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五)

2020-11-19 七弦琴2010

關於兒童的觀點

我們將考慮兒童發展中所用到的五個主要觀點:心理動力學、行為主義、認知、情境以及演化觀點。

認知觀點:檢查理解的根源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沒有哪一個人對認知發展研究產生的影響可以與皮亞傑相提並論。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生活在1896~1980年間,他指出所有個體都會以固定順序經歷一系列的認知發展階段。在這些階段中,不僅信息的數量會有所增加,知識和理解的性質同樣也會發生變化。皮亞傑關注兒童從一個階段發展到另一個階段時認知水平的改變。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

皮亞傑指出,人類的思維是以圖式進行組織的。圖式就是表徵行為和動作的有組織的心理模式。

皮亞傑指出,兒童的適應——他用於表明兒童對新信息做出回應和調整的方式——可以用兩個基本原理來解釋:通話是一個過程,在該過程中人們用發展到某個階段的認知和思維方式去理解經驗。相比之下,順應是指改變現有的思維方式,以便對面臨的新異刺激和事件做出反應。

對皮亞傑理論的評價

皮亞傑對我們理解認知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他也是兒童發展領域的泰鬥人物之一。他對智力在童年期如何發展提供了巧妙的闡述,其闡述經受了成千上萬研究的嚴格檢驗。總的來說,皮亞傑對認知發展序列的主要觀點是正確的。然而, 該理論的細節,尤其是關於認知能力隨時間推移而發生變化的部分,遭到了人們的質疑。例如,一些認知技能出現的時間明顯比皮亞傑所提出的要早。而且,人們對皮亞傑階段理論的普遍性也有爭議。

皮亞傑指出發展進程分為四個完全不同的階段,各個階段的認知性質互不相同。然而,很多發展研究者指出,成長的過程更偏向於連續發展。這些批評引出了被稱為信息加工理論的新觀點,它關注貫穿一生的學習、記憶和思維所基於的過程。

信息加工理論

信息加工理論成為繼皮亞傑理論之後的一個重要的新觀點。有關認知發展的信息加工理論旨在確定個體接收、使用和儲存信息的方式。

信息加工理論假定,兒童的大腦就像計算機一樣,其進行信息加工的容量是有限的。然而隨著他們的成長,他們採用的策略也趨於複雜和成熟,使得他們能夠更有效地加工信息。

信息加工理論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可以更好地控制加工的性質,我們還可以改變所選擇的策略來加工信息。

對信息加工理論的評價

信息加工理論已經成為我們對發展進行理解的核心部分。然而與此同時,該觀點並沒有對行為提供完整的解釋。例如,信息加工理論對諸如創造力一類的行為幾乎沒有給予關注,而在創造性行為中,大部分意義深遠的想法經常以一種看似非邏輯的、非線性的方式建立起來。此外,該理論並沒有考慮社會環境對發展產生的影響。

認知神經科學理論

認知神經科學理論是對兒童發展學家提出的多種觀點進行補充的最新理論之一。認知神經科學觀點通過對大腦加工過程的透視考察認知的發展。與其他認知觀點類似,認知神經科學觀點聚焦於內在的心理過程,但它特別關注思維、問題解決和其他認知行為背後的神經活動。

運用複雜的大腦掃描技術,認知神經科學家證明了思考詞語含義和思考詞語發音所激活的腦區是不同的。

評價認知神經科學觀點

認知神經科學觀點代表了兒童和青少年發展方面的一個新的前沿領域。認知神經科學家利用很多過去幾年發展起來的複雜測量技術窺視大腦的內部功能。我們對遺傳學理解的進步也為典型和非典型發展打開了一個窗口,並為異常狀態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處理和治療方法。

