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兩歲了,為人父母,你真的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健康麼

2020-10-03 司空然然v

孩子兩歲了,為人父母,你真的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健康麼?我們從這幾個方面,來看看孩子各個方面的健康情況。

如何增進健康

由於幼兒還不能依靠自身的意識來保持健壯的體魄,因此需要靠父母或老師的幫忙。幼兒不僅在健康方面需要照料,其生活的全部,都需要他人的幫助。希望幼し健康成長,就必須先了解幼兒身體生長發育的情況、易患的疾病及容易出現的症狀、體質健康的程度、食慾、睡眠、體溫等常規的情況。根據這些情況,再進一步研究探討要用什麼方法來增進幼兒健康。



2歲幼兒不但能走路,甚至已經能跑步了,還能握球、踢球,有時甚至還能玩投球的遊戲。母親用球跟幼兒玩耍,可以鍛鍊幼兒跑步的能力。常到戶外玩要,通過重複簡單的遊戲,可以增強寶寶的體力。「運動」並不是非要進行體育活動オ算在戶外與朋友一起玩要,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父親、母親應和他一起玩要。起玩要的次數越多,不僅能增強孩子的體力,還能培養幼兒預防危險事故的能力。

增進健康的方法,不能只是依靠運動,讓幼兒穿稍薄的衣物,也是非常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大家都知道,幼兒般都很活躍,新陳代謝旺盛,體溫比成人稍高。因此,幼兒可以比大人穿得稍微單薄一些。衣著較薄時,皮膚可接受寒冷的刺激,因而提高幼兒對寒冷的抵抗力,增強新陳代謝。

寒冷的冬季一到,幼兒容易動不動就感冒了。但是,寒冷的氣候正好能增進健康。在天氣轉好的日子裡,儘量帶孩子到郊外玩耍。因為寒冷的空氣可以刺激上呼吸道黏膜,增強上呼吸道對寒冷空氣的適應力,這是預防感冒既簡便又有效的方法。



我們為了清潔皮膚,會常常為寶寶洗澡。其實洗澡與增進健康也是緊密相連的,通過洗澡來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洗滌皮膚上的汙垢,可以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並有效預防皮膚病。特別是有溼疹的幼兒,皮膚的清潔尤為重要。

陽光給萬物帶來生機,當然,它對於幼兒也是不可或缺的東西。日光浴也是增進健康的方法之一,讓幼兒裸身接受陽光的照射,是最簡單的方法。當天日照強烈時,注意避免陽光直射到寶寶的肌膚,躲在樹蔭下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如果幼兒的皮膚開始變紅,那一天就不要再曬了。

鍛鍊身體之後,應該好好休息。快活的玩要後,讓幼兒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及營養。在日光浴之後,返回室內休息也非常重要。

為了身體健康,要確保幼兒充分的睡眠,如果體力充分消耗,幼兒也會有良好的睡眠品質,睡得沉穩得到充分的休息,成為第二天活力的源泉。千萬不要給予幼兒過分嚴格的鍛鍊,勉強幼兒過分消耗體力,這樣反而會損害幼兒的健康。



幼兒易患的疾病

幼兒最容易患的是各種傳染性疾病。尤其幼兒到了2歲,到戶外玩要的機會、時間增多,患傳染性疾病的機率也相對增加。如果幼兒上託兒所,則更容易患病。麻疹、腮腺炎、水痘等難以避免。

2歲以後的幼兒,由於情緒方面有明顯的發展,就必須開始注意寶寶是否有這方面的障礙。有時雖然情緒障礙不太明顯,但會伴隨出現以下的身體症狀,例如:嘔吐、腹痛、頻尿等症狀嘔吐是較為常見的症狀之一,通常神經質的幼兒,會由於精神緊張而引起嘔吐,幼兒吐出來後,身體會較舒服、清爽一些幼兒到了2歲,腹痛的機率也會急速增多,但一般都只是腹部疼痛。有時即使不是腹痛,也會嚷著肚子痛」。


而且神經容易緊張的幼兒常常說肚子疼,特別是肚臍周圍的疼痛,這稱作「反覆性臍疝痛」,並不需要特別治療,只要穩定幼兒的精神即可。還有種「精神性腹痛」,由於過去腹痛時,得到母親或老師的細心照顧,幼兒有了這種良好記憶,因此當自己不利的事情快要發生或已經發生時,就說自己「肚子痛」,期望得到大人細心的照料,讓自己的精神得以放鬆。例如,不想吃飯或者不想去託兒所,就喊「肚子痛」來逃避。當幼兒說腹痛時,必須細心地替他按摩腹部,使之情緒穩定下來由於體態的變化和行走姿態的變化,幼兒下肢的形態開始引起大家的重視,嬰兒期不太明顯的X形腿、O形腿急速增加。嬰兒期X形腿是由於生理原因引起的,但是隨著走路逐漸熟練,行走的姿態便容易引起大人的注意。如果行走時極容易摔倒或者是兩腿不聽使喚,可能需要整形外科醫生的治療。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到了四五歲就會自然痊癒。



