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三和社區合村並點謀發展 為群眾辦事群眾說了算

2020-12-25 齊魯網

  合村並點為發展 為群眾辦事群眾說了算

三和社區黨委書記趙延平向媒體記者介紹社區規劃情況

三合社區一期工程單體住宅樓

三合社區配套設施齊備

  中國山東網9月12日訊(記者 畢貞雲見習記者 張倩倩)在濰坊市昌樂縣合村並點規劃建設的三和社區,200多戶村民已經住進漂亮的單體住宅樓,在外人看來,這種單體住宅樓已經跟小別墅差不多,三和社區一期、二期工程共建成這樣的單體住宅樓275座。

  12日上午,「聚焦鄉村文明行動——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採訪團走進昌樂縣城關街道三和社區。三和社區是由硯家河、高家河、申明亭等7個村合併組成,共有村民1082戶、3393人,整個社區規劃佔地400畝,居民住宅總面積17多萬平方米,可容納4000人居住。從社區規劃建設到現在已經6年時間,三和社區黨委書記趙延平對於合村並點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矛盾並不迴避,他說,三和社區真正建設到目前的程度其實不過一年,前期大量時間在做與群眾的溝通工作。趙延平表示,為群眾辦事就是群眾說了算,就拿一期工程的單體住宅樓來說,提出方案後不斷聽取群眾意見,反反覆覆修改不下七八次,在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監管等「五統一」原則下,允許群眾自行蓋房,做到了讓群眾放心。他認為,合村並點是為改善群眾居住環境,為了集約發展經濟,只要是真心為群眾辦事,困難和問題都只是過程而已。

  據介紹,社區內的單體住宅樓主要針對條件較寬裕的村民,單體住宅樓成本一般在18萬元到20萬元之間,群眾在拆遷補償款的基礎上再添加兩三萬元即可入住。三期工程10萬平方米的多、高層住宅樓則針對經濟條件稍差一些的村民。

  為方便居民的生產生活,社區又投資2800多萬元,規劃建設了三和社區服務中心,設行政服務大廳、警務室、衛生室、超市、圖書室、電子閱覽室等服務機構,為居民提供民政、勞動保障、計劃生育、衛生、安全保衛、購物等10大類40多項服務,居民不出社區,即可將日常事務一站式辦齊。社區內水、電、通訊、有線電視、路燈、供排水管道等配套設施完備,居民活動廣場2000平方米,綠化率達到31%,為社區營造了設施完善、優美和諧的人居環境。2011年,三和社區新建成建築面積6400平方米的省級標準化敬老院和建築面積2100平方米的規範化幼兒園,同時引進金融、保險、郵政等機構進社區設立服務網點,為村民生活提供了便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

齊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山東廣播電視臺下屬21個廣播電視頻道的作品均已授權齊魯網(以下簡稱本網)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和使用。未經本網所屬公司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東省廣播電視臺下屬頻道作品以及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繫本網,本網確認後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詳細聲明請點擊進入>>

