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順其自然的哲學

2020-12-17 鹿邑旅遊

夏天的風吹過苦縣大地,苦縣大地麥浪翻滾,一片豐收景色。這一年,正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道教之祖老子離開宮廷,回到故鄉的第一年。

一天,驕陽似火,農民們正在收割,一個人來到他們面前告訴他們:快把割倒的麥子捆一捆吧,馬上要起風了。人們中有一青年人認出說話之人是從宮廷回家的老子,便上前指責:你久居深宮,偶爾到民間走一走,怎麼會懂的天事。隨後,人們望著老子議論一陣,便都不以為然,繼續割麥。

老子走出半裡路許,突然狂風大作,被割倒的麥子被風卷的漫天飛揚,有的被掛在樹上,有的落到河裡被衝走,辛苦一年的莊稼片刻被風吹的七零八散。大風過後,人們面對眼前慘狀,突然有人想起在前邊廢棄茅屋裡避風的老子,便向人們說:老子雖然久居深宮,卻是象仙人一樣什麼都懂,我們何不去請他指點一下日後渡日之道。人們覺得此人說的有理,便紛紛向老子走去。

人們在茅舍裡見了老子一齊跪拜,聲稱老子為神仙,老子先是不解發愣,待眾人道出稱他神仙的原因,才笑著請起眾人,說明了事情真相。原來,老子在朝廷任職其間,不斷向老賢巨商容討教許多事,老賢臣也不斷地向老子傳授天道人道的許多規律,後來,老賢臣因不滿朝廷腐敗怒罵朝廷,頭撞宮柱而亡後,老子也受權貴排斥被逐出京都,老子一心想為人間做些有益之事,便回到苦縣向人們遊說所學天地間的規律之道,和人間不尊道會帶來的害處。這一日,老子正行時忽感口渴,便來到河邊,沒等把捧起的水喝完,發現幾條泥鰍正在打洞。老子想,天地萬物,皆有正常生存規律,一旦這種規律遭到幹擾便會出現異常反應,泥鰍是魚類最敏感族類,怎麼突然會打洞呢,莫非是天氣要有異常?於是便告訴了割麥的人們。

人們聽完老子講完經過,都覺得老子很明事理,便爭著向老子請教人間正道,老子告訴大家:天地正道,就是讓人要按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去辦事,一旦不按照這個規律辦事,人類就會遭秧,談話中,老子例舉了許多事實,人們聽得心服口服。不久,這件小事傳遍了苦縣,老子的道教文化在苦縣深得人心。

俗話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老子所處的時代雖然與現在相隔二千多年,當時的苦縣現在也被改名叫鹿邑縣,但是,老子的故事卻在他的故鄉代代流傳。改革開放以後,鹿邑縣為了讓世代人不忘老子文化給人類帶來的寶貴財富,在古老的三清殿基礎上,打造出了一個世界頂級的老子文化旅遊區,這個旅遊區雖然規模宏大,老子文化景點眾多,但每個景點都非常吸引人,發人深思。

