後還要向員工支付賠償金,用人單位覺得冤屈。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用人單位在勞動關係中處理管理者的地位,法律規定其承擔了更多的舉證責任,在履行勞動管理時,要重視取證工作,固定好完整的證據,其最終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

用真實的案例解讀法律,分享實用性法律知識,法律諮詢、交流合作,請關注我們!原創文章,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辭退員工的理由,無證據證實,構成違法解除勞動關係!
    因此,用人單位作出辭退員工的決定,要對辭退的行為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如果用人單位無法就辭退行為舉證證明是合法的,很可能變成違法解除勞動關係,構成違法辭退的,用人單位需要向勞動者支付違法解除勞動關係的賠償金。用人單位辭退員工的,都要承擔哪些舉證責任呢?
  • 以工作經驗不足為由,辭退勞動者,是否違法?
    《勞動合同法》第46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並且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或者額外的多支付一個月工資立即解除。在實務中,單位隨意以員工經驗不足由,將其辭退很常見,如果用人單位沒有履行相關的程序,即使是勞動者確實是工作經驗不足,也可能構成違法辭退,這種情況要支付的就不是經濟補償,而是按經濟補償的2倍計算的賠償金。
  • 用人單位如何合法辭退員工?
    對於用人單位來說,辭退員工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合法辭退員工更是難上加難,這真有一種「請神容易送神難」的感覺對不對?但其實,用人單位要想合法辭退員工,其實也並非沒有辦法,那麼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就是說用人單位在同勞動者籤訂勞動合同的時候,首先勞動合同本身得符合法律規定,《勞動法》對此也有明確的規定,那麼在這個大的前提之下,用人單位可以依法明確規定哪些情況下可以辭退員工。關於這一點我想特別說明一下,很多單位的用工合同其實壓根就經不起推敲,比如很多用工合同約定「不服從本單位工作安排」的情況下,單位就可以辭退員工。
  • 單位辭退曠工3日員工,被判違法辭退,法院:沒有提前告知工會
    不久前看到了一個消息,寧波一家公司將一名連續曠工3天的員工辭退,結果這名被辭退的員工認為公司解僱他不合法,雖然他確實連續曠工3天,但公司在解僱他之前,沒有事先將這件事告知工會,所以他認為公司違法解僱。
  • 以案說法|員工被移出單位微信群,是否屬違法解僱?
    為了方便工作溝通,公司建立了微信群,全體員工均需加入該群,並由人事主管吳某負責管理。2019年6月5日,何某與吳某因工作意見不同在微信群裡發生爭執,當天下午下班後,吳某將何某移出了微信群。從次日起,何某未再去公司上班。隨後,何某申請勞動仲裁,主張公司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8萬餘元,被勞動仲裁委駁回。何某不服,訴至法院。
  • 用人單位無故辭退員工應該如何給員工經濟補償
    會上直接宣布解僱我,我問他們是什麼原因解僱我,他們就說試用期不合格,沒別的理由(當時與甲方籤勞動合約上寫試用期1到2個月)我當時向公司要辭退通知書,他們不給,叫我寫辭工申請,我是被辭退的,就沒寫。我感到好冤枉,解僱也不提前通知,我工作也沒失誤啊,就這樣無條件的說試用期不合格給解僱了,連個解僱通知書也不給就辭退了我。
  • 私企可以隨意辭退員工嗎
    我們都知道,在職場裡面員工被辭退,這是屬於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但是公司要辭退一個員工,也是需要有理由的,不能說企業想辭退一個員工就可以隨意辭退一個員工。那麼在私企裡面,私企可以隨意辭退員工嗎?6、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 濫用權力公告辭退員工?稍有不慎涉嫌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二)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事實上,不管是何種方式辭退員工,都需要經過必要的法定程序。首先,應徵求工會意見,並聽取員工的反饋。我國《勞動法》第30條規定,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工會認為不適當的,有權提出意見。我國《勞動合同法》第43條規定,用人單位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也即辭退員工時,應當事先將辭退事由通知工會。
  • 國企領導違法解僱要不要負責?
    1、對員工被企業違法解僱的事表示同情。在現代社會條件下,還出現員工被企業違法解僱的問題,是企業在員工管理上的問題,應該通過加強宣傳來提升相關人員的法律意識,通過嚴格懲處來強化相關人員遵守相關法律的意識。同時,對被企業違法解僱的員工表示同情。
  • 員工被迫離職,可以採取下列方法舉證!
    勸退和辭退有什麼區別?辭退,是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但主要依據是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也就是勞動者嚴重違法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在給予開除處分的同時,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勞動者的行為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還要向用人單位支付賠償金。
  • 女員工入職時隱瞞已婚事實,懷孕13周被辭退,單位被判違法
    懷孕13周後,林某被單位辭退,理由為其在入職申請表中填了「未婚」,與實際情況不符。法院審理認為,林某應聘崗位為人事行政,婚姻狀況不是其完成工作任務的影響因素,公司也未提交規章制度等證明林某隱瞞已婚事實屬於嚴重違反公司管理制度的情形,該公司屬於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 員工被移出單位微信群,是否屬違法解僱?
