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德州,大家想到的要麼是德州撲克,要麼是德州扒雞,哦,還有一部不那麼和諧的恐怖電影。
不過,這三個「德州」,只有一個指的是中國的德州。
德州扒雞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德州五香脫骨扒雞。很多人不理解,德州扒雞和各地都有的燒雞究竟有什麼區別,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究竟什麼樣的德州扒雞才是最正宗的。
扒雞的「扒」,指的其實是魯菜中一種傳統的烹飪技法,講究的是「用油不見油」:先用蔥姜蒜等調味品熗鍋,將主菜下鍋後再放入其他調味品,然後添加各種湯汁,用文火烹飪至主菜酥爛,最後勾芡,起鍋。
大火煮,小火燜,這種複雜的工藝使魯菜一直牢牢佔據著御膳房的「頭牌」位置。
德州扒雞的興起,與交通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早在明朝時,因為處在京杭大運河沿線,德州成為了當時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業貿易中心。南來北往的商人們總要有個地方落腳,而碼頭附近的各種美食,也就被這些走南闖北的客商傳播到了全國各地。
德州扒雞,就是當時被小販們挎著籃子沿街叫賣的地方特色美食之一。
傳說,康熙對扒雞讚不絕口,並親口御賜「神州第一奇」。
到了乾隆時期,乾隆皇帝非常喜歡德州扒雞,吃完了一高興,乾脆把德州最好的扒雞廚師給叫進了宮裡。從此,德州扒雞的地位水漲船高,直接成為了當時山東進獻給朝廷的貢品。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是著名的書法家,生前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溥傑曾為德州扒雞題寫「神州一奇」做成牌匾,如今被收藏在德州扒雞文博館內。
20世紀,隨著鐵路的全線貫通,火車代替了船隻,成為貫通東西南北的最便捷交通方式。而德州扒雞,也跟隨著一輛輛吱呀作響的綠皮車,被南來北往的旅客們帶到了全國各地。
德州扒雞之所以能受到旅客們的喜愛,一是因為方便攜帶,二是因為方便食用。
撕開包裝袋,雞骨脫肉爛,香酥可口。不僅雞肉在製作過程中浸透了各種調料的味道,就連雞骨頭吮一下都別有風味。
德州扒雞這種酥爛的肉質尤其適合用手撕著吃,愛吃不同風味的食客還可以自己調配一些蘸碟,比如用自家做的油辣子蘸上一塊扒雞肉,那滋味真是誘人得無法言表。
今天的我們,想吃德州扒雞可終於不用大老遠跑去火車站買啦。
來自山東德州的正宗五香脫骨扒雞,真正德州生德州長,從原材料到烹飪手法都有講究。無論是外觀還是口感,都絕對是最上等的。僅僅39元,想滿足口腹之慾的讀者可不要錯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