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學裡的「無為」是什麼都不做嗎?

2020-12-23 三難散人說歷史

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不過區區五千言,但博大精深,影響深遠。苦於文辭古奧難懂,如同一座亟待開採的資源十分豐富的寶藏,處於深山之中,雲遮霧繞,歧路多多,外人不要說進去開採,就連近距離地觀其真面目,都絕非容易的事。

千百年來對其思想的研究和解釋則不下千百萬言,莫衷一是,令人困惑不已。老子哲學裡最具爭議性的思想是關於「為無為」,以及「無為無不為」的思想。

01「無為」,是什麼都不做嗎?

「無為」,從字面意思理解,似乎即什麼都不做。問題在於,如果什麼都不做,又如何能達到「無不為」,即成就一切的目標呢?

如果我們能這樣理解,老子所謂道的哲學之本質乃是「導」,即引導、循導、順導,那麼就不難理解「無為」何以能達到「無所不為」。無為的本質是順於「道」即循導,即順從萬物固有之「道」而導化之。其結果是讓「萬物芸芸」而「自化」。萬物都各循其「道」,而自我生化。其結果自然是無所不為。

所以「無為」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不要違背自然規律地做。

老子像

02老子「無為」思想與西方哲學的對比

對比西方哲學,早在17世紀,西歐哲學家就提出了「自然秩序」的理念。17世紀末,法國哲學家、重農學派經濟學家弗朗斯瓦·魁耐通過來華傳教士的著作了解了老子關於"道" 、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他將這一思想與古典希臘羅馬的「自然法」思想相結合,而提出經濟中的「自然秩序」觀念。

這一觀念對17世紀西歐哲學經濟影響極大。亞當·斯密在經濟學中根據「自然秩序」提出在自然與社會中,特別是在經濟活動中存在所謂 「看不見的手」。

亞當斯密,著名經濟學家

所以我們不妨可以這樣理解,老子的「道」,就是「自然秩序」。所謂「無為無不為」,就是「看不見的手「。所謂」道法自然「,並非是指」道」要效法學習自然,而是「道」就是「自然」。也就是說,讓萬物依照其本性沿著自己的自然之道去運作和發展,而明智的聖人並不幹預其發展,只採摘其果實,這就是「無為」。

因此,對老子來說,「什麼都不做」的「無為」乃是手段,而並非其所主張的人生目的。其目的恰恰相反,並非無為,而是有為,不是一般的有為,而是一切皆有為,或有為於一切,此即「無不為」。是故「無為」者——無所不為也。

所以「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違背自然規律(順其自然 )地去做,才能「大有為」而至「無所不為」。

03「無為無不為」的精義

《道德經》言:」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育,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所以不去。」(二章)。此段文字所論述的,正是「無為無不為」 的精要之義。

理性何等強大,理性即何等狡猾。理性的狡猾總是在於它的間接活動。這種間接活動讓對象按照它們本身的性質互相影響,互相作用。它自己並不直接參與這個過程,但是在這一進程中,它貫穿而實現了主體的目的。」

