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中國的傳統節日,諸如春節、清明、中秋等,都會惹來基督徒的口水之爭,在基督徒能否過傳統節日上,總是舊帳重提。那些否定中國傳統節日,把中國傳統節日定性為拜偶像、異教崇拜的論調,常常與節日氣氛不那麼適合地響起。
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日,在人們計劃著端午假期出遊,或者端午龍舟競賽、吃粽子等民俗活動的時候,基督徒不能過端午的聲音又再次響起,這種論調多數認為在基督教和傳統節日之間只能擇其一,否則就會影響基督信仰的純潔性。
那麼我們回到聖經來看看,在耶穌的教導中是不是可以過傳統民族節日呢?
耶穌之前的猶太教是個封閉的宗教——這裡的封閉是說他們認為只有自己才是上帝的選民,上帝就成為他們民族的上帝,成為他們自己民族的信仰,因此為了維持上帝的民族屬性,純潔就成為上帝的屬性。
純潔來自於聖潔,聖潔強調上帝的絕對權威。強調上帝的絕對權威是為了強調祭司的權威,因為保證了上帝的權威,那麼才能保證祭司的權威。因此聖潔的目的是要大家服從祭司權威,那麼純潔就是對上帝聖潔的回應。
這種純潔的要求是不能沾染其它任何宗教的習俗,必須遵守本民族宗教——猶太教的一切禁忌,只有如此,才能確定一個人猶太人的民族身份。
在純潔的要求下,猶太教的宗教身份和猶太人的民族身份是合一的,因此一個猶太人必須按照他的猶太教律法來要求自己,否則他的民族身份就不能保證,就會受到本民族的排斥。
保羅因為自己的羅馬公民身份,而遭到猶太人的排斥,因此他才希望通過迫害基督徒而獲得猶太人的認可。可見猶太人的信仰既是民族的,也是封閉的,與耶穌傳播的信仰有著基本的衝突。
上帝並不能因為猶太人的壟斷和封閉就成為猶太人的上帝,上帝應該是全人類的上帝,因為上帝是世界創造者。這就是耶穌到來之後所宣傳福音的主題。
猶太人的以色列國,在地上,是宗教王國和世俗王國的統一,但是耶穌宣揚的天國不在地上,而在人的心裡,「法利賽人問:「神的國幾時來到?」耶穌回答說:「神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裡!』因為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心裡:或譯中間)。」(路加福音17:20-21)
耶穌把封閉的宗教拋棄掉,帶來開放的信仰,把宗教的民族身份也拋棄掉,帶來心靈的皈依,「耶穌回答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翰福音 18:36)」
耶穌與猶太人的不同就在於,基督徒不再具備像猶太教一樣的宗教身份,猶太教的宗教身份是外在的,按照猶太律法和宗教禁忌來判斷一個人的宗教歸屬,進而判斷這個人的民族身份。而在耶穌傳播的福音中,基督信仰的確據不是建立在對宗教律法和禁忌的外在遵守上,而是心靈的皈依上,是心靈和誠實,因此基督徒的身份也同樣是超越的,超越在地上王國之上,因此,不論你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身份都不影響作為基督徒來信仰上帝。
按照猶太人的純潔,自然是不能過其它民族的節日,但按照耶穌傳播的福音,一個基督徒則可以過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甚至其它民族的傳統節日。
當然,節日在起源上都脫不了宗教的意義和儀式。在傳統節日的定義上,可以說,傳統節日是人們為了慶祝或者紀念人類同大自然鬥爭勝利的共同記憶,因此節日在起初的儀式和內涵上都包含著對神靈的感謝和敬拜。比如春節,據說是為了慶祝驅趕年獸而來,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在巴蜀一代的宗教節日,同樣基督教的聖誕節以及復活節都是宗教節日。
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逐漸遠離宗教,遠離節日起源時的宗教儀式和觀念,而在歷史的積累中更多的是民族乃至群體的共同記憶,以及在共同記憶之上的群體認同。
諸如春節,人們不論距離多遠都要趕回家團聚,因此各種交通工具一票難求。也正是在春節這個傳統節日上,大家找到了共同的記憶,形成了自己民族乃至國家共同體的文化認同,從而在這個基礎上更加確認自己的國家和民族身份。
在宗教的層面上,宗教的排他性天然性地排斥與基督教不同的文化,以異教文化的名義將其他民族的文化排斥在外,這除了展現了對自身傳統文化的不信任之外,也展現了自己信仰的不自信。
今天的基督徒是否可以過端午這個傳統節日,正如基督徒可以過春節和清明節一樣,毫無疑義,基督徒當然可以過端午節。
隨著歷史的發展,傳統節日的宗教祭祀的儀式意義已經逐漸淡化,甚至完全世俗化,正如聖誕節不僅是基督教的節日,也成為西方國家的公共法定節日,甚至成為商家促銷的節日,當一個節日由宗教性轉為世俗性的時候,那就意味著人們只是從節日中尋找記憶和認同。因此端午節,沒有多少人會想到為屈原招魂的宗教儀式,而只成為人們吃粽子的聚會,以及成為賽龍舟的體育賽事。同樣春節和中秋也成為家庭團聚,享受物質生活美好的記憶。
耶穌沒有要求我們一定要向猶太人那樣,追求外在的聖潔,正如彼得在屋頂所見的異象一樣,我們不可像彼得那樣固守著猶太人的封閉宗教,而忽略神的聲音,「第二次有聲音向他說:「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使徒行傳 10:15 )」
這聲音一響,眾人都來聚集,各人聽見門徒用眾人的鄉談說話,就甚納悶;都驚訝希奇說:「看哪,這說話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嗎?我們各人怎麼聽見他們說我們生來所用的鄉談呢?我們帕提亞人、瑪代人、以攔人,和住在美索不達米亞、猶太、加帕多家、本都、亞細亞、弗呂家、旁非利亞、埃及的人,並靠近古利奈的利比亞一帶地方的人,從羅馬來的客旅中,或是猶太人,或是進猶太教的人,克裡特和阿拉伯人,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鄉談,講說神的大作為。」(使徒行傳 2:6-11 )」
我們不要忘記,耶穌來不是要建立地上的統一王國,而是宣布在人心裡的天國的降臨,因此我們不可本末倒置,無視耶穌心裡的天國,而追求地上的純潔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