相關焦點

  • 濰坊昌樂三和社區:建新區修改十次圖紙只為群眾滿意
    昌樂三和社區書記趙延平說:「三和社區發展到現在這個樣子,總共花了6年的時間,這個發展速度看起來不快,但是每一步都落實到了居民的心裡,實實在在,扎紮實實。」  修改十三次圖紙 只為村民能滿意   今天下午,聚焦「鄉村文明行動」——夢金園·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來到了濰坊昌樂三和社區。濰坊昌樂三和社區,由硯家河、高家河、申明亭等7個村合併組成。
  • 濰坊:昌樂三和社區的「合」與「和」
    12日上午,聚焦鄉村文明行動——夢金園·全國網網絡媒體山東行來到濰坊昌樂縣三和社區採訪 圖片記者 張曉博   齊魯網昌樂9月12日訊 從2006年底,昌樂縣將城關街道硯家河、高家河等7個自然村(5個行政村
  • 先鋒基層黨組織:濰坊昌樂縣城關街道三和社區黨委
    昌樂縣城關街道三和社區黨委  事跡材料  昌樂縣城關街道三和社區是於2006年8月,由硯家河、高家河、西店等7個村合併建成的新型農村社區,共有1082戶、3393人。社區黨委轄7個黨支部,黨員95名。
  • 湖北網臺:昌樂三和社區尊民意重服務
    濰坊:昌樂三和社區尊民意重服務 樹立農村社區建設新樣板  昌樂縣三和社區鳥瞰圖  湖北網臺訊(張釗)拆舊村、住社區,濰坊昌樂三和社區從規劃、建設到服務,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樹立了一個樣板。12日上午,聚焦鄉村文明行動——全國網網絡媒體山東行來到濰坊昌樂縣三和社區採訪。  一走進三和社區,記者便被它整齊劃一的布局所吸引。圍繞著社區服務中心,一排排二層小樓成圓弧壯擺布,左右布局對稱,高度整齊劃一。社區內,環境整潔、設施齊全,已經絲毫看不出傳統農村的鄉土景致。
  • 案例(108):崇明縣港西鎮北雙村:「1+4」模式創新農村基層群眾自治
    在實踐中,我們通過三個結合,即「村級辦事承諾制」與「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相結合、與黨組織領導下的基層群眾自治工作相結合、與組團式聯繫服務群眾工作相結合,不斷完善「村級辦事承諾制」,實現村裡的事情村民說了算,村幹部的工作村民說了算。  一是進一步規範工作步驟。將「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有機融入村級辦事承諾制中,落實「三步六諾」操作程序,即年初定諾、亮諾,年中踐諾、兌諾,年底評諾、考諾。
  • 李樹祥:德馬社區帶領群眾奔小康的「千裡馬」
    近日,經民主推薦、組織考察、層層篩選,宜良縣九鄉鄉德馬社區黨總支書記兼社區居委會主任李樹祥被中共昆明市委組織部選樹為「昆明好支書」,他也因此成為宜良縣唯一獲此殊榮的村黨組織書記,當地老百姓得知後紛紛豎起大拇指。
  • 濰坊:昌樂三和社區的「合」與「和」(2)
    12日上午,聚焦鄉村文明行動——夢金園·全國網網絡媒體山東行來到濰坊昌樂縣三和社區採訪 圖片記者 張曉博  12日上午,聚焦鄉村文明行動——夢金園·全國網網絡媒體山東行來到濰坊昌樂縣三和社區採訪 圖片記者 張曉博
  • 關注|致全縣村(社區)廣大黨員群眾的一封信
    希望廣大村(社區)黨員群眾依法依規,嚴格遵守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程序,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出發,從長遠著想,以高度的黨性和主人翁精神,積極參與到這次村「兩委」換屆工作中。本次換屆要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突出「雙好雙強」,大力選拔思想政治素質好、道德品行好、帶富能力強、協調能力強,公道正派、廉潔自律,願幹事、真幹事、幹成事,熱心為群眾服務的優秀人員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鼓勵本村(社區)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本鄉本土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大學生村官等優秀幹部群眾積極參加換屆選舉,齊心協力選出公道正派的「領頭雁」和「當家人」。
  • 昌樂縣三和社區:合村並居 村民安享舒適生活(圖)
    三和社區黨委書記趙延平接受「聚焦鄉村文明行動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採訪團採訪。中國網 魏婧 攝中國網 魏婧 攝中國網濰坊9月13日訊(記者 魏婧) 從2006年底,昌樂縣將城關街道硯家河、高家河等7個自然村(5個行政村)合併成一個三和社區。據了解,這是昌樂縣實行「大村制」以來,建設的第一個新型農村社區。目前,共有1082戶、3393人在三和社區安家。拆舊村、住社區,三和社區做到的不僅是合村並居的「合」,更是安居樂業的「和」。
  • 雷家店鎮黨群服務中心讓群眾辦事方便快捷
    現在好了,黨群服務中心建在村裡,群眾辦事方便快捷。」11月4日,英山縣雷家店鎮杜家畈村五組村民劉會政高興地對筆者說。雷家店鎮下轄200多個村民小組,最偏遠的村組離鎮政府10多公裡。為更好地就近服務農村群眾,今年,該鎮在提檔升級鎮駐地服務大廳的基礎上,投資新建村級黨群服務大廳4處、打造提升2處,實現所有村黨群服務中心全覆蓋。
