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兩歲了,為人父母,你真的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健康麼?我們從這幾個方面,來看看孩子各個方面的健康情況。
由於幼兒還不能依靠自身的意識來保持健壯的體魄,因此需要靠父母或老師的幫忙。幼兒不僅在健康方面需要照料,其生活的全部,都需要他人的幫助。希望幼し健康成長,就必須先了解幼兒身體生長發育的情況、易患的疾病及容易出現的症狀、體質健康的程度、食慾、睡眠、體溫等常規的情況。根據這些情況,再進一步研究探討要用什麼方法來增進幼兒健康。
2歲幼兒不但能走路,甚至已經能跑步了,還能握球、踢球,有時甚至還能玩投球的遊戲。母親用球跟幼兒玩耍,可以鍛鍊幼兒跑步的能力。常到戶外玩要,通過重複簡單的遊戲,可以增強寶寶的體力。「運動」並不是非要進行體育活動オ算在戶外與朋友一起玩要,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父親、母親應和他一起玩要。起玩要的次數越多,不僅能增強孩子的體力,還能培養幼兒預防危險事故的能力。
增進健康的方法,不能只是依靠運動,讓幼兒穿稍薄的衣物,也是非常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大家都知道,幼兒般都很活躍,新陳代謝旺盛,體溫比成人稍高。因此,幼兒可以比大人穿得稍微單薄一些。衣著較薄時,皮膚可接受寒冷的刺激,因而提高幼兒對寒冷的抵抗力,增強新陳代謝。
寒冷的冬季一到,幼兒容易動不動就感冒了。但是,寒冷的氣候正好能增進健康。在天氣轉好的日子裡,儘量帶孩子到郊外玩耍。因為寒冷的空氣可以刺激上呼吸道黏膜,增強上呼吸道對寒冷空氣的適應力,這是預防感冒既簡便又有效的方法。
我們為了清潔皮膚,會常常為寶寶洗澡。其實洗澡與增進健康也是緊密相連的,通過洗澡來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洗滌皮膚上的汙垢,可以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並有效預防皮膚病。特別是有溼疹的幼兒,皮膚的清潔尤為重要。
陽光給萬物帶來生機,當然,它對於幼兒也是不可或缺的東西。日光浴也是增進健康的方法之一,讓幼兒裸身接受陽光的照射,是最簡單的方法。當天日照強烈時,注意避免陽光直射到寶寶的肌膚,躲在樹蔭下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如果幼兒的皮膚開始變紅,那一天就不要再曬了。
鍛鍊身體之後,應該好好休息。快活的玩要後,讓幼兒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及營養。在日光浴之後,返回室內休息也非常重要。
為了身體健康,要確保幼兒充分的睡眠,如果體力充分消耗,幼兒也會有良好的睡眠品質,睡得沉穩得到充分的休息,成為第二天活力的源泉。千萬不要給予幼兒過分嚴格的鍛鍊,勉強幼兒過分消耗體力,這樣反而會損害幼兒的健康。
幼兒最容易患的是各種傳染性疾病。尤其幼兒到了2歲,到戶外玩要的機會、時間增多,患傳染性疾病的機率也相對增加。如果幼兒上託兒所,則更容易患病。麻疹、腮腺炎、水痘等難以避免。
2歲以後的幼兒,由於情緒方面有明顯的發展,就必須開始注意寶寶是否有這方面的障礙。有時雖然情緒障礙不太明顯,但會伴隨出現以下的身體症狀,例如:嘔吐、腹痛、頻尿等症狀嘔吐是較為常見的症狀之一,通常神經質的幼兒,會由於精神緊張而引起嘔吐,幼兒吐出來後,身體會較舒服、清爽一些幼兒到了2歲,腹痛的機率也會急速增多,但一般都只是腹部疼痛。有時即使不是腹痛,也會嚷著肚子痛」。
而且神經容易緊張的幼兒常常說肚子疼,特別是肚臍周圍的疼痛,這稱作「反覆性臍疝痛」,並不需要特別治療,只要穩定幼兒的精神即可。還有種「精神性腹痛」,由於過去腹痛時,得到母親或老師的細心照顧,幼兒有了這種良好記憶,因此當自己不利的事情快要發生或已經發生時,就說自己「肚子痛」,期望得到大人細心的照料,讓自己的精神得以放鬆。例如,不想吃飯或者不想去託兒所,就喊「肚子痛」來逃避。當幼兒說腹痛時,必須細心地替他按摩腹部,使之情緒穩定下來由於體態的變化和行走姿態的變化,幼兒下肢的形態開始引起大家的重視,嬰兒期不太明顯的X形腿、O形腿急速增加。嬰兒期X形腿是由於生理原因引起的,但是隨著走路逐漸熟練,行走的姿態便容易引起大人的注意。如果行走時極容易摔倒或者是兩腿不聽使喚,可能需要整形外科醫生的治療。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到了四五歲就會自然痊癒。