以上為黑格爾在《小邏輯》中的一段精闢的論述,恰可以為老子此種「無為無不為」的思想做一註腳。

黑格爾,西方著名哲學家

相關焦點

  • 老子無為哲學對人生的五大啟示!太深刻了!
    老子是中國哲學家中最具智慧的人,連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都千裡迢迢地帶著大雁作為禮物,向老子學禮。老子倒是很看重這個好學的年輕人,經過三個月的學習,孔子系統掌握了老子傳授的周禮,最終也成為周禮的的大師。
  • 老子智慧:什麼是無為?
    老子「無為而無不為」(《老子·37章》)的表述已明確告訴我們「無為」的反面是「無不為」,「無為」即「不為」,別無他意,更無特別的深意。相比之下,學界關於「無為」的種種解讀,多是借老子之「無為」表達自己的「無為」,已離開老子「無為」的本意。與何謂「無為」緊密相關的是誰之「無為」,也即「無為」者、「無為」的主體。「無為」者、「無為」的主體不同,「無為」也即「不為」的具體涵義是不同的。
  • 怎樣理解「無為而無不為」 ——老子如是說(五)
    有論者提出, 「道家『無為』理論,其基點在於強調人不應當刻意追求,甚至連想都不要想,而應當讓一切都隨順自然。這在老子早期的理論中稱為『無以為』。老子後期的哲學思想適應了社會形勢需要,於『無為』理論中加上了積極進取的內容,提出了『無為而無不為』的命題,將隨順自然的命題加以改變,變為隨心所欲,無所不為。」
  • 老子的無為: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大家好我是朱賢敏,老子講「道法自然」,「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自然無為」是道的本性,正是它構成了老子價值觀的核心。今天要講的就是無為的價值。「自然」在老子哲學中是個十分重要的範疇,它原指大自然本身的存在和變動,這種存在和變動是自然而然的。
  • 【老子】解讀四:老子的大道 無言和無為的真正含義
    相反,依據他們的解釋,一個是奉行「相互對立而存在」的「鬥爭哲學」任繼愈,另一個是強調「和平和諧發展」的「友好哲學」陳鼓應,依據他們的邏輯都應該「有言有為」才對。這裡卻提出與自己的原則完全相反的論調,豈不是自打耳光?看到【老子】的解讀,前後僅僅一句話,就自相矛盾,非常不可思議。可是,三位專家都沒有解釋為什麼。或者他們認為老子的語言就是有點「不著調」?
  • 「無為」是老子哲學觀的總原則,「魂魄不死」為無為理論做鋪墊
    「無為」是老子哲學觀的總原則,我們找到了它的出處。「道經」第六章依然在講氣功理論,所以各家譯文內容相去甚遠。我們今天共同探討「道德經」第六章裡面所講的氣功理論,其主題乃「穀神不死」。一、原文、譯文那麼圖像裡面究竟能夠看到些什麼圖呢?有樹木花草、有河流山川、有飛鳥走獸應有盡有,但這些都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只是覺得閉著眼睛可以看見東西有點不可思議而已。最關鍵的是有人像,活著的人像、死去的人像,認識的人像、不認識的人像、還有白鬍子老者、還有觀音菩薩像等等。
  • 老子的「無為」,究竟是什麼意思?
    老子的「無為」,究竟是什麼意思?老子的「無為」,並非無所作為,而是以有為之法入無為之境。在「上善若水」一章中,老子用水的形象說明了這種「無為」的境界。「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近於「道」,也就是近於「無為」之境,而水是「善利萬物」的,這其實就是一種「有為」,但是「不爭」,讓人不覺得自己存在的意義。就是「無為」。
  • 老子:無為治國
    無為論是老子政治思想的總綱,內容十分豐富,其一是主張順應自然。也可以說:「無為」指的是無目的、無意識、無作為、無欲望,這樣才能順其自然。正因為道是無為的,所以萬物才得以自然地生長,也就是相信自然規律能推動自然界的正常發展。老子主張無為而治、順應民心。後人將「無為而治」看作是老子的「君人南面之術」,即為他心目中的聖人——理想中的最高統治者出謀劃策。
  • 老子《道德經》「無為而無不為」真解,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由此,老子進一步發現「道」掌管或說運行宇宙萬物的方法是什麼,那就是:「無為而無不為」。許多宗教認為這種掌管方法在於「神」的「喜怒哀樂」。在此我們不去討論哪種說法對,哪種說法錯,我只是為了讓大家從縱向、橫向來加深對老子的理解。
  • 老子所說的「無為」到底是什麼意思?
    雖然《道德經》版本較多,但是不管哪個版本,裡面皆有「無為」一詞,前後都有出現,而且頻率較高,由此可見「無為」思想是貫穿於整部《道德經》的,也可見它在老子整體思想中的重要性。另外,《莊子》、《列子》、《亢桑子》、《尹文子》等著作皆有關於「無為」的語句,但是其中也沒有非常明確的關於「無為」的定義或論述。
  • 孔子怎樣描述老子的「無為」