認知神經科學觀點的批評者們指出,有時這種方法只是對發展現象提供了一個更好的描述而不是對其的解釋。

相關焦點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六)
    關於兒童的觀點我們將考慮兒童發展中所用到的五個主要觀點:心理動力學、行為主義、認知、情境以及演化觀點。生物生態理論在以傳統方法確認終身發展問題時,心理學家布朗芬布倫納提出了另一種觀點,稱為生物生態理論。該理論認為,有五個層級的環境會對個體產生影響。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七)
    關於兒童的觀點我們將考慮兒童發展中所用到的五個主要觀點:心理動力學、行為主義、認知、情境以及演化觀點。兒童發展的主要觀點對演化觀點的評價絕大多數畢生發展學家都認為達爾文的進化論對基本的遺傳過程提供了精確的描述,並且在畢生發展領域中,演化觀點逐漸變得令人矚目。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一)
    兒童發展導論試管嬰兒只是21世紀諸多大膽嘗試中的一個。從克隆技術到貧困問題,再到文化和種族對個體發展的影響,都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在這背後,還有更根本的問題。兒童的身體如何發展?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如何隨著時間發展並改變?我們的人格與社會性從出生到青春期是如何發展的?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四)
    關於兒童的觀點我們將考慮兒童發展中所用到的五個主要觀點:心理動力學、行為主義、認知、情境以及演化觀點。行為主義觀點:關注可觀測的行為行為主義觀點認為,理解發展的關鍵內容是可觀測的行為和外部環境中的刺激。如果我們知道了刺激,就可以預測行為。從這個角度來說,行為主義觀點所反映出的是:後天比先天對發展更為重要。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二)
    法國哲學家讓-雅克·盧梭認為兒童是「高尚的野蠻人」,意即他們帶著天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道德感出生。他認為人類本質上為善,所以嬰兒會發展成美好且可敬的兒童及成人,除非他們被負面的成長環境所腐蝕。今天,兒童發展領域關鍵問題包括:發展性變化的本質;關鍵期和敏感期的重要性;研究畢生發展與研究某些特定時期;以及後天-先天問題。連續變化:變化是漸進的;一個階段的成就基於前一個階段;潛在的發展過程在一生中保持不變。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三)
    關於兒童的觀點我們將考慮兒童發展中所用到的五個主要觀點:心理動力學、行為主義、認知、情境以及演化觀點。內在力量,也許來源於某個人的兒童時期,持續影響著個體的行為,並貫穿生命始終。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每個人的人格包括三個方面: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格中未經加工的組織的、天生的部分,個體出生時即存在。它代表了與飢餓、性、攻擊以及非理性衝動相關的原始內驅力。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九)
    測量發展變化人們在一生中如何成長和變化是所有發展研究者工作的核心。因此,研究者面對的最棘手的問題之一,就是對隨年齡和時間變化而產生的變化和差別進行測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者提出了三種主要的研究策略:縱向研究、橫斷研究和序列研究。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八)
    例如,一個想要考察學前兒童與他人分享玩具頻率的研究者,會在一個班級中觀察3周,記錄學前兒童自發地與他人互相分享玩具的頻率。民族志學與定性研究。逐漸地,自然觀察採用了民族志學,一種從人類學領域借用並應用於調查文化問題的方法。
  • 兒童發展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的研究
    兒童發展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的研究涉及到(1)患者常見問題的案例分析:通過用數據研究心理疾病發生(2)變量發展與動力的關係:研究跨文化差異,或不同文化視野下的受試者發展過程(3)「鼓勵與罰款」研究,特別是抑鬱症的研究更加廣泛。還有更多的角度可以分析,比如其他學科科研也涉及到和心理相關的問題。
  •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在職學習
    五、 學員受益:1、在整體了解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能夠系統、科學地把握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年齡特徵,並學會從事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技能技巧;2、學員畢業後,有能力根據兒童的特點,設計出適合兒童發展的教育管理及輔導體系,體驗輕鬆教育的樂趣;3、有能力作為兒童發展與教育管理顧問,從事諮詢行業;4、與專家面對面交流,享受高品質的指導及後續的交流
  • 教師資格證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簡況