另外,父母在懷疑幼兒患了某種疾病前,必須多進行觀察。如果到了2歲,情況仍沒有改善,最好到醫院進行一次專門的檢查。例如隱症,它是指男寶寶的丸沒有進入陰囊內,這種症狀般會在2歲之前自動改善。如果到這個年齡,睪丸還未進入陰的話,那就要接受專業醫生的檢查,否則會影響到睪丸的發育與生殖機能。這時應送寶寶到小兒科醫生處進行檢查,如果有必要的話,還得聽一聽泌尿科醫生的意見,當然首先應該請小兒科醫生檢查幼兒的斜視,過了2歲也會大大減少。但是如果懷疑自己的寶寶患有斜視,最好找眼科醫師檢查。一般來說大部分的內斜視都被稱為「假性斜視」隨著幼兒的發育成長會自然痊癒。但多數外斜視就很難自愈。斜視不單單是儀容方面的問題,它還會影響到幼兒將來的生活,有時還會造成學習上的障礙,應當儘早治療。



幼兒期的寶寶其呼吸聲響通常較大,這種現象到了幼兒階段會逐漸減少。但是,從這個年齡層開始,有些會逐漸轉為氣喘病兒。氣喘病常由過敏引起,有時會突然出現呼吸困難,此時應儘量注意幼兒的體能鍛鍊,減少發作的次數

預防接種

幼兒常常會經由他人感染病毒或者細菌而生病,尤其在外與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次數增多,發病的機率也相對增加。為了避免幼兒罹患這些傳染性疾病,定期接受預防接種會有很理想的效果。

如果寶寶2歲時就寄放在託兒所,可能常會接到流行性感冒的預防接種通知。未滿2歲的幼兒不會進行集體接種,如果想要預防流行性感冒,家長可以與相關醫療院所聯繫,自行接種。但是,由於預防流行性感冒的疫苗是用雞蛋製成的因此對雞蛋有過敏反應的幼兒,最好不要接種。而且,流行性感冒每一年的病毒株種類常有不同,因此,雖然注射了疫苗,仍有感染流行性感冒的可能。



健康檢查的要點

幼兒到了2歲,身體發育速度比以前逐漸減緩,無論是體重的增加,還是身高的增長,都比1歲時有所減緩。但是,幼兒的運動體能和智能的發展速度卻非常明顯。這是幼兒身體發育規律的重要特點,也是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指標。

身體逐漸長大,也就是說身體的成長,這就與許多要素有密切關係。最具代表性的,可以說是營養與健康狀況。營養與飲食攝取量和食物品質有關。幼兒到了2歲食慾還不固定,有時吃得多,有時又吃得少。這種現象也與幼兒精神發展關係密切,如果食慾不是過度不規律,則不需擔太多心。當然,食慾不是唯一的標準,精力與情緒的好壞,也是衡量寶寶健康與否的重要標準。幼兒如果生病,大多數疾病都會妨身體的發育。這是因為疾病本身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抑制了身體的發育,還能間接地影響到幼兒的食慾,妨礙腸胃等消化器官的吸收及新陳代謝。疾病治癒後,食慾大多會比以前旺盛。過去因患病而被妨礙的身體各部分的機能也會開始漸漸恢復,發育急速增快,尤其表現在體重方面。因此,2歲幼兒體重的增加也可以作為是否健康發育的判斷標準爸爸媽媽們可以定期測量並加以記錄。



健康狀態的檢查,必須每天進行。在家庭中,也許很少做到在固定時間檢查。其實我們不用把它想像得過分困難,只需要掌握幼兒的行動、臉色、食慾、睡眠、精力等情況,及時發現異常的變化並時常與醫生保持聯繫即可。何況每一個幼兒都有他一定的症狀或狀態,只要仔細觀察,即能完全掌握寶寶的健康狀態。如果母親或者老師發現幼兒有異常狀況,應立即且詳細地告訴醫生。醫生再根據母親或是老師的描述經由檢查發現疾病,再制定治療方案。這時有關幼兒在發育階段的體質、發育狀況等,也可以作為醫生的重要參考資料,提高診斷和治療的效果。因此,如果能每天堅持詳細觀察幼兒的狀態,就能及早發現幼兒的異常