  • 陝西延川:把群眾幸福指數提升放在第一位
    陝西省延川縣始終把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放在第一位,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廣泛凝聚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智慧力量,把「學」的成果轉化為「做」的實踐,推動延川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加快轉型發展,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 諸暨鄉鎮幹部專職駐村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新形勢下,如何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2007年4月起,諸暨市將鄉鎮幹部與具體的行政村結對,實行專職駐村制度,要求幹部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體恤民意,「走村不漏戶、戶戶見幹部」,打通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一批又一批幹部,走遍諸暨角角落落,工作在田間地頭,抓黨建、促發展、解民憂。十年如一日,專職駐村制度已深深紮根於基層。
  •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十九大代表熱議中國共產黨...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十九大代表熱議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原標題:
  •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10月18日上午,黨的十九大開幕式上,當這句滾燙的宣告從習近平同志口中發出,被中國共產黨寫在旗幟上、捧在手心裡、高舉過頭頂的「人民」二字,便在一個大國執政黨的行進史中標註下更加深邃的刻度。     初心不可改,偉志不可移。
  • 從群眾角度思考,為群眾需求服務——濟南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
    雖然已是周末,但前來交易大廳辦事的市民仍有不少。李冬說:「我們實行7天工作制已經有很長時間了。」記者注意到,諮詢臺邊除了醒目的辦事指南引導牌,還貼心地為前來辦事的市民準備了輪椅、雨傘、老花鏡、飲用水、一次性紙杯等各類便民用品。   二樓辦事大廳內,前來辦事的市民在服務引導員的引導下,排隊號碼已經排到了100多號。幾十個辦事窗口全部滿員開放,忙碌而有序。
  • 方便與否群眾打分!秀洲「最多跑一次」釋放便民紅利
    現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紅利已經遍及秀洲全區上下,惠及群眾的生活、企業單位的日常經營發展。這一惠及民生的改革,跑出了群眾改革獲得感,跑出了政府服務新形象,跑出了經濟發展新動力。  為讓群眾在跨進門辦事前能夠「心中明白」,秀洲制定公布標準化規範化的辦事指南,實現流程再造。「一窗受理、集成服務」事項的辦理條件、材料得到全面梳理,辦事指南編寫的規範化、精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為群眾和企業辦事提供明確清晰的指引。
  • 群眾現場點評 新都13場壩壩會評議「微腐敗」成效
    壩壩會深入村(社) 群眾來打分「紅湖公園城小區現在治理得還不錯,我希望再整治一下小區後門的流動商販的佔道經營」,上午10點過,大豐街辦王橋社區的壩壩會上,專程來參加評議的紅湖公園城小區居民葉滿提出了問題。
  • 群眾說了算
    「哪裡有群眾呼聲,哪裡就有黨組織回聲;哪裡有群眾需求,哪裡就有黨組織服務」一面面述職牆講述的是黨組織和黨員服務百姓的實事「在綠園區政府序列中,有一個民生工作局。」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李淑俠說,這也是全國首創,與發展改革局同列政府兩大局,發展改革局抓大經濟,民生工作局抓大民生。而黨組織服務民生指導服務中心就與民生工作局合署辦公。
  • 群眾辦事豈能靠「加急費」提速
    (9月17日中國青年網)浙南科技城位於溫州城市東部,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溫州集全市之力打造的推動溫州創新發展的主要抓手和重大平臺,是承載溫州創新示範、產業引領、城市東拓重大使命的未來科技新城。溫州正不遺餘力地推進體制改革和政策服務創新,群眾到政府辦事,還要靠「加急費」來提速,難怪市委書記如此動怒。
  • 為百姓著想,為群眾謀實事
    劉洪濤:不負人民期望 「生長在這片熱土,就要多為百姓著想,為百姓謀實事。」人大代表劉洪濤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