    為了方便工作溝通,公司建立了微信群,全體員工均需加入該群,並由人事主管吳某負責管理。2019年6月5日,何某與吳某因工作意見不同在微信群裡發生爭執,當天下午下班後,吳某將何某移出了微信群。從次日起,何某未再去公司上班。隨後,何某申請勞動仲裁,主張公司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8萬餘元,被勞動仲裁委駁回。何某不服,訴至法院。
  • 虎牙暴力辭退員工,律師稱:明顯違法,員工可報警
    虎牙直播因「暴力辭退員工」上熱搜11月6日,張先生在社交平臺上發布內容稱據了解,張先生是虎牙直播的一名商務人員,在11月2日被虎牙HR宣布並下達了解僱書面通知,由於當事人並未認同籤字,而後卻被5位不明身份的男子從公司辦公位拖到樓梯間,之後又從13樓走道一直拖拽到1樓後扔在地上,期間頭部被四次撞到地面和牆面,手肘和手臂以及腋下也多處受到挫傷。
  • 公司員工違紀,找其他在職員工作證,證據有效力嗎?
    法律知識要點:用人單位在勞動關係中普遍處於強勢地位,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的規定,用人單位在涉及辭退、開除、減少勞動報酬等多個重大事項方面承擔舉證責任。這就要求用人單位在做出這些決定時,不但要有相應的法律依據或制度依據,而且還要有證據證明該事實的存在。但是在實務中,不少用人單位證據意識不強,面對員工一方的違紀違規行為,未能規範處理員工的違紀違規行為,更不注意對證據的收集和保存,結果因舉證不能同樣要承擔不利的法律後果。
  • 女職工懷孕期間,被違法辭退的,要賠償三期內工資嗎?
    例如,女職工懷孕期間用人單位不能安排加班、勞動合同在三期內到期的,合同順延至三期結束等。在實務中有不少用人單位發現女職工懷孕的,基於本單位利益考慮,會找各種理由辭退女職工,這種情況下如果單位是違法辭退的,需要向女職工支付違法解除勞動關係的賠償金。
  • 公司用套路辭退員工規避補償,男子這樣操作,雙倍獲賠15300元
    我們都知道,一般情況下,如果公司辭退員工需要給付員工一定經濟補償金;但是往往企業公司都不願意「多出」這一部分錢,總是找一些藉口說員工違反單位規章制度,辭退員工,以此達到不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目的!而「曠工」這一理由使用的頻率比較高!
  • 單位辭退曠工員工,被判賠75600元,老闆喊冤:他沒走請假流程!
    確實,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9條規定,如果員工嚴重違反了公司的規章制度或者是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話,公司可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且無需支付經濟補償。但這裡需要注意一點,一般來說員工嚴重違規,公司可以依照《規章制度》的規定依法將其開除,但是,如果公司在員工入職的時候,並沒有將公司的規章制度公示出來,導致員工並不了解公司有哪些規定,這種情況下公司是否存在法律風險呢?
  • 員工拒絕調崗,單位能否辭退
    實踐中,有的企業對「調崗」十分畏懼,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員工申請勞動仲裁;有的企業又毫不在乎,以「企業自主用工」為由肆意調崗,動輒對不接受調崗的員工予以辭退。那麼,由此引申出三個問題:用人單位辭退拒絕調崗員工可能面臨哪些法律風險?勞動者能否拒絕單方調崗?用人單位如何合法辭退不接受單方調崗的勞動者?
  • 員工因爭吵離職,是否屬於被公司違法解僱?
    為方便工作,公司建立了微信群,全體員工均需加入該群。2019年6月5日,何某與人事主管吳某因工作意見不同在群裡發生爭執,當天下午下班後,吳某將何某移出了微信群。次日起,何某未去上班,隨後,何某申請勞動仲裁,主張公司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8萬餘元,被駁回,何某訴至法院。本案中,吳某因與何某發生工作上的分歧而將其移出公司微信群,是否屬於違法解僱?
  • 案例解析|《員工辭退決定》寫錯了,公司還能依法單方解除嗎?
    秦某任職期間因違法違規運營的行為、導致公司遭受巨大經濟損失,且職務侵佔了公司的7萬元,日常工作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嚴重失職的行為,例如缺席重要展會、利用公司財務大金額吃喝。2019年3月31日,公司出具《員工辭退決定》載明:「根據《2019年度員工考核與激勵方案》第五條處罰機制最後一條『業績太差且無改進措施者,直接給予辭退』之規定,由於秦某業績太差,符合上述辭退之約定。且與本人協商同意採取其它合作方式,故決定自2019年3月解除與秦某的勞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