常見的幼兒異常狀態,會隨著發育的各個不同階段而有所變化。一般幼兒易患咳嗽,但到了2歲以後,這種情況會逐漸消失,或許是幼兒的上呼吸道黏膜逐漸發育成熟的緣故,或者黏膜對寒冷刺激的抵抗力增強。這種變化,在各方面都有新的表現,例如不再吐、不再腹痛等。這些變化都很重要,應該把過去常見的變化情況詳細告訴醫生。



寶寶到了2歲的時候已經可以自己向母親或老師訴說疼痛。在這個階段往往是說「肚子痛」。此時有可能是真正感覺到腹痛,也有些是寶寶作為逃避他不想做的事情的藉口。這種情況,也要告訴醫生。

幼兒的健康檢查並不是只有依靠醫生才能做到。因為幼兒每天的健康狀況可以根據每天的生活來判斷,仔細觀察寶寶身體有無異常,是媽媽或老師每天重要的「功課」。

相關焦點

  • 為人父母,怎樣更好地應對孩子「可怕的兩歲」?
    你家1歲到2歲的熊孩子是否有過這些表現呢?醒著的時候像上了馬達的機器一樣走個不停,家裡什麼東西都想伸手「研究」一下,什麼事都想要沾手;一言不合就情緒失控,總是大哭大鬧;「不」「不要」「不行」時時掛在嘴邊;吃飯的時候這個不吃那個不要,喜歡全家人都圍著他轉......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說明,「可怕的兩歲」來了!什麼是可怕的兩歲呢?
  • 中式教育下,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麼?
    「知道了……」「錯哪了?」「……」這樣的對話想必每位家長都不陌生,這種情況必然發生過。為人父為人母的你們本著「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良苦用心,生怕子女走上「歪路」,所以,錯的永遠是孩子。當今社會似乎對這種教育方式認可度蠻高,不論是在潛意識裡或是在生活當中,人們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 "可怕的兩歲",並不是孩子可怕,而是父母把這一切推向了孩子
    不過,兩歲的孩子同時也處在人生奇妙而又重要的過渡階段。這一突破期會成為最好的時期還是最壞的時期,取決於家長能否了解孩子的天性,是否能制定出清晰的育兒目標。還是娃惹到你了?她氣鼓鼓地說:老公才不敢惹我,還不是家裡那個兩歲的臭小子,一大早就被他氣個半死。做好的早飯,本打算要餵他吃的,人家非說要自己吃,吃完之後直接把碗也扔了,想想最近憋的火,我決定出來喘口氣,不然真的要爆發了。
  • 被摔死的兩歲孩子,有一對披著父母外衣的禽獸
    一個摔,一個拍,一對禽獸父母,就這樣活活把自己兩歲半的兒子摔死了。寶寶嘴裡流著血,叫了最後一聲媽媽。然後永遠閉上了眼睛。可他們呢,竟然活活把自己的孩子摔死了!上天賦予了人們生育的權利。無論選擇生或者不生,都值得被尊重。但如果選擇了生,你就沒有權利讓他死。
  • 當兩歲的孩子被扔下飛機,你就知道美國已經改變了
    儘管孩子完全沒有症狀,儘管兒童將COVID-19傳染給成人的情況極為罕見 -- 但航空公司有自己的命令,而空姐也適當地遵守了這些命令。看視頻的時候,不知道空姐是怎麼想的。例如他是否認為這是荒謬的,更不用說殘忍了?他知道兩歲的孩子幾乎沒有健康風險嗎?
  • 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就從「可怕的兩歲」開始
    比如,你讓孩子吃飯前要洗手,他不配合;你告訴孩子睡前要乖乖刷牙,他不願意;天氣降溫了,你讓孩子穿上外套,他也偏偏不肯。總之,在孩子成長到兩歲左右的時候,也是父母覺得孩子是最不聽話,最不好管教的時候。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從出生後長到兩歲左右的時候,被稱為「可怕的兩歲」。
  • 其實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都很低,孩子對自己要求都很高,你知道麼?
    家長們大多會抱怨孩子不好好學習,孩子大多會討厭家長管自己的學習,看起來總是「家長有心望子成龍,孩子爛泥扶不上牆」,所以衝突不斷。實際上,你知道麼?在家長的內心裡,對孩子的要求其實都很低,而在孩子的內心裡,他們對自己的要求都很高。
  • 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父母不是你的父母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一部以家庭教育為主題的電視劇,全片站在孩子的立場和角度審視家庭教育,批判家長試圖通過教育按照自己的願望塑造兒女的未來,忽視孩子本身的天賦與興趣,造成孩子的心理反叛,扭曲,甚至走向極端,導致慘痛的悲劇。
  • 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麼?| 穿越情緒,看見自己和孩子
    也許她的匱乏有很大一部分是來源於此,孩子如此不滿足,也是我幾乎沒怎麼滿足過她的需求。我都知道該怎麼做,我需要去看到孩子的不容易、需要去看到孩子的努力,需要去認可孩子,但是你知道你真的是做不到,你看到她發脾氣的時候,你就真的很想去抽她。很無助。」
  • 早教課堂-如果為人父母也要考試,那你是不是還有資格當媽媽?
    都說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天使,身為父母既然選擇了生養,就應該盡到自己為人父母的責任。這還是一個不足兩歲的孩子。父母應該怎樣做呢?孩子0-6歲,家長最該給的,就是安全感。告訴孩子,任何你需要我的時候,我都在。以及,我需要你,你的存在對我來說,很重要。