作者:王彥春

相關焦點

  • 老子哲學思想帶給我們的啟示:順其自然做好當下
    老子的哲學思想在中國歷史文化中具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意義,對於我們的社會發展,個人成長具有深刻的影響,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分析一下老子的哲學思想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在無為而治的基礎上,老子認為最理想的社會和政治是小國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業,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是老子所嚮往的政治生活。當然,中國地大物博,不可能像老子所說的那樣,做一個小國寡民的社會。但是我們要學習的是安居樂業的精神理念。
  • 老子「道」的哲學:道法自然
    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中的內容一直為世人所重視。一句「道法自然」更是深入人心。雖然很多人並不完全清楚其中內涵,潛意識中依然喜歡引用。那麼老子說的「道法自然」是什麼?這章中老子回答了世人所關注的這個問題。
  • 《悟學.第328篇》順其自然.帛書老子.10
    《悟學.第328篇》順其自然.帛書老子.10悟學.十八子 20200523《道經》 第十章【原文】「戴營魄抱一,能毋離乎?槫氣致柔,能嬰兒乎?另外老子在第三章提出了「無智、無欲、無為』的治世方略,這兩句反問,似乎反應出老子自己在反思『無智』的主張行得通嗎?或許,『無智』的方略也只能是對庶人(底層老百姓)有效。也似乎佐證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道家「順其自然」觀的真正哲學意義和生活態度
    何為「天人合一,順其自然」道家常言:「天人合一,順其自然。」人們對於順其自然的理解偏差因此,我們常常能在生活中聽到身邊的人們說「順其自然」的話。但是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將「順其自然」等同起了隨波逐流、消極怠慢、破罐子破摔等一類詞語,視為了一種消極情緒的表化。
  • 賞讀| 有一種心境,叫順其自然
    人生就是這樣,急不來,躁不得,只有安分守己,順其自然,才能嘗到芬芳滋味。順其自然優點多,態度溫和福報在。 人生哪能都如意,萬事只求能踏實。古龍先生說,人生並不是永遠都像想像那般美好的,生命中本就有許多無可奈何的悲哀和痛苦。故此,以勞動帶來充實,以休憩帶來溫馨,以興趣帶來歡樂。
  • 老子哲學裡的「無為」是什麼都不做嗎?
    如果我們能這樣理解,老子所謂道的哲學之本質乃是「導」,即引導、循導、順導,那麼就不難理解「無為」何以能達到「無所不為」。無為的本質是順於「道」即循導,即順從萬物固有之「道」而導化之。其結果是讓「萬物芸芸」而「自化」。萬物都各循其「道」,而自我生化。其結果自然是無所不為。
  • 順其自然是最陰險的墮落
    點開一看,他最新一條微博的內容是 :順其自然,車到山前必有路。評論區有他朋友的問話:你書看的怎麼樣了?他回朋友說,我沒怎麼看,就這樣了,順其自然吧。我有點發愣,原來順其自然還有這樣安慰自己的的功用。我很想評論點什麼,想想又克制住了。因為我知道,我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同理,我也永遠叫不醒一個能把破罐破摔美化成順其自然的人。
  • 老子哲學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哲學界一直以來,就有爭論老子的道是物質還是精神的,即老子哲學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其實,老子的道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是什麼呢?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即宇宙的生生之元。老子的哲學不是唯物論也不是唯心論。是什麼呢?是『唯道是從』的唯道論。
  • 越聰明的人,越懂得「順其自然」
    文/南山老子在《道德經》中勸告後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萬事萬物,終究有發展規律,有些事強求的結果,不是改變了命運,而是難為了自己,所以順其自然,才是對自己的一種救贖。人生,就是一條路,今天你走的再多,走的再遠,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而你能做的,唯有順其自然。那些讓你不順眼的事,自己改變不了,越是看的久,越是心神不安,但真的看開了,反倒覺得不過爾爾。所以,快樂和不幸之間,差的是順其自然;成功和失敗之間,差的也是順其自然。
  • 走出強迫症的牢籠之順其自然
    強迫症或神經症患者對自己的症狀需要順其自然,之所以患強迫症或神經症也是長期沒有順其自然的結果。 任何事物都由其發展的自然規律,《道德經》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孕育和養育了萬物也要受到自然法則的約束,我們人類也不例外。
  • 一切順其自然,老天自有安排
    作者:逍遙子 來源:老子道德經(ID:LZDDJ
  • 《道德經》:無為而治,就是懂得順其自然,也不會物極必反
    這個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在這一章中,老子整篇的思想就是說勇敢而膽大妄為,就會遭到不測,勇敢不逞強就能保全性命。這句話就是剛才和我們所說的,不要有勇無謀,做事的時候善於思考,可以結合到一起。這也是老子所闡述的,無為而治其中的思想,老子認為很多事情都有一個自然的法則,當你順應這些法則的時候,不發言也可以善於回應,不召喚也能自動到來。
  • 順其自然,就是小幸福——閱讀《佛陀與想太多的豬1.小幸福哲學》
    《佛陀與想太多的豬1.小幸福哲學》這本書說的就是不達豬和佛陀的故事。這是一本漫畫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小泉吉宏,他是亞洲最知名的身心靈作家,漫畫大師。閱讀這本書,使我們明白,我們為什麼會煩惱,怎樣可以找到自己的小幸福。什麼是煩惱?
  • 半生已過,順其自然
    意思是,人們必須順應自然,合理處理人與外物的關係,不要拼命追求外物,就可以保護生命,保全天性,可以養護精神,可以盡享天年。不勉強,順其自然,有節有度,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享年97歲的國學大師季羨林談及養生之道,就直言有「三不主義」:不挑食,不過度運動,不嘀咕。
  • 思考自然是老子的思想起點,老子曾把自然的含義,當作道的本性
    老子之道,乃自然之道。靜觀自然,思考自然,是老子思想的起點,也是道家思想的目的地。老子所講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的「道」,是一種純粹原始的自然力量,它既不是原則,也不是對象,更不是實體。老子把自然作為道的本性,道與自然是自身同一的,二者不可分離。他是依自然而說道的,離開了自然,道也就會不復存在。
  • 順其自然不是聽之任之,而是順著規律辦事
    順其自然,很多人不了解何為自然,何為順呢?有一家投資公司,名字叫「順為」,取自順勢而為。順勢而為就是借勢的方式,以此博一個有趨勢有發展的未來。順其自然,它指的不是不去管它,老子講無為而無不為,這個無為不只是什麼都不做,而是在自己的方向上作領袖,要得天地之正氣,要明人心之厲害,然後把更多的事情讓下屬來做,讓團隊來做,而不是自己什麼都不做。
  • 從《心動的信號2》看處事哲學:人生應該順其自然還是用力爭取?
    在她看來順其自然最好,因為有時候再用力爭取,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吳翔威卻直言:「我是會爭的,有些事我是絕對不會讓的。」關於「順其自然還是用力爭取」的討論,其實不止是在節目當中,這更像是我們每一個人在面對選擇時的縮影。
  • 順其自然的人生觀與翻譯
    整個整個人生的大體系又是以自然為主導。我覺得,以自然為主導的人生觀必定是一個好的生活觀,可以讓我更為隨和,更加圓融,少很多煩惱所謂以自然為主導,也就是講究順其自然,不是消極,消極反而有違逆自然之嫌。人在社會生活中,哪能走兩個極端呢?一切都成了活死人,都無所謂,那也不是人了嗎?人這樣又怎麼能活得下去呢?
  • 謝毅(9412博)校友:「順其自然」背後的科研「哲學」
    進一步觀察謝毅可以看到,以「高速運轉」來形容她的成長速度並不誇張:1998年,她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並提升為正教授;2000年入選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2002年獲中國青年科學家獎;2003年獲中科院-拜耳青年科學家獎,並成為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學術帶頭人;2006年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08年成為科技部重大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獲201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3年獲IUPAC
  • 凡事,順其自然!
    一直勉強自己,浪費時間和精力,不如順其自然。 有些人,付出了還是留不住,那就忘了吧。一直糾纏強求,只會增添煩愁,不如順其自然。若是熬夜加班,累壞自己,無人買單,不如順其自然。 被誤會時,若是無人信任,就選擇閉嘴沉默吧。接二連三的去解釋,別人只會看成掩飾,不如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