    列子是繼老子、莊子之後,又一位道家代表人物。其出生於戰國初期,思想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不向外炫耀才華,而蘊藏於心。列子的著作《衝虛經》是道家的經典著作之一。其中提到孔子曾用三句話描述老子的「無為」,就是:「不為而成,不言語而有信,不管理而自運行」。
  •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儒道兩家思想中多含國學義理,學習國學最好的方法是學習儒道兩家經典,主要是《老子》《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老子》亦稱《道德經》,是道家思想的元典,是中國最早的哲學著作。     老子《道德經》是一座無盡的寶藏,只有五千餘字,後人分其八十一章。固然字數不多,卻是章章錦繡,字字珠璣。可謂曠世奇書。箇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讓很多人望「道」興嘆。
  • 怎樣理解老子的「無為」
    所以,他很少幹預下屬的事情,很少做工作,很少作為。雖然他的工作效果是最好的,但下面人並不知道他有什麼功勞,只知道有他這個人。二流的領導願意親近百姓,注意用受歡迎的方式工作,所以很多人都讚譽他,願意親近他。三流的領導認為必須有威嚴別人才能聽從他的命令,所以下面人很畏懼他。四流的領導認為必須用殘酷的手段進行統治,國家才能昌盛起來,所以下面人憎恨他。使用殘酷手段的統治者往往出現在戰亂時期。
  • 為無為,簡單的幾個字,其中卻有很深奧的哲學道理
    為無為,簡單的幾個字,其中卻有很深奧的哲學道理老子曰;為無為。短短三個字,卻意義深遠,是濃縮的精華,一句千古名言。為;為人的道理,為,做事的道德,為,為官的品德,為,天下主有道的聖人。為人不講道理,寸步難行,講道理則可以走遍天下。做事沒有道德,眾叛親離,有道德,朋友滿天下。為官沒有品德,終生遭人唾罵,都說身在衙門好修行,好品德可以造福一方。身為天下王者,內聖則外王,心中若無道將遺臭萬年,若心中有道將萬古留芳。無為;無為不是不為,是不亂作為,不妄為,是像大自然一樣有規律,順其自然的為。
  • 什麼是無為而治,道究竟是什麼,「科學」才是真正闡釋老子的道
    老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他的《道德經》上下五千言,文意深奧,包涵廣博,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老子主張無為而治,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無為而治呢,作為現代人又該如何去理解老子的思想呢,以下從幾個方面去細談。
  • 「無為而為」,你可能誤解老子的意思了!
    什麼狀態呢?我們借開頭的問題來解答下。其實,當你掉到坑裡了,只要你感知、確認到自己是掉坑裡了,你的第一反應,一定是往上爬,爬不上去,你才會想,要怎麼爬上去?方法都試過了,還是爬不上去,這時,你就會拼命喊「救命」。
  • 道家老子的處世智慧,「無為而無不為」的兩層含義,你知道嗎
    1、自然層面上的「無為」:大自然不偏私,反而能成就萬物,任其自然生長如果從自然層面上來分析「無為」的話,我們能深刻體會老子的「大智慧」。大自然的特性,就是沒有人刻意去作為,大自然就是大自然,因為沒有人的刻意作為,所以大自然是沒有偏向,沒有「私慾」的。
  • 探尋《老子》無為思想的精義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無為而無不為」。說《老子》是一首哲理詩,更為妥帖,如果你想像數理化的公式、定理那樣,給「無為」下個定義,我想,可以休矣,這畢竟是一種藝術性的語言,不是定理式的規範語言。無為,於是不想過多造次,不想蠢蠢欲動,於是歸於平靜,於是在日常尋常中,一步一趨,緩緩前進,積少成多,不做刻意而為的事情,也許這樣理解是遠遠不足的,詩意是遙遠的。無為,就少了些欲望,莫讓自己的欲望過於張狂,而是淡泊些,寡慾些,追求清靜自然。不願意追逐多少人為的刺激與快樂,不求轟轟烈烈的刺激感受,倒是喜歡沉靜的修養身心。
  • 學習《道德經》,如何理解老子提倡的無為而不為
    那麼老子的思想到底深邃在什麼地方,是完美無缺、碧玉無瑕還是瑕瑜互見,長短並存。他又為何要提出無為而不為?應該指出,沒有任何事物是盡善盡美的,老子站在當時的思想高峰,處於人類智慧的前沿,他的書籍和言論已經被古往今來絕大數人認可,許多人對他頂禮膜拜,對他歌功頌德,甚至將他視為東方的神教。
  • 道生萬物,人法自然|道家的無為真的是什麼都不做嗎
    到春秋晚期,老子將前人的哲學理念進行了總結,並作了進一步的升發,從而確立了道家宗法自然而又充滿了思辨精神的理論核心。老子的身世比較模糊,有一種說法是,他系宋國老姓大夫的後人,並曾經求學於商容門下。因為其小名叫狸,人們以訛傳訛就誤把「李耳」當作他的本名了。老子曾做過周王室的守藏室史,這是一個負責管理藏書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