  • 兩歲,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父母一定不要過度指責
    這這個時候,父母應當接受孩子的這種行為,不要過度譴責孩子,儘可能地滿足孩子的這個需求,以便讓他們順利地度過這個混世魔王的時期。兩歲左右的孩子發脾氣,並不是故意讓父母的生活變得更糟,他們只是在經歷一個成長的困難階段。
  • 可怕的兩歲還是可愛的兩歲?育兒專家:父母的反應決定孩子的幸福
    永遠都要記得,你是在和不知道什麼才是對自己最好地孩子打交道--《可怕的兩歲》1、孩子小的時候,是我們抱著去哪兒就去哪兒,等他長大一點,就是他手指著哪我們去哪。這說明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了,他已經不再是我們懷裡那會咿呀學語的小寶寶了。
  • 男朋友不想他父母知道你存在是真的不愛你麼?
    也許你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會覺得有些可笑,覺得這還用問麼?都不讓他父母知道你,渣男無疑啊!可是真的就一定是渣男了麼?很多女生如果遇到了如題所說的男生,肯定會覺得不開心,甚至是氣憤,但是現在不光男生會這樣,很多女生同樣也會「雪藏」男朋友,不秀恩愛,不嗮朋友圈,不告訴父母自己有男朋友,所以現在愛情真的是越來越難有了麼?
  • 兒童|為人父母,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嗎
    ——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以前聽過一句話:「一想到為人父母竟然不需要考試,就覺得可怕。」當時不以為意,但是後來目睹了身邊眾多父母教育孩子的錯誤的方式,深深覺得每一對父母都應該學習如何教育孩子。要養育好孩子,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
  • 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但請你給自己和孩子一份滿意的答卷
    為人父母,是一個人最為輕易就能夠達成的目的之一,但是很多人,卻沒有成為一個父母所要擁有的覺悟。在如今這個時代,父母不再與二十多年前一樣,只要給自己的孩子餵一口吃得就行。,但請你給自己和孩子一個滿意的答卷①請給孩子最好的愛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能夠輕易成為的職業,不需要考試,也不需要檢驗。
  • 為人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教會孩子控制情緒
    很早之前大家就能夠知道情緒管理的重要性,當你為人父母時該如何教育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的情緒發展規律。為人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教會孩子控制情緒 如何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教會孩子延遲滿足, 比如孩子因為要買個東西耍賴躺在地上哭鬧,你可以看著他,不理睬他,直到他哭累為止。然後告訴他:耍賴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的方式不能得逞。如果你真的需要,可以和父母談,說說你為什麼需要他。然後父母和你商量是不是真的要買。這樣也教孩子學會延遲滿足,不是想要什麼,立即得到什麼。能夠很好控制自己欲望的孩子,往往對情緒的的控制要更好一點。
  • 作為父母,你知道孩子最恐懼的有哪些麼?
    以下是孩子最不喜歡父母做的8件事,為人父母可以對照一下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01.學著你的樣子,也發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 為人「父母」是否要經過考試!為人「子女」又是否合格
    圖片均來自網絡為人父母是否需要「考試」 大多數「家人」都會以一種「都是為你好的態度」自居,往往這種,都是以自己的閱歷去想問題,去思考問題,不太會去理解孩子的想法,覺得「小孩小小年紀懂什麼」為出發點,卻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又或者以自己的理解去對待孩子,認為這是對他好,認為這個肯定行,但是對待孩子的選擇卻選擇無視又或者否定。
  • 你知道嗎?管理好孩子的兩歲,他的人生就成功了大半
    導讀:你知道嗎?管理好孩子的兩歲,他的人生就成功了大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知道嗎?管理好孩子的兩歲,他的人生就成功了大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可怕的兩歲孩子那些讓你瞠目結舌的行為,都是有原因的
    這是一個從一歲半到三歲多的範圍,不同孩子「鬧」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來說,孩子的「造反」其實是孩子成長的表現。嬰兒期的孩子還沒有獨立的自我意識,不能區分自己和外界,對他來說,自己和母親是一體的。而到了兩歲左右,孩子明確意識到「我」的存在,也意識到「我」是有著自己的想法、願望,和他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