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兒童的觀點
我們將考慮兒童發展中所用到的五個主要觀點:心理動力學、行為主義、認知、情境以及演化觀點。
認知觀點:檢查理解的根源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沒有哪一個人對認知發展研究產生的影響可以與皮亞傑相提並論。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生活在1896~1980年間,他指出所有個體都會以固定順序經歷一系列的認知發展階段。在這些階段中,不僅信息的數量會有所增加,知識和理解的性質同樣也會發生變化。皮亞傑關注兒童從一個階段發展到另一個階段時認知水平的改變。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
皮亞傑指出,人類的思維是以圖式進行組織的。圖式就是表徵行為和動作的有組織的心理模式。
皮亞傑指出,兒童的適應——他用於表明兒童對新信息做出回應和調整的方式——可以用兩個基本原理來解釋:通話是一個過程,在該過程中人們用發展到某個階段的認知和思維方式去理解經驗。相比之下,順應是指改變現有的思維方式,以便對面臨的新異刺激和事件做出反應。
對皮亞傑理論的評價
皮亞傑對我們理解認知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他也是兒童發展領域的泰鬥人物之一。他對智力在童年期如何發展提供了巧妙的闡述,其闡述經受了成千上萬研究的嚴格檢驗。總的來說,皮亞傑對認知發展序列的主要觀點是正確的。然而, 該理論的細節,尤其是關於認知能力隨時間推移而發生變化的部分,遭到了人們的質疑。例如,一些認知技能出現的時間明顯比皮亞傑所提出的要早。而且,人們對皮亞傑階段理論的普遍性也有爭議。
皮亞傑指出發展進程分為四個完全不同的階段,各個階段的認知性質互不相同。然而,很多發展研究者指出,成長的過程更偏向於連續發展。這些批評引出了被稱為信息加工理論的新觀點,它關注貫穿一生的學習、記憶和思維所基於的過程。
信息加工理論
信息加工理論成為繼皮亞傑理論之後的一個重要的新觀點。有關認知發展的信息加工理論旨在確定個體接收、使用和儲存信息的方式。
信息加工理論假定,兒童的大腦就像計算機一樣,其進行信息加工的容量是有限的。然而隨著他們的成長,他們採用的策略也趨於複雜和成熟,使得他們能夠更有效地加工信息。
信息加工理論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可以更好地控制加工的性質,我們還可以改變所選擇的策略來加工信息。
對信息加工理論的評價
信息加工理論已經成為我們對發展進行理解的核心部分。然而與此同時,該觀點並沒有對行為提供完整的解釋。例如,信息加工理論對諸如創造力一類的行為幾乎沒有給予關注,而在創造性行為中,大部分意義深遠的想法經常以一種看似非邏輯的、非線性的方式建立起來。此外,該理論並沒有考慮社會環境對發展產生的影響。
認知神經科學理論
認知神經科學理論是對兒童發展學家提出的多種觀點進行補充的最新理論之一。認知神經科學觀點通過對大腦加工過程的透視考察認知的發展。與其他認知觀點類似,認知神經科學觀點聚焦於內在的心理過程,但它特別關注思維、問題解決和其他認知行為背後的神經活動。
運用複雜的大腦掃描技術,認知神經科學家證明了思考詞語含義和思考詞語發音所激活的腦區是不同的。
評價認知神經科學觀點
認知神經科學觀點代表了兒童和青少年發展方面的一個新的前沿領域。認知神經科學家利用很多過去幾年發展起來的複雜測量技術窺視大腦的內部功能。我們對遺傳學理解的進步也為典型和非典型發展打開了一個窗口,並為異常狀態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處理和治療方法。
認知神經科學觀點的批評者們指出,有時這種方法只是對發展現象提供了一個更好的描述而不是對其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