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講好新時期佛教故事,是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和傳承優秀民間文學的重要手段。
成都士庶的極樂之宴
唐宋時期成都大慈寺的民俗故事
相信看過《妖貓傳》的朋友,對電影裡花萼相輝樓的「極樂之宴」存有很深刻的印象吧。傾國傾城的楊貴妃,古靈精怪的幻道人,仙氣飄飄的飛天舞,神龜常祝四時壽,太液滿酌三千觴,中國古人的宴會有雕塑、繪畫、舞蹈、音樂,炫光而震撼。這是藝術的狂歡,也是我們想像出的盛唐的極樂之宴。
其實,唐宋時期成都大慈寺的民俗生活,也一樣的豐富多彩和令人心馳神往,那是成都士庶的極樂之宴。
成都大慈寺
清代黃雲鵠題寫「古大聖慈寺」
大慈寺又叫大聖慈寺, 是成都最為著名的寺院之一。據文獻記載,唐玄宗避亂成都時,有一位名叫英幹的僧人在大街上施粥濟貧,並打算在城東邊修建一所寺院,願以此功德使得大唐恢復疆土,國運再興。唐明皇聽了那可是大大的高興啊,於是大筆一揮,為其御書「大聖慈寺」匾額,還敕賜良田一千畝作為大慈寺的後勤保障, 「凡九十六院, 八千五百區」。可見大慈寺初建的規模。
大慈寺叢林格局想像水墨畫
有「萬古良相」之稱的李德裕高度評價大慈寺的建築「殿堂層立, 軒房四注, 鎔金作繢, 仿佛諸天」, 而有「轉世諸葛亮」美譽的西川節度使韋皋也讚嘆寺院「廊靄連雲, 重門峻巘, 三橋如虹, 院庭廣漫」,當時,大慈寺富麗堂皇的皇家氣派真可與天宮相比美。
蘇東坡稱讚大慈寺壁畫「精妙冠世」
大慈寺是唐宋成都的文化藝術寶庫,其建築、壁畫、碑刻、寶藏, 都曾是成都數一數二的,而壁畫最為人所稱道。李之純《大聖慈寺畫記》稱「舉天下之言唐畫者, 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較之, 莫如大聖慈寺之盛」。與敦煌民間匠人畫作居多不同,這些壁畫基本是當時一流畫家所繪, 藝術價值極高。北宋時期的著名畫家孫知微、黃筌、高文進、高懷節、王道真、石恪等皇家畫師都曾在大慈寺留下佳作。
大慈寺不僅是城市的文化中心, 還一直是成都最熱鬧的遊樂場所之一。唐宋士庶在大慈寺的遊樂內容主要有:
聽經禮佛
敦煌壁畫中寺院重陽民俗場景
寺院講經說法「法鼓齊振,競敞玄門」,聽眾濟濟,猶如川流。無相禪師每年正月、十二月必於成都淨眾寺嚴設道場、高座說法,前往聽講受緣的信眾至「百千萬人」。至於知玄受命於大慈寺普賢閣下開壇講法,聽講僧俗兩眾多達萬人,「注聽傾心,駭嘆無已」。在大慈寺聽經是成都士庶的一種信仰生活方式。
觀畫賞花
大慈寺花團錦簇
大慈寺以其卓越的建築、壁畫等藝術成就,吸引了大量士庶遊賞。後蜀時,寺中還有唐僖宗、前蜀王衍真容,玄宗手書匾額、佛掌骨、金銅普賢相、白金香爐等寺藏。大慈寺花木廣植,也成為遊賞的特色之一。南詔國宰相段義宗有《題大慈寺芍藥》「浮花不與眾花同,為感高僧護法功。繁蕊夜鋪方丈月,異香朝散講筵風。尋真自得心源靜,觀色非貪眼界空。好是芳馨堪供養,天教生在釋門中。」
宴飲購物
歲華紀麗譜
大慈寺還曾是成都著名的飲宴和熱鬧的購物場所。《歲華紀麗譜》講到,一年四季,僅官府在大慈寺舉行的飲宴,即有正月二日出東郊、上元節放燈、二月八日藥市、三月九日藥市、寒食出大東門、七月七日夜市、十八日散盂蘭盆、八月十五中秋及冬至節等。官府早宴、晚宴於大慈寺設廳。平時宴飲,官民可以隨興而致。大慈寺內可以買物閒逛,還設有表演棚位,觀看藝伎表演。
遊客食用齋飯
大慈寺地處太古裡商業中心
閒遊生活
大慈寺茶園
放河燈活動
唐宋成都士庶在大慈寺的遊閒生活還有品茶閒話、觀燈賞月、登樓望遠、納涼避暑。在中國古代,遊樂絕不是一種單純的消閒事,而有太平盛世的象徵意義。所謂「以遊觀之多,而知一方之樂也;以施予之多,而知民生之給也;以興葺之多,而知太平之久也。」佛教所具有的神聖意義也藉由大慈寺民俗活動,展示了人間天國的象徵意義,對帝國而言是太平盛世的理想圖景,對士庶而言則是天人畢會、曼妙殊勝的極樂之宴。
編者評語
唐宋時期的大慈寺,以其講究的建築、精美的壁畫與豐富的寶藏, 實質上是將自己脫身成為了一座藝術博物館。藉此脫身, 大慈寺已不再是信徒獨有的神聖空間, 同時也是成都士庶共有的文化、娛樂空間, 在唐宋成都士庶的文化生活中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大慈寺富有世俗特色的豐富活動更加證實了佛教融入普羅大眾世俗社會生活的事實,並進一步以世俗化的姿態完成了佛教中國化的轉型。
(來源:成都市佛教協會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