    衛靈公》)「不學自知,不問自曉,古今行事,未之有也。」(《論衡?實知篇》)3.關於強調積極思考和刻苦鑽研的論述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思而得之則深。」(鄭玄《鄭志》)「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發於隨。」
  •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A+B)
    鑑於對兒童實施科學教育的重要性,為適應新世紀兒童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特開設了「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精品)」課程研修班,旨在藉助於「腦科學」、「生命科學」、「思維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幫助教育從業人員及家長系統掌握科學的兒童潛能開發的教育理論及訓練方法體系,培養未來所需要的高素質創新人才,提升教師及家長的教育水平專  業: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去看該如何進行兒童培養(技術貼M)
    在西方文獻中,兒童心理學與「兒童發展」,以及狹義的「發展心理學」在意義和範圍上基本相同。兒童心理學著作有按年齡階段如新生兒期、嬰兒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排列的體系,這是大多數兒童心理學著作採取的體系;有按心理過程排列的體系,如感知覺發展、記憶發展、思維發展、注意發展、語言發展等;也有將上述兩種排列混合編制的體系。
  • 每天讀點心理學(一)
    1.什麼是心理學?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律的科學。2.心理活動的定義與分類心理活動又稱心理現象,是心理活動的表現形式,分為心理過程和人格。自我體驗、自我調控等)心理的實質1.動物的心理發展動物心理現象經歷感覺(昆蟲)、知覺(狗)和思維的萌芽(類人猿)三個發展階段2.心理實質的內容(1)心理是腦的功能在腦的進化過程中,出現新皮層和高級聯合區的發展,使人具有意識(一種不同於動物的高級心理活動)。
  • 心理學與生活(一)|生活中的心理學
    第一章 生活中的心理學01 實 驗 研 究種族歧視實驗心理學家(主試):肯尼斯·克拉克研究對象(被試):黑人幼兒實驗過程:克拉克將畫有黑人和白人的玩具娃娃的圖紙(除膚色以外各方面都一樣)與娃娃一起呈現給孩子們,並按順序詢問他們「指給我看你最喜歡的或者你最想玩的那個娃娃」;「指給我看那個"漂亮的」娃娃」研究結果:16名6-9歲兒童,有10人選擇了偏愛白人娃娃,11
  • 心理學是什麼?要學心理學怎麼入門?先來了解心理學的前世今生…
    具體點說,它是研究社會認知、社會動機、社會態度、社會感情、團體心理及時尚、風俗、輿論、流言等社會心理現象的特點及其變化發展的條件和規律。(2)發展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的前身是兒童心理學,科學兒童心理學是誕生於19世紀的後半期,德國的生理學家和實驗心理學家普萊爾1882年發表的《兒童心理》一書,被公認為一部科學的兒童心理學著作,被視為科學兒童心理誕生的一個標誌
  • 中科院心理所丨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技能研修班
    專 業: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技能研修班學 費:22900元(含報名費)學 制:一年電 話:17791863302(同微信) 一、培養目標: 鑑於對兒童實施科學教育的重要性,為適應新世紀兒童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特開設了「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精品課程」研修班,旨在藉助於 「腦科學」、「生命科學」、「思維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幫助教育從業人員及家長系統掌握科學的兒童潛能開發的教育理論及訓練方法體系,培養未來所需要的高素質創新人才,提升教師及家長的教育水平。
  • 兒童發展心理學: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兒童每天都在變化——長身體、學知識、獲得技能。兒童的成長和發育會受到天性和教養的共同影響。天性是指影響兒童發展的生物因素,是兒童與生具有的獨特潛能。教養則是影響孩子發展的生活環境,也包括孩子的經歷和他們從所處的環境中學到的東西。
  • 「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之,黛安娜·帕帕拉
    包括前五編,共12章。第一編概述了發展心理學研究的歷史脈絡,以及發展心理學研究設計的基本概念、理論和研究方法。第二編描述了生命最初三年的生理髮育、認知發展和社會性的發展。第三編和第四編分別介紹了童年早期、童年中期的個體在生理、認知和社會性方面的發展狀況。第五編描述了青少年的個體在生理、認知和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狀況。
  • 在史丹福大學買的一本書(心理學)
    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和教育學專業全球領先,不僅僅在於學術的前沿探討,更在務實,學術永遠指引普通人的生活需要。懷著朝聖的心態,在史丹福大學書店徜徉好久,選擇了一本心理學歷史概述的書《The little book of psychology》。