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主要的方言有4種,分別是:白話、壯話、客家話、桂柳話,這四種方言當中,只有桂柳話是接近於普通話的,另外三種方言跟普通話互不相通。
我本人是講白話方言長大的,從小學到初中(我那時候還沒有幼兒園),絕大部分老師都是用方言講課,我的印象裡,就語文和英語偶爾參雜著普通話,課餘時間,師生和同學之間也是用方言交流,一直到去市區上高中的時候,才開始用普通話上課,不過還是有部分同學在課餘時間用方言交流!
所以,廣西現在25歲以上的人群中,尤其來自農村的,大部分人說普通話都帶有口音,而且摻雜著方言,在摻雜的這些方言裡,以下幾個日常用語出現的頻率較高,給大家分享一下。
1、車大炮=吹牛
舉例:不要整天在網上和表妹車大炮啦,家裡的甘蔗都還沒砍完呢。
「車大炮」這個詞在白話方言裡很常見,不知道壯話和客家話有沒有這個詞,但曾經有壯族的妹子跟我表示過了解這裡邊的意思。
2、漏嘢=假貨/次貨/冒牌/不正宗/質量差
舉例:今天我給甘蔗施肥的時候,發現那些化肥是漏嘢!
這個詞在白話裡也很常見,根據不同語境,可當名詞用,也可以當形容詞用。
3、餵=呀/啊/吧
舉例:來喂,來幫我家砍甘蔗,砍完了請你喝粥。
這個「餵」不是打電話用來打招呼的那個「餵」,它是一種語氣助語,跟在動詞後邊,等同於「呀」「啊」「吧」。
4、得=可以/能/行
舉例1:你們家的甘蔗得砍了沒有?(這裡的「得」可以用「可以」「能」來代替)
舉例2:你們家的甘蔗長得這麼好,我吃一根得不得?(這裡的「得」可以用「可以」「行」來代替)
這個「得」在這裡不是動詞,是助動詞,通常跟動詞組合,用來向他人徵詢意見。
當然,「得」在很多時候也表示得到或收穫的意思。
舉例:今年種了那麼多甘蔗,但得錢卻那麼少。
5、něi=瞧/看
něi~něi~,這一片甘蔗都是我們家的。
這個用語我在認識的漢字裡,找不到與之對應的字,這裡相當於提醒對方注意的意思。
6、了啵=啦
舉例1:我們家甘蔗得砍了啵
舉例2:我回到廣西了啵
其實,光用一個了字,意思也差不多,但了字加上啵字,可以加強語氣,相於強調。
7、大把=有的是/很多
舉例:我們家大把甘蔗,不用吃你們的。
這個詞在白話裡也很常見,和普通話裡的"一大把"意思相近。
8、幾=多/多麼
舉例:你看那個表妹,一個早上就把一畝甘蔗砍完了,幾會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