另外,父母在懷疑幼兒患了某種疾病前,必須多進行觀察。如果到了2歲,情況仍沒有改善,最好到醫院進行一次專門的檢查。例如隱症,它是指男寶寶的丸沒有進入陰囊內,這種症狀般會在2歲之前自動改善。如果到這個年齡,睪丸還未進入陰的話,那就要接受專業醫生的檢查,否則會影響到睪丸的發育與生殖機能。這時應送寶寶到小兒科醫生處進行檢查,如果有必要的話,還得聽一聽泌尿科醫生的意見,當然首先應該請小兒科醫生檢查幼兒的斜視,過了2歲也會大大減少。但是如果懷疑自己的寶寶患有斜視,最好找眼科醫師檢查。一般來說大部分的內斜視都被稱為「假性斜視」隨著幼兒的發育成長會自然痊癒。但多數外斜視就很難自愈。斜視不單單是儀容方面的問題,它還會影響到幼兒將來的生活,有時還會造成學習上的障礙,應當儘早治療。
幼兒期的寶寶其呼吸聲響通常較大,這種現象到了幼兒階段會逐漸減少。但是,從這個年齡層開始,有些會逐漸轉為氣喘病兒。氣喘病常由過敏引起,有時會突然出現呼吸困難,此時應儘量注意幼兒的體能鍛鍊,減少發作的次數
幼兒常常會經由他人感染病毒或者細菌而生病,尤其在外與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次數增多,發病的機率也相對增加。為了避免幼兒罹患這些傳染性疾病,定期接受預防接種會有很理想的效果。
如果寶寶2歲時就寄放在託兒所,可能常會接到流行性感冒的預防接種通知。未滿2歲的幼兒不會進行集體接種,如果想要預防流行性感冒,家長可以與相關醫療院所聯繫,自行接種。但是,由於預防流行性感冒的疫苗是用雞蛋製成的因此對雞蛋有過敏反應的幼兒,最好不要接種。而且,流行性感冒每一年的病毒株種類常有不同,因此,雖然注射了疫苗,仍有感染流行性感冒的可能。
幼兒到了2歲,身體發育速度比以前逐漸減緩,無論是體重的增加,還是身高的增長,都比1歲時有所減緩。但是,幼兒的運動體能和智能的發展速度卻非常明顯。這是幼兒身體發育規律的重要特點,也是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指標。
身體逐漸長大,也就是說身體的成長,這就與許多要素有密切關係。最具代表性的,可以說是營養與健康狀況。營養與飲食攝取量和食物品質有關。幼兒到了2歲食慾還不固定,有時吃得多,有時又吃得少。這種現象也與幼兒精神發展關係密切,如果食慾不是過度不規律,則不需擔太多心。當然,食慾不是唯一的標準,精力與情緒的好壞,也是衡量寶寶健康與否的重要標準。幼兒如果生病,大多數疾病都會妨身體的發育。這是因為疾病本身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抑制了身體的發育,還能間接地影響到幼兒的食慾,妨礙腸胃等消化器官的吸收及新陳代謝。疾病治癒後,食慾大多會比以前旺盛。過去因患病而被妨礙的身體各部分的機能也會開始漸漸恢復,發育急速增快,尤其表現在體重方面。因此,2歲幼兒體重的增加也可以作為是否健康發育的判斷標準爸爸媽媽們可以定期測量並加以記錄。
健康狀態的檢查,必須每天進行。在家庭中,也許很少做到在固定時間檢查。其實我們不用把它想像得過分困難,只需要掌握幼兒的行動、臉色、食慾、睡眠、精力等情況,及時發現異常的變化並時常與醫生保持聯繫即可。何況每一個幼兒都有他一定的症狀或狀態,只要仔細觀察,即能完全掌握寶寶的健康狀態。如果母親或者老師發現幼兒有異常狀況,應立即且詳細地告訴醫生。醫生再根據母親或是老師的描述經由檢查發現疾病,再制定治療方案。這時有關幼兒在發育階段的體質、發育狀況等,也可以作為醫生的重要參考資料,提高診斷和治療的效果。因此,如果能每天堅持詳細觀察幼兒的狀態,就能及早發現幼兒的異常
常見的幼兒異常狀態,會隨著發育的各個不同階段而有所變化。一般幼兒易患咳嗽,但到了2歲以後,這種情況會逐漸消失,或許是幼兒的上呼吸道黏膜逐漸發育成熟的緣故,或者黏膜對寒冷刺激的抵抗力增強。這種變化,在各方面都有新的表現,例如不再吐、不再腹痛等。這些變化都很重要,應該把過去常見的變化情況詳細告訴醫生。
寶寶到了2歲的時候已經可以自己向母親或老師訴說疼痛。在這個階段往往是說「肚子痛」。此時有可能是真正感覺到腹痛,也有些是寶寶作為逃避他不想做的事情的藉口。這種情況,也要告訴醫生。
幼兒的健康檢查並不是只有依靠醫生才能做到。因為幼兒每天的健康狀況可以根據每天的生活來判斷,仔細觀察寶寶身體有無異常,是媽媽或